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電動車占全球4成,但電池供應鏈恐怕力有未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 / 丁學文
疫情未歇、通膨肆虐,更不要說地緣政治風險此起彼落。但,沒人會否認Tesla帶起的電動車風潮就是過去兩年半最大的驚奇,電動車搖身一變成為全球產業發展的最大期待。

我們看見了2020年以來,全球各國電動汽車的銷量大幅增長。同時間,我們在台灣也看見了以鴻海為首的科技廠商,在電動汽車布局上的動作頻頻,MIH聯盟甚至已得到超過2000家以上廠商的響應,但電動汽車的勢不可擋真的沒有風險、隱憂或是制約的變數嗎?我看,不盡然。
全球汽車製造商確實拼命在生產目標上超越自己,金融機構的產業分析師也在想方設法努力跟上。據Bloombergnef分析,到2030年,電池汽車可能會從2021占全球汽車銷量的不到10%擴大到40%。
隨著你問的人不一樣,數量可以從2500萬到4000萬輛不等。數以千萬計的電動車當然將帶動大量的電池需要。顧問公司Bernstein估計,到2030年,電動汽車的電池需求將增長九倍,達到3200 GWH吉瓦時。
延伸閱讀
圖/中國占全球電池生產八成,未來10年僅略降為七成,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unsplash

2030年,電動汽車的電池需求將增長九倍

這些預測解釋了電池價值鏈上下的瘋狂發展。從開採鋰的智利Atacama沙漠到匈牙利平原,8月12日,世界最大的電池製造商中國catl寧德宣布投資73億歐元(合75億美元)建設它的第二家歐洲「巨型工廠」。
不過,這一發展似乎還不够瘋狂,由於西方世界的急於減少對中國的能源產業過度依賴,切割中國電池產業的動作也是不遑多讓,這讓電池相關金屬價格開始飆升,進一步在2022年讓電池成本展開了劇烈的上漲,這,就是我最擔心的電動車發展制約變數。
什麼意思?今年6月,BloombergNEF率先承認它們曾經發表的2024年,電動汽車的購買和運行成本將變得與化石燃料汽車一樣便宜是錯誤的,很多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投資了不少資金在電池和儲能項目,今年以來,我也一直在提醒我基金的風控部門變化趨勢即將來臨,本來,理論上,電池應該够用。
顧問公司Benchmark Minerals分析了全球製造商宣布的計畫,發現如果這些計畫都能夠實現,到2031年,全球將有282家新的大型工廠進入投產。這將使全球總產能達到5800 吉瓦時GWh。 但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假設。樂觀的總體產能預測可以掩蓋其他的問題。但這太樂觀了,蓋好和滿負荷生產是兩回事。
因此,到2030年的實際產出可能無法實現。此外,製造商獨特的科技和規格意味著一家工廠的電池,通常無法與另一家工廠電池互換,這可能會造成進一步的瓶頸。
延伸閱讀

