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心得〕蛟龍瀑布唯二攀登紀錄,林雋攀登分享會—對於攀登、溯溪、與冒險的揭示

更新於 2024/05/2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24.04.26

前言與背景

開始登山的幾年以來,上過的課、聽過的講座不在少數,卻是第一次起心動念,想把演講中得到的感觸與情緒記錄下來,當然是第一次書寫這樣的題材。或許是當下收到的感官體驗過於深刻、當然也可能只是因為暫時來不及吐出更多登山紀錄而以此搪塞,但既然提筆了,就好好記錄一下這場幾乎可以說是自己聽過最令人激動、振奮的演講吧。

2024年2月16日,林雋與陳昊瀚兩人經歷了5天的連續攀登,經由左側的新路線登上蛟龍瀑布頂端,隨後在第6天內垂降回到瀑底,完成了蛟龍瀑布歷史上的第二次攀登。而前一次的攀登,得要回溯到10年前的2014年,由國內溯溪、溪降代表人物李佳珊,以及日本溪谷界傳奇攀登者大西良治,自瀑布右側的路線創下的首攀紀錄。在攀登順利完成後,登山家張元植也幾乎在第一時間表示,「雖然才2月,但這應該就是台灣境內在2024年最重要的攀登了,沒有之一」。

蛟龍瀑布位於嘉義阿里山鄉,因地理斷層而成形,高度落差達驚人的846米,是台灣落差最大的瀑布,也因此有著「台灣之瀧」的美稱。諾大的瀑布,在台灣荒溪型河川的特性之下,有著明顯的乾季、水季之分,每當來到枯水的冬季時分,夏季水勢磅礡的瀑布轉而露出水線下隱藏的龐大岩壁,也被本次的講者稱為國內除了針山大峭壁之外最大的岩壁,而有了攀登的可能。以5天的時間、21個繩距、攀爬413米的高度,這無疑是國內近年最撼動人心的攀登之一,也為同樣受溪谷與岩石吸引的後繼者們,揭露了這片偉大岩壁的面貌與紋理。

分享會,與一些胡思亂想

4月底的晚上,恰好當天幸運地排休,與大學的舊識結伴來到了內湖的ISPO+ LAB品牌實驗室,台北熱鬧的商業區,聚集了一群身著戶外裝束、散發著野地氣息的戶外愛好者。分享會開始,講者上台,健壯的體型有點超出自己的預期,或者應該說,比我所見過的攀岩者都還要更強壯些、反而更接近認知中攀登者的體型。在我腦海中,不同類型的戶外運動者似乎具有各自不同的身體特徵,那是為了臻至該項目的極致而練就出的獨一無二的體態:

印象中的攀岩者,總有著纖細但精實的身形。


死忠的攀岩愛好者,大多體型精壯,小臂與肩部肌群異常發達,腿部通常交為纖細,指關節微微膨大、腳趾的骨節大多也有著因長時間與岩鞋接觸形成的突起;越野跑者則通常與攀岩者相反,整體更為纖瘦,但腿部肌肉發達、腓腸肌與股四頭、股二頭肌紋理清晰,上肢則相對瘦弱;而那些長時間在山林裡穿梭的協作,則因負重而有著寬厚的體型、誇張的小腿肌肉,略帶滄桑的面龐上寫著從容與自信。在戶外,人體就是最佳的利器,也是我們唯一足以與環境抗衡的媒介,我喜歡觀察戶外運動者的體態,就如同舞者與表演者們,各自具有一種獨特而協調的美。



回到演講,開始時簡介了蛟龍瀑布的背景與探勘過程,有了空拍機等器材的協助,讓現在的攀登者得以在實際進入溪谷前,先透過照片與影片了解攀登目標,分析可能的路線。而透過實際的探勘,也讓這次攀登的發起人林雋得以擬定更實際的計畫。與許多懷抱著攀登夢想的人一樣,這次的攀登行動始於一張照片—講者在大學時期在首登者李佳珊的網誌上看到了蛟龍瀑布的照片,即使當時連傳攀都還不會,卻仍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梭子,直到自身能力成熟的今日,化作實際的攀登行動。

