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跑者之道—我們為何而跑?我又為什麼而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跑者之道—一趟追索日本跑步文化的旅程

在日本,跑步就是驛傳。驛傳第一,其他的都其次。(高尾憲司)
作者:亞德哈羅南德.芬恩(Adharanand Finn)
譯者:游淑峰
時報出版;初版一刷:2016年5月6日

從結論講起,這本書是否風趣、且稍具深度? 是的。那麼他是否達到了我預期的衝擊、或者涵蓋足夠豐富的內涵? 遺憾的說,仍有段距離。初次接觸到「芬桑」(中譯名字”芬恩”的作者在日本生活時,當地人對他的稱呼)的作品,是其2012年出版的「我在肯亞跑步的日子」,雖如今對於該書的記憶已有些模糊,但依稀記得手捧著書本時感受到的讚嘆與驚奇。然而讀到本書的時候,同樣的感覺卻似乎並會再次浮現...

拾起本書—我與跑步與訓練

沉浸在戶外、自然文學中好一段時間後,從圖書館的架上取走了這本書名似有些禪意的作品,並再度讀回運動相關叢書的主因,與近期生活中的些許變化密不可分:自己接觸「跑步」這項運動的時間其實頗已有超過10個年頭—自國小參加田徑隊開始,畢業後雖再也未參加過任何運動校隊,長跑的習慣卻斷斷續續的持續至今。加入登山社後為了鍛鍊登山的體能,也再度拾起規律的慢跑練習,但始終限於「為了訓練體力而跑」,也因此並未訂下過何種目標、或進行較有條理的訓練。
變化的開始,源於自己一時興起而訂下的目標—前些日子,以14天獨攀、無補給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的登山者Hiker CP在岳界引發了不少討論,然而自己對這位登山者的關注相對社會大眾來說則更早些,始於半年前其發布的阿里山超馬賽事影片。影片中的活動當下的氛圍與穿梭山林的影像,就這麼悄悄觸動了自己心中深埋已久的衝動,從而決定報名隔年阿里山超馬21k組的越野跑比賽。但回顧自己這幾年的生活,目前為止參加過距離最長的路跑賽事也不過10公里,便決定慫恿高中的同好,一同報名了11月初的清水半程馬拉松作為階段性的訓練目標,也算是越野賽前的自主測驗。
自己早在登山開始約1年過後,便想過要嘗試越野跑,對於下坡習慣以動態方式快速前進的我來說,越野跑似乎就是以更快、更持續的步伐作動態的下坡—當然,也包含上坡。曾在網路上的影片中瞥見那些迅速穿梭於山林之間的身影,速度感帶來的刺激讓自己無比神往,卻也十分好奇如次快速、卻極度專注的方式,是否能達到一種更為沉浸的狀態,來體驗周遭的山林?
訓練至今,越野跑早已成了自己體驗自然的必要途徑之一。
為了迫使自己實際且積極的踏入這個領域、並且在網路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我選擇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報名參加比賽。雖然對於我們這些普羅大眾來說,參加大型的路跑活動、越野跑賽事,不若爭鋒奪冠的菁英選手們,少了彼此競爭的意味,但若在比賽中為自己訂定了目標—無論是要超越前日的自己、好好體驗一場賽事、抑或是達成如何的成績,都會讓比賽這個舞台變得猶如親臨鬥技場般嚴肅而緊張。
某日為張羅訓練資料而在圖書館內閒晃時,偶然在架上看到了這本書,主題與內容雖與訓練無關,卻似乎頗富深意、又出於曾讀過的作者之手,便順手將其納入了閱讀清單中。

為何是日本?

身在英國的筆者,才結束了肯亞的跑步之旅不久,便在因緣際會下深受日本長跑文化與實力的吸引,而再度舉家搬遷,來到日本展開了為期1年的異地生活。但...為何是日本? 一個都市化程度極高、平均身材較歐美嬌小許多的亞洲國度,為何能夠不停地產出實力驚人的長跑選手,世界排名甚至能僅次於位於非洲高地的肯亞和伊索比亞? 與台灣相似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身材比例,為何日本就是如此不同,而能夠在世界的長跑舞台上大放異彩?
為了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作者來到日本實際接觸大學、實業、與業餘隊伍,甚至嘗試加入選手的訓練與生活,試圖藉由親身的體驗解答心中的疑惑。顯而易見地,「驛傳」似乎是一切的核心。就如同在日本主要接洽筆者的京都大學男子驛傳隊教練、前亞運會1萬米金牌得主高尾憲司在書中所述:
「在日本,跑步就是驛傳。驛傳第一,其他的都其次。」
相信大多跑者對於驛傳一詞應該都不陌生,其中自然又以每年元旦舉辦的「箱根驛傳」最負盛名,也是作者來到日本最主要希望能深入探究的賽事。然而這場電視轉播收視率超過1/3、每年吸引百萬人注目的長跑盛事,其實是一場地區性的比賽,僅限於關東、箱根地區大學參加的長跑接力賽,直到最近才公告終於將再2024年、第100屆的賽事中,開放全國的大學參與競爭。
這是一場為期兩天,往返箱根與東京的極長接力賽事,來回共217.9公里的路程分為10個區間,每位選手負責一區,全隊共同角逐冠軍的榮耀。路線沿著古老的東海道前進,往返東京後回到箱根蘆之湖畔的終點線,而日本最強而有力的象徵指標—富士山便巍峨的立於湖對岸。每到新年,數百萬雙眼睛緊盯著這些年輕的跑者,呼嘯而過的身影點燃了觀眾的情緒,拚了命也要早一步將「接力襷」交託給下一位跑者的熱血畫面,更深深抓住觀眾的情緒。在書中,一名日本記者就曾經說過:「箱根驛傳完美地捕捉了新年的心情,東海道、富士山、團隊合作、傳遞接力襷、選手的努力。它包羅萬象,這就是這個電視節目好看的原因。」
箱根所見巍峨莊嚴的富士山,早已成為了日本的精神表徵。