電池供應鏈的精煉環節,中國處於壟斷地位

對西方汽車製造商來說,最令人不安的是中國在電池製造方面的主導地位。中國擁有現在全球電池生產能力的80%。Benchmark Minerals預測,在未來10年,中國的份額將下降,但僅略低於70%。
到那時,美國或許可以分走全球產能的12%,而歐洲可能占據其餘的大部分。但電動車價格的堅挺可能會讓美國人對電動汽車的消費放緩。而電池在當地的生產還會讓電動車價格面臨成本的更加難以紓解。最不確定的是鋰礦。它的短缺迫使製造商因為無法獲得足够的金屬,而不得不削減產量。
現在,消費電子公司首當其衝。但電子設備中的小型電池只占需求的一小部分。電動汽車製造商可能是下一個,他們的電池使用量更大。即使西方的電動汽車行業以某種管道確保了足够的金屬和電池生產能力,但在供應鏈的中間環節,即精煉環節,它仍將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而中國在這一環節幾乎處於壟斷地位。
確實,在現在這個陰霾處處以及地緣政治制約全球化合作的今天,電動車亮麗的未來帶給了全球企業一個美好的天際線,但,如果沒有足够多的新礦藏發現、更高效的採礦科技、改進的電池化學效能,電動車的發展很可能將迎來一個不得不的煞車顛簸。
這再次驗證了一個產業發展歷史上不變的硬道理: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遠見雜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 / 周俊吉 「初心」,是指我們做某件事原來的想法或人生最初的願望。每個人從小到大,也許擁有過很多初心,唸書的初心、工作的初心、追求夢想的初心、生而為人的初心…,最重要的是——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延伸閱讀 拒絕躺平!人生最大的勝利是帶領自己不斷超越自己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文 / 尤虹文 飛機從華沙機場起飛,望著窗外的紅瓦屋頂和綠樹成蔭,我的眼淚竟然不聽使喚一滴一滴的落下。我不懂為什麼熱淚盈眶,是因為好多天的情緒壓抑?是為了此行短暫相遇,這些前途未卜的烏克蘭難民?還是為這片土地上,所遭遇的種種不幸和苦難感到悲痛不已? 延伸閱讀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文 / 葛望平 此刻,身處北極,望向世界遺產伊盧利薩特Ilulissat冰峽灣,無邊無際的壯麗雪白,冷冽的氣溫,啜飲著手沖咖啡,我難掩內心的震撼激動,人類僅是大地萬物中的滄海一粟。 格陵蘭的冰蓋冰川每秒正以一萬噸冰融水速度流入大海 延伸閱讀 保護北極熊與興建太陽能廠,哪一個重要? (未完待續)
文 / 吳淡如 有朋友想要創業,帶來了他設計的某種文創產品,一個造型奇特的收納袋(不好講得太明白)。為了自己的創意,他十分得意。 後來他自己創業,在某大百貨公司開店,三個月內,賠了所有積蓄。 延伸閱讀 別讓沉沒成本壓壞了你的脖子 不適合,就該勇敢放棄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文 / 高希均 (一)許將軍一生奉獻縮影 「真實且持久的勝利是和平,而非戰爭。」美國思想家愛默生早在百年前,就曾以此勸勉世人和平的可貴。 對照愛默生的疾呼,戎馬一生、二級上將的許歷農對於戰爭的體悟及和平的渴望,則始自1937年日本軍閥引發「七七盧溝橋事變」。 延伸閱讀 (二)戰爭可怕・和平可貴
文 / 洪雪珍 這陣子,我的學生陸續在做進度報告,一開始,多半會先說一段上班單槓的現狀,無不都是忙到翻過去,這也使得他們做斜槓不得不慢下來,蝸牛般前進,這樣的速度當然讓他們心焦如焚。
文 / 周俊吉 「初心」,是指我們做某件事原來的想法或人生最初的願望。每個人從小到大,也許擁有過很多初心,唸書的初心、工作的初心、追求夢想的初心、生而為人的初心…,最重要的是——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延伸閱讀 拒絕躺平!人生最大的勝利是帶領自己不斷超越自己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文 / 尤虹文 飛機從華沙機場起飛,望著窗外的紅瓦屋頂和綠樹成蔭,我的眼淚竟然不聽使喚一滴一滴的落下。我不懂為什麼熱淚盈眶,是因為好多天的情緒壓抑?是為了此行短暫相遇,這些前途未卜的烏克蘭難民?還是為這片土地上,所遭遇的種種不幸和苦難感到悲痛不已? 延伸閱讀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文 / 葛望平 此刻,身處北極,望向世界遺產伊盧利薩特Ilulissat冰峽灣,無邊無際的壯麗雪白,冷冽的氣溫,啜飲著手沖咖啡,我難掩內心的震撼激動,人類僅是大地萬物中的滄海一粟。 格陵蘭的冰蓋冰川每秒正以一萬噸冰融水速度流入大海 延伸閱讀 保護北極熊與興建太陽能廠,哪一個重要? (未完待續)
文 / 吳淡如 有朋友想要創業,帶來了他設計的某種文創產品,一個造型奇特的收納袋(不好講得太明白)。為了自己的創意,他十分得意。 後來他自己創業,在某大百貨公司開店,三個月內,賠了所有積蓄。 延伸閱讀 別讓沉沒成本壓壞了你的脖子 不適合,就該勇敢放棄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文 / 高希均 (一)許將軍一生奉獻縮影 「真實且持久的勝利是和平,而非戰爭。」美國思想家愛默生早在百年前,就曾以此勸勉世人和平的可貴。 對照愛默生的疾呼,戎馬一生、二級上將的許歷農對於戰爭的體悟及和平的渴望,則始自1937年日本軍閥引發「七七盧溝橋事變」。 延伸閱讀 (二)戰爭可怕・和平可貴
文 / 洪雪珍 這陣子,我的學生陸續在做進度報告,一開始,多半會先說一段上班單槓的現狀,無不都是忙到翻過去,這也使得他們做斜槓不得不慢下來,蝸牛般前進,這樣的速度當然讓他們心焦如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達電 (2308) 為全球最大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廠商,擁有自有品牌Delta行銷全球。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中國電動車行業的持續發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討論,從對中國車的支持到反感,都有充分的論述。然而,需要釐清中國車企的品質問題,並對能代表中國車的車企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Thumbnail
美國總統拜登宣佈 針對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鋼鐵等8項中國製造產品提高關稅。國際貿易基金(IMF) 警告世界貿易正分裂成對立的陣營,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最壞情況下全球經濟可能損失7%的GDP。 美中貿易戰風雲再起,值此之際,回顧世界貿易戰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誠值得注意。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2023年汽車可靠性調查發現電動車仍面臨充電和電池問題,消費者對電動車整體體驗評價較低。特斯拉市場領導,但仍有硬體、油漆和裝飾以及空調系統等問題。文章討論了電動車的問題和可靠性,並探討了充電站的發展和影響。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非特斯拉陣營市占快速成長 我們現在在台灣街頭看到的電動車真的是越來越多了,除了路上很多的Tesla Model 3/Y,其實傳統車廠在2023年的銷售量相比過去也是成長很多,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電動車的選擇是越來越多,有競爭才有越來越進步的車子,也才會有越來越便宜的價格出現。BMW 是傳統車廠占比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達電 (2308) 為全球最大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廠商,擁有自有品牌Delta行銷全球。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Thumbnail
中國電動車行業的持續發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討論,從對中國車的支持到反感,都有充分的論述。然而,需要釐清中國車企的品質問題,並對能代表中國車的車企進行更深入的討論。
Thumbnail
美國總統拜登宣佈 針對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鋼鐵等8項中國製造產品提高關稅。國際貿易基金(IMF) 警告世界貿易正分裂成對立的陣營,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放緩,最壞情況下全球經濟可能損失7%的GDP。 美中貿易戰風雲再起,值此之際,回顧世界貿易戰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誠值得注意。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2023年汽車可靠性調查發現電動車仍面臨充電和電池問題,消費者對電動車整體體驗評價較低。特斯拉市場領導,但仍有硬體、油漆和裝飾以及空調系統等問題。文章討論了電動車的問題和可靠性,並探討了充電站的發展和影響。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非特斯拉陣營市占快速成長 我們現在在台灣街頭看到的電動車真的是越來越多了,除了路上很多的Tesla Model 3/Y,其實傳統車廠在2023年的銷售量相比過去也是成長很多,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電動車的選擇是越來越多,有競爭才有越來越進步的車子,也才會有越來越便宜的價格出現。BMW 是傳統車廠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