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雲集東莒激盪文化火花——大浦 Plu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王欣翮 圖片提供/大浦 Plus

「大浦同鄉會」回到東引,參與擺暝盛事。(攝影/強妮)

「大浦同鄉會」回到東引,參與擺暝盛事。(攝影/強妮)

「大浦 Plus」可以追溯至 2008 年,由廖億美等人進駐荒廢的馬祖東莒島大浦聚落,以整修後的老屋作為據點邀請藝文工作者駐島活動。計畫幾經更迭,如今儼然成為東莒島不可或缺的風景。

說來三言兩語,計畫初落腳社區仍不免遭受居民質疑,但隨著年復一年的互動,成員發展出各異的陪伴形式,舉凡深入島上婦女廚房採集彙整成地方誌《好東島》,或是免費幫長者到府剪髮等,逐漸打進島民的心坎裡。

目前的計畫主持人陳泳翰,移住島上也是命運使然。他自述當年還在媒體工作時來到東莒,當燈塔的光照灑落他身上時,情感澎湃如海浪拍打在心潮,他暗自許願復返,沒想到 2019 年就被拉進「大浦 Plus」計畫擔任主持人,一做就到了現在。

接手計畫時,前一組成員領著他挨家挨戶拜訪,將人脈妥妥移交,至今他亦頻繁地往來於居民中串門子。在他眼裡,「和居民互動才是計畫往前走的核心。」

的確,「大浦 Plus」的任務是藝文活動,然而能推動計畫的莫過於團隊與居民的情感。陳泳翰細數種菜、陪長者聊天、協助處理生活瑣事等生活點滴,在人口外流嚴重的離島,居民真正渴望的是陪伴,而這些不會呈現在計畫 KPI 的平凡積累往往卻是計畫開展出的面相。

他笑說,連上次回臺灣都有居民打給他查勤。

國際藝術島:東莒染色計畫——鐵鏽物件

國際藝術島:東莒染色計畫——鐵鏽物件

大浦同鄉會聚集小島關係人口

其實不只陳泳翰,許多人藉「大浦 Plus」計畫來到東莒,逐漸被島民接納之餘,生命創傷也由小島撫平治癒。這群人將東莒視為第二故鄉,不一定駐紮東莒,但仍舊和地方保持親暱的聯繫。陳泳翰戲稱為「大浦同鄉會」,而在今年「擺暝」時刻,同鄉會便發揮其能力,讓島民刮目相看。

「擺暝」是東莒最盛大的祭儀,往例居民與軍方會組成豪華的的隊伍巡行島嶼,然而因人口減少近年被迫縮編。團隊得知居民困境後號召「大浦同鄉會」返回東莒過年,成功

重現失落的福正村傳統鼓板樂隊,成功讓年長的島民們得以追溯記憶中的慶典榮光。

此外,傳統上馬祖女人也需以鮮花或果雕裝飾祭祀的餐桌以獲得神明的眷顧,不過近年來人力吃緊緣故改由塑膠花取而代之。「大浦同鄉會」則以客家傳統技藝「纏花」模擬島上特有的紅花石蒜、金銀花等植物,塑造出前所未有的餐桌,備受居民們喜愛。

農事是東莒居民的日常,卻是來自臺灣的學員們不曾有過的陌生體驗。

農事是東莒居民的日常,卻是來自臺灣的學員們不曾有過的陌生體驗。

藝術真的能改變大浦嗎?

近來包含「藝術游擊」、「馬祖國際藝術島」等計畫在馬祖發生,作為長駐單位的「大浦 Plus」也有一番思索。

「大浦 Plus」在藝術島期間作為中介協助藝術家與策展人與當地居民銜接、解決溝通與資源的困難。但是陳泳翰直言,藝術之於務實求生的島民來說還是太遙遠,他並不奢求居民能夠理解或是喜歡,更遑論期待短期藝術季能夠來解決地方問題。不過他觀察到這次由差事劇團採集居民口述歷史的《跨越海洋——島嶼前線紀事》備受居民喜愛,長輩們紛紛向小朋友們解釋歷史脈絡,並在終幕後積極提出新的故事發想。島民對於自己日常被戲劇認同而感到驕傲,這不妨也是一種藝術進入生活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由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主持的「島嶼對話 - 臺馬藝術交流」藝術游擊駐村計畫則是邀請藝術家駐村,透過較長的時間踏查島上,進一步發展其創作脈絡。陳泳翰認為「藝術游擊」就像是個窗口,隨著藝術家一點點深入島嶼,雖然不一定當下即有成果,但是未來或許有機會讓創作規模擴大,將島嶼容納其中。