成也驛傳、敗也驛傳?

在日本,驛傳得到的關注遠超其他運動項目,更遑論其他田徑賽事,或許當真只有那近乎表彰著日本民族性的比賽、與其令人動容的魅力,才得以深深吸引廣大群眾吧。我們甚至能更進一步地說,並非「驛傳」、而更是「箱根驛傳」緊緊抓住了國民的心。賽事極高的聲量與曝光率,使得所有選手畢生的目標幾乎就是在箱根驛傳中大放異彩,其餘的比賽、成就全都顯得黯淡,也讓日本絕大多數長跑選手的巔峰,被緊緊束縛在大學這過於年輕、短促的4年之內。
縱觀日本高中、大學生的長跑成績,那在全球可說是"變態"程度的存在,舉作者在書中提及的一場地方賽事為例:2013年在東京上尾市舉辦的地區半馬賽,許多關東地區的大學選手為了得到教練的青睞、爭取箱根門票而出現在賽場,但一些菁英跑者或者名列前茅的選手因為沒有入選的壓力而缺席。結果是,在僅此一場小型比賽中就有18人以低於63分鐘的成績完賽,同年全英國只有1人跑出這樣的成績,美國也只有21人。
如此的情況放到箱根驛傳則更為驚人—在兩天的賽程中,有30位學生跑出了換算過後,相當於63分內跑完半馬的速度,其中還排除了大多是下坡的第六區。然而當年度在英國,只有奧運名將莫·法拉(Mo Frarah)成功在這個時間內完成半馬。
但,在這之後呢?
消失得無影無蹤。確實,日本的長跑實力在世界上仍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但卻再也不像高中、大學時期那樣,主宰整個長跑宇宙。明明擁有如此多天賦異稟的年輕選手,為何在接下來的數年內,仍沒有任何一個日本人成功接近、甚至打破世界紀錄?
筆者在書中透過與在日訓練的肯亞籍選手、以及目前採取開明訓練方式的教練訪談,綜合自身觀察與其他著作、文獻提出了看法:過度訓練。為了能在箱根驛傳中綻放最耀眼的花火,所有選手在高中燃盡生命,只為了能夠進入關東地區的強校,並在大學中繼續嚴加訓練,最終將跑者的整個生涯急遽地燒光在參加驛傳的幾年間。在高中、大學期間屢屢逼出世界頂尖成績的代價,就是極短的選手生涯:許多選手別說30歲、甚至在24歲以前就已氣力耗盡,難以再度飛馳於賽場上。
反觀來自長跑帝國肯亞的選手,如今被幾乎被視作神一般存在、於2019年成功突破人類全馬2小時極限的跑者Eliud Kipchoge,在震驚世界的那年已年屆35。跑者的生涯可以很長,但為了閃耀在箱根、在蘆之湖、在富士山跟前,選手們被迫在20歲出頭的年紀,承受遠超過身體應當負荷的訓練量,並如同撲火的飛蛾般耀眼、但轉瞬即逝。
而更耐人尋味的地方在於,同樣的現象並不存在於日本中距離的選手中:中距離一直以來都是日本在田徑領域相當弱勢的一塊,作者在書中便舉例到,當時日本國內的1千5百米紀錄仍停留在3分37秒,然而該成績在英國只能排到第39名。想當然耳,驛傳總是問題的唯一解答。
由於驛傳受到的熱切關注,所有的中長距離選手幾乎無一倖免的被迫改練長跑項目,即便身材、天賦適合5千、甚至1千5百米的中短距離競賽,在社會期待與資源分配極為不均的現況下,也只能拼了命地在自己並不擅長的長距離項目中掙扎求生。日本對於驛傳與長跑的狂熱促成了無數閃耀天際的奇才、菁英,卻也抹煞了無數短距離選手的發展機會,甚至扼殺了那些扛下驛傳光輝的優秀新人。