雖然遠不及這些頂尖攀登者挑戰的路線難度,但稍有著些許溪谷經驗的我們,在看著投影片中的照片與影片時,那種身處溪谷的感受立刻回到了腦中,手心也隨著驚險地攀爬過程而微微冒汗。很慶幸自己是在有著一定經驗的前提下聽到這次的演講,自己對於溪谷的了解遠比全然陌生的冰雪地要多得多,也讓分享會中提及的一切,從環境、音聲、氣味、到感官體驗,都比起閱讀或聆聽那些冰雪岩攀登經歷要來得更加真實、更具有重量。

從照片、影片、以及講者的詞語中,我們彷彿穿越了水氣與迷霧,站上了那高懸的岩壁一般。雖無法體會命懸一線的恐懼、以及依偎在岩壁上熬過寒夜的艱困,卻仍然在感官的刺激與腦中的想像內,經歷了一場難以言喻的歷險。分享過程相當詳實的講述了每一段的攀登與心境轉變,甚至連一定程度的器材與技術都涵蓋在內,對於熟悉攀岩的朋友來說,大概是相當充實的體驗吧。其實我並不確定自己希望在演講中聽到甚麼、又或者得到些甚麼,似乎任何一次的演講前都是如此—讓獎者帶領自己經歷一段獨特的旅程,就像面對自然時的未知那樣,或許就是最好的安排。

整整六天的岩壁攀登,歷經各個繩距的挑戰,面對前進就難以回頭的橫渡、缺乏固定點只能拿芒草當支點、數次的人工攀登、以及連續卡繩的垂降下撤,從站上瀑頂的撼動與不真實,直到重回地表的安心踏實,僅憑純粹的內容紀實,就有著衝擊聽者內在的強大能量。如同稜線上的風、溪谷裡的水、山坳內的沙土,真實而客觀,卻能帶給來者深刻的體會與記憶。

曾經,我也立足於壯美的溪谷哩,嗅聞著風、品嘗著水、感受著溪谷的氣息。

曾經,我也立足於壯美的溪谷哩,嗅聞著風、品嘗著水、感受著溪谷的氣息。

這場分享會,我想可以將其定調為一次「完整詳細的攀登紀錄」,如同自己最近讀到的「靈魂的征途:安娜普納南壁」一書中,登山家張元植在推薦序中寫到的—「他就只是平實的,將這趟遠征的一切細節,白描的刻畫出來」「看完這本攀登紀實,你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五十年前那場傳說中的遠征,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些都將成為中文世界攀登者心智上的後盾。也是我們在晚了五十年以後,開啟屬於自己的大峭壁年代的鎖鑰。」

在我眼裡,這場演講也可以說是一場極為單純的訊息揭露,當然也包含部分的主觀感受與心境轉變,但更核心的內容或者說價值,仍是一場詳盡的攀登過程記錄與揭示,不需要華麗詞藻,也不必然充滿激勵人心的話語。卻也正因為它詳實紀錄的特性,使得整場演講充滿著對於溪谷大岩壁攀登的無盡窮盡畫面與想像,感受著溯溪鞋的毛氈底踩在光滑岩面上、猶豫著要不要施力、懷疑著會不會滑脫的瞬間;想像手掌握住整叢的芒草支撐體重、腳下是危崖峭壁的戰戰兢競,那些隨著想像而刻入腦海的感官體驗,無不讓人對這樣的攀登懷抱更大的憧憬。

細想著今年自己訂下的各個目標,我似乎可以把我十足地說,這場演講正是我所欠缺或渴求的那份刺激與引力,是迎來社會現實侷限、又歷經傷病的自己所需要的,那份對於攀登的悸動。有幸能在年初聽到這場演講,領略了這場「年度最佳攀登」的美麗與驚懼,或許將是對當下的自己最重要的養分。這無疑是一場精采絕倫的分享,是一場凡有著攀登夢、或者溯溪、攀岩經驗的人,都不應錯過的奇遇記,更是對於我們這些尚在牙牙學語階段的登山者們,一次深刻無比的啟發。

會後

演講結束後,內心仍處在蛟龍瀑布的衝擊與激動之中,一群人到附近吃著消夜,談論著彼此的近況與各自懷抱的理想。聊著溯溪、聊著攀岩、聊著學長參加的培訓計畫、聊著近期最喜愛的越野跑,如此慶幸能因為戶外而認識這樣一群人,能夠自在高談著夢想、分享著共同的興趣。看似漫無目的的談話中,冒險的輪廓悄悄成形,未來的計畫也愈發明確,試圖更認清、接近自己的渴望,我想成為什麼樣的攀登者? 下一步在哪裡? 而我,又在追尋著甚麼?

