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隨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管是地震,或者是颱風、土石流,都是地球活生生的展現,處於不斷改變的動態平衡中,就像台灣幾百萬年來因為板塊擠壓,然後從海底浮出來,所以地震一直是有的,就像山崩土石流也一直存在台灣,只是當以前人口不多時,地貌的改變只要沒有波及到民眾的身家財產,媒體就不太會報導,我們也就不會注意到了!
不過,全世界的天災地變的確是一年比年增加,比如2009年是2008年的14.5倍,而2010年又是2009年的27.5倍,看來地球真的是處在一個高度變動的時刻,人們也要隨時準備好面對災難的降臨。
地球剛形成時,是一團非常熱的火球,隨著時間慢慢冷卻,是由最外面,也就是接觸到太空的冷空氣這部份開始變冷而硬化,因此地球核心內部還是一團會流動的超高溫液體,被外面的地殼給包起來,這些地殼並不是很完整的一整個圓密不通風,而是分為十多塊,像是拼圖一樣組成地殼,我們稱為板塊,板塊上面有的地方是海洋,有的地方就是我們住的陸地,因為這些板塊底下是液體的熔漿,板塊飄在上面會因為分離或聚合的作用力而變形或斷裂,這現象我們稱為地震,有些時候地心的熔岩會從板塊的裂隙中冒出來,就稱為火山爆發!
地震常發生在同樣幾個國家?很多地方或國家好像從來沒有地震!因為板塊撞擊時邊緣才會有感覺,板塊的中心部份就感覺不到了,像太平洋周邊底下就是很多板塊的交接面,所以很容易發生地震,從太平洋東岸阿拉斯加、美國加州、南美的智利,然後到太平洋西岸的日本,然後台灣一直到近赤道的印尼及南太平洋的紐西蘭,有一個名詞特別稱呼這個地方為「環太平洋地震帶」!
我們住在這個地方,就要瞭解這個地方的特性,然後去適應它。至於海嘯的產生,是因為位在海洋底下的板塊撞擊,使得海底的地層斷裂錯亂,擾動了海水,就像拿著裝著水的臉盆晃動一樣,當大量海水劇烈移動時,速度可能會高到時速百公里,簡直比飛機速度還快,可是這些海水快接近陸地時,因為陸地邊緣是大陸棚,深度變淺,所以移動速度就會減慢,但是前方變慢,後面的海浪一波一波趕上時,就會形成好幾公尺高的浪頭,這些浪若太高就會越過堤防,湧入陸地,而且這些浪速度快,所謂重力加速度,力量就很強,會把樹木或房子衝倒!
每次地震海嘯一來,大家就會擔心核電廠受影響。
因為發電的鈾元素會變成一些較輕的元素,如鋇、鐳、釙等,這些元素無法在大自然中循環分解,大部份還帶著高放射性,而且持續超過萬年,這些放射性的污染物對人類的健康有相當大的威脅,會使基因變化,造成癌症,因此若處理不當或發生意外,會對人類或環境產生無法想像的災害。
至於支持核電的人,認為核發電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不會加重全球暖化。不過這一點其實也不太對,因為鈾在地殼的含量非常低,在開採時會破壞自然環境,產生許多含有重金屬的廢水和礦渣,會污染到水源與土壤,而且核燃料在加工處理過程中,也會流生大量有毒的化學廢物。
不過,許多國家還是在繼續蓋核電廠的原因,就是政府有責任提供給民眾充裕的電力,因為現在家家戶戶幾乎無時無刻會用到電,沒有電幾乎很難正常生活過日子,而且往往愈是追求舒適方便,以及所謂高水準的享受時,往往也代表必須花費更多的能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一陣子從屏東潮州回台北後,重新拿起龍應台老師的「大武山下」翻閱,看到書中重要的楔子,也是引領全書進展的一段話,於是慎重地拿出紙筆,謄寫一次: 「這世界的所有,四十六億年前的星光激冷和四十六分鐘前的冰山崩塌,五十年前的纏綿懸念和此時此刻的牽掛離捨,無非塵埃,一一走向灰冷,燈滅、念斷、塵絕。 可是,在
清末才子金聖嘆曾經寫過他的很多不亦快哉,其中有一點令我心有慽慽焉:「雪夜閉門讀禁書。」在台灣不容易下雪,在民主的現代也沒什麼禁書不禁書的問題,因此我把它改成「寒夜閉門讀好書」是我的不亦快哉! 其實也不必等到寒夜,每天白天上班或在外奔波,不管多忙多累,只要想到晚上若是能擁有幾個小時完整的時間同時有一些
親愛的AB寶: 有了網路與通訊科技,你們雖然在不同地方讀書,但是還是可以很方便地保持聯絡,甚至可以免費的多方視訊,這是我們當年在科幻電影裡才能看到的場景呢! 這些與人互動的經驗或態度,也能在我們的工作場合發揮很大的功效。 而且在這必須終生學習的時代,如何能讓自己可以持續努力呢?