硬地板、禁錮、與侷限

書中幾個相對有趣的論述,其中之一我認為便來自那些在赴日訓練的肯亞人,相較於肯亞天然的環境,日本的都市化程度簡直高得嚇人,堅硬的混凝土地面與偶爾用於訓練的操場,似乎是日本人唯一能夠接觸到的路面。「訓練阿,不好。」一名肯亞跑者在書中說到,「在日本,二十五歲之前,跑步選手就完蛋了。他們在年輕時訓練太嚴,而且全都跑在柏油路上。」
相較於從小奔馳於泥土大地上的肯亞人,日本選手幾乎不跑任何天然鋪面的道路,他們甚至表示「日籍選手不喜歡崎嶇不平的路,他們喜歡堅硬的路面,肯亞人則喜歡較軟的路面。」同樣的情況在台灣似乎也在發生,除了縱橫於山林的越野跑者外,又有多少人真正跑過天然的路徑呢? 老實說在接觸越野跑前,自己超過10年的跑步生涯,也從未離開過PU跑道和混凝土地。
然而事實似乎顯示著,跑在柔軟地面的跑者表現並不會較差,甚至,他們稱霸了整個長跑生態。對於此事,筆者似乎也心有所感,甚至在回到英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到住家附近的山徑慢跑,這些對與歐洲、非洲的跑者來說再平常不過的訓練模式,對於我們來說卻有些難以想像。
一望無際的泥土道路,是肯亞跑者眼中最常見的風景,也是最佳的訓練場所。
事實上,部分的日本教練與選手也已經開始改變方針,長跑巨星大迫傑在高中時所接觸的訓練,就包含了大量的天然路徑跑步。筆者主要聯繫、採訪的「開明派」教練憲司,也開始在各方研究支持下,慢慢接納天然道路訓練的益處。日本的長跑文化確實正面臨改變,雖變化緩慢,但確實逐步而持續地變化著。
但就如同他們對於訓練根深蒂固的觀念一樣,早期的日本長跑界,充斥著極為嚴厲的教練文化,如今這些教練被稱為「傳統」或「老派」教練,卻仍在田徑的圈子裡佔有舉輕重的地位。這些教練嚴厲、一絲不苟、甚至以體罰、暴力的方式,「懲戒」表現不佳的隊員,歷史上也出現過多起教練將選手毆打致重傷、甚至因不堪壓力而自殺的案例。這樣的狀況卻持續了數載,卻幾乎仍被默認為訓練的合理樣貌,而非顯而易見的暴力。
改變的開始,大概始於開明教練們帶出的隊伍締造優異成績那時—2014年的箱根驛傳,東洋大學成功甩開了曾6度奪下冠軍寶座的駒澤大學,成為了該年度的冠軍。而十分戲劇性地,東洋大學的教練以開明、鼓勵的教育方式著稱,駒澤大學的教練則長年是傳統老派教練的最佳代表,總在比賽中不間斷地隊選手唾罵、吼叫。東洋大學的勝利多少被視為新式訓練方針的勝利,卻仍難以磨滅傳統訓練風格在日本田徑教育中所坐擁的威勢,擁護者也並不在少數。
相較民風保守、訓練苛刻的日本,肯亞與其他歐美跑者的訓驗與競賽風格簡直能用「豪放狂野」來形容,不會有教練整天盯著你跑間歇、跑LSD,但每位跑者為了在那殘酷的競爭世界中存活,沒有人會略過任何一次訓練。當然,差異之處遠不只如此:
來自日本的跑者向來以嚴謹與穩定聞名,每場比賽都是在事先規劃好的配速下進行的,跑者不一開始就勇猛的殺出重圍、試圖拉開差距,也鮮少以明顯不平均的速度完成比賽。顯然非洲和西方跑者並不吃這一套:「要贏一場大型城市馬拉松,你需要一點狂野。不是當個會計師。」作者在書中引述義大利名教練—Renato Canova曾對其說過的話。曾以2:15:25的成績守住了16年馬拉松世界紀錄的英格蘭跑者,Paula Radcliffe在將世界紀錄向前推進了近2分鐘後說道:「我從來不會計畫以某個步調跑,我畢生職涯的座右銘是『無上限』。我不試著用心中計算的固定時間跑,跟著定好的時間切分,因為,如果你超越這個時間切分,又怎麼樣呢?你會因此慢下來嗎?」
「有時候,你必須把手錶拋諸腦後。」筆者在書中說到:「我忍不住想,有多少位日本選手會因為手錶靠訴他們該跑多快,而在那一萬公尺賽裡遲疑了他們的腳步? 這種『日式跑法』,有如會計師一般地精心算計單圈時間的跑法,是否會限制了跑最快的選手,阻礙他們擊敗肯亞人?」
雖然拿跑得簡直如散步一樣慢的自己,與這些頂尖選手一起討論似乎有些滑稽,但有時拋棄既定配速、單純照著當下的心情與狀態奔跑,不論是否突破了任何紀錄,能否在心靈上給予自己更大的自由,或者進一步的說,更單純而直接地享受奔跑的樂趣與釋放呢? 我相信,照著計劃好的速度跑動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應該仍是達到目標成績的最好方式,但這是否從跑步這件事情當中剝奪了些甚麼? 還是我們其實仍然能夠在這樣嚴謹的計算下,獲得與恣意奔馳同樣的自由?

