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教我們的事】讀後心得:解開失業危機的鑰匙,找收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失業教我們的事本書封面
回想起自己,我離上一次失業,已經有將近20年的距離,那時我22歲,身上擁有的盡是拖累自己的無知,如:大學輟學的學歷,負債超過四十萬的資產……那一段時間,我就是想吃雞腿,也只能乖乖啃青菜討生活。年輕時就經歷過償債的日子,所以我比誰都害怕失業,我寧可低薪也不願意沒有收入…那是我從二十出頭歲就一直埋在心中的信念-我不能失業。
十分感謝洪雪珍老師寫了這本書【失業教我們的事】。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僅達到老師寫書的目的「改變社會對失業的認知」,也讓已經在一份穩定工作超過15年的我,更察覺到公司以外的真實世界,使我更加明白自己是多麼幸福,也多麼危險。幸福的是,我所在的公司有個好老闆;危險的是,我自己現況的處境是多麼弱勢。我就是差幾步路,就要落下懸崖的中年上班族。
整體來說,這本書洪老師在談論一件事,失業不是危機,是一個找到全新自我的轉機。
洪老師本人在2018年9月18日,被迫失業,修整低落的情緒後,轉換身分當了斜槓陪跑教練,因職業之便,見識與訪談過眾多學生的寶貴經歷,將各式各樣的職場實例,大篇幅的撰寫並分享,供世人警醒。並將每個案例的背景拆解作分析,挖掘出不勝枚舉的失業原因,告誡失業者除了遇自己尚需補足處,可去自省,其他太多造成失業的因素,多是外在環境引起,不應該全部歸咎於自身,安慰失業者不須太過自責,更別一蹶不振。
除了探究剖析被失業的原因,洪老師也依照不同的境遇,就她對職場的見解,為讀者提供了她的專業建議。此外,內容中也著重提到,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更不利於職場生存,惟有創新學習才能另尋價值,突破框架。鼓勵大家在職涯這條道路上,我們永遠要保持高度自覺。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

「逼得人走投無路的,不是失業,而是沒錢。」

多麼直白又實在啊!
這小篇幅的章節讓我看了,點頭如搗蒜。養成儲蓄的好習慣,是我認為,最能有效降低失業傷害,而且是所有人都可以提前執行的最佳方法。
哪怕只是像我一樣,身處在社會低階層的中年人,沒有高學歷、沒有高薪資,也可以想盡辦法去除不必要的支出,減少享樂的花費,去落實存錢的行為。一枝草,一點露;賺的少,有賺的少的生活方式。若能提前未雨綢繆,遭臨失業時,才不至於整個人生、整個家都賠進去了。
書中說的對,無常就是正常,應對之道唯有及早準備。不過,即使我已經培養了良好的儲蓄習慣,和基本的理財能力,口袋裡的存款,也能讓我能苦撐一年的失業狀態。但,我敢確信,如果現在我失業了,我的壽命只剩一年的機會應該非常低,所以失業對我的衝擊,仍足以破壞我原定的人生計劃,肯定是要花好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元神,重新振作。
好在,有了這本書,讓我提前預知,自己即將面對的是怎麼樣的一頭灰犀牛。
閱讀時,我最關心的主題,就是如何補強收入安全網。中年危機迫在眉梢,我須立即有計劃地培養專才,並使之變現,完成三足鼎立的第三隻腳-斜槓。看到書中經營自媒體成功的安妮,從這個案例的轉換與成長過程,協助我去思考找尋解開失業危機的鑰匙,她將成為我學習模仿的指標對象。
看完書後,我更深刻地去相信一件事,不論是加強單槓能力,還是跨領域擴張斜槓,適當去改變自己的個性,主動去創造好運,就能獲得不一樣的結果。做沒做過的事叫成長,做不願意做的事叫改變,做不敢做的事叫突破。去冒險才不會困在害怕失業的惡夢中;主動出擊才能面對失業也能從容不迫。
avatar-img
185會員
93內容數
生活五、四、三,小步隨安愛瞎聊,社會新鮮事,老派話題梗,都可隨興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隨安會客室 的其他內容
這是篇分享旅遊體驗的文章,目的在紀錄並宣傳所見的美好。 尤其是所遇的服務人員,他們讓我感受到有溫度的服務,更能抓住人心。
