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說明:
本站法說會逐字稿,是筆者工作之餘,額外花時間心力所整理,希望分享更全面資訊給投資人,也很謝謝有讀者特別回饋、贊助,真的給予相當大的鼓勵,也給我更多動力繼續做下去。
以下內容為法說會內容,建議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下載簡報,搭配文字服用,效果更佳:
我是陽明海運業務長張紹峰,那現在就由我來為各位報告。
首先我們來看全球經濟展望的部分,我相信大家在最近很多媒體報導裡面,整個的市場的反轉,是超乎大家的想像之外的哈。所有的這個經濟指標看起來也是負面居多,那根據IMF七月份、對明年世界經濟的展望報告,它對今明兩年其實都在往下調整。
尤其全球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2021年,大概那時候特別高,有成長到6.1%,2022的,今年其實還有維持到3.2%。那明年的部分,現在看起來會修正到只有2.9%。當然影響最大會是美國跟歐元這兩個國家。
所以美國跟歐元區,美國的部分可能明年的成長只有1.4%,那歐元區的部分大概只有1.2%的成長, 所以這相對來說,對我們明年整個貨載需求,壓力是相對大的。
可是另外我們看其他國家,比如說東南亞國協(東盟),東盟其實明年還是有5.9%的成長,今年還會更多。那中國本身今年是4.4%,噢跟去年比大概是折了一半,可是明年看起來相對現在,估計還是有5.1%, 所以相對來說,我覺得這也是一個還算比較正面的的消息。日本的部分也2.3%,跟今年差不多,印度是比較高的比例,那明年成成長也有6.9,雖然是比今年稍微再低一點。
那南美的國家我們拿巴西來看啊,巴西明年,甚至它也會比今年的0.8%稍微好一點, 有1.4%,這個就是大概目前大家對明年的經濟展望的看法。
那再來我們看一下幾大航運研究機構,對明年供給和需求的預測,從這張表來看,去年相對船公司來講是一個不錯的年啊,整個的需求成長度幅度比供給要來得高;那今年整個上半年其實也算不不錯,所以整個的供給、需求的落差其實都已經拉近了。
明年現在看數據看起來,整個供給不管是哪家研究機構,大概都有7%到8.28%的艙位數成長,那相對來說,需求端只有不到3%的成長,所以大家光看這樣子的數據,就會覺得說,欸明年供需可能間距會拉大,所以對船公司的經營來講,相對壓力也會大一點,所以整個市場目前也許是有一點過度反應,所以運價的殺盤稍微重一點。
整個我們來看,明年有港口擁擠的狀況,或者說疫情發展,其實多多少少對艙位供給,還是會造成一些相對的抵消效應,所以後續的整個、真正怎麼發展,我們還是會再繼續觀察。
另外對於油價的展望,我們也都很清楚了,今年油價從年初一直到今年6月份,是一路上漲,目前看起來隨著整個俄烏戰爭後續的發展,整個油價還有經濟成長的悲觀預測,所以反而需求沒有過去這半年來那麼強勁,所以油價其實看起來是稍微往下走。
我們根據新加坡公司做的預測,看起來、明年2023年一整年看下來,如果沒有太大的黑天鵝或預期外的事件發生的話,理論上應該維持相對平滑往下走的趨勢是可能的,所以這也我也是我們現在拿來做比較重大的參考。
整個公司的營運概況,跟大家再報告一下,因為過去我們每一季的法說會也有跟大家做這個呈現,目前我們各航線的航運運費收入,看起來歐洲線還是占最大比例、佔到44%;美國線是第二大,還有33%;另外我們講的亞二,就是包括中東、南美、紅海、澳洲、南亞,這部分大概佔比是15%以上。亞洲線因為相對它每1TEU運費單價是低的,然後所以現在看起來,這佔的比重、占我們運費收入的比重只有8%。
可是再來我們看貨量的部分,貨量我們拿今年上半年跟去年上半年比較,我們去年整個攬收量是222萬TEU,但今年大概是227萬TEU,所以整個量大概是不相上下。
