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左膠的小確幸--兼論美國真挺台或假挺台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最近美國權威外交刊物《Foreign Affairs》刊了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擔任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顧問的白潔曦(Jessica Chen Weiss)的一篇文章〈中國陷阱:美國外交政策和零和競爭的危險邏輯〉(The China Trap:U.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Perilous Logic of Zero-Sum Competition),引發不少討論,做為國台辦喉舌的中評社立刻刊文報導。因為太倒胃口最後一段懶得讀了,但應該不會抓錯她的論點。

文章主旨是認為美國決策者過度專注於與中國戰略競爭,已開始耗損美國的外交政策、激化美中日益增長的衝突危險,還可能破壞美國在世界上領導地位和社會的活力。她認為美國將中國視為威脅、出於恐懼和害怕讓步的對中遏制政策會破壞國際合作的空間、惡化國際治理,也惡化美國自身的民主(例如對技術竊取間諜審查使亞裔學者感到不友善想離開美國),乃至使美中衝突爆發的風險大增。她之前就寫過類似論點文章,都是強調競爭帶來的國家擴權與對社會干預將斵傷美國自己的民主活力,反對與中國進行意識形態競爭(潛台詞就是尊重中國體制和其理念,不要強加美國的普世價值),這種對中姑息派(熊貓派)的論點在川普時代已經很多人提出過,了無新意。

最讓人反胃的地方是,她用鄉愁(nostalgia)形容抗中派(屠龍派)還緬懷後冷戰時期美國獨霸的優勢地位,而不願考慮讓中國在國際體系佔據與其實力相襯的地位,但恰恰相反的是,正是後時期冷戰美國獨霸、睥睨群雄的時代,才能近乎不設防地開放社會、接納移民和允許各種多元異議,讓各種非地緣政治或大國博弈的議題進入政治議程,對外則隨心所欲追求自己的目標(潛在威脅都太弱了),也可以安全地坐在大都會的星巴克,品嘗各國政治歷史的多元風貌而不用擔心被威脅的小確性,如果不是美國在冷戰中戰勝蘇聯,能讓她今天可以緬懷那段單極主義的美好歲月嗎?冷戰時期美國有麥卡錫主義,二戰時有把日裔美人關進集中營的不光彩紀錄,正凸顯在國家生死競爭時沒辦法一直保持優雅姿態;中國威權擴張對民主體制滲透顛覆的威脅已經深入美國社會的肌理:用商業利益逼使美國娛樂界、學術界自我審查,收買策反用民主拖垮民主,如果美國毫無作為,只是坐以待斃、使白潔曦幻想要保衛的民主與開放體制加速死亡。

提到台灣那段更是標準的雙標,誠然美中當前最大的矛盾莫過於台灣,她批評說表面上蔡英文壓制法理台獨,但民進黨似乎不滿足於現狀(暗貶台灣花重金請蓬佩奧來台說台灣是獨立國家),舉川普派閣員來台和裴洛西來台為例說美國對台僅有象徵性但無實效的支持,徒然升高局勢緊張。看到一個標榜肯定自由世界秩序和國際治理的美國學者這樣說台灣,實在沒有比這更讓人倒盡胃口的。眾所周知台灣是中國威權和霸權擴張的前線,台灣被併吞,美國在亞洲建立的自由開放秩序(美日、美韓、美菲同盟,台灣海峽的自由航行,南海的爭端,澳洲對太平洋島國的關切)都將如第一塊骨牌倒下般一一瓦解。在本土被入侵風險極低的美國嚷嚷著別為了大國競爭犧牲社會的開放自由、卻要犧牲近年已受到國際間民主國家社群高度肯定的台灣,這不是雙標、什麼是雙標?

美國真挺台或假挺台?

至於美國挺台是惡化了台海戰爭風險的推手、還是對台灣有正面效益,從美國戰略社群對戰略清晰或戰略模糊的辯論,以及裴洛西訪台那段時間以來諸多評論,都可以看出背後有一個清晰的前提決定了對美國挺台作為(無論是象徵性的政要訪台或經貿、軍事合作)正面或負面評價,那就是中國是不是先破壞台海現狀的一方、甚至有沒有意圖武力犯台。認為中國已經破壞現狀而且可能會打台灣的一方基本上都會肯定裴洛西來台(裴洛西自己也說來台是要展現支持嚇阻中國),相反的,認為還沒到動武階段的(例如葛來儀)就會傾向認為美方挺台適得其反、加速升高局勢。白潔曦絕對不是軍事專家,她文中一句「可預期極為困難的跨海登陸作戰」透露出她顯然是後者。那這兩種判斷哪個比較接近現實狀況?答案當然很清楚,中國當然不段在破壞現狀而且持續準備要實行武力犯台;中國表面上說的和平統一,實際上是「北平模式」這種在武力威脅下使台灣屈服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如果美國沒有反應,不就眼睜睜看著台灣孤立無援自動投降?結果美國伸出援手還要被白潔曦這種左膠靠北升高衝突破壞美國自己的民主,完全是胡說八道。