跑者、努力、武士道

讀到此處,似乎會發現日本有許多理念與訓練方式,都與世界主流截然不同,然如此多的限制因素,卻仍無法框住日本選手奔馳的速度與耀眼的成績,何也?「跑者時代」一書便提及了相當有趣的論點—跑者理論。某些學者認為,人類的生理結構就是為了長跑而生,早期的非洲先祖就是以長時間追逐動物,直到動物過熱死亡的方式進行狩獵。但為了實現這樣的方式,有人進一步提出了推論,認為人類的腦部,發展出具有優異忍受力與延遲享受邏輯的「觀想能力」。「觀想讓我們能夠想像未來—它可以是殺掉羚羊,或在一場賽事中打破紀錄。」書中如此引述。
所以,讓我們跟隨芬桑的腳步,進入思考與心靈的層次—「」的精神、「努力」的展現、以及堅守「武士道」的靈魂。我們幾乎可以將這三者視為驛傳所展現出的最強大特質,更是深深刻印在日本人民與選手心底的、作為跑者的準則。
「突出的釘子會被敲平」,幾乎是本書對於「和」這個概念最切實的比喻。日本的社會風氣—尤其相較於個人色彩與獨特性較強的美式文化,更強調整體與和諧的展現,整體的利益大於個人的利益,整體的展現也遠比個人表彰更具意義。但這並非是一昧壓抑個人表現的思想,反過來說,應該是將絕佳的個人表現匯聚、展現於團隊成果中。或許大眾習慣在路跑活動中互相謙讓、或許練習時不該鶴立雞群的獨自跑開,可一旦上了賽場,競爭的關係瞬間變得激烈,只不過最後的成果仍應歸功於團隊、而非個人。
在高度的競爭下,永遠只有最優秀的1、2名選手有機會嶄露頭角、光榮賦歸,對於未能取得優勢的選手來說,「努力」的過程就是更為重要的部分了。在日本,努力一詞不斷的被提起,上班族因日夜的應酬、加班而受到激賞,早出晚歸是日常,因公務交際忙到深夜而在上班時忍不住打起瞌睡,甚至成了優良員工的最佳展現。相比優異的成果,每個人一路上展現出的努力,似乎能夠得到等同的重視。
當上述二要素展現到極致、並相加在一起,驛傳應運而生。當每位選手拚盡全力、拚命將手中的接力襷交託給下一名跑者,掙扎前進、無力倒地的景象在交接區反覆上演,「努力」的展現早已深深刻入觀眾的心中,也深植入驛傳的血肉。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成就團隊的成功、成就更大的目標、成就「和」的精神。
"武士道"這個從日本戰國時期流傳下來的信念,如今仍熊熊燃燒於跑者心中。
但如果你實際來到箱根、在終點線隨機詢問在場的觀眾,為何他們如此喜愛驛傳,你可能還會聽到另一個頗富深意的詞彙—武士道。武士道最早是日本在西元645年後出現的封建社會中,「武士」這一階級的人們所奉行的信條,武士必須嚴守這些道德準則以保持榮譽,若違背了這些規範,通常就得切腹謝罪。
武士道所包含的準則相當多,但在本書中,作者取「忠誠、勇敢、榮譽」為重中之重,同時也是每位驛傳在比賽中展現出的精神樣貌。忠於團隊、勇於突進、並以團隊一員的身分為榮。可以說,驛傳就是日本傳統文化與道德守則的濃縮結晶,幾乎完全代表了這個神秘東方國度的意志。一項如此熱血、如此令人感動、又如此展現出崇高道德美學的運動,怎能讓人不深陷其中呢?

所以...我們為何而跑?

「跑步是很辛苦、累人的,我的雙腿變得疲乏,有時,要從沙發或床上爬起來去跑步是很困難的。」作者繼續寫到:「沒有人逼我去跑步,或者要求我去。也沒有人在意我跑,或者不跑,但我總是去跑。有某種東西促使我做這件事。」
曾經的人類,為了生存、狩獵而跑,到了科技進步、醫學發達的現代,許多人則為了減重、健康、或者獲得成就感與名望而跑,但對於許多跑者來說,那些都是附加的,他們就是喜歡跑,卻也從來都道不清為何。為此,筆者將目光聚焦在京都比叡山的神祕「馬拉松僧侶」身上。據傳這些僧侶,以持續1千日跑1千場馬拉松的「千日回峰行」作為求道的途徑,成功完成的僧侶會得到「大行滿大闍梨」的尊稱,並廣受眾人景仰。
遺憾的是,與大闍梨的談話並未帶給筆者、或讀者們多少關於為何而跑的參考答案。「所有人類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們為甚麼活著?一千日不斷的活動,能給你很多時間思考這個問題,思考你的人生。這是一種在身體活動中沉思的方法,這也是你不應該走太快的原因。」大闍梨告訴芬桑。「這是沉思生命,沉思你應該如何生活的時刻。」他繼續說道:「每個人都得找出適合他做的事,和他的身體契合,和他的人生契合。我選擇承擔這個挑戰。但殊途同歸,這只是前往同一個目地的眾多途徑中的一條。」
就像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所說,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某種層面的「需求」—幼年時,我們追求的是欲望的滿足,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開始追求人際關係、追求自尊形象、追求自我實現。我們的生命就是一場追尋之旅,每個人、每一刻,都是在追求著甚麼。對於馬拉松僧侶來說,他們透過「千日回峰行」追逐通往真知、真理的途徑,他給予了極大化的思考時間,但同樣的思考、同樣的追求,卻並不一定只能以這樣的方式達成。
如今這類以身體活動求取心靈平靜的方式越來越常見,跑步只是其中之一。
當然,跑步並不需要如此的靈性追求,或者內在動機。但我認為跑步這件事情之所以容易被當作這類求道、禪修的道路,很高的機率是由於跑步本身的「純粹性」。這是一件幾乎刻在骨子裡、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早期的人們為了生存而跑、現代的人類為了健康與目標而奔,但我們都跑、且都會跑。
跑步正是如此簡單、自然、甚至可以說極簡的運動,你幾乎只需要穿上鞋就能起跑。「跑者理論」就認為,人類的身體、心智、腦部發展,就是為了長跑而生,Christopher McDougall的跑步名著—天生就會跑,同樣在試著證明「我們天生就是適合跑步的生物,並且是地球上最有耐力的跑者」,並闡述了最純粹的跑步哲學:為了追求身體的舒暢而跑、為了使「強風吹拂」(註1)而馳。