那對於各航線的比重來講,看起來歐洲線還是大概維持在31%多一點。 那美國線的部分,我們去年還有做到28%,那今年大概是小幅衰退到25%。所以上半年可以總括來講,美國線、美西的塞港情況也是比較嚴重,所以我們雖然說開出去的船上半年幾乎班班滿載,可是我們實際能夠發出去的艙位數,跟去年比其實還是有比較少的,所以美國線的量在這邊有受到一點壓縮。
那亞二的部分,去年是16.8%,到今年是到15.51%,也是稍微少了一點點;那亞一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去年從23%多,今年成長到27.83%。 意思就是說,我們其實亞洲線去年貨櫃稍微不足,然後我們整個服務是比較沒有辦法完全充分供應客戶的需求,我們亞一都會受到一點壓縮。
所以現在看起來,隨著我們對東南亞國家、整個亞洲區的發展,重新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我們在量的部分,會在亞洲這一個區塊也會有小幅度慢慢的成長。
有關這個全球各船公司的運量排名,這部分我們還是維持在第九名。那這是8月份的統計資料,我們的總艙位數,大概是來到68萬TEU,在全球占比是2.6%。
有關航運聯盟,我們THEA這個佔比部分, 左邊我們看到全球佔比,包括三大聯盟跟其他非聯盟裡面,我們的市佔率是大概是19%;右半邊我們如果只看東西向、主要的航段部分,可以看到倒數第二欄,我們THEA這邊的佔比,包括在跨歐洲到北美的跨大西洋航線, 或是遠東到北美、遠東到歐洲,大概我們都還是有固定24~28%的市佔率,相對來說是每年算穩定的。
有關我們整個公司的財務狀況,這邊也是跟大家做個報告,有關我們集團個別投資的事業群投資比重,因為上半年我們整個航運事業部分、海運的運輸單價還是高,所以我們整個貨櫃航運事業群這邊所佔的營收比重,有接近到快95%。
那其實我們的物流事業跟散裝事業,今年上半年都還是有不錯的成長跟成績,那只是說,因為我們貨櫃航運這一塊的運費收入的確高了點,所以這相對來說,現在看比重相對是少。 那物流部分現在有看有有3.68%,那散裝部分有1.37%,那隨著我們運費漸漸往比較正常的方向走,將來其他這個區塊所佔比重,也會漸漸的往上提升。
我們上半年的簡易損益表,我想這個也都之前都公佈過了,所以大家都應該蠻清楚的,我們上半年整個營收突破2,000億,來到2,160億,這也是從公司成立以來的最高的進度;那整個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達到1,161 億新台幣,EPS每股是超過了30塊、來到33.25元。
再來這個圖表,讓大家看到我們每一季的營業收入跟營業利益,那我們從2020年當初還沒賺錢,到開始轉虧為盈,那時候一季的營收大概就是300多億到400多億台幣,那過去這三季,已經連續三季我們都突破1000億,營業利益也在第二季...。
其實看如果單看營業利益的話,是今年第一季達到最高點,但目前看起來稍微往下走,不過以這樣的毛利率來比,在各上市上櫃公司裡面,還是名列前茅的。
有關油價跟運費的變化,大家可以看到,左邊這邊剛剛也講了,我們從每一噸的平均油價啊,從2021年7月份的480幾塊,到2021、今年的6月份,來到每一頓平均要749元,一路是往上走,不過現在看起來這部分應該是短期內高點。 從七、八月,九月以後,應該看起來會往下走。
平均運價部分,這裡我們所謂平均運價,是我們全球各航線,不管進出口,不管是哪個區塊,全部加起來的總平均收入。從去年7月份的2422塊、每一TEU;一度成長到今年的2月份的3400多塊,那現在看起來是往下再修正啊。
那當然,這裡面也牽扯到,剛才我提到我們亞一、亞洲線,因為它低運價的量增加很多,那我們回程的部分,包括歐洲回程、美國回程的量,相對那邊的運價也是低的,所以整個看起來我們運價往下走的幅度會稍微大一點。
