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雜談|昨晚看了莫里哀的喜劇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好久沒寫週末雜談了,這幾個月幾乎是沒有週末。
兩三個月以來的生活發生了無法預期的轉變,但我一直知道真實的人生總是比戲劇還要再離譜,真實不是劇作家用邏輯思考寫出的劇本,更不會強行灌雞湯;真實發生的事有可能像荒謬且帶有黑色幽默的喜劇,但絕不會是為了嘲諷時政或是抹黑別人,因為奇耙的事情總發生在措手不及間,根本沒時間排戲。
七月中,那是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事,而我處於一種被動的角色,不可能詳細的規劃或者讓一切符合邏輯,後來引發了一連串的抓馬,起初試著以模糊的方式表達自己被冒犯到的心情,並不想造成任何人的困擾或者混淆視聽,很簡單的就是以文字進行發洩,之後情節依然是無法預期的展開。
在事情發生的當晚,我先行表達不會去解釋自己「想表達情緒的『心態』」——無法想到特意的在他處發文還會引爆,只是出於人性很自然的被冒犯到而想要抒發,不存在對特定對象的打壓⋯⋯當時有點小傲慢的寫到:「我只在乎平常有讀我文字的人,而我相信他們能夠理解我所表達的,至於其他因風聞八卦而想探究事情的人就不在考慮範圍內」。
我很清楚自己的價值觀是一致的(但從來不認為自己人格高尚也從未標榜此),除非是我沒表達清楚讓人誤解或是別人刻意錯誤解讀以增添亂。在寫作平台上也只能從文字上理解一個人,因此很珍惜能讀出文字間空氣的人,不會因為別人誤解而難過,我相信若是有相同的閱讀習慣和品味,彼此間的價值觀會很接近也就不容易誤會對方——這種對文字的信仰是我一直有的,在去年寫的短篇中也提過「有相同閱讀習慣的人應該是不會誤解對方」這類的敘述。
所以,現在要回想兩個月前的事,那不帶有劇本設計的痕跡導致我無法很清楚地記得事情的先後順序,也不明白怎麼後來就發展出這麼偏離正規的腳本?只想起一開始自己說不用解釋太多,只要我的讀者知道即可!乍聽之下是有點高傲,其實也表達了去年一段時間針對文字創作所寫的小感想:讀者能從文字中讀出一個人的價值觀,敏銳的人還能讀出真偽,而作者本人根本無需指導讀者怎麼讀。
抱歉,這篇雜談還是寫得很隨心所欲,本來應該與莫里哀有所關係,寫到這裡卻不記得剛剛下標的原因⋯⋯昨晚看了莫里哀的喜劇和其介紹,我(不知為何)想到晚他近一百年出生的盧梭,或許是那種細緻敏感的法蘭西精神?他們很容易感受到其他人的「不喜歡」但我是個很直接的人,懶得用文字來表達任何隱喻的狀態,更沒有心思以文字來諷刺別人。
經常讀我文章的人大概會發現我若想表達對一現象或人物的負面想法都是直接寫出,也是沒能力寫出太婉轉的字句,出生在一個(應該是)有言論自由的國度,沒有需要討好的政治人物和權勢者,這大概是養成「直接」的原因吧?