今天是一位長者的頭七,收到她死訊時,我滿是震惊,這噩耗來的太突然。我已經好幾年沒去探望她,印象只留在他中氣十足的喊著孩子的名字:「某某某,你媽媽來接你了!」 她離世的這幾天,她的胞妹每晚夜不能寐,我看到她寫的弔念文,很是心疼。她們雖是同母異父的親人,卻比任何家庭有著更深的姊妹情誼。
前幾年,剛認識斜槓這個詞的時候,並不覺得陌生。 這段日子,我的危機感從心裡深層被拉出攤在表面,逼得我必須重新檢視自己的資產狀況。而且我不解的是,我這輩子這麼努力,為什麼還是屬於窮忙一族?為什麼對未來缺乏安全感? 從網路上看到洪雪珍老師的影片,了解到這就是面臨「中年危機」。 希望同學們共勉之。
人父母的我們,需要明確知道,孩子掌握的基本能力,比學習才藝更重要。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與精神必須擺在第一位,但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我們必須耐住性子,等待孩子成長,讓他們有探索的時間與空間。 請牢記「我們的賦予,是對孩子最好的成全。」
認識自己 週日應邀去參加翰墨學盧書畫學會,舉辦的小型書畫展覽。會場中,有底蘊深厚的名家作品,也有台北各區域學員,完成階段性學習的成果。許多作品,都讓人願意停佇在面前,欣賞這些書畫中的細節。其中,有一幅作畫風格令人印象深刻。我側聽到引導老師介紹這作品的由來時,更加覺得趣味。 你對自己夠認識嗎?
這是篇分享旅遊體驗的文章,目的在紀錄並宣傳所見的美好。 尤其是所遇的服務人員,他們讓我感受到有溫度的服務,更能抓住人心。
今天是一位長者的頭七,收到她死訊時,我滿是震惊,這噩耗來的太突然。我已經好幾年沒去探望她,印象只留在他中氣十足的喊著孩子的名字:「某某某,你媽媽來接你了!」 她離世的這幾天,她的胞妹每晚夜不能寐,我看到她寫的弔念文,很是心疼。她們雖是同母異父的親人,卻比任何家庭有著更深的姊妹情誼。
前幾年,剛認識斜槓這個詞的時候,並不覺得陌生。 這段日子,我的危機感從心裡深層被拉出攤在表面,逼得我必須重新檢視自己的資產狀況。而且我不解的是,我這輩子這麼努力,為什麼還是屬於窮忙一族?為什麼對未來缺乏安全感? 從網路上看到洪雪珍老師的影片,了解到這就是面臨「中年危機」。 希望同學們共勉之。
人父母的我們,需要明確知道,孩子掌握的基本能力,比學習才藝更重要。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與精神必須擺在第一位,但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我們必須耐住性子,等待孩子成長,讓他們有探索的時間與空間。 請牢記「我們的賦予,是對孩子最好的成全。」
認識自己 週日應邀去參加翰墨學盧書畫學會,舉辦的小型書畫展覽。會場中,有底蘊深厚的名家作品,也有台北各區域學員,完成階段性學習的成果。許多作品,都讓人願意停佇在面前,欣賞這些書畫中的細節。其中,有一幅作畫風格令人印象深刻。我側聽到引導老師介紹這作品的由來時,更加覺得趣味。 你對自己夠認識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某日和心理諮詢師談,聽到對方說:「妳現在所經歷的是人生很重大的事件和轉折:中年失業和中年轉職。何況妳是一次面臨兩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啊,原來我步入中年了啊,一直以為中年失業、中年轉職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呢!而且我會做廣播做到退休呢!殊不知正遭逢著所謂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本篇文章描述畢業後的蕭晴在職場遇到的挫折與困境,原以為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卻發現事情不如自己所想...再次抉擇後踏入了理想的高齡產業裡,但迷惘卻隨之而來。面對迷惘她分享自己的經歷,想告訴大家:「將迷惘從形容詞變成動詞,讓它成為能持續探索的動力。」
Thumbnail
想要財務自由並提早退休, 這可是大部分上班族的夢想, 每天朝九晚五, 為得就是賺取那微薄的薪水, 除了能讓自己及家人飽餐一頓外, 能再多存下一點錢就已經偷笑了。 但這本書的作者更慘, 畢業後好不容易找到工作, 三年後卻被失業了, 待在家裡當了很長時間的魯蛇,