不過整個大趨勢來講,確實我們現在不管是遠歐線、美國線,去程的運價也是往下修,這個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這個運費的走向也是給大家做一些參考。
有關我們整個股權的結構,現在看起來它沒有太重大的變化,政府這邊包括交通部、行政院、國發會、港務公司,泛公營的部分,現在的比重大概是31.26%,那一般自然人、個人這些小股東,也謝謝大家對我們公司的支持,這個部分占的比重其實現在是有到45%。
那其他有關金融機構、外資跟其他法人的部分,就佔比較小,有3.92%、14.31%跟5.41%。
有關我們未來展望,我們還是簡單講,東西向的部分,現在我們還是主要還是以聯盟發展為主要的依據,然後我們配合這樣的時程來決定,我們拖船的時間點跟艘數。
雖然說現在好像大家都有特別關心,到底聯盟在歐盟這邊,是不是2024年,它要做一個重要的決定,是不是讓我們的豁免權可不可以繼續?會不會造成比較大的事故?那當然,我們現在所有的市場發展狀況,還有對客戶服務的需求,還有航線的覆蓋看起來,應該是繼續會讓我們豁免,然後維持聯盟的運作機率是相對高的。
當然我們內部所有的準備,還是有可能的,不管是將來繼續這樣子走,或是必須不被允許,我們也要做更好的因應,這個我們這內部都一直在做評估。
南北向的部分,其實我們今年有多開一條澳洲線,也多開一條南美西,那後續我們還是會看,這部分雖然不是透過THEA聯盟合作,可是我們還是在市場上可能跟其他船公司有任何可能合作的機會,我們也不會放棄。
尤其是,我們過去比較多的印度南洋線,那中東紅海線,我們也會繼續持續關注,那亞洲區間航線,這個位置我們未來這幾年比較重點、重視的目標,如何能夠繼續強化我們航線優化,包括我們的接駁,或者跟長線、短線的配合,我們整個近洋線的佈局,我們也會花多一點心思來這邊投入,甚至我們現在整個東南亞區域中心,整個的統籌指揮管理系統,也在公司裡面,都已經在運作了。
整個我們團隊的汰舊換新變化,到今年8月,我們自己這邊內部的統計,其實我們自有船大概是51艘,那租入船大概是44艘,總共95艘,整個船隊的艙位數來到70.6萬TEU,一直到12月,因為我們今年所謂14艘11,000TEU的船,最後一艘會在第四季交付,那交了這一條新船,我們還了一條小船,所以整個船舶艘數基本上沒有變化,還是維持95艘,那我們的總倉位數會稍微增加一點點,達到717000TEU。
那基本上對於下半年,還有明年的展望,我們簡單講,整個下半年,包括歐洲跟美國,受到烏俄戰爭的影響,還有通膨,那整個的消費購買力確實是呈現下滑,但是塞港的效率其實還是繼續,所以整個船期的延誤,其實還是會多多少少壓縮到我們艙位的供給。所以運價其實有在跌,當然是會有慢慢、慢慢稍微緩跌。但到底會跌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們其實現在也很難去做預測。
那我們現在幾個觀察重點,當然一部分還是,最大影響還是會來俄烏戰爭,這個是不是將來有和談的可能?因為現在所謂西方、歐盟帶頭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然後俄羅斯因為這樣子,所以又對歐洲國家中斷天然氣供應來做反制。
所以這樣子整個氛圍,對歐洲現在目前的整個經濟情況,確實是造成很大的影響, 所以這個部分將來是不是有機會,一緩和以後,整個的經濟是不是會大反彈?整個市場是不是會有不一樣的榮景?這個是我們目前在也很期盼、必須要觀察。
另外一個觀察重點,在中國的部分,大家也知道吧,10月上旬會有二十大的會議召開,在這個會議召開之前,中國對於所有的疫情控制、它的清零政策的堅持,所以動不動就封城啊,或者是封港啊,甚至最近還有一些限電的措施,確實會也對我們整個出口壓力是是比較大。
那是不是10月二十大開完以後,整個政策會不會有一點鬆綁或者它比較正面的發展?這也是我們期待的。