從書刊、網路、影像、與演講中,刻骨銘心的攀登故事在心中留下一道道漣漪,我試圖在這些漣漪中找尋夢想的形狀,試著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最起碼在戶外這件事情上,我蠻相信命定的論述,對於登山與攀登的執著似乎像選中了自已那樣清晰而不可避,但這份執著將引領自己走向何方,卻仍處在迷霧之中。我不曉得這樣的敘述是否貼切,但我始終能確信自己對於攀登的執著,只是那目標在溪谷、在峭壁、還是在覆滿冰雪的稜脈上,似仍待未來的自己解惑。這次的演講更確信了自己的渴望,也讓那因現實因素而變得微弱的召喚再度提高了聲量,從戶外的環境、從所聽、所見中,我尋找著自己缺失的那份衝勁,而這最後一塊拼圖,似乎在此時被巧妙地補上了。

2019年開始接觸登山活動的筆者,喜愛台灣的山林,也喜歡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足跡從高山百岳到中級山遺跡探勘都涵蓋,參與的活動則從溯溪、攀岩、到攀樹都有所囊括,雖看似樣樣通但實則樣樣不精。此處紀錄筆者的戶外生活體驗,希望透過文字刻劃自己的回憶,傳達依靠己力追尋愛好的理念,並期許文章能自娛娛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或許是我寫過,最難以落筆的一篇文章,甚至在吐出了整整三個大段落的文字後,我仍不確定自己究竟希望這封「信件」長成甚麼模樣、或傳遞何種情愫。這個地方給我的太多,而我想反饋的,則太促繁不及備載。這是一段「人與人、人與山、山與山之間,碰撞、激盪」而成的故事,也是我在此處待了四年後,最深刻的體悟。
「作為登山家,梅魯峰是我生涯中的巔峰」—Conrad Anker。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梅魯峰,坐擁高達450米的垂直岩壁,高懸於近6千米的高空,是攀登者們望而生畏的目標,也是人類攀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藉由梅魯的攀登,我們跟隨紀錄片走過三位偉大登山者的一生,也見證了攀登的燈火,如何永生不息的傳遞下去。
為何日本如此與眾不同? 與台灣相似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身材比例,為何日本能夠在世界的長跑舞台上大放異彩? 為了追尋答案,作者芬恩遠自英國來到日本,展開為期一年的踏查。這是一本風趣且稍具深度的作品,也歸結了日本的長跑架構與文化內涵,但在深度與資訊衝擊上的不足,還是令我對本書感到惋惜。
與遺跡的初見,是震撼的、是感動的、是驚異的、是五味雜陳的,彷彿將舊時光凝結在山中一般,所有的故事都深刻於土地之上,所有的悸動都直竄入內心深處。霞喀羅事件的發生令人感到震驚與不捨,而主辦公司第一時間對於事件的回覆,更使人震怒。遺跡之於我、之於Fely是這個樣貌,那麼,之於你,又會是甚麼樣貌呢?
2月12日晚間,YouTuber Celine and Cynthia-不只是旅行於霞喀羅古道淨山的影片,爆發可能誤清日治時期文物的爭議,在網路上掀起了驚滔駭浪,後續的餘波也持續延燒到多個事前難以想像的曲折方向。本文嘗試統整整體事件的發展,並以個人的見解,回答這些酒瓶可能的意義與我們應持的態度。
我向來知道登山這項愛好是拿命在玩。我同意危險是這項活動的主要成分—沒了危險,登山跟其他成千上百種瑣碎的消遣就沒什麼不同了。 作者強·克拉庫爾是1996年聖母峰山難的倖存者之一,為了擺脫愧疚而鉅細靡遺寫出的本書,在詳加探討事件原委之餘,更引出了人類對於登山本質的反思。
