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就是諮商,首次經驗分享

2022/11/0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家選擇進行諮商的原因百百種,你的是哪一種呢?
我的原因其實就是想嘗試修復自己原生家庭的傷口,相關的心路歷程也可以參考「#閱讀筆記 透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檢視對原生家庭的愛恨情仇」這篇文章唷!
這個決定我真的想了好久好久,不過礙於疫情的關係,我最後是選擇預約線上的形式,時間是一個小時。
在諮商開始前,心理師會先進行相關聲明,接著了解你為什麼而來?
我知道時間不多,因此先將自己的煩惱條列出兩個重點:
  • 為什麼我不能同理媽媽?
  • 為什麼我總是會預想媽媽未來如何批判我的樣子,於是躊躇不前?
原本我覺得自己一定是哪裡卡住想不通,經過諮商後就能找出盲點。
沒想到,真的有盲點的不是我的想法,而是我根本誤會自己的癥結點了。
我一直想讓自己練習去釋懷家人那些我不能諒解的行為,但應該被釋懷的不是「行為」,而是我讓我感到受傷的「原因」。
經過心理師協助釐清,終於發現我只是一直不能接受,每一次和媽媽的爭執,都必須無條件道歉認錯,即便我沒有錯。甚至在這個過程中,爸爸也是站在媽媽那邊的,我並沒有被理解過。
所以我會需要諮商,根本不是上述列出的兩個重點,而是要找出他們背後這個根本的原因—我也想被理解的心情
幸好,此刻的我可以學習愛自己、相信自己,不再需要期待他人的理解了。
而這件事情,真的不是像看過雞湯文就能懂的,如果沒有心理師幫助我釐清思緒,我也沒辦法全然理解這件事!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情,並不是透過諮商理解的,而是在追劇的過程中偶然想通。
這件事是關於投射效應,有人說:「當你討厭一個人,也很有可能是因為他透露出你的陰暗面。」我反覆思考那個媽媽最讓我反感的行為-愛抱怨,怎麼想都不覺得我有這麼做。
最後我發現,那個無時無刻聽到媽媽抱怨就反感,然後不停在心裡批判她、向朋友抱怨的我,這就是我的陰暗面啊!想通以後,我突然釋懷了好多。
最後,真的很感謝我的心理師,讓我心裡的陰暗面積大幅縮減好多!同事也很感謝他說的:「接下來的日子,不論你有什麼情緒或狀態都很正常。但記得不要在有情緒的時候反擊,才能保護自己不受二度傷害。」
如果你也有相同或類似的困擾,也推薦你試試看諮商,給自己一個獲得出口的機會:)
Lynn
Lynn
受阿拉斯加啟發,愛上台灣山林 上山做夢是我的生活祕技☺ 慢慢變強是我的人生目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