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文化俱樂部|遣使會在宜蘭(下):溫暖小兒麻痺病童的礁溪文