這或許是我寫過,最難以落筆的一篇文章,甚至在吐出了整整三個大段落的文字後,我仍不確定自己究竟希望這封「信件」長成甚麼模樣、或傳遞何種情愫。這個地方給我的太多,而我想反饋的,則太促繁不及備載。這是一段「人與人、人與山、山與山之間,碰撞、激盪」而成的故事,也是我在此處待了四年後,最深刻的體悟。
「作為登山家,梅魯峰是我生涯中的巔峰」—Conrad Anker。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梅魯峰,坐擁高達450米的垂直岩壁,高懸於近6千米的高空,是攀登者們望而生畏的目標,也是人類攀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藉由梅魯的攀登,我們跟隨紀錄片走過三位偉大登山者的一生,也見證了攀登的燈火,如何永生不息的傳遞下去。
為何日本如此與眾不同? 與台灣相似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身材比例,為何日本能夠在世界的長跑舞台上大放異彩? 為了追尋答案,作者芬恩遠自英國來到日本,展開為期一年的踏查。這是一本風趣且稍具深度的作品,也歸結了日本的長跑架構與文化內涵,但在深度與資訊衝擊上的不足,還是令我對本書感到惋惜。
與遺跡的初見,是震撼的、是感動的、是驚異的、是五味雜陳的,彷彿將舊時光凝結在山中一般,所有的故事都深刻於土地之上,所有的悸動都直竄入內心深處。霞喀羅事件的發生令人感到震驚與不捨,而主辦公司第一時間對於事件的回覆,更使人震怒。遺跡之於我、之於Fely是這個樣貌,那麼,之於你,又會是甚麼樣貌呢?
2月12日晚間,YouTuber Celine and Cynthia-不只是旅行於霞喀羅古道淨山的影片,爆發可能誤清日治時期文物的爭議,在網路上掀起了驚滔駭浪,後續的餘波也持續延燒到多個事前難以想像的曲折方向。本文嘗試統整整體事件的發展,並以個人的見解,回答這些酒瓶可能的意義與我們應持的態度。
我向來知道登山這項愛好是拿命在玩。我同意危險是這項活動的主要成分—沒了危險,登山跟其他成千上百種瑣碎的消遣就沒什麼不同了。 作者強·克拉庫爾是1996年聖母峰山難的倖存者之一,為了擺脫愧疚而鉅細靡遺寫出的本書,在詳加探討事件原委之餘,更引出了人類對於登山本質的反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前陣子聽到《尹相志 — 算法工程師與數據科學家之間的距離 (DATA)》的講座,數據科學家在意什麼?如何運用數據?如何成為好的數據科學家?這篇隨筆記錄一下講座的數據思維和模型思維。
近假日聽了一場小場的講座,「遊戲化教學」,講者是一位我覺得有名氣也很厲害的王永福-福哥,先下結論就是整場就是直接的書本的技巧直接在有知有覺還是幾乎所有的人都進入框架的配合演出演練一遍了。   整場下來我下了幾個心得   1.遊戲化的可能好處 我自己個認為遊戲化可以延遲痛苦感、減緩驗惡感、
Thumbnail
為什麼想聽「打造不可替代性:如何搭建個人護城河」講座 聽這堂課主要動機是AI興起,文字類工作取代性高,該如何精進自身能力建立個人的護城河? 期望在課程中可以解決而如何不被AI取代和調整工作的方法
Thumbnail
104年5月6日 好天氣 搭公車前往師大聽「不問問題的嚴重性」講座 很高興有此機會可以見到李家同本人
Thumbnail
文案力是什麼? 今天講座老師鼓勵大家多出去跟外界互動,不然有時寫出來的東西,跟現實有落差,或者老闆要的文案不過是老王賣瓜、自說自話。畢竟現在消費者都很聰明,單純為賣而賣的文案稿,一般人看了都不會想買單。 身邊很多朋友在行銷廣告業工作,我總覺得我跟他們距離好遙遠。我好像大概明白了,其實是我跟外界距離遙