那美國的部分,美國11月有一個期中選舉,啊是不是期中選舉,這個也是造成目前所有美國政策上的一些不確定因素。隨著如果到到時候,整個選舉結束以後,會不會也因為這些不確定因素解決,讓美國所謂西岸的碼頭工人跟我們船東這邊的談判,是不是也會因為期中選舉結束後,能有一個更正向的發展,這個可能也是我們第二個、下半年、第四季那邊必須去觀察重點。
另外一個我們自己認為會比較好的因素,就是說明年的農曆年,相對來講,過去會比較提早,明年大概是1月20幾號就就過年了嘛?所以過去就是,農曆過年前的出貨旺季會來到,所以相對來講,明年整個的出貨旺季,應該會在12月,會比過去更早一點來。
那如果這樣子的旺季來到以後,可能對我們明年,歐洲線的長約,也會在那個時候會達到一個長約的高峰期,相對來說,也會對我們來講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機。對於明年的話,當然又整個變數會更多,所以我們這時候要去做更精確的預測,相對難度也會比較大一點。
正面來講,我們會覺得說,通膨是不是已經觸頂,所以整個購買力應該渴望就漸漸回溫了,所以說需求面的部分,應該會有比較正面的成長。
當然,現在大家所有看到有關供應鏈的部分,新船的下水,這個數量看起來是多的,隨著新的環保政策要求,是不是我們的舊船淘汰率會比過去高一點?那整個港口的擁塞情況,到底是緩解、可以緩解多少? 抵消掉的艙位供給會有多少? 可能這個就會是我們明年比較需要去觀察的。
QA時間
(scfi運價下跌,全球市場的貨量變化如何?)
就像我剛剛講的,確實我們現在這個需求端的量是在少的,隨著各地港口,尤其是美國這邊,如果說港口塞港的情況是稍微有一點減緩,整個供給量是比過去相對穩定,所以目前看起來,整個艙位的供給會多於貨載的需求了,所以整個現貨價的部分是在往下走,這個確實也是大家都看到的狀況。
但我自己的觀察是這樣的,過去這一兩年因為隨著疫情的發生,各地缺工的狀況,碼頭的湧塞,整個供應鏈大亂,所以在進口端這邊,所有進口商沒有辦法充分、隨時拿到他們想要的貨,所以整個的訂單比較混亂,所以他們所謂有類似超額下單,它不只是跟單一船公司多下單,甚至跟不同船公司也多下一點單,隨著整個的供應鏈漸漸恢復平穩, 還有進口商對於自己的所有庫存掌握度也比過去高,所以現在的下單狀況會比過去少。
目前的庫存的消化確實也是沒有預期的來得那麼快,所以現在看起來,消化庫存的壓力還是在,我們只能靜待這個部分解決了以後,後續的訂單會不會再慢慢增加,整個市場的運價的情況應該也會慢慢發生。只是說我們現在也沒辦法百%去確定說,哪一天哪一月肯定會停止下跌,運價會肯定上漲,是沒辦法做這樣子的預測。
(請問現貨運價下跌,歐美合約價是否有重談的壓力? )
當然因為我們今年不管歐洲線、美國線,年初在談長約價的時候,當時包括貨方、船方,大家對今年的展望確實是比較樂觀的,所以當初簽的合約價,現在這個時間點來看確實是高了,現貨價當然一路在往下跌。
大家會關心說,到底會不會對長約價造成壓力,我們也必須很坦白講,確實是有,可是對我們現在陽明來講, 我們對每一張合約,都會非常負責任、非常務實,但是也非常嚴肅去看待每張合約的簽呈。
所以我們也會跟不同的客人,每一張合約去確實地跟對方出來檢討,因為也有些客人會說,過去我們在現貨價高漲的時候,並沒有去調整它的合約價,所以我們彼此雙方都尊重合約精神,彼此都遵守承諾來做合約的履行。
所以現在即使現貨價在往下走,合約價這樣子的客戶也是有,憑著我們過去對他的承諾、對他的尊重,所以他也不會來要求我們,必須要把合約做立即的修改或是調整,這樣的客戶也是有。
當然也有些客戶會說,他不是主動希望我們調,可是他背後很多不同的船公司、不同的人,給他做不同的報價,所以他相對、對他公司那邊,他有必須對上面交代的壓力這樣子,我們如果不調價錢,他可能沒有辦法給我們太多的量。如果在我們有填艙壓力的的狀況下,我們也必須做一些不同程度的修正。
當然這樣的修正,也許是短期間,我們只為未來一個月、未來的一個季,都有可能。我只能說每一張合約,我都會視客戶不同的狀況來做必要的調整,大概我目前的狀況是這樣子。
(陽明的貨載量情況?)