那...我呢?

「我或許沒那麼喜歡跑步。」
奔跑時,我並沒有求道那樣的崇高目標,亦無與生俱來的強烈悸動,跑步之於我,更像是一種目的導向的運動。我想這也是我與許多「跑者」最大的區別,有些類似於僧侶選擇的途徑,跑步只是通往其他我所鍾愛的領域必經—或者說最有效率—的道路。
就結果來看,我和筆者說的一樣,「沒人逼我,但我總是去跑」,可若探究「跑」這件事背後的動機,則是截然不同的。對目前的我來說,跑步仍非主體,是為了達成某項特定目標的手段:為了強化登山的體能而跑、為了越野跑比賽的基礎而報名半馬、為了在半馬中取得好成績而努力,跑步本身並非目的—也不一定得是目的,但終究,我仍日復一日地跑。
跑步確實能夠帶給自己舒暢與快感,但更強烈的動機,仍來自於目標、與達成目標的「自我追求」。在生活中空閒的時光,抓出一個小時出門跑步訓練,已是這幾個月以來的日常。若沒有比賽的壓力,我想我絕不會跑得如此勤奮,或許我仍會跑、也仍喜歡跑,只是跑步對我來說,並非那麼難以割捨。
我還是十分享受這幾個月的訓練時光,突破成績門檻的快感、與體能的可見增長,都讓耗時的累人訓練有了意義。許久未參加活動、比賽的躁動,也很令人興奮。有人說越野跑最有趣的地方便是參加比賽,我想跑步對我來說也是一樣的吧,當比賽成為舞台、成為目標,訓練變得有意義、奔跑變得不那麼辛苦。一直以來,目標對我來說都是創造生活意義的引力,構築了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同時,也是創造我奔跑意義的主要成分。

後記—關於此書

在讀過「我在肯亞跑步的日子」後,再讀到這本書,衝擊其實少了很多,提供的資訊我認為也相對片段而破碎,可以看得出作者試圖建構出一條脈絡,闡釋日本的「跑者之道」,以及探究我們之所以跑步的緣故—而他也確實達成了部分。可能是由於日本與台灣的文化較相近、無法產生文化差異的衝擊,也可能是身為西方人的筆者,仍難以融入日本的長跑社會,使得整本書在閱讀時仍有種旁觀著的明顯抽離感。對議題的探究深度略有不足、也沒有足以使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閃光,提供的資訊中頂多也只有日本驚人的長跑成績、與國人對驛傳狂熱般的支持,能夠稍稍令人讚嘆。
這並不是說本書不值一看或難以下嚥,接連的故事仍使得本書讀起來輕鬆有趣,能夠從中得到反思的書籍,我認為也絕不會是庸俗之作,但如果將他視為打發時間的小品,而非資訊豐富、驚奇連連的著作,會合適許多。總歸來說,本書仍歸結了日本的長跑架構與文化內涵,對於日本了解不多的人,應該還是能得到許多刺激,但在深度與資訊衝擊上的不足,還是令我對本書感到惋惜。
至於我是否推薦這本書給喜歡跑步的人看? 恐怕,可看可不看罷。

