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人類的標籤​

傻剛-avatar-img
發佈於爬一座名為教育的山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找資料,在閱讀《通往世界的植物》,作者好幾段文字讓自己很有感觸。​
我喜歡生物,喜歡生態學、演化學、生物地理學,喜歡所有的自然科學。​
自然科學天生將眼光關注在事物之間的連結上,有股衝動不斷想要解明事物之間的關係。​
當用自然科學的視野看事物,能切實地感受到我們都只是在自然的巨大循環波動中的小小一個點,而相比下世界宇宙是無比的寬闊。​​

就像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在看到暗淡藍點之後,發表的演說:​
「...我們總以為自己在宇宙中有什麼特權,​
但事實上,這顆星球不過是一粒孤單的微塵,​
被裹在浩瀚的黑暗中。而據人類有限的認知,​
沒有任何外來力量,能幫助我們救贖自己。...」​

聯想到今年清明節兒童節的時候,我參加了一個叫做「小敏訓」的工作坊。​

中間有一個關於標籤的活動,大意是寫下你身上想要撕下的標籤,會再有一段時間讓大家自由走動,去看看每張標籤,寫下你覺得這張標籤的內容。​

我想了想,在標籤上寫下了「人類」兩個字。​


曾經有段時間,我頗討厭標籤。​
被匡列住的感覺讓人渾身不舒服,永遠覺得自己被誤解。​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在心裡面和自己對話,將一張張的標籤從身上撕下,檢視,然後丟掉。不知道到了什麼階段,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也許是自己終於心滿意足,對於標籤一事已不再那麼在意。​
當這段經驗融入了自己的思考方式之後,我便逐漸淡忘了。​

直到這次小敏訓,才又被喚醒這段過往。​
這次我試著把標籤都撕下看看。​

嚴格來說我只能匆匆一瞥。​
那是一個既有著無限可能但又虛幻的世界。​
因為連「自己」這個標籤都沒了,你可以是「任何」。你可以無所不是,同時也什麼都不是。什麼都能做,但對世界而言毫無干係。​
是無限和零同時存在的地方。​

以前隱隱約約感覺到的,現在更清晰了。​
標籤是一種框架,是一種束縛,但正是因為有了框架,「我」才得以成形,無盡發散的能量才得以固定下來,能夠和世界互動。​

我又聯想到,有天在近年攪和進的活動中突然意識到,想要認識自己,其中一條道路是進到群體之中。​
也是因為自我必須仰賴他者才能彰顯。只有自己存在,自我便失去了意義。​

而腦神經科學的研究指出,人的大腦在做動作的同時,會不斷預測自己會收到什麼回饋,「如果實際接收到的感覺,不太符合我們的預期,我們的腦子就會察覺其中的差異。這種差異會讓我們更注意當下正在做的事,或是促使我們調整動作,以獲得預期的結果。」(2006,Carl Zimmer)。​

我相信這便是標籤的源頭之一,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對萬物貼標籤,為了讓自身能更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但我也相信,偶爾脫下人類的標籤,用萬物之列的角度思考事情,是會有助於世界和平的吧。​


raw-image

「不論你的國籍為何,我們這些研究植物的人,在做研究時,心中不該有國界之分。」​
​ -- 國府方吾郎。​

「如果這世界上有更多的分類學家,這世界說不定就沒有戰爭了。」​
​ -- David Boufford。

​「你知道嗎?曾經去過太空的人,都會變得更有大愛、更愛好和平喔!」​ ​
-- 怪奇事物所所長





『與其說分類是在吹毛求疵,區分你我,倒不如說是追求連結,既是自然界中的連結,也是社會中人與人的連結。面對這個充滿連結的世界,達爾文稱之為「糾纏的河岸」(entangled bank),日本植物學者早田文藏則說是「因陀羅網」(Indra's net)。』​
『一次又一次,我漸漸學會從地球的視角來閱讀生物演化與遷徙的歷史,自此北美洲取代了美國和加拿大,安地斯山取代了秘魯與智利,民族與政治所劃分的地界在生物地理學的世界裡再也不重要。』​
​ -- 游旨价,《通往世界的植物》。​