長年在島上執行藝術計畫的他坦言藝術感染力並非速效,但仍舊在東莒埋下種子。日前也有國小孩童分享其記載島嶼美景的Instagram,表明受過去影像營隊啟發。有趣的是,在團隊記憶中營隊過程明明充滿孩子們吵鬧抱怨的聲音,卻在一年後發現回饋。如同島上許多小事,雖然被觸動的契機如樂透般難以預測,但終究是要透過多方嘗試才能看見結果,誰曉得是否有機會能在遙遠的未來帶來一絲改變。

東莒美麗的自然風光,具有療癒人心的力量。

東莒美麗的自然風光,具有療癒人心的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8
看到徵才公告上寫著「限女性」、「男性尤佳」,你是否曾覺得有些不對勁?其實,這樣的徵才訊息都是違法的!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 7 條規定‧‧‧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7
站在新竹公會堂前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建築正立面上精美的紋飾。力行工藝社總監楊榮元匠師在一旁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他的泥塑作品與創作過程,栩栩如生的水果浮雕,是匠師們一筆一筆琢磨出來的精緻工藝。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2022/12/06
新竹公會堂自2019年起,展開歷時三年多的修復工作,於2022年九月竣工。該建築為日治時期集會場所,建築量體龐大,因此修繕時間也比一般古蹟來得長。其中,修復建築日式棟架的木作工程,是本次修復的一大看點!讓我們跟著木作匠師,一同揭開新竹公會堂木作修復工程的神秘面紗吧! 修復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謝謝所有追踨的朋友們 隨意窩已經於中華電信告知於 20230831已停止服務 記得那時候要開始紀錄自己的拍攝 跟自己說中華電信絕對不會關門 十幾年的歲月和紀錄 試著把文章轉到了[方格子]文章更新非常緩慢 近來拍攝的機會少 唯有每年回去馬祖的紀錄 希望能持續著 朋友們
Thumbnail
謝謝所有追踨的朋友們 隨意窩已經於中華電信告知於 20230831已停止服務 記得那時候要開始紀錄自己的拍攝 跟自己說中華電信絕對不會關門 十幾年的歲月和紀錄 試著把文章轉到了[方格子]文章更新非常緩慢 近來拍攝的機會少 唯有每年回去馬祖的紀錄 希望能持續著 朋友們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臺東報導】 2023年6月27日 - 隨著疫情解封,世界各國的旅客湧現在臺東,這個被譽為觀光大縣的地方。為了迎接暑假的到來,臺東自六月開始陸續舉辦各種大小型藝術活動,其中包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主辦的「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活動。今年,疫情過後,國外藝術家再次回到
Thumbnail
【記者_許家源/臺東報導】 2023年6月27日 - 隨著疫情解封,世界各國的旅客湧現在臺東,這個被譽為觀光大縣的地方。為了迎接暑假的到來,臺東自六月開始陸續舉辦各種大小型藝術活動,其中包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主辦的「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活動。今年,疫情過後,國外藝術家再次回到
Thumbnail
先說不是旅遊部落客, 只是想趁疫情期間, 記錄下前幾年的離島印象, 上次提到的西莒後續, 在前往東莒途中, 碰巧跟來敬恆表演的東莒國小小朋友同班船, 他們敬業到表演衣服都還穿著, 提到東莒, 身邊好像不少人在馬祖當過兵, 不是在東引就是在東莒這, 東莒以前也叫做東犬,與西犬相對, 據說是島型像犬,
Thumbnail
先說不是旅遊部落客, 只是想趁疫情期間, 記錄下前幾年的離島印象, 上次提到的西莒後續, 在前往東莒途中, 碰巧跟來敬恆表演的東莒國小小朋友同班船, 他們敬業到表演衣服都還穿著, 提到東莒, 身邊好像不少人在馬祖當過兵, 不是在東引就是在東莒這, 東莒以前也叫做東犬,與西犬相對, 據說是島型像犬,
Thumbnail
