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臺日深厚情誼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銅像裝進特製木箱內上了卡車,從佐渡市真野公園前往碼頭,搭乘渡輪抵達新潟縣,再開車送往東京大田的倉儲,之後從成田機場飛抵桃園,再送達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迎回了黃土水作品〈山本悌二郎銅像〉。謝長廷大使在開箱儀式上回憶這段歷程,他表示當時的心情就像彼時在機場送疫苗專機飛往臺灣的感動。

謝大使認為世界偉大的城市,不僅是經濟、工業,也應該包含詩歌、藝文、歷史等,感謝日本將這件作品還給台灣,相信將為彩色多元的高雄增添一筆重要資產,成為大家嚮往的偉大城市。這次迎回〈山本悌二郎銅像〉,是富有歷史文化的深度與藝術溫暖,也要特別感謝陳其邁市長關鍵的一封信。

〈山本悌二郎銅像〉從1959年離開,距今已有63年時間,陳其邁市長去年12月與謝大使到橋頭糖廠,了解其過去對台灣糖業以及高雄工業現代化的貢獻,致函日本佐渡市長,並在謝大使協助下啟動橋頭糖廠〈山本悌二郎銅像〉返鄉計畫,市長表示計畫圓滿進行要感謝大使、日本交流協會、佐渡市長、議會、與市民的同意,以及居中協助銅像回臺各界人員的協助與努力,終於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讓銅像回到台灣。他說:「63年其實變化非常多,包括在臺日之間,國內或國際都起了非常大的變化,但我想不變的還是臺日之間的羈絆與友情,在這之間努力的過程。假如沒有謝大使跟佐渡市的市民大家共同促成,這一段銅像回歸的過程,其實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幾乎是不可能達到的任務。所以要感謝我們的謝大使在這段時間的努力促成,我想也會讓臺日之間雙方感情能夠更加在一起,真的是非常感謝謝大使。」

關於〈山本悌二郎銅像〉

山本悌二郎選定橋頭設置第一座新式糖廠,從探勘、興建督工到正式營運,奠定製糖產業邁向現代化。一位留德的農業經濟博士,在傳染病、抗日者、機械出狀況等考驗中完成任務,也借鏡夏威夷經驗引進小火車來運送甘蔗與製品。1921年為解決屏東農場灌溉問題,指派技師鳥居信平興築水利工程,就是最近很紅的「二峰圳」。

