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93):『女得人焉爾乎?』—孔子非常重視薦舉人才

2024/03/3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雍也第六)。

raw-image

 

武城是魯國的一個小城邑。子遊去那裡擔任城宰,也就是最高行政長官。可能回到孔子身邊時,孔子很重視舉才,就問他,『你在那裡發現作用了什麼人才嗎?』子遊就回答說,有個叫澹台滅明的人是個人才,他不走捷徑,私下來和我套近乎。沒有公事需要向我請示,從不到我的辦公室來』。

 

徑就是小道。大概辦公事就走主道去見領導,辦私事就走旁邊小道。

 

這個澹(tán)台滅明,說起來也算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三十九歲。他就是武城本地人,複姓澹台,名滅明,字子羽。據司馬遷,他曾入孔子門下,但長得醜,孔子不怎麼重視他,他就回到家鄉自行修業。後來很有成就,有弟子三百人,名動諸侯。孔子聽說後就檢討自己說:『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這個人很正。完全靠自己的才幹贏得上司和同事的認可和尊重,公事公辦。不去與上司拉關係,與同事聯絡感情,搞小圈子。一般而言,這種人在官場職場上吃不開,會被孤立。除非有過人的才幹,是業務骨幹,離了他工作開展不了,才能在官場和職場立得住,得到升遷。

 

子遊呢,心胸也開闊,不介意澹台滅明不親近自己,完全以業績考核為准,給了澹台滅明實事求是的評價。換了心胸狹窄的人,就容不下澹台滅明不把自己放在眼裡,只不定怎麼說呢!

 

孔子特別重視舉才,將舉才作為理政的重要舉措。

 

前面講,魯哀公問『何為則民服?』孔子也是對答,『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為政第二)。還有樊遲問仁問知,孔子也是回答,『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顏淵第十二)。

 

還有回答冉雍問政,也是說要『舉賢才』。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子路第十三)。

 

冉雍這個宰就要高一等級,是魯國權臣季氏的總管。但在季氏的眼皮底下,就不能完全做主。可能剛上任,就向孔子討教怎麼治理政事。孔子就出了三條政策,一是先清理現任有司的職責,劃分職責範圍,調整崗位,讓他們各盡其能,各司其職,做到不推諉不扯皮。第二要清算舊帳,處理掉有重大過失的,平庸無能的,但對小過就赦免了,只要服從領導,就既往不咎。爭取大多數,打擊極少數。第三,就是要補充新鮮血液,從社會上舉賢才來填補空缺特別是重要的崗位,安排自己起用的新人。

 

現在的新官上任基本也是這個套路,可見孔子還是很有一套的。

 

冉雍說問,我怎麼知道那些人是賢才而任用他呢?孔子就說,沒關係,你只要舉一兩個自己所知道的賢才,你不知道的賢才,自然會有人向你推薦,不會被埋沒。

 

但儒家思想總體是壓制人的發展,磨滅人的個性的,並不能讓天賦各異的人得到充分發展。孔子所謂舉才,不過是在禮做的圈欄中選拔適合管教其餘的優異者。

 

2020年7月23日

81會員
280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