儘管她曾任美國國務院的政策顧問,不過我認為她這種主張不會成為白宮政策,第一是八旗已經出版美國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的書《長期博弈》,意味著即使是過去熊貓派居多的民主黨政府都是這種屠龍派;第二是張國城老師說的現實主義永遠不死,白潔曦批評的都是基於對抗的現實主義作為,這肯定不會在美國政策圈消失。

附錄:

1.白潔曦原文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china/china-trap-us-foreign-policy-zero-sum-competition?fbclid=IwAR2FcsLbVihzutnVN88hR3Q5yTxoDh0aLHBaEsIJ-LMQn1CDFqb7nl-5Ul8

2.中評社報導
http://bj.crntt.com/doc/1064/4/6/2/106446291.html?coluid=93&kindid=7950&docid=106446291&mdate=0819020042&fbclid=IwAR0CQwyT0qPqTAaTqoaGQKrNOyxbRpPqpygsNzdUahhzk4VodS-Pf4duUkw

3.陳光誠:摒棄對中共幻想! 放任共產專制政權的世界對民主國家一定不安全!
https://tw.news.yahoo.com/%E9%99%B3%E5%85%89%E8%AA%A0-%E6%91%92%E6%A3%84%E5%B0%8D%E4%B8%AD%E5%85%B1%E5%B9%BB%E6%83%B3-%E6%94%BE%E4%BB%BB%E5%85%B1%E7%94%A2%E5%B0%88%E5%88%B6%E6%94%BF%E6%AC%8A%E7%9A%84%E4%B8%96%E7%95%8C%E5%B0%8D%E6%B0%91%E4%B8%BB%E5%9C%8B%E5%AE%B6-%E5%AE%9A%E4%B8%8D%E5%AE%89%E5%85%A8-093000759.html