1927年因入閣任農林大臣辭去社長職務,在地仕紳為了感念他的貢獻,集資委託藝術家黃土水創作銅像,置於橋頭糖廠社宅事務所前廊,物換星移銅像來到他的故鄉佐渡市。現在銅像再回高雄,將由高美館翻鑄一尊銅像回置橋頭糖廠原址,另複製一尊回贈佐渡市真野公園原處,原件則由高美館修復典藏,成為高雄市重要的文化資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蕭靜雯的文教頻道的沙龍
18會員
65內容數
2024/05/18
以藥物、話語醫治陪伴患者,聊天聊到奶奶記起了女兒的名字,也能聊到理解抗拒洗澡的爺爺原來是有童年創傷,她創造了一個愛與關懷的診間。在她的診所,有志工陪伴、候診時可以做重訓,還提供很有趣的手作課程:療癒香氛、畫畫等,如果患者認知功能未退化,她還開辦志工訓練課程,鼓勵他們申辦志工證,到圖書館服務。
Thumbnail
2024/05/18
以藥物、話語醫治陪伴患者,聊天聊到奶奶記起了女兒的名字,也能聊到理解抗拒洗澡的爺爺原來是有童年創傷,她創造了一個愛與關懷的診間。在她的診所,有志工陪伴、候診時可以做重訓,還提供很有趣的手作課程:療癒香氛、畫畫等,如果患者認知功能未退化,她還開辦志工訓練課程,鼓勵他們申辦志工證,到圖書館服務。
Thumbnail
2024/03/30
憲哥累積的名利財富,但,也遇到諸多功課,我想沒有人會在大學畢業時立志:媽媽中風、弟弟心肌梗塞、爸爸緊急送醫、自己車禍被撞、投資電影失敗、因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停擺,還罹患攝護腺癌,手術那天,赤裸下半身,醫護人員很熱情告訴他:「憲哥,我有聽你的大大讀書」……。以上這些他都遇到了
Thumbnail
2024/03/30
憲哥累積的名利財富,但,也遇到諸多功課,我想沒有人會在大學畢業時立志:媽媽中風、弟弟心肌梗塞、爸爸緊急送醫、自己車禍被撞、投資電影失敗、因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停擺,還罹患攝護腺癌,手術那天,赤裸下半身,醫護人員很熱情告訴他:「憲哥,我有聽你的大大讀書」……。以上這些他都遇到了
Thumbnail
2024/01/21
希望閱讀不是成績優秀學生參與而已,讓每一個同學都會接觸到書本,有機會享受閱讀的美好。為什麼提供「如果兒童劇團藝文之旅」做為獎勵?因為希望孩子可以開闊視野,欣賞精緻的好戲,體驗不同的城市風貌。隨著486大哥經商有成,每年贊助學校從一所到十四所,至於閱讀教育與遴選機制則尊重學校專業。
Thumbnail
2024/01/21
希望閱讀不是成績優秀學生參與而已,讓每一個同學都會接觸到書本,有機會享受閱讀的美好。為什麼提供「如果兒童劇團藝文之旅」做為獎勵?因為希望孩子可以開闊視野,欣賞精緻的好戲,體驗不同的城市風貌。隨著486大哥經商有成,每年贊助學校從一所到十四所,至於閱讀教育與遴選機制則尊重學校專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Sunkronizo 的 Playful Heart 是一款帶著明亮果香與柔和木質調的甜感香水,特別適合星期四使用。前調活潑、尾韻沉靜,陪你從忙碌過渡到週末的輕鬆心情。適合喜歡果香、花果香調的女性,也很適合作為溫暖又有個性的送禮選擇。可於官網、Pinkoi 選購,11 月底起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寄售。
Thumbnail
Sunkronizo 的 Playful Heart 是一款帶著明亮果香與柔和木質調的甜感香水,特別適合星期四使用。前調活潑、尾韻沉靜,陪你從忙碌過渡到週末的輕鬆心情。適合喜歡果香、花果香調的女性,也很適合作為溫暖又有個性的送禮選擇。可於官網、Pinkoi 選購,11 月底起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寄售。
Thumbnail
網路上流傳各種臺南人嗜糖如命的描寫,從歷史上來看臺南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砂糖貿易城市。不過,臺灣的現代化製糖技術起源卻不是臺南,而是南方的高雄橋頭!橋頭糖廠在台糖官方名稱為高雄糖廠,其前身是1900年成立的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橋仔頭製糖所。以下就透過文字與圖片,帶你一起走進臺灣現代糖業的起源之地。
Thumbnail
網路上流傳各種臺南人嗜糖如命的描寫,從歷史上來看臺南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砂糖貿易城市。不過,臺灣的現代化製糖技術起源卻不是臺南,而是南方的高雄橋頭!橋頭糖廠在台糖官方名稱為高雄糖廠,其前身是1900年成立的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橋仔頭製糖所。以下就透過文字與圖片,帶你一起走進臺灣現代糖業的起源之地。
Thumbnail
最近常駐在台中,也激起好好認識自己的所在地這個念頭,就從我們都熟悉,也時常坐車時經過的台中火車站開始吧! 台中火車站歷經百年歷史,在日治前清代末期,因台灣鐵路只新建至新竹為止,真正的台中鐵路是從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最近常駐在台中,也激起好好認識自己的所在地這個念頭,就從我們都熟悉,也時常坐車時經過的台中火車站開始吧! 台中火車站歷經百年歷史,在日治前清代末期,因台灣鐵路只新建至新竹為止,真正的台中鐵路是從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台南市佳里區 地點:蕭壠文化園區 日期:2022/11/27 下午,跑去佳里的「蕭壠文化園區」。
Thumbnail
台南市佳里區 地點:蕭壠文化園區 日期:2022/11/27 下午,跑去佳里的「蕭壠文化園區」。
Thumbnail
地點:蕭壠文化園區 (佳里糖廠) 日期:2021/04/11 蕭壠文化園區 (蕭壠糖廠) 又名佳里糖廠, 1905年成立,1908年開始製糖,是日治時期「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台灣設立的第一個新式糖廠,1998年因糖業沒落關閉,後來閒置空間再利用,於2003年成立,以藝文基地的面貌重現。
Thumbnail
地點:蕭壠文化園區 (佳里糖廠) 日期:2021/04/11 蕭壠文化園區 (蕭壠糖廠) 又名佳里糖廠, 1905年成立,1908年開始製糖,是日治時期「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台灣設立的第一個新式糖廠,1998年因糖業沒落關閉,後來閒置空間再利用,於2003年成立,以藝文基地的面貌重現。
Thumbnail
地點:麻豆總爺藝文中心(總爺國小) 日期:2021/01/24 台南市麻豆區
Thumbnail
地點:麻豆總爺藝文中心(總爺國小) 日期:2021/01/24 台南市麻豆區
Thumbnail
文 / 白屋藝術村 「白屋。藝術村」位於高雄市橋頭糖廠內,原區位為1901年建造的招待所,橋頭糖廠自80年代結束生產後,留下一片百年森林林相,園區內百年大樹和日式宿舍相輝映,構成一幅宮崎駿筆下的迷人場景。 2008年,是橋頭糖廠命運多變的一年。高雄捷運相繼開通,帶來交通便利的同時,百年廠區卻面臨拆除
Thumbnail
文 / 白屋藝術村 「白屋。藝術村」位於高雄市橋頭糖廠內,原區位為1901年建造的招待所,橋頭糖廠自80年代結束生產後,留下一片百年森林林相,園區內百年大樹和日式宿舍相輝映,構成一幅宮崎駿筆下的迷人場景。 2008年,是橋頭糖廠命運多變的一年。高雄捷運相繼開通,帶來交通便利的同時,百年廠區卻面臨拆除
Thumbnail
銅像裝進特製木箱內上了卡車,從佐渡市真野公園前往碼頭,搭乘渡輪抵達新潟縣,再開車送往東京大田的倉儲,之後從成田機場飛抵桃園,再送達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迎回了黃土水作品〈山本悌二郎銅像〉。謝長廷大使在開箱儀式上回憶這段歷程,他表示當時的心情就像彼時在機場送疫苗專機飛往臺灣的感動。
Thumbnail
銅像裝進特製木箱內上了卡車,從佐渡市真野公園前往碼頭,搭乘渡輪抵達新潟縣,再開車送往東京大田的倉儲,之後從成田機場飛抵桃園,再送達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迎回了黃土水作品〈山本悌二郎銅像〉。謝長廷大使在開箱儀式上回憶這段歷程,他表示當時的心情就像彼時在機場送疫苗專機飛往臺灣的感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