莫里哀的職涯開啟的很順遂是由於他獲得路易十四的弟弟菲力一世及貴族的贊助得以在羅浮宮(國王面前)導演戲劇,其中《偽君子》是對教會及道德主義者的諷刺但受到皇家和巴黎人的喜歡,國王對於他的愛好以至於給他一個適合排戲的空間,更讓他的劇團享有皇家的退休金。
一個好的戲劇,像是莫里哀要求自己寫的喜劇要自然且合理,他要諷刺甚麼對象是心照不宣的,對方還會把他恨得牙癢癢,那種計畫性的編導安排是需要時間琢磨,還要有高深的文學造詣,豈不是一般人可以掌握的能力。
最後是幽默感,紀伯倫曾說:「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具有幽默態度。它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天賦,許多人甚至沒有能 力享受人們向他們呈現的快樂。」之前的抓馬才明白原來有些人是會對我曾說的玩笑話認真的看待,那幽默感的接收程度也就和價值觀是一樣的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聽過幾代以前人們上街頭抗爭的故事,小時候上歷史也有讀過,這是他們城市擁有自由與民主的血淚史。但到了文生這代,已沒有人能體會何謂自由民主了。
我從以前讀波娃的文字能感受到的一種同理並不是因為她是名女人而是她提出的那些想法剛好與我很契合——這麼說感覺我好傲慢——也剛好在自己患病時刻讀了《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那是西蒙.波娃用很平易近人的敘述方式記錄了母親離世前六週的生活,此時她不再是一名暢銷女作家、哲學家、女性主義者,而是佛蘭索瓦的女兒。
這種感覺是好幾個人在為你的身體、生命做一件重要的事,而你沒有參與到,若幸運的話,下次就是在告別式上才有的權力了。
寫於住院的前夕。早在一週前就在心中盤算好要帶什麼東西住院,遲遲到現在還不敢打包,雖然醫院也好像西蒙波娃說的,和機場差不多都有人提著行囊走來走去,但要打包住院的行李卻一點也不期待。
上次我更新此「專題」文章已將近兩個月,總有人以為我人正在巴黎,有些不好意思誤導讀者,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能夠拆解那許多小點又將其放大,變成一篇篇的文章,有時明明就是發生在一天的事或是從書上讀到的一個很小的細節,而我將其與巴黎連結起。
二十出頭時到義大利友人的老家都靈作客,那是一個和我之間只存在「靈魂」關係的男性友人,但當時我們朝向可能會在一起的路線過了一個聖誕假期,對方的父母在幫我準備的客房裡放了一罐《Venchi》巧克力,後來我在小說中讀到義大利人在過節時會為家人準備巧克力。
曾聽過幾代以前人們上街頭抗爭的故事,小時候上歷史也有讀過,這是他們城市擁有自由與民主的血淚史。但到了文生這代,已沒有人能體會何謂自由民主了。
我從以前讀波娃的文字能感受到的一種同理並不是因為她是名女人而是她提出的那些想法剛好與我很契合——這麼說感覺我好傲慢——也剛好在自己患病時刻讀了《一場極為安詳的死亡》,那是西蒙.波娃用很平易近人的敘述方式記錄了母親離世前六週的生活,此時她不再是一名暢銷女作家、哲學家、女性主義者,而是佛蘭索瓦的女兒。
這種感覺是好幾個人在為你的身體、生命做一件重要的事,而你沒有參與到,若幸運的話,下次就是在告別式上才有的權力了。
寫於住院的前夕。早在一週前就在心中盤算好要帶什麼東西住院,遲遲到現在還不敢打包,雖然醫院也好像西蒙波娃說的,和機場差不多都有人提著行囊走來走去,但要打包住院的行李卻一點也不期待。
上次我更新此「專題」文章已將近兩個月,總有人以為我人正在巴黎,有些不好意思誤導讀者,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能夠拆解那許多小點又將其放大,變成一篇篇的文章,有時明明就是發生在一天的事或是從書上讀到的一個很小的細節,而我將其與巴黎連結起。
二十出頭時到義大利友人的老家都靈作客,那是一個和我之間只存在「靈魂」關係的男性友人,但當時我們朝向可能會在一起的路線過了一個聖誕假期,對方的父母在幫我準備的客房裡放了一罐《Venchi》巧克力,後來我在小說中讀到義大利人在過節時會為家人準備巧克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本想跟她說這不是我的錯,但想到我已經跟老闆說過這話了,就忍住沒說。這沒什麼意義。無論如何,人總是多多少少有錯。──《異鄉人》,29 頁。
Thumbnail