私心評價:★★★☆☆

註1:強風吹拂(風が強く吹いている)是一部以箱根驛傳為題的青春、熱血小說作品,由作家三浦紫苑在2006年撰文、出版,後續另改編為同名漫畫、電影、和動畫。
2019年開始接觸登山活動的筆者,喜愛台灣的山林,也喜歡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足跡從高山百岳到中級山遺跡探勘都涵蓋,參與的活動則從溯溪、攀岩、到攀樹都有所囊括,雖看似樣樣通但實則樣樣不精。此處紀錄筆者的戶外生活體驗,希望透過文字刻劃自己的回憶,傳達依靠己力追尋愛好的理念,並期許文章能自娛娛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與遺跡的初見,是震撼的、是感動的、是驚異的、是五味雜陳的,彷彿將舊時光凝結在山中一般,所有的故事都深刻於土地之上,所有的悸動都直竄入內心深處。霞喀羅事件的發生令人感到震驚與不捨,而主辦公司第一時間對於事件的回覆,更使人震怒。遺跡之於我、之於Fely是這個樣貌,那麼,之於你,又會是甚麼樣貌呢?
2月12日晚間,YouTuber Celine and Cynthia-不只是旅行於霞喀羅古道淨山的影片,爆發可能誤清日治時期文物的爭議,在網路上掀起了驚滔駭浪,後續的餘波也持續延燒到多個事前難以想像的曲折方向。本文嘗試統整整體事件的發展,並以個人的見解,回答這些酒瓶可能的意義與我們應持的態度。
我向來知道登山這項愛好是拿命在玩。我同意危險是這項活動的主要成分—沒了危險,登山跟其他成千上百種瑣碎的消遣就沒什麼不同了。 作者強·克拉庫爾是1996年聖母峰山難的倖存者之一,為了擺脫愧疚而鉅細靡遺寫出的本書,在詳加探討事件原委之餘,更引出了人類對於登山本質的反思。
世界首位登上五大陸最高峰的獨攀登山家植村直己,一路義無反顧追隨夢想的人生,那單純卻又執拗的獨攀理念,也確立了他在登山界的地位。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肩上的包袱越來越多,捨棄一切的追夢情懷逐漸成為的幻想。作者卻為我們展示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人生可以只為了夢想而活,更可以只為了追求內心的富足而活。
與遺跡的初見,是震撼的、是感動的、是驚異的、是五味雜陳的,彷彿將舊時光凝結在山中一般,所有的故事都深刻於土地之上,所有的悸動都直竄入內心深處。霞喀羅事件的發生令人感到震驚與不捨,而主辦公司第一時間對於事件的回覆,更使人震怒。遺跡之於我、之於Fely是這個樣貌,那麼,之於你,又會是甚麼樣貌呢?
2月12日晚間,YouTuber Celine and Cynthia-不只是旅行於霞喀羅古道淨山的影片,爆發可能誤清日治時期文物的爭議,在網路上掀起了驚滔駭浪,後續的餘波也持續延燒到多個事前難以想像的曲折方向。本文嘗試統整整體事件的發展,並以個人的見解,回答這些酒瓶可能的意義與我們應持的態度。
我向來知道登山這項愛好是拿命在玩。我同意危險是這項活動的主要成分—沒了危險,登山跟其他成千上百種瑣碎的消遣就沒什麼不同了。 作者強·克拉庫爾是1996年聖母峰山難的倖存者之一,為了擺脫愧疚而鉅細靡遺寫出的本書,在詳加探討事件原委之餘,更引出了人類對於登山本質的反思。
世界首位登上五大陸最高峰的獨攀登山家植村直己,一路義無反顧追隨夢想的人生,那單純卻又執拗的獨攀理念,也確立了他在登山界的地位。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肩上的包袱越來越多,捨棄一切的追夢情懷逐漸成為的幻想。作者卻為我們展示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人生可以只為了夢想而活,更可以只為了追求內心的富足而活。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早起,看到賢三傳來的訊息。他的咖啡廳是早上六點開到下午三點。他會在凌晨五點起床準備。每天起床,傳一段語音祝福給我,希望我今天順利開心。還有他很想念我。 我都是帶著一種被呵護的甜蜜感起床,和他在一起到現在,幸福感到不真實,甚至我很害怕這樣的幸福是虛假跟暫時的。不過今早我竟然冒出一個念頭:
這趟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日航JL37航班,感謝座艙長森重桑,山田桑與齋藤桑親切貼心又無微不至的服務,完美詮釋了日式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的高雅精神,再加上米其林級別的餐飲。整趟飛行無論在細節處或是服務品質上都讓人印象深刻,感受到極致的舒適,讓這趟空中旅程宛如一場難忘的饗宴!
從賢三那裡得知,我有幾個「台灣人沒有,只有日本人有」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聽完覺得神奇,想跟訂閱制的大家分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是「日系體質」。 首先第一個,我從小到大都不喝水。 記得過去為督促自己,在 IG 發起我要天天喝水的事,但這個習慣沒有堅持一個月就打回原形。 我發現自己