這一、二年全世界最夯的議題,除了新冠疫情外,大概就是永續發展目標與淨零排碳了。 『成長』與『發展』不一樣,成長是數量的增加,發展是質的改善(結構的改變)。 『永續發展』的定義是,『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求的發展』,因此,永續發展是必須顧及許多條件,甚至還必須節制目前的成長。
都市生活環境中有大量的游離陽離子,如手機、家電都會釋放,空氣汙染及各種有毒分子對人體來說都是不好的游離陽離子。 如果能夠的話,要多接近富有陰離子的環境來中和這些陽離子給人體的衝擊,比如森林、溪谷等等地方。 日本近年來在民間也很流行樹木氣功,也是我們通稱的森林療癒的一種。 李鳳山的氣功之道
對談是瞭解與互信的開始,也是傳遞思想的方式,遠溯至柏拉圖的對話錄,是西方哲學的濫觴;在東方,佛陀與弟子的對話記錄下來的佛經也形成了東方文明的基礎。印度人一向認為凡是兩河交會點一定是聖地。我想,思想的交會也是神聖的。
前一陣子從屏東潮州回台北後,重新拿起龍應台老師的「大武山下」翻閱,看到書中重要的楔子,也是引領全書進展的一段話,於是慎重地拿出紙筆,謄寫一次: 「這世界的所有,四十六億年前的星光激冷和四十六分鐘前的冰山崩塌,五十年前的纏綿懸念和此時此刻的牽掛離捨,無非塵埃,一一走向灰冷,燈滅、念斷、塵絕。 可是,在
清末才子金聖嘆曾經寫過他的很多不亦快哉,其中有一點令我心有慽慽焉:「雪夜閉門讀禁書。」在台灣不容易下雪,在民主的現代也沒什麼禁書不禁書的問題,因此我把它改成「寒夜閉門讀好書」是我的不亦快哉! 其實也不必等到寒夜,每天白天上班或在外奔波,不管多忙多累,只要想到晚上若是能擁有幾個小時完整的時間同時有一些
親愛的AB寶: 有了網路與通訊科技,你們雖然在不同地方讀書,但是還是可以很方便地保持聯絡,甚至可以免費的多方視訊,這是我們當年在科幻電影裡才能看到的場景呢! 這些與人互動的經驗或態度,也能在我們的工作場合發揮很大的功效。 而且在這必須終生學習的時代,如何能讓自己可以持續努力呢?