延伸閱讀 & 參考資料


同步發布於 Matters

若你喜歡我的教育行動,歡迎點擊下方綠色圈圈五次,便可給予我實質的回饋。 初次化讚為賞會需要你花幾秒鐘的時間(記得按下切換舊介面)用 FB 或是Google 帳號註冊 Liker ID,請放心,整體過程都不需花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傻剛的胡思亂想
37會員
71內容數
以輔自然教育工作室目前是傻剛的個人工作室。位於桃園,常態活動範圍以北部為主。關注自然領域與科學領域課程、野地教育,與自主學習。陪著孩子,開拓空間的廣度,理解時間的深度,並拓展自身的可能性。
傻剛的胡思亂想的其他內容
2024/08/07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2024/08/07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2024/06/15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Thumbnail
2024/06/15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Thumbnail
2023/03/16
對200年前的人來說,時間與空間的獨立性是絕對的; 對這一代的我們來說,只要稍稍接觸過科普書籍大多都聽過相對論一詞,更進階者也聽過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的概念; 而對下一代的孩子們呢?這些概念是否比我們當時還要深入日常生活的各種角落?以各種影音、作品、日常語彙展現出來?
Thumbnail
2023/03/16
對200年前的人來說,時間與空間的獨立性是絕對的; 對這一代的我們來說,只要稍稍接觸過科普書籍大多都聽過相對論一詞,更進階者也聽過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的概念; 而對下一代的孩子們呢?這些概念是否比我們當時還要深入日常生活的各種角落?以各種影音、作品、日常語彙展現出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們總以為自己在宇宙中有什麼特權,​ 但事實上,這顆星球不過是一粒孤單的微塵,​ 被裹在浩瀚的黑暗中。而據人類有限的認知,​ 沒有任何外來力量,能幫助我們救贖自己。...」
Thumbnail
「...我們總以為自己在宇宙中有什麼特權,​ 但事實上,這顆星球不過是一粒孤單的微塵,​ 被裹在浩瀚的黑暗中。而據人類有限的認知,​ 沒有任何外來力量,能幫助我們救贖自己。...」
Thumbnail
如果說,人類學概念在這之前之於我的精神收穫是「被動地消除焦慮和執念」,那跨物種人類學就是種「主動的豐盈喜悅」。閱讀《生之奧義》的過程就是這樣,一直迸出驚喜火花,重新認識了這世界的同時,又有種好難以說明的快樂和感動。
Thumbnail
如果說,人類學概念在這之前之於我的精神收穫是「被動地消除焦慮和執念」,那跨物種人類學就是種「主動的豐盈喜悅」。閱讀《生之奧義》的過程就是這樣,一直迸出驚喜火花,重新認識了這世界的同時,又有種好難以說明的快樂和感動。
Thumbnail
我們用各式各樣的方式,把人類連結在一起(資訊網路),再來是把我們所創造的這些物件連結起來(物聯網),然後呢? 然後我們開始進到一個自己創造出來的世界裡,一個只有我們以及我們所創造出來的事物,排除掉其他事物的存在,一個只有人類自己存在的世界。
Thumbnail
我們用各式各樣的方式,把人類連結在一起(資訊網路),再來是把我們所創造的這些物件連結起來(物聯網),然後呢? 然後我們開始進到一個自己創造出來的世界裡,一個只有我們以及我們所創造出來的事物,排除掉其他事物的存在,一個只有人類自己存在的世界。
Thumbnail
人類圖將之結合成整體,讓它們各安其位,使其貢獻能被認知與尊崇。每一個文化在演化的過程中,都探索並發現了真理的各種面向。而這些不同層面的結合,創建出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如同數學定律已然證明:整體大於與各部分之和。