其實以我們現在的市場規模,因為我們投入的艙位數、填艙壓力相對其他船公司來講,沒有那麼大,以我們過去這一兩年跟客戶之間的關係,我們能掌握的貨源,老實講,我們要填滿我們自己的艙位的壓力確實是沒有那麼大,可是整個大環境,還是不容許我們不去做任何調整。
所以我們只能說在量的部分,我們會盡量爭取客戶支持,出口保持我們該有的招攬率。那價錢的部分,隨行就市了,看看市場怎麼走,我們必須調整,我們會調整,繼續幫股東、幫大家爭取我們最應該要有的。
(請問全球知名航商已經開始縮艙,陽明如何因應?)
縮艙的部分是這樣子的,比如我們聯盟的運作,當然我們會尊重整個聯盟的運作機制,整個派船,會在平臺上面大家去討論,其他我們比較能獨立運作的地方,我們當然還是會去看,每個不同航線的貢獻度,把適當的資源投入到適當的航線上面去。
至於說,需不需要去做刻意的縮艙?以我們陽明現在目前的角度來看,只要目前的運價水準還是在獲利基準之上,其實倒沒有必要刻意去把船舶做停航,或是做刻意的減倉。
他只是說隨著港口擁塞的狀況,我們的船期如果趕不上,或許我就沒有必要刻意的去加車,把我原來落後的船期把它趕回來,就自然而然,讓我的船隨著它該有的經濟航速好,到它原有一個莊港, 讓它自然空班了,不會刻意的去把船舶放慢,刻意地去做必要的減艙,目前的狀況是這樣子。
(上半年的貨運量為227萬TEU,Q1與Q2各為多少?)
其實我們現在雖然是有一點淡旺季,可是基本上不會相差太多了。 所以你現在如果看到我兩百二十幾萬,大概分別差不多是100萬就好。
(請問三大聯盟減班,對減少運價跌幅效果為什麼這麼弱?聯盟是否加大減班?)
不會。我們自己的觀察看起來,目前沒有很明顯地有刻意去減班,因為在現在這樣子的運價水準,大家如果都還是能獲利的話,確實看起來沒有必要去做這個措施。
這一點我補充一下,大家好,我是陽明海運總經理杜書勤,因為問到這問題其實很敏感,我們必須要強調一下,我們所有聯盟的艙位調整,都是為了讓我們服務網路更順暢、準班率更準確,是為了要提升對客戶的服務,而不是跟運價做相連接。
我們絕對不會說用艙位多寡來操縱運價,這兩件事情是完全過鉤的,希望大家要有比較正確的認識。
(預估聯盟航商在美國線運價的損平點大概是多少?)
我想有關的公司的經營機密,我們就不方便在這邊透露。
(目前長約比重多少?)
其實我們跟過去也沒有太大變化,我們美國線大概還是超過50多一點點的百分比,歐洲線還是20%。
(請問第三季毛利展望如何?)
毛利。因為我們公司沒有在做猜測,我們整個的毛利也不會在這邊做揭露。
(請問合約價的約束力?)
一樣的,就像我剛剛講的,我們對每張合約都必須很嚴肅、很務實去看待,像剛剛說,有在調整的我們也會去調整,客戶尊重的,我們也會維持不動,只是說你我們這張約簽完了以後,明年、後年我們會不會跟客人繼續保持合作的關係?所以有沒有必要真正動用到合約條款來做彼此的制裁?或者說不履行合約部分的裁罰?各家公司會自己去做必要的考慮。
你所謂的合約約束力在哪裡?我只能說每張約都不一樣,目前更務實的狀況來看,確實大家還是去來做合約修正跟調整,所佔比例是會比較好的。
(請問美西、美東、歐洲主要碼頭勞資談判及塞港的現況?)