Thumbnail
過了中年,轉職這件事,近似警示寓言,關注的焦點,從年輕時的如何冒險,轉變成最大程度的規避風險。 這期商周專欄講述的惠敏,是我極為親近的朋友,她碰上的兩難抉擇,我曾原封不動地經歷過,而結局甚為悽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三十歲失業後的困境,以及對自我的探索和反省。作者發現自己一直在取悅別人,卻沒有真正做對自己有價值的事情。文章中提到了對商業類書籍、時事和日劇的喜好,並對網飛和迪士尼➕的觀點。作者期望與同樣面臨困境的人分享他的經歷。
Thumbnail
你有中高齡憂鬱嗎? 本書提供面臨「焦慮」與「停滯期」的中高齡上班族,「重新啟動」職業生涯的科學工作方法...掌握擺脫「中高齡憂鬱」的方法,就等於擁有「終身受用」的資產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辭職後的生活經驗,提出三點內容:人生所需不多、空出時間是必要、安心待業的五個方法。文章主要介紹了這些內容,並提及作者個人經驗和看法。
Thumbnail
中年失業遇到後,可能感到迷惘、失落、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但我們應學會與之共處,並尋找新的職業目標。這是一次重新出發的契機,不要被困在過去,而是要勇敢面對未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某日和心理諮詢師談,聽到對方說:「妳現在所經歷的是人生很重大的事件和轉折:中年失業和中年轉職。何況妳是一次面臨兩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啊,原來我步入中年了啊,一直以為中年失業、中年轉職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呢!而且我會做廣播做到退休呢!殊不知正遭逢著所謂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本篇文章描述畢業後的蕭晴在職場遇到的挫折與困境,原以為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卻發現事情不如自己所想...再次抉擇後踏入了理想的高齡產業裡,但迷惘卻隨之而來。面對迷惘她分享自己的經歷,想告訴大家:「將迷惘從形容詞變成動詞,讓它成為能持續探索的動力。」
Thumbnail
想要財務自由並提早退休, 這可是大部分上班族的夢想, 每天朝九晚五, 為得就是賺取那微薄的薪水, 除了能讓自己及家人飽餐一頓外, 能再多存下一點錢就已經偷笑了。 但這本書的作者更慘, 畢業後好不容易找到工作, 三年後卻被失業了, 待在家裡當了很長時間的魯蛇,
Thumbnail
過了中年,轉職這件事,近似警示寓言,關注的焦點,從年輕時的如何冒險,轉變成最大程度的規避風險。 這期商周專欄講述的惠敏,是我極為親近的朋友,她碰上的兩難抉擇,我曾原封不動地經歷過,而結局甚為悽慘。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三十歲失業後的困境,以及對自我的探索和反省。作者發現自己一直在取悅別人,卻沒有真正做對自己有價值的事情。文章中提到了對商業類書籍、時事和日劇的喜好,並對網飛和迪士尼➕的觀點。作者期望與同樣面臨困境的人分享他的經歷。
Thumbnail
你有中高齡憂鬱嗎? 本書提供面臨「焦慮」與「停滯期」的中高齡上班族,「重新啟動」職業生涯的科學工作方法...掌握擺脫「中高齡憂鬱」的方法,就等於擁有「終身受用」的資產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辭職後的生活經驗,提出三點內容:人生所需不多、空出時間是必要、安心待業的五個方法。文章主要介紹了這些內容,並提及作者個人經驗和看法。
Thumbnail
中年失業遇到後,可能感到迷惘、失落、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但我們應學會與之共處,並尋找新的職業目標。這是一次重新出發的契機,不要被困在過去,而是要勇敢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