這一、二年全世界最夯的議題,除了新冠疫情外,大概就是永續發展目標與淨零排碳了。 『成長』與『發展』不一樣,成長是數量的增加,發展是質的改善(結構的改變)。 『永續發展』的定義是,『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求的發展』,因此,永續發展是必須顧及許多條件,甚至還必須節制目前的成長。
都市生活環境中有大量的游離陽離子,如手機、家電都會釋放,空氣汙染及各種有毒分子對人體來說都是不好的游離陽離子。 如果能夠的話,要多接近富有陰離子的環境來中和這些陽離子給人體的衝擊,比如森林、溪谷等等地方。 日本近年來在民間也很流行樹木氣功,也是我們通稱的森林療癒的一種。 李鳳山的氣功之道
對談是瞭解與互信的開始,也是傳遞思想的方式,遠溯至柏拉圖的對話錄,是西方哲學的濫觴;在東方,佛陀與弟子的對話記錄下來的佛經也形成了東方文明的基礎。印度人一向認為凡是兩河交會點一定是聖地。我想,思想的交會也是神聖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作者:黃平松 台灣介於菲律賓的板塊和歐亞板塊的接觸點,隨著地球的運轉,能量的釋放,台灣每年發生大大小小的地震,讓島上的人心驚膽顫。面對地震,似只有聽天由命,但經過921大地震之後,島上的建築物,包括公路橋樑等,均加強了抗震度以降低傷害。 筆者收集地震資料,自清朝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
這一系列文章中介紹了這麼多與地震相關的地質結構,如斷層、板塊及其邊界,本篇文章就開始介紹台灣歷年著名的地震。 台灣地震帶 台灣地震帶主要有三:西部地震帶、東部地震帶及東北部地震帶。 西部地震帶 西部地震帶包括整個台灣西部地區,主要係因為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而引發地震活動,震源深度較淺,由於
連日地震+餘震不斷,常常沒事自己暈一下,根本沒地震,或是所在區域沒影響,還有時候會有奇怪的惡夢(夢見自己在電話中欺騙以前的女同學🤣) 地震vs 心震 「地震」:由於地殼運動引起地殼岩層斷裂錯動而發生的地殼震動。 「心震」: 遇到不可預測的事、創傷造成的情緒波動。(此部分為小男孩自行定義,也許
上次介紹了地球板塊,而板塊交界處附近常因擠壓或張裂的力量另該處岩層產生大大小小的斷,而斷層錯動就是地震主要的肇因,以下篇幅介紹斷層的定義與種類 何謂斷層 斷層是一種分開兩種進行相對運動的岩體的岩石破裂面。斷層通常出現在地殼活動頻繁的區域,並與地震、海嘯等天災有關聯性。斷層通常集體出現;他們大小不
上次概略介紹了地震,本篇文章開始介紹引發地震的板塊與其地質構造。 地球構造介紹 地球由內而外的組成是「岩石圈、地函、地核」三大部分,板塊就包含在其中一個部分。所以在認識板塊之前,讓我們先像撥洋蔥一樣一層一層來認識地球的構造! 岩石圈 地球最外層的結構,稱為「岩石圈( Lithosphere
上週三的地震讓許多在上班途中的人潮在車上感受到劇烈的搖晃,甚至因而遲到。這次地震也造成蘇花公路與中橫東部段因山崩中斷,那毀天滅地地地震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地震是地球表層或表層下的振動所造成的地面震動,可由自然現象如地殼運動、火山活動及隕石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驗造成,不過歷史上主要的災
Thumbnail
地震是因地殼版塊運動互相推擠而產生的震動。從靈學角度來看,地震可能是因為心有不平感召震動,或是宇宙要提醒大家和大地之母要震醒大家。各地的神話故事中都有相同的劇情,值得深入研究。
不是只有地震就會發生海嘯!! #海嘯 如果用另外一個詞稱呼會更加精準 #潮汐浪 潮汐浪意味著海浪週期時間更長。 其型態更像是潮汐一般而非高高隆起的一堵牆 像是潮汐又是如何造成災害呢? 他就像是漲潮一樣水位平均上升,覆蓋面積自極大。 中彰的潮汐落差約6公尺,潮間帶距離好幾公里。
