#逆風飛行
記得幼稚園在畢業紀念冊上的志願,寫著自己要當飛行員,當時也沒什麼概念,就是單純覺得「開飛機」這件事很帥,當然年紀漸長,後來的自己也有近視,就自然無疾而終。
隨著軍種不同,有時不免羨慕飛官們的作風較為開明,薪俸較高,但那都是不懂事的人才會這樣想,因為作戰時,所有的飛官都是第一線人員,相較於海、陸軍的組織戰,空軍更多的是戰機間的對峙,在那個當下,就是飛官對飛官間的戰爭,那是沒有避戰、模糊空間。
只要這樣去想,就可以知道空軍飛官們所承受的壓力,看逆風飛行篇時,這樣的感受就會特別深刻,不論是高陣亡率的黑蝙蝠中隊,或是F-104的高頻率的失事率,都顯示出空軍飛官這頭銜背後的風險。
每當一個戰機失事或在雷達光點上消失,都代表著他們的家庭少了最倚賴的支柱,這個角色可能是丈夫、父親或是那個仰望天空說要保護國家的小孩。
#島嶼慢行
接續看完前兩篇,原本以為島嶼行,會是敘述有關陸軍的紀事,但讀完才知道,是屬於作者記錄關於台灣土地及越南撤僑等的敘述。
這個篇章稍微沒有太多戰爭細節的描述,而是偏重於個故事主角的境遇,若無軍事背景的人,讀起來相對較為容易,且時間線稍微接近現代一些。
如《姊姊一輩子的叮嚀》篇,幾乎就是各種花式吹捧敬仰姊姊的篇章(事實上也真是如此),雖然全文沒說姊姊的姓名,但把姊姊的作品、經歷幾乎都介紹完了一遍,稍微去搜尋下,其實就可以發現這篇就是講作者鍾玲,搭配能找的到的報導,再讀原文,份外有趣。
再來如《黑色奇萊山》篇章中的清大生山難事件,全篇讀完,除了惋惜這些山難人員,也慶幸作者再度跑過一次劫難(?),透過網路搜尋,了解到奇萊山的一些報導,部份報導不免加油添醋增添,但看文篇章後,其實會知道,這不是什麼怪力亂神,更多的是悲劇和遺憾。
#結語
在結語部份,寫寫幾個觀察:
#感情戲的堆疊
鍾堅老師在續事大部份的篇章時,都會帶到主角與另一半的故事(或是追求),這樣的用意,除了吸引讀者興趣外,某種層面也讓嚴肅的 故事更有溫度和平易近人。
在這世界上,或許每個人的成就是不同的,但說到底,人的本質大多是一樣的,人類終究是一個群體合作生物,我們都需要一個可以信任、依靠的彼此。
#語文的重要
不知道是作者書寫習慣還是刻意強調,但每個篇章你都能感受到「語文能力」的重要,大多數敘述的主角之所以能佔到一定的篇幅,很多時候仰賴著他們擁有著第二外語(英文),不論是建忠姊弟、紫財、爵明預官、島嶼慢行篇的翻譯員田古、范舅,他們都因為有語言專長,而得到單位的器重,進而正向循環在單位、求學、事業上有加乘的幫助,亦或成為人生脫險的關鍵。
比起說教式的要求,或許這樣的故事堆疊,更能讓人無形中理解學習的重要。
#戰爭的殘酷
回到最開頭,怒海逆風島嶼行述說著許多國共內戰初期的故事,儘管行文幽默,但從各種陣亡、失蹤的案例中,瞭解到每個犧牲人們背後,都是不同家庭破碎的悲劇循環。
全書最後的附錄,不是各種琳琅滿目的參考書目,而是各項戰役、海戰、空軍的陣亡名單,在提醒著讀者,這是那個戰亂年代為國犧牲的每位烈士。
怒海逆風島嶼行做為野史,它可以補充些正史沒有講到的細節;做為讀物,它也體現了,戰爭的殘酷與無常,和平局勢維持不易,隨著局勢升溫,有種既視感映入眼際,比起在網路上相互叫囂,或許此時此刻,可以拿起本書,好好閱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