4.杜如松的《長期博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3830?fbclid=IwAR26fhrzaYWQcrWue2LPyQapjRV6puxJj0tOj3ER7LEu8qGruY7EEsC9ce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煢影的沙龍
5會員
8內容數
2008年金融海嘯後,中國認定美國走向衰弱,逐漸揚棄鄧小平「韜光養晦」的戰略方針,轉而在周邊海域軍事擴張,在區域和國際組織佔強化影響力;美國在川普上任後,過去對中的「接觸-轉變」政策已失敗成為戰略圈共識,轉向遏制和對中競爭,拜登繼任後著重多邊主義制中,台灣與台海局勢正是國際局勢波濤洶湧下的匯流之處
煢影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22
本文強調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演說擁抱中華民國(ROC),及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不代表臺灣的論述,理應成為臺灣藍綠各陣營最大公約數,也是台獨建國/國家正常化的務實途徑,並呼籲應與美國及民主自由國家共同聚焦於聯合國大會2758決議不涉及臺灣的戰場,以維護臺灣的主權和國際空間。
Thumbnail
2024/10/22
本文強調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演說擁抱中華民國(ROC),及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不代表臺灣的論述,理應成為臺灣藍綠各陣營最大公約數,也是台獨建國/國家正常化的務實途徑,並呼籲應與美國及民主自由國家共同聚焦於聯合國大會2758決議不涉及臺灣的戰場,以維護臺灣的主權和國際空間。
Thumbnail
2022/09/21
中國亡美之心久已有之,不因高層更迭而動搖
Thumbnail
2022/09/21
中國亡美之心久已有之,不因高層更迭而動搖
Thumbnail
2022/09/18
自我吹捧絕對正確的統治一旦誤判,勢必將難以轉圜、並付上沉重又高昂的代價
Thumbnail
2022/09/18
自我吹捧絕對正確的統治一旦誤判,勢必將難以轉圜、並付上沉重又高昂的代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文 / 高希均 (一)21世紀的「驚」與「喜」 我一生的重大改變,是從23歲由台灣到美國去讀書,看到了一個自由與富裕的國家開始。可惜,在以後的40多年中,幸或不幸地親身看到了美國經過二次大戰後的越戰與阿富汗戰爭;又陸續看到國內外政治經濟與社會的風暴:1958的蘇俄領先放射人造衛星、1961的古巴危機
Thumbnail
文 / 高希均 (一)21世紀的「驚」與「喜」 我一生的重大改變,是從23歲由台灣到美國去讀書,看到了一個自由與富裕的國家開始。可惜,在以後的40多年中,幸或不幸地親身看到了美國經過二次大戰後的越戰與阿富汗戰爭;又陸續看到國內外政治經濟與社會的風暴:1958的蘇俄領先放射人造衛星、1961的古巴危機
Thumbnail
一邊嘲諷在反共戰場前線抵抗的人民,一邊躲在自家安全壕溝假裝看不見自由的基石已漸漸流失,美國左膠的小確幸就是這麼雙標又理所當然
Thumbnail
一邊嘲諷在反共戰場前線抵抗的人民,一邊躲在自家安全壕溝假裝看不見自由的基石已漸漸流失,美國左膠的小確幸就是這麼雙標又理所當然
Thumbnail
是說美國國務院近日修改官方網站上關於台灣的「美台關係事實清單」,刪除與新增了不少內容,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刪除「美國認知中國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與「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等內容。這當然引起中國的強烈不滿與台灣社會內部的諸多討論,不過比較有意思的反而是親中派的看法,因為正逢俄烏戰爭其間......
Thumbnail
是說美國國務院近日修改官方網站上關於台灣的「美台關係事實清單」,刪除與新增了不少內容,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刪除「美國認知中國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與「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等內容。這當然引起中國的強烈不滿與台灣社會內部的諸多討論,不過比較有意思的反而是親中派的看法,因為正逢俄烏戰爭其間......
Thumbnail
美智庫親中派連續對台灣讀者發表專文,包括中國學者開始參與其中令人注目,「台灣」不是「台灣共和國」,防衛台灣不是世界的責任。「台灣的真相」美國人知道、中國人知道,只有台灣人不知道。
Thumbnail
美智庫親中派連續對台灣讀者發表專文,包括中國學者開始參與其中令人注目,「台灣」不是「台灣共和國」,防衛台灣不是世界的責任。「台灣的真相」美國人知道、中國人知道,只有台灣人不知道。
Thumbnail
在美國與中共之間的交涉,有一個政治前提或基礎,就是中共承諾以和平手段解決海峽兩岸的政治爭端,這一點美國非常堅持,因為如果中共對台動武,就會破壞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威脅到區域安全,也就威脅到日本與韓國的安全,而這兩者是美國的盟友,美國是有責任的。我從這裡展開,從美國的的兩個角度來分析美國如何看待台灣
Thumbnail
在美國與中共之間的交涉,有一個政治前提或基礎,就是中共承諾以和平手段解決海峽兩岸的政治爭端,這一點美國非常堅持,因為如果中共對台動武,就會破壞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威脅到區域安全,也就威脅到日本與韓國的安全,而這兩者是美國的盟友,美國是有責任的。我從這裡展開,從美國的的兩個角度來分析美國如何看待台灣
Thumbnail
是說現在幾乎任何人都看得出來,隨著美、中兩國關係的快速惡化,美國政府的對台政策,已逐漸由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美國社會與學界,正在辯論對台灣的戰略清晰應該到什麼程度,而這就引發了一個無可迴避的問題,那就是美國要不要幫台灣獨立運動背書。因為眾所皆知,美國過去會長期維持戰略模糊的政策......
Thumbnail
是說現在幾乎任何人都看得出來,隨著美、中兩國關係的快速惡化,美國政府的對台政策,已逐漸由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美國社會與學界,正在辯論對台灣的戰略清晰應該到什麼程度,而這就引發了一個無可迴避的問題,那就是美國要不要幫台灣獨立運動背書。因為眾所皆知,美國過去會長期維持戰略模糊的政策......
Thumbnail
分享我對美台關係演變的看法。美台關係增溫、美方的惠台措施及法案,是因為蔡總統的外交策略得宜、進退佈局深遠嗎?還是始終主張「維持現狀」的蔡總統被動的被整體國際局勢推著走呢?
Thumbnail
分享我對美台關係演變的看法。美台關係增溫、美方的惠台措施及法案,是因為蔡總統的外交策略得宜、進退佈局深遠嗎?還是始終主張「維持現狀」的蔡總統被動的被整體國際局勢推著走呢?
Thumbnail
這種「和中政策」風險,在台灣並非沒有被質疑過,只是在激烈的言論辯論下往往被打為是不理性的意識形態,被稱為是逢中必反。但是無條件地相信只要台灣先釋出善意,中國一定會善意回應,無視中國的內部情況與信用紀錄,其實更是一廂情願。馬英九與國民黨人還故意忽略一件事,就是台灣可以推動「和中政策」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Thumbnail
這種「和中政策」風險,在台灣並非沒有被質疑過,只是在激烈的言論辯論下往往被打為是不理性的意識形態,被稱為是逢中必反。但是無條件地相信只要台灣先釋出善意,中國一定會善意回應,無視中國的內部情況與信用紀錄,其實更是一廂情願。馬英九與國民黨人還故意忽略一件事,就是台灣可以推動「和中政策」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