日記,該是寫實的吧,是書寫者真實的「自我面對」? 但在閱讀《生命之美:克里希那穆提最後的心靈日記》時,「針貶」的字裡行間......「為什麼我們幾乎從不靜下心來,不帶任何習慣反應地去觀察自己?」似乎隱隱敲動慣性與下意識,或許我們都不是自己以為的那個自己? 又或者該說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會漸漸被世俗程
問題就是,「社交」這東西,到底是要做什麼的…… 怎麼又想起這個問題呢? 是這樣:從學校把《男人、英雄、智者》帶回家看, 其實也沒時間看,但因為這波進貨的書很多,還是想看…… 總之, 在前面,提到作者莫瑞史丹的生平時, 出現了讓我震驚的一幕。 是這樣,他在25歲、到美國讀研究所那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前幾天,無意中在書店發現百歲作家莫蘭 ( Edgar Morin)近作《一個世紀的人生課》。他早就推出回憶錄,所以這本屬於「精簡版」,究其原因,背後連結第四任妻子的感情記錄。 聽到百歲人瑞,第一句話難免請教如何養生?莫蘭先生會侃侃而談,甚至強調人生就是一連
Thumbnail
準備好皮衣和行囊,進入希臘鬼才導演尤格藍西莫的獨特世界,換腦重生,享受、遊歷、成長,探索如何”生而為人……
創作,就是用各種方式呈現、傳達我們所想的、想說的等,也包含了創作者的內心,讓人窺視。 當然不一定完全都是要寫自己內心的,我是認為難免是會有,尤其是寫情感方面的。 創作如同製播一齣劇,從劇情腳本發想、描繪場景、選角(創造角色)、導演導戲,根本就是包山包海、自導自演。 偵探推理作家大多是不用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擅長做白日夢的人,我可以完全無視外界又全然不可控的在白日夢中任由故事發展,說他們是想像,更像是妄想,他們就像我全然投入現實世界時一樣的確實,卻比起真實世界更容易全然的投入,只有1或是0,而真實世界卻可以半缺不殘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只寫自己的事,可能會被素昧平生的人看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本想跟她說這不是我的錯,但想到我已經跟老闆說過這話了,就忍住沒說。這沒什麼意義。無論如何,人總是多多少少有錯。──《異鄉人》,29 頁。
Thumbnail
日記,該是寫實的吧,是書寫者真實的「自我面對」? 但在閱讀《生命之美:克里希那穆提最後的心靈日記》時,「針貶」的字裡行間......「為什麼我們幾乎從不靜下心來,不帶任何習慣反應地去觀察自己?」似乎隱隱敲動慣性與下意識,或許我們都不是自己以為的那個自己? 又或者該說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會漸漸被世俗程
問題就是,「社交」這東西,到底是要做什麼的…… 怎麼又想起這個問題呢? 是這樣:從學校把《男人、英雄、智者》帶回家看, 其實也沒時間看,但因為這波進貨的書很多,還是想看…… 總之, 在前面,提到作者莫瑞史丹的生平時, 出現了讓我震驚的一幕。 是這樣,他在25歲、到美國讀研究所那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前幾天,無意中在書店發現百歲作家莫蘭 ( Edgar Morin)近作《一個世紀的人生課》。他早就推出回憶錄,所以這本屬於「精簡版」,究其原因,背後連結第四任妻子的感情記錄。 聽到百歲人瑞,第一句話難免請教如何養生?莫蘭先生會侃侃而談,甚至強調人生就是一連
Thumbnail
準備好皮衣和行囊,進入希臘鬼才導演尤格藍西莫的獨特世界,換腦重生,享受、遊歷、成長,探索如何”生而為人……
創作,就是用各種方式呈現、傳達我們所想的、想說的等,也包含了創作者的內心,讓人窺視。 當然不一定完全都是要寫自己內心的,我是認為難免是會有,尤其是寫情感方面的。 創作如同製播一齣劇,從劇情腳本發想、描繪場景、選角(創造角色)、導演導戲,根本就是包山包海、自導自演。 偵探推理作家大多是不用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擅長做白日夢的人,我可以完全無視外界又全然不可控的在白日夢中任由故事發展,說他們是想像,更像是妄想,他們就像我全然投入現實世界時一樣的確實,卻比起真實世界更容易全然的投入,只有1或是0,而真實世界卻可以半缺不殘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只寫自己的事,可能會被素昧平生的人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