Thumbnail
人類圖將之結合成整體,讓它們各安其位,使其貢獻能被認知與尊崇。每一個文化在演化的過程中,都探索並發現了真理的各種面向。而這些不同層面的結合,創建出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如同數學定律已然證明:整體大於與各部分之和。
Thumbnail
學校沒教的事、人間沒教的事, 沒人知曉的天機、奧秘、真相、真理都在專題文章中。 這一篇文章來談論許多對天機、奧秘有興趣的夥伴, 對神界、神明、外星人、外星文明有興趣的夥伴, 不要陷入認知的誤區,建議格局要放大,眼光要看遠。 許多人格局太小、眼光太窄,猶如井底之蛙。
Thumbnail
學校沒教的事、人間沒教的事, 沒人知曉的天機、奧秘、真相、真理都在專題文章中。 這一篇文章來談論許多對天機、奧秘有興趣的夥伴, 對神界、神明、外星人、外星文明有興趣的夥伴, 不要陷入認知的誤區,建議格局要放大,眼光要看遠。 許多人格局太小、眼光太窄,猶如井底之蛙。
Thumbnail
學校沒教的事、人間沒教的事, 沒人知曉的天機、奧秘、真相、真理都在專題文章中。 在目前社會變遷快速的年代, 自身的問題、疫情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企業、社會、地區、國家之間的問題,層出不窮, 許多人冥冥之中總感覺跟此世界格格不入 好像自身原先就不應屬於這個時空、這個世界。
Thumbnail
學校沒教的事、人間沒教的事, 沒人知曉的天機、奧秘、真相、真理都在專題文章中。 在目前社會變遷快速的年代, 自身的問題、疫情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企業、社會、地區、國家之間的問題,層出不窮, 許多人冥冥之中總感覺跟此世界格格不入 好像自身原先就不應屬於這個時空、這個世界。
Thumbnail
學校沒教的事、人間沒教的事, 沒人知曉的天機、奧秘、真相、真理都在專題文章中。 許多人冥冥之中總感覺跟此世界格格不入 好像自身原先就不應屬於這個時空、這個世界 許多人格局太小、眼光太窄,猶如井底之蛙 總以為事情都繞著地球在轉,好像地球就像世界的中心一樣 諸不知地球跟我們的宇宙
Thumbnail
學校沒教的事、人間沒教的事, 沒人知曉的天機、奧秘、真相、真理都在專題文章中。 許多人冥冥之中總感覺跟此世界格格不入 好像自身原先就不應屬於這個時空、這個世界 許多人格局太小、眼光太窄,猶如井底之蛙 總以為事情都繞著地球在轉,好像地球就像世界的中心一樣 諸不知地球跟我們的宇宙
Thumbnail
1990年2月14日,NASA發射的航海家1號剛完成它的首要任務,轉過頭來拍攝它所航行過的行星。地球在這張從40億英里外拍攝的照片中,只是在粒狀照片裡的一個渺小「蒼藍小點」。 而我們的一生,我們的愛與恨,嫉妒與憂愁,快樂與永恆,都發生在這個小點之上。
Thumbnail
1990年2月14日,NASA發射的航海家1號剛完成它的首要任務,轉過頭來拍攝它所航行過的行星。地球在這張從40億英里外拍攝的照片中,只是在粒狀照片裡的一個渺小「蒼藍小點」。 而我們的一生,我們的愛與恨,嫉妒與憂愁,快樂與永恆,都發生在這個小點之上。
Thumbnail
對未知的焦慮是沒有意義的 時空連續體是座標 所有的未知早已存在 意識在時空網格中撿選實相 所有的劇情早已聚足 選擇你想顯化實現的無限可能 與宇宙動態共創屬於你的體驗
Thumbnail
對未知的焦慮是沒有意義的 時空連續體是座標 所有的未知早已存在 意識在時空網格中撿選實相 所有的劇情早已聚足 選擇你想顯化實現的無限可能 與宇宙動態共創屬於你的體驗
Thumbnail
“肉體是符號,靈魂是密碼” 如果你是電影腦筋急轉彎中,被編號的22號靈光,要怎麼知道自己到底是誰?
Thumbnail
“肉體是符號,靈魂是密碼” 如果你是電影腦筋急轉彎中,被編號的22號靈光,要怎麼知道自己到底是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