Thumbnail
2022年7月~8月份,是學習家小羊社群成立了一週年,因此舉辦了好幾場的對談活動,以下將整理這個月精彩的講座內容。 🎉關於求職 面對大學畢業季,大家都會努力地瀏覽職缺,找到一份自己非常熱愛的工作 倘若今天,有一家公司是你一直很想去的地方,也是你的夢想。但是今年面試被刷掉之後,你覺得你下次(明年或有
Thumbnail
本周主題是在談論【別只靠熱情,「非本科」工作怎麼找?】 以下將會整理講座中的幾個大重點
Thumbnail
   第一屆「2020原創漫畫暨劇本創作競賽」,是由CCC創作集、台灣漫畫基地聯合主辦,文化部和文策院負責指導的漫畫類比賽。    本次有幸受邀參加,就來擔當一日小記錄吧!
Thumbnail
講者與我們探討「無犯罪推理」的市場以及創作觀點;他提到有不少人請他撰寫適合青少年或受刑人閱讀的推理作品,這些作品正是「無犯罪推理」。另外,他強調無犯罪推理「並不等於」日常推理,所謂「日常之謎」是日本傳過來的說法,他們自有其系統,以舒適、日常的氛圍著稱,然而無犯罪推理並不侷限於日常......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前陣子聽到《尹相志 — 算法工程師與數據科學家之間的距離 (DATA)》的講座,數據科學家在意什麼?如何運用數據?如何成為好的數據科學家?這篇隨筆記錄一下講座的數據思維和模型思維。
近假日聽了一場小場的講座,「遊戲化教學」,講者是一位我覺得有名氣也很厲害的王永福-福哥,先下結論就是整場就是直接的書本的技巧直接在有知有覺還是幾乎所有的人都進入框架的配合演出演練一遍了。   整場下來我下了幾個心得   1.遊戲化的可能好處 我自己個認為遊戲化可以延遲痛苦感、減緩驗惡感、
Thumbnail
為什麼想聽「打造不可替代性:如何搭建個人護城河」講座 聽這堂課主要動機是AI興起,文字類工作取代性高,該如何精進自身能力建立個人的護城河? 期望在課程中可以解決而如何不被AI取代和調整工作的方法
Thumbnail
104年5月6日 好天氣 搭公車前往師大聽「不問問題的嚴重性」講座 很高興有此機會可以見到李家同本人
Thumbnail
文案力是什麼? 今天講座老師鼓勵大家多出去跟外界互動,不然有時寫出來的東西,跟現實有落差,或者老闆要的文案不過是老王賣瓜、自說自話。畢竟現在消費者都很聰明,單純為賣而賣的文案稿,一般人看了都不會想買單。 身邊很多朋友在行銷廣告業工作,我總覺得我跟他們距離好遙遠。我好像大概明白了,其實是我跟外界距離遙
Thumbnail
2022年7月~8月份,是學習家小羊社群成立了一週年,因此舉辦了好幾場的對談活動,以下將整理這個月精彩的講座內容。 🎉關於求職 面對大學畢業季,大家都會努力地瀏覽職缺,找到一份自己非常熱愛的工作 倘若今天,有一家公司是你一直很想去的地方,也是你的夢想。但是今年面試被刷掉之後,你覺得你下次(明年或有
Thumbnail
本周主題是在談論【別只靠熱情,「非本科」工作怎麼找?】 以下將會整理講座中的幾個大重點
Thumbnail
   第一屆「2020原創漫畫暨劇本創作競賽」,是由CCC創作集、台灣漫畫基地聯合主辦,文化部和文策院負責指導的漫畫類比賽。    本次有幸受邀參加,就來擔當一日小記錄吧!
Thumbnail
講者與我們探討「無犯罪推理」的市場以及創作觀點;他提到有不少人請他撰寫適合青少年或受刑人閱讀的推理作品,這些作品正是「無犯罪推理」。另外,他強調無犯罪推理「並不等於」日常推理,所謂「日常之謎」是日本傳過來的說法,他們自有其系統,以舒適、日常的氛圍著稱,然而無犯罪推理並不侷限於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