「大浦 Plus」可以追溯至 2008 年,由廖億美等人進駐荒廢的馬祖東莒島大浦聚落,以整修後的老屋作為據點邀請藝文工作者駐島活動。計畫幾經更迭,如今儼然成為東莒島不可或缺的風景。
Thumbnail
「大浦 Plus」可以追溯至 2008 年,由廖億美等人進駐荒廢的馬祖東莒島大浦聚落,以整修後的老屋作為據點邀請藝文工作者駐島活動。計畫幾經更迭,如今儼然成為東莒島不可或缺的風景。
Thumbnail
西莒, 馬祖四鄉五島的其中一個島嶼, 曾經在郵局分揀信件時, 聽到師傅說青帆村分一邊,田沃村分一邊, 每當看到地址是寄往西莒時不免好奇, 當下覺得應該很遠, 但心裡也想那會是個怎麼景色的地方, 有朝一日想去看看. 後來2018年離島半馬+觀光的計畫, 在3月下旬飛來北竿參加硬地超馬, 西莒的敬恆,
Thumbnail
西莒, 馬祖四鄉五島的其中一個島嶼, 曾經在郵局分揀信件時, 聽到師傅說青帆村分一邊,田沃村分一邊, 每當看到地址是寄往西莒時不免好奇, 當下覺得應該很遠, 但心裡也想那會是個怎麼景色的地方, 有朝一日想去看看. 後來2018年離島半馬+觀光的計畫, 在3月下旬飛來北竿參加硬地超馬, 西莒的敬恆,
Thumbnail
前天到台東關山演講,之後除了騎關山非常著名的自行車道外,晚上住到池上。 池上這十多年在台灣好基金會的深耕經營,透過以農村生活的節奏,創造了春耕――野餐節、夏耘――辦桌,秋收――稻穗藝術節、冬藏――文化講座,已成為世界上知名的景點。175公頃沒有一根電線桿的金黃色稻田,是台灣遞向世界最美的一張名片。
Thumbnail
前天到台東關山演講,之後除了騎關山非常著名的自行車道外,晚上住到池上。 池上這十多年在台灣好基金會的深耕經營,透過以農村生活的節奏,創造了春耕――野餐節、夏耘――辦桌,秋收――稻穗藝術節、冬藏――文化講座,已成為世界上知名的景點。175公頃沒有一根電線桿的金黃色稻田,是台灣遞向世界最美的一張名片。
Thumbnail
一、瀨戶內海經典案例   日本的瀨戶內海藝術季是亞洲地區著名的地方活化著名個案,2018年交通部將瀨戶內海藝術季成為「地方創生的成功實例」的典範,同時打開臺灣桃園與愛媛縣松山機場定期的長榮航班,期待讓雙方居民可以互相交流。 1. 藝術能提升在地政治、經濟嗎? 二、自身參與瀨戶內海藝術季 參考資料:
Thumbnail
一、瀨戶內海經典案例   日本的瀨戶內海藝術季是亞洲地區著名的地方活化著名個案,2018年交通部將瀨戶內海藝術季成為「地方創生的成功實例」的典範,同時打開臺灣桃園與愛媛縣松山機場定期的長榮航班,期待讓雙方居民可以互相交流。 1. 藝術能提升在地政治、經濟嗎? 二、自身參與瀨戶內海藝術季 參考資料:
Thumbnail
雲霧鎖島覆其上 吾在西莒昨在東 今在西莒望東島 有感時日易變遷 (西望 岳峙 KARMA PEMA DORJEE 噶瑪 蓮花 金剛) 每次前往西莒的時候 總是在島和島之中 最讓人能夠好好放鬆及放(慢)漫步調 雖然停留的時間不多 每次回到馬祖 其實就是在探望朋友 藍眼淚只是回去馬祖的
Thumbnail
雲霧鎖島覆其上 吾在西莒昨在東 今在西莒望東島 有感時日易變遷 (西望 岳峙 KARMA PEMA DORJEE 噶瑪 蓮花 金剛) 每次前往西莒的時候 總是在島和島之中 最讓人能夠好好放鬆及放(慢)漫步調 雖然停留的時間不多 每次回到馬祖 其實就是在探望朋友 藍眼淚只是回去馬祖的
Thumbnail
親愛的,你喜歡體驗不同的文化嗎? 自2000年以來,「生態導覽」和「文化體驗」的概念逐漸映入臺灣大眾的眼簾,歷經近20年的成長與蛻變,與文化創意產業巧妙地融合了在一起,甚至誕生了非常可愛的代名詞──「文化之旅」。 這種帶有韻味卻不油膩、輕鬆卻不膚淺的描述,大大擴張了人們對短暫外出遊玩的憧憬與想像‧‧‧‧‧‧
Thumbnail
親愛的,你喜歡體驗不同的文化嗎? 自2000年以來,「生態導覽」和「文化體驗」的概念逐漸映入臺灣大眾的眼簾,歷經近20年的成長與蛻變,與文化創意產業巧妙地融合了在一起,甚至誕生了非常可愛的代名詞──「文化之旅」。 這種帶有韻味卻不油膩、輕鬆卻不膚淺的描述,大大擴張了人們對短暫外出遊玩的憧憬與想像‧‧‧‧‧‧
Thumbnail
這幾年的夏天,我都帶著家人親自走訪東海岸藝術季這些藝術與自然的對話場域,親眼看看這些藝術家如何運用本身的能量,與台東的藍天大海及豐富的自然對話。
Thumbnail
這幾年的夏天,我都帶著家人親自走訪東海岸藝術季這些藝術與自然的對話場域,親眼看看這些藝術家如何運用本身的能量,與台東的藍天大海及豐富的自然對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