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仞宮牆

2022/09/2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臺北市孔廟面臨酒泉街的「萬仞宮牆」﹞
臺北孔廟正南邊牆面題有孔家77代嫡孫孔德成於民國58年手書「萬仞宮牆」四字,氣勢磅薄,引人注目。
孔廟「萬仞宮牆」,典出於《論語‧子張篇》,某日魯國大夫「叔孫武叔」上朝時,向其他大夫說:「子貢賢於仲尼。」同為魯國大夫的「子服景伯」就將這番話轉告子貢。子貢即「端木賜」,衛國人,少孔子31歲,拜孔子為師,他能言善道,與「宰我」並列孔門四科中「言語」類的異能之士。子貢回答景伯:
「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
意謂自己識量短淺,如及肩之牆,牆僅及肩,是以他人從牆外即可窺見室家之好。而孔老夫子之牆有數仞之高,七尺曰仞,可見孔子聖量之深、學問之淵博,一般人無法輕易窺其堂奧,唯有從門入者,亦即進黌門或泮宮(皆古代學校)潛心修習,求取上進,才能得見其內在之美。當然,子貢此言除了推崇孔老夫子的道德學問之外,亦有諷刺魯國大夫叔孫武叔是眼光短淺的凡人,應不達聖也。
孔廟「萬仞宮牆」的象徵意義,由此可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3會員
1.2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