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我放棄的10件事 #4 高跟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相信自己的美並非來自外表。

我爸媽有著大家稱羨的身高差(183/160),從小看到我媽的任何時刻都是穿著高跟鞋(包含拖鞋、室內鞋都是),我不確定我媽是為了迎合我爸,還是自己也喜歡,但我腦中漸漸的被植入高挑腿長才是美。
-
記得第一次約會,我買了人生第一雙高跟鞋,當時並不了解自己的腳型該怎麼選鞋,只有印象中媽媽告訴我的
往後的每任男友、每個約會我也一如既往穿著跟鞋。

✍身體是父母給的但照顧是自己的責任。
腳後跟摩出血、指頭破皮腫脹瘀青、扭傷等等,都是家常便飯。
我不但沒有發現問題,還會說服自己是穿鞋的方式不對,又或者是我還買不起昂貴的鞋子。

✍不合適的人事物不管多珍貴就丟了吧。
這樣持續了好幾年,直到某次出遊回家,腳痛到無法行走,m先生帶我去看了專門的骨科,經過檢查才知道,我腳板偏平而且腳骨天生歪斜,所以不良的姿勢和鞋子會壓迫神經,醫生說盡量不要穿跟鞋和無支撐力的鞋子

等到必須就醫才發現從來沒有好好的善待雙腳,回家後我丟掉了櫃子裡絕大多數的鞋子,取而代之的是一雙雙球鞋跟矯正鞋墊。

我的鞋櫃裡依舊擺著幾雙跟鞋,但現在的我不迎合流行,懂的挑選適合自己的,而且只在需要的時候才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azel 記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說放棄的人不是輸家反而是勇者,因為能正視自己的感受才能做出選擇,不適合、不喜歡的人事物,勇敢的放棄吧!
我愛笑,笑起來總是看不見眼睛。 丟掉大眾給予容貌焦慮,學會喜歡真正的自己❤️
從小我媽媽讓我學習各種不同的才藝,或許是聽了誰家小孩學了什麼很有幫助,又或者是想讓我多方嘗試,雖然我至今還是不知道原因,甚至不確定這些才藝是否能成為生存工具,但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似乎從放棄中更理解自己,並學習和自我共處。 放棄了珠算但並沒有放下好勝心,學會如何面對反而讓自己成長的更強壯。
說放棄的人不是輸家反而是勇者,因為能正視自己的感受才能做出選擇,不適合、不喜歡的人事物,勇敢的放棄吧!
我愛笑,笑起來總是看不見眼睛。 丟掉大眾給予容貌焦慮,學會喜歡真正的自己❤️
從小我媽媽讓我學習各種不同的才藝,或許是聽了誰家小孩學了什麼很有幫助,又或者是想讓我多方嘗試,雖然我至今還是不知道原因,甚至不確定這些才藝是否能成為生存工具,但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似乎從放棄中更理解自己,並學習和自我共處。 放棄了珠算但並沒有放下好勝心,學會如何面對反而讓自己成長的更強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回舊家整理時,我翻出了許久未見的三吋細跟高跟鞋。 一雙雙三吋細跟高跟鞋,見證了我張揚嫵媚的二十多到三十多歲,十多年的青春,從一個青澀初成的小女人到落落大方的成熟女子。 最後還在這裡提醒我的那個年華的,只有三雙。 一雙黑色絨面高跟鞋,外側邊上點綴著一抹晶瑩水鑽,低調又貴氣。
Thumbnail
通常挑選孩子鞋子,分四個重點: 1.年齡 尚不會走路還在扶站的孩子: 足部及腳踝的穩定度還不足且有爬行需求,不穿鞋為優先考量,若真的需要,可考慮襪套鞋。 已經成功跨出第一步,穩定度還不足的孩子: 足部及腳踝的穩定度還不足,高筒鞋為優先考量。 已經走得很好的孩子: 可根據孩子穿脫是否能自理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選擇和改變的故事。內容描述了一次買鞋的經歷和選擇的看法。通過這個故事,作者希望傳達出不要勉強自己,要學會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為了你我不穿高跟鞋,這樣我們是不是更相配一點?
Thumbnail
過年前,我很幸運的抽中ㄧ雙很貴的球鞋,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抽中,但也讓我有了不ㄧ樣的思惟! 早上去買了早餐,停著紅綠燈,看著別人的房子,是用鐵皮屋蓋的,突然想到小時候,某個親戚家,很大,很漂亮,那時侯只有想說,以後我長大我的家也要像這樣,現在我長大後,才漸漸明白,原來住鐵皮屋,是為了省成本,親戚的家,
我三十幾歲的時候,在穿搭上做了一個測試:穿的完全「不像」自己出門。至今我還清楚記得那天的感受,真的很彆扭! 什麼叫「像自己」?技術上來說就是穿上的單品都是自己熟悉喜歡的款式或顏色,而長期下來自己和旁邊的朋友同事也習慣於妳的「樣子」。 我一生喜歡褲裝多過裙裝,服裝形式喜歡簡單多過複雜,質料上較不挑