如果說跟以前比,美西看起來是相對來說有在緩解了,可是說,你要維持到疫情之前的正常狀態,還是需要一段時間。
美西碼頭工人談判,目前看起來也是沒有特別具體的進度,一般大家的預測都會覺得,11月的期中選舉可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時間點,也許投完票了以後,變數不在,所以可能到時候整個談判,具體成果就會出來。
歐洲的部分,之前是德國的部分,它碼頭工人那邊,罷工抗議的情況比較嚴重,所以整個船舶塞港是比較比過去來說多很多。英國這邊現在也鬧罷工,所以英國部分看起來也不是太樂觀,所以現在看起來反而是歐洲線的塞港狀況比過去嚴重很多。有時候往往我們的船在那邊,如果不去做任何調整,光等碼頭可能要等到超過一個月的30天的時間,目前的狀況大概是這樣子。
(請教合約違約是否有違約金挹注?貨代攬貨是否對船公司自營攬貨造成壓力?)
因為我們合約本來制式條款裡面會有說,如果彼此雙方不履行合約或者沒有完全按當初該雙方約定的艙位數,都會有一個罰款。
不管是貨方,他們簽的MQC,他少裝了、少一TEU他要罰多少錢,或者是船方這邊,我們因為什麼樣的原因,沒有辦法充分的提供艙位給貨方,我少給他一TEU,我每個TEU必須要拿多少錢,本來在合約裡面都會有一個約定。
只說實務上,通常大家不會去執行這樣子的條款,都會考慮到將來長長久久的合作,在市場比較重大變化的時候,去做一些修改或調整。即使你真正說,完全不去調整,要去執行罰款,過去也是曾經發生過。
(油價維持高檔,公司是否有安裝脫硫塔計劃?)
我們現在所有新造船,基本上都會配備裝脫硫塔,如果是一些現有船,我們還是有未來在我們跟船東在談續租的時候,也有幾艘我們陸續會安排去裝脫硫塔,有這樣子的考慮跟計劃。
(目前歐洲線、美西及美東一個往返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目前確實比較難預估。以澳洲線來講,我們去程也許還比較ok,我們遠東這邊,雖然偶爾這邊也會塞、也會等,但時間不多,基本上30來天到歐洲應該是沒有問題,可是到歐洲以後,第一個港、第二個港、第三個港,後續必須要等待的時間就會多了點。
所以你第一個港口沒有問題,你後面的第二港口、第三港口、第四港口,可能跟正常時間比,可能會拖到十幾天20天,甚至30天都有可能。
(美西及美東線的時間尚未回答?)
跟以前正常時間比,美西、美東就改善算多了,所以可能在多個10來天、20天,相對於現在狀況來看,歐洲是比較嚴重的,美國還是有在慢,可是以之前最嚴重的時間,有稍微改善,可是目前改善的幅度還是沒有辦法回到之前的正常的航行時間了。
(目前的造船成本跟年初相比,你用成本比較有明顯變化嗎?)
這部分我們也在收集資訊,目前看起來,造船目前它價格是在高漲,但是波動已經沒有像之前這麼大,謝謝。
(請問一下明年公司是否有規劃新增的運力?)
這個部分我們還在跟聯盟商討中了,我們自己實際,比如說自己建造的船舶,可能目前看起來是沒有,但我們也不排除將來在現成船的部分,有機會增加的話,包括用租、要買的,我們也都不排除。
聯盟的部分,因為聯盟相對其他的,我們的聯盟夥伴會投入團隊,我們在這部分能夠取得一些艙位的增加,這個都還在討論當中,我目前還沒有比較具體的數位可以跟大家報告。
(馬士基第二季電話會議提到,IMO 2023年環保法規對運力影響將落於2024,請問公司對法規影響運力時點有何看法?)
聯合國底下的IMO有一個規定的,所以全世界所有的船公司都必須要面臨這樣子的問題,但他這樣的法規,其實現在是明年開始,可是明年一開始並沒有那麼嚴格的數據要求。隨著時間延長,一直到2023~2030會越來越嚴格, 所以我們現在初步看起來,明年一開始會造成實際影響來說是不大的。
當然後面我們也必須遵循所有法規、比較有更具體的要求數字出來以後,我們當然也隨著這樣子,必須去做必要的調整,只是目前看起來在第一個年度衝擊安全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