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我放棄的10件事 #5 念研究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並不是商科相關畢業的,後來因緣際會走入HR一行。

在工作上認識了很多人資夥伴,漸漸的對於自己並不是相關科系,甚至非本科畢業感到非常焦慮,因此開始思考是不是應該去補足人資所學歷。
查了資料也準備了一陣子,工作中也遇到很好的主管願意幫忙,後來我暫緩了這個計畫,除了發現很多人資都非本科畢業外,我還思考了幾個點。

1.會因為沒有這學歷而嚴重影響到專業嗎?
我一向不認為學歷一定=專業,尤其在很多領域實戰經驗和軟實力反而更重要,再者現在是資源充沛的時代,重點應該是你是否有“持續”的學習。


2.目前我有急迫性的學歷需求嗎?
其實這必須看產業類別和公司,但就我目前求職經驗中,學歷並沒有影響到我的專業表現。


3.最後現實層面,這筆花費有更好的去處嗎?
我計算了研究所需要的費用後,決定將他分配到學習語言、進修各種我喜歡的課程、買書、投資….。

工作中遇過不少實習生來問過我,要繼續唸書還是工作?

總結來說我非常支持大家繼續進修研究所
1.可以補足完整的學術概念還有完整框架
2.能認識很多人,會成為很好的資源
3.不少的工作、公司在研究所的核薪確實會加分

但最終要返回理性去分析,自己的需求是什麼,畢竟研究所要花費的時間和金錢都會影響到你接下來的幾年職涯發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azel 記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說放棄的人不是輸家反而是勇者,因為能正視自己的感受才能做出選擇,不適合、不喜歡的人事物,勇敢的放棄吧!
我愛笑,笑起來總是看不見眼睛。 丟掉大眾給予容貌焦慮,學會喜歡真正的自己❤️
從小我媽媽讓我學習各種不同的才藝,或許是聽了誰家小孩學了什麼很有幫助,又或者是想讓我多方嘗試,雖然我至今還是不知道原因,甚至不確定這些才藝是否能成為生存工具,但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似乎從放棄中更理解自己,並學習和自我共處。 放棄了珠算但並沒有放下好勝心,學會如何面對反而讓自己成長的更強壯。
說放棄的人不是輸家反而是勇者,因為能正視自己的感受才能做出選擇,不適合、不喜歡的人事物,勇敢的放棄吧!
我愛笑,笑起來總是看不見眼睛。 丟掉大眾給予容貌焦慮,學會喜歡真正的自己❤️
從小我媽媽讓我學習各種不同的才藝,或許是聽了誰家小孩學了什麼很有幫助,又或者是想讓我多方嘗試,雖然我至今還是不知道原因,甚至不確定這些才藝是否能成為生存工具,但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似乎從放棄中更理解自己,並學習和自我共處。 放棄了珠算但並沒有放下好勝心,學會如何面對反而讓自己成長的更強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自己比同儕晚許多年才當社會新鮮人,但在職涯的議題上,思考的比大部分的朋友都深上許多,因為自己選錯路所付出的代價與成本,比其他人還要來得高。 正好,明年家妹將從研究所畢業,決定拋出一些對職涯與職場的想法給她,作為畢業禮物。她不用接受,只需要知道我這樣想就夠了,然後帶著這些議題去思考自己的未來出路。
Thumbnail
昨天與一位27歲的夥伴進行職涯諮詢,對方回饋有考上普考,但錄取的與學校所學的不同,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會不會一直在亂做選擇,花了很多心力學東西,但其實在職涯上都沒有加分。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Thumbnail
研究所生涯中遭遇到的困惑,包括讀書是否能提升所期待的能力,研究方向的未來出路以及對求職的影響。職場前輩建議在升碩二期間參加職涯探索活動,與不同領域的前輩交流以及親自嘗試,進行職務的深入瞭解。