看笑到最後的職場人對話細節,提到無傷大雅的短處舉金泰希對腳趾感到自卑。 我想到有次跟朋友見面,穿涼鞋的她說不太習慣露腳趾。 習慣這件事,我也曾經不習慣。之後很常穿夾腳拖。中學習慣穿長統襪,小腿都沒機會曬,穿短襪其實也好看,因為沒有小腿肚,但就不習慣… 後來在高中要求穿短襪,不但習慣了就好,還發
小時候,半年穿爛一雙鞋子,一年要買兩次鞋子。一雙是球鞋。都是年中期以後,學校要運動會時買的,一直穿到年底吧!另一雙是學生皮鞋,是在吃完年夜飯後,鞋店快要打烊前,大姐帶我去買的!那就是我們那個年代的生活,嚴格講,我過的還算是可以的! 正月初一,家裡父親堅持走春的習慣,我穿著稍緊的新鞋,要陪父親把桃園
Thumbnail
外表漂亮的鞋子,不一定適合自己的腳型,有時適穿時明明覺得合腳,也真的在店家稍微走了幾步,覺得ok買下它,隔一段日子,想到這一雙新鞋,穿著它去上班,走路才是真的考驗這雙鞋子,又磨破腳,付出疼痛代價,常常是腳指一堆傷,若還要貼ok蹦的話,這鞋子就不適合你,但買下了它,怎捨得丟掉它呢? 網拍或送人都覺得
兒子送我一對Nike休閒鞋。白色的鞋面白色的鞋幫,腳跟和鞋幫後頭一上一下有兩塊正方形紅布點綴,白鞋熠熠生輝。 這一顏色的搭配,令我想起小時候的辛酸故事。 童年時家境一貧如洗,我們四個孩子沒有多餘的鞋子。每個人冬天一雙棉鞋,都是外婆用舊布納鞋底、母親手縫而成。61年冬天外婆突然去世,母親自己披麻戴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回舊家整理時,我翻出了許久未見的三吋細跟高跟鞋。 一雙雙三吋細跟高跟鞋,見證了我張揚嫵媚的二十多到三十多歲,十多年的青春,從一個青澀初成的小女人到落落大方的成熟女子。 最後還在這裡提醒我的那個年華的,只有三雙。 一雙黑色絨面高跟鞋,外側邊上點綴著一抹晶瑩水鑽,低調又貴氣。
Thumbnail
通常挑選孩子鞋子,分四個重點: 1.年齡 尚不會走路還在扶站的孩子: 足部及腳踝的穩定度還不足且有爬行需求,不穿鞋為優先考量,若真的需要,可考慮襪套鞋。 已經成功跨出第一步,穩定度還不足的孩子: 足部及腳踝的穩定度還不足,高筒鞋為優先考量。 已經走得很好的孩子: 可根據孩子穿脫是否能自理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選擇和改變的故事。內容描述了一次買鞋的經歷和選擇的看法。通過這個故事,作者希望傳達出不要勉強自己,要學會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為了你我不穿高跟鞋,這樣我們是不是更相配一點?
Thumbnail
過年前,我很幸運的抽中ㄧ雙很貴的球鞋,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抽中,但也讓我有了不ㄧ樣的思惟! 早上去買了早餐,停著紅綠燈,看著別人的房子,是用鐵皮屋蓋的,突然想到小時候,某個親戚家,很大,很漂亮,那時侯只有想說,以後我長大我的家也要像這樣,現在我長大後,才漸漸明白,原來住鐵皮屋,是為了省成本,親戚的家,
我三十幾歲的時候,在穿搭上做了一個測試:穿的完全「不像」自己出門。至今我還清楚記得那天的感受,真的很彆扭! 什麼叫「像自己」?技術上來說就是穿上的單品都是自己熟悉喜歡的款式或顏色,而長期下來自己和旁邊的朋友同事也習慣於妳的「樣子」。 我一生喜歡褲裝多過裙裝,服裝形式喜歡簡單多過複雜,質料上較不挑
看笑到最後的職場人對話細節,提到無傷大雅的短處舉金泰希對腳趾感到自卑。 我想到有次跟朋友見面,穿涼鞋的她說不太習慣露腳趾。 習慣這件事,我也曾經不習慣。之後很常穿夾腳拖。中學習慣穿長統襪,小腿都沒機會曬,穿短襪其實也好看,因為沒有小腿肚,但就不習慣… 後來在高中要求穿短襪,不但習慣了就好,還發
小時候,半年穿爛一雙鞋子,一年要買兩次鞋子。一雙是球鞋。都是年中期以後,學校要運動會時買的,一直穿到年底吧!另一雙是學生皮鞋,是在吃完年夜飯後,鞋店快要打烊前,大姐帶我去買的!那就是我們那個年代的生活,嚴格講,我過的還算是可以的! 正月初一,家裡父親堅持走春的習慣,我穿著稍緊的新鞋,要陪父親把桃園
Thumbnail
外表漂亮的鞋子,不一定適合自己的腳型,有時適穿時明明覺得合腳,也真的在店家稍微走了幾步,覺得ok買下它,隔一段日子,想到這一雙新鞋,穿著它去上班,走路才是真的考驗這雙鞋子,又磨破腳,付出疼痛代價,常常是腳指一堆傷,若還要貼ok蹦的話,這鞋子就不適合你,但買下了它,怎捨得丟掉它呢? 網拍或送人都覺得
兒子送我一對Nike休閒鞋。白色的鞋面白色的鞋幫,腳跟和鞋幫後頭一上一下有兩塊正方形紅布點綴,白鞋熠熠生輝。 這一顏色的搭配,令我想起小時候的辛酸故事。 童年時家境一貧如洗,我們四個孩子沒有多餘的鞋子。每個人冬天一雙棉鞋,都是外婆用舊布納鞋底、母親手縫而成。61年冬天外婆突然去世,母親自己披麻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