Thumbnail
去年在全球範圍內,發生很多起強烈地震,使人感覺到是否「地震好發期」又將來到?僅以2023年上半年統計,全球就發生過390次地震,其中7級以上竟然高達10次。全年發生大地震究竟多少次?我個人並未加統計。但台灣社會對於地震習以為常,是個錯誤。
Thumbnail
你知道台灣受到天災影響生命安全的機率多高嗎?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作者:黃平松 台灣介於菲律賓的板塊和歐亞板塊的接觸點,隨著地球的運轉,能量的釋放,台灣每年發生大大小小的地震,讓島上的人心驚膽顫。面對地震,似只有聽天由命,但經過921大地震之後,島上的建築物,包括公路橋樑等,均加強了抗震度以降低傷害。 筆者收集地震資料,自清朝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
這一系列文章中介紹了這麼多與地震相關的地質結構,如斷層、板塊及其邊界,本篇文章就開始介紹台灣歷年著名的地震。 台灣地震帶 台灣地震帶主要有三:西部地震帶、東部地震帶及東北部地震帶。 西部地震帶 西部地震帶包括整個台灣西部地區,主要係因為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而引發地震活動,震源深度較淺,由於
連日地震+餘震不斷,常常沒事自己暈一下,根本沒地震,或是所在區域沒影響,還有時候會有奇怪的惡夢(夢見自己在電話中欺騙以前的女同學🤣) 地震vs 心震 「地震」:由於地殼運動引起地殼岩層斷裂錯動而發生的地殼震動。 「心震」: 遇到不可預測的事、創傷造成的情緒波動。(此部分為小男孩自行定義,也許
上次介紹了地球板塊,而板塊交界處附近常因擠壓或張裂的力量另該處岩層產生大大小小的斷,而斷層錯動就是地震主要的肇因,以下篇幅介紹斷層的定義與種類 何謂斷層 斷層是一種分開兩種進行相對運動的岩體的岩石破裂面。斷層通常出現在地殼活動頻繁的區域,並與地震、海嘯等天災有關聯性。斷層通常集體出現;他們大小不
上次概略介紹了地震,本篇文章開始介紹引發地震的板塊與其地質構造。 地球構造介紹 地球由內而外的組成是「岩石圈、地函、地核」三大部分,板塊就包含在其中一個部分。所以在認識板塊之前,讓我們先像撥洋蔥一樣一層一層來認識地球的構造! 岩石圈 地球最外層的結構,稱為「岩石圈( Lithosphere
上週三的地震讓許多在上班途中的人潮在車上感受到劇烈的搖晃,甚至因而遲到。這次地震也造成蘇花公路與中橫東部段因山崩中斷,那毀天滅地地地震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地震是地球表層或表層下的振動所造成的地面震動,可由自然現象如地殼運動、火山活動及隕石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驗造成,不過歷史上主要的災
Thumbnail
地震是因地殼版塊運動互相推擠而產生的震動。從靈學角度來看,地震可能是因為心有不平感召震動,或是宇宙要提醒大家和大地之母要震醒大家。各地的神話故事中都有相同的劇情,值得深入研究。
不是只有地震就會發生海嘯!! #海嘯 如果用另外一個詞稱呼會更加精準 #潮汐浪 潮汐浪意味著海浪週期時間更長。 其型態更像是潮汐一般而非高高隆起的一堵牆 像是潮汐又是如何造成災害呢? 他就像是漲潮一樣水位平均上升,覆蓋面積自極大。 中彰的潮汐落差約6公尺,潮間帶距離好幾公里。
Thumbnail
去年在全球範圍內,發生很多起強烈地震,使人感覺到是否「地震好發期」又將來到?僅以2023年上半年統計,全球就發生過390次地震,其中7級以上竟然高達10次。全年發生大地震究竟多少次?我個人並未加統計。但台灣社會對於地震習以為常,是個錯誤。
Thumbnail
你知道台灣受到天災影響生命安全的機率多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