Thumbnail
最近有個年輕朋友向我諮詢,他是今年清華大學研究所的畢業生,目前正在國外進行交換學習,也已經獲得了最高的山銀行的PM工作機會。但他在選擇科技業或金融業發展時感到煩惱,這裡提供了一些工具和建議幫助他更深入地瞭解自己和做出決定。
Thumbnail
不論是對即將畢業的學生或是在職人士,這個選項似乎都會短暫地列入你職涯發展的清單上,接著就取決於自己的繼續念研究所的目的是什麼了。 這篇文章探討了就讀研究所對於薪資成長、升遷機會和人脈資源的影響,以及往學術路線發展的可能性。無論你的動機是什麼,這篇文章都將對你做出明智的選擇提供了相關資訊。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
Thumbnail
除了研究所考試失利,為什麼我選擇加入新創? 我所觀察到業界(新創)和學界(考古)工作的差異是什麼? 如何透過兩點評估,了解自己適合待在學界或是進入業界工作呢?
Thumbnail
來說說我念研究所的故事,其實想念研究所好一陣子了,但畢竟是上班族,只能念在職班,因此選擇少很多,而我又是興趣很廣的人。 一開始我想的是跟工作有關的系所,但我只能說,好險我沒去念……不是說這些系所不好,而是我絕對會後悔,因為我工作被換來換去,一個工作做幾年就被換掉,如果論文題目又跟工作綁在一起我麻煩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自己比同儕晚許多年才當社會新鮮人,但在職涯的議題上,思考的比大部分的朋友都深上許多,因為自己選錯路所付出的代價與成本,比其他人還要來得高。 正好,明年家妹將從研究所畢業,決定拋出一些對職涯與職場的想法給她,作為畢業禮物。她不用接受,只需要知道我這樣想就夠了,然後帶著這些議題去思考自己的未來出路。
Thumbnail
昨天與一位27歲的夥伴進行職涯諮詢,對方回饋有考上普考,但錄取的與學校所學的不同,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會不會一直在亂做選擇,花了很多心力學東西,但其實在職涯上都沒有加分。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Thumbnail
研究所生涯中遭遇到的困惑,包括讀書是否能提升所期待的能力,研究方向的未來出路以及對求職的影響。職場前輩建議在升碩二期間參加職涯探索活動,與不同領域的前輩交流以及親自嘗試,進行職務的深入瞭解。
Thumbnail
最近有個年輕朋友向我諮詢,他是今年清華大學研究所的畢業生,目前正在國外進行交換學習,也已經獲得了最高的山銀行的PM工作機會。但他在選擇科技業或金融業發展時感到煩惱,這裡提供了一些工具和建議幫助他更深入地瞭解自己和做出決定。
Thumbnail
不論是對即將畢業的學生或是在職人士,這個選項似乎都會短暫地列入你職涯發展的清單上,接著就取決於自己的繼續念研究所的目的是什麼了。 這篇文章探討了就讀研究所對於薪資成長、升遷機會和人脈資源的影響,以及往學術路線發展的可能性。無論你的動機是什麼,這篇文章都將對你做出明智的選擇提供了相關資訊。
Thumbnail
學歷是求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並不是一切,對於在職專班的誤解也需要重新認識。進行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學歷對就業的影響。
Thumbnail
除了研究所考試失利,為什麼我選擇加入新創? 我所觀察到業界(新創)和學界(考古)工作的差異是什麼? 如何透過兩點評估,了解自己適合待在學界或是進入業界工作呢?
Thumbnail
來說說我念研究所的故事,其實想念研究所好一陣子了,但畢竟是上班族,只能念在職班,因此選擇少很多,而我又是興趣很廣的人。 一開始我想的是跟工作有關的系所,但我只能說,好險我沒去念……不是說這些系所不好,而是我絕對會後悔,因為我工作被換來換去,一個工作做幾年就被換掉,如果論文題目又跟工作綁在一起我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