今天值飛JL37航班的是2003年離廠的 B777-300ER,註冊編號為 JA732J,8個頭等艙,49個商務艙,40個豪華經濟艙,147個經濟艙,共244個座位。這架JA732J別看已經22歲,她可是波音777-300ER首架試飛機,對波音與最早決定引進777-300ER的日航來說都別具意義。
你知道嗎?光統計 2019~2025 年,日本郵局的年賀狀印刷數量就超過 500 萬張,可說是非常可觀!雖然近年來,年輕人大多透過手機貼圖、SNS 訊息傳達新年祝福,但對於公司行號、長輩或是喜歡手寫溫度的人來說,每年寄年賀狀給廠商客戶、朋友同事仍是非常重要的傳統。
今天要來介紹期待已久的【桃太郎電鐵】中文版。 很早以前就知道這款遊戲,可惜的是之前的版本一直沒有出中文版,對於我這個日文不通者實在很難下手購買。 不過在去年12月終於中文版正式上架!台灣的粉絲們也能夠快樂遊玩這款經典大富翁遊戲。 與以往大富翁遊戲的認知不同,在桃太郎電鐵裡我們❎不是買房子,而是要
早起,看到賢三傳來的訊息。他的咖啡廳是早上六點開到下午三點。他會在凌晨五點起床準備。每天起床,傳一段語音祝福給我,希望我今天順利開心。還有他很想念我。 我都是帶著一種被呵護的甜蜜感起床,和他在一起到現在,幸福感到不真實,甚至我很害怕這樣的幸福是虛假跟暫時的。不過今早我竟然冒出一個念頭:
這趟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的日航JL37航班,感謝座艙長森重桑,山田桑與齋藤桑親切貼心又無微不至的服務,完美詮釋了日式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的高雅精神,再加上米其林級別的餐飲。整趟飛行無論在細節處或是服務品質上都讓人印象深刻,感受到極致的舒適,讓這趟空中旅程宛如一場難忘的饗宴!
從賢三那裡得知,我有幾個「台灣人沒有,只有日本人有」的生活及飲食習慣。聽完覺得神奇,想跟訂閱制的大家分享,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一樣是「日系體質」。 首先第一個,我從小到大都不喝水。 記得過去為督促自己,在 IG 發起我要天天喝水的事,但這個習慣沒有堅持一個月就打回原形。 我發現自己
今天值飛JL37航班的是2003年離廠的 B777-300ER,註冊編號為 JA732J,8個頭等艙,49個商務艙,40個豪華經濟艙,147個經濟艙,共244個座位。這架JA732J別看已經22歲,她可是波音777-300ER首架試飛機,對波音與最早決定引進777-300ER的日航來說都別具意義。
你知道嗎?光統計 2019~2025 年,日本郵局的年賀狀印刷數量就超過 500 萬張,可說是非常可觀!雖然近年來,年輕人大多透過手機貼圖、SNS 訊息傳達新年祝福,但對於公司行號、長輩或是喜歡手寫溫度的人來說,每年寄年賀狀給廠商客戶、朋友同事仍是非常重要的傳統。
今天要來介紹期待已久的【桃太郎電鐵】中文版。 很早以前就知道這款遊戲,可惜的是之前的版本一直沒有出中文版,對於我這個日文不通者實在很難下手購買。 不過在去年12月終於中文版正式上架!台灣的粉絲們也能夠快樂遊玩這款經典大富翁遊戲。 與以往大富翁遊戲的認知不同,在桃太郎電鐵裡我們❎不是買房子,而是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跑步對人生和自我成長的啟示故事。作者在人生低谷時開始了跑步,享受跑步時專注於當下的單純感。文章中表達了對自我對話的重視,以及跑步過程中的內在體驗。
Thumbnail
平日熱愛跑步的你,有沒有想過要參加日本馬拉松旅遊行程呢?本篇文章將介紹日本11月在神戶跟岡山舉辦的兩場馬拉松,規模都非常大,有從世界各地來的好手共襄盛舉,跑步之餘還能在城市週邊觀光,交到新朋友。想不想乘著秋天的海風慢跑呢?趕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11月馬拉松賽事行程的特色吧!
這篇文章記載了作者在跑步過程中所得到的感悟,包括初衷、赤腳跑步的流行以及與朋友的互動。作者忽略了很多事情,包括朋友的留言等,並向朋友們道歉。文章結尾還分享了兩天跑步時拍的照片。作者提到了跑步這個主題,並感謝官方的互動分類。
Thumbnail
透過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古都馬拉鬆的經歷,從最初的報名到逐漸克服跑步困難,到最後完成半馬賽事。作者詳細描述了訓練的心路歷程以及途中的新鮮體驗,如夜晚的慢跑、城市的甦醒,並且以此代表了參加者心態的轉變。另外,還註重在跑步對作者人生的啟發,讓讀者感受到作者通過跑步達到的成長和心靈寧靜。
Thumbnail
「超慢跑」近年來風靡日本並迅速走紅至台灣!這項運動不僅能夠改善及穩定血糖問題、強化心肺功能和提升免疫力,還能鍛鍊各部位肌肉、增進身體血液循環且不傷膝蓋,絕對是一項最適合的長壽和凍齡運動!
Thumbnail
運動競技給予運動員的壓力和回應周遭人期待,可能是常人較難理解的。創作出《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的漫畫家魚豐出道作《一百公尺》講述兩位個性截然不同的跑步選手從小學一路到職業人士的心境變化,還有對於跑步的看法。從小被譽為天才跑者的富樫、埋頭苦幹的小宮,兩位跑者兩種跑法,這一百公尺是條不歸卻讓人上癮的跑道。
Thumbnail
《驚人的超慢跑瘦身法》作者梅方久仁子一向不喜歡運動,在她將近40歲時,因為嚴重缺乏運動,導致她腰腿無力,體重也直線上升。所幸當她覺得再這樣下去真的不行時,有個朋友邀請她一起慢跑,還跟她說:「真的只要慢慢跑就可以了。」在朋友的鼓勵下,梅方久仁子開始嘗試超慢跑,結果一開始只是50公尺,就跑得差點
Thumbnail
對於非職業的跑者言,應該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為了要參加世界六大馬才開始跑步的吧?身邊的友人多半是因為三高或肥胖或是健康出了問題,才開始跑步,開始這項看似最沒有門檻、最不受限制的活動。 但是跑著跑著,會希望自己跑得更快一點,跑者常常在說的破PB,打破個人最佳成績,希望自己跑的成績可以比以往好。又漸漸地不
⋯⋯仍記得上次跟媽媽和妹妹到東京旅遊,選擇了租住在皇宮附近的一間酒店,不過是五分鐘的步行距離便去到皇宮的外圍,那次跑步的體驗真的非常良好,雖然溫度只有約莫五、六度,而且還因為行程的緣故而只能夠於晚上出發,但皇宮的外圍原來是一個非常熱門又理想的跑步地方;這次去到京都和大阪,不知道會否跑在街頭呢?⋯⋯
Thumbnail
#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因為最近開始了跑步的習慣,就買了這本村上春樹的書,很想知道身為資深的跑者,村上會對我們說些什麼? ***** 「同樣的十年,與其恍惚地過十年,不如確實地擁有目的,活躍地活十年才是當然,而且喜歡地多。」 #在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跑步對人生和自我成長的啟示故事。作者在人生低谷時開始了跑步,享受跑步時專注於當下的單純感。文章中表達了對自我對話的重視,以及跑步過程中的內在體驗。
Thumbnail
平日熱愛跑步的你,有沒有想過要參加日本馬拉松旅遊行程呢?本篇文章將介紹日本11月在神戶跟岡山舉辦的兩場馬拉松,規模都非常大,有從世界各地來的好手共襄盛舉,跑步之餘還能在城市週邊觀光,交到新朋友。想不想乘著秋天的海風慢跑呢?趕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11月馬拉松賽事行程的特色吧!
這篇文章記載了作者在跑步過程中所得到的感悟,包括初衷、赤腳跑步的流行以及與朋友的互動。作者忽略了很多事情,包括朋友的留言等,並向朋友們道歉。文章結尾還分享了兩天跑步時拍的照片。作者提到了跑步這個主題,並感謝官方的互動分類。
Thumbnail
透過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古都馬拉鬆的經歷,從最初的報名到逐漸克服跑步困難,到最後完成半馬賽事。作者詳細描述了訓練的心路歷程以及途中的新鮮體驗,如夜晚的慢跑、城市的甦醒,並且以此代表了參加者心態的轉變。另外,還註重在跑步對作者人生的啟發,讓讀者感受到作者通過跑步達到的成長和心靈寧靜。
Thumbnail
「超慢跑」近年來風靡日本並迅速走紅至台灣!這項運動不僅能夠改善及穩定血糖問題、強化心肺功能和提升免疫力,還能鍛鍊各部位肌肉、增進身體血液循環且不傷膝蓋,絕對是一項最適合的長壽和凍齡運動!
Thumbnail
運動競技給予運動員的壓力和回應周遭人期待,可能是常人較難理解的。創作出《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的漫畫家魚豐出道作《一百公尺》講述兩位個性截然不同的跑步選手從小學一路到職業人士的心境變化,還有對於跑步的看法。從小被譽為天才跑者的富樫、埋頭苦幹的小宮,兩位跑者兩種跑法,這一百公尺是條不歸卻讓人上癮的跑道。
Thumbnail
《驚人的超慢跑瘦身法》作者梅方久仁子一向不喜歡運動,在她將近40歲時,因為嚴重缺乏運動,導致她腰腿無力,體重也直線上升。所幸當她覺得再這樣下去真的不行時,有個朋友邀請她一起慢跑,還跟她說:「真的只要慢慢跑就可以了。」在朋友的鼓勵下,梅方久仁子開始嘗試超慢跑,結果一開始只是50公尺,就跑得差點
Thumbnail
對於非職業的跑者言,應該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為了要參加世界六大馬才開始跑步的吧?身邊的友人多半是因為三高或肥胖或是健康出了問題,才開始跑步,開始這項看似最沒有門檻、最不受限制的活動。 但是跑著跑著,會希望自己跑得更快一點,跑者常常在說的破PB,打破個人最佳成績,希望自己跑的成績可以比以往好。又漸漸地不
⋯⋯仍記得上次跟媽媽和妹妹到東京旅遊,選擇了租住在皇宮附近的一間酒店,不過是五分鐘的步行距離便去到皇宮的外圍,那次跑步的體驗真的非常良好,雖然溫度只有約莫五、六度,而且還因為行程的緣故而只能夠於晚上出發,但皇宮的外圍原來是一個非常熱門又理想的跑步地方;這次去到京都和大阪,不知道會否跑在街頭呢?⋯⋯
Thumbnail
#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因為最近開始了跑步的習慣,就買了這本村上春樹的書,很想知道身為資深的跑者,村上會對我們說些什麼? ***** 「同樣的十年,與其恍惚地過十年,不如確實地擁有目的,活躍地活十年才是當然,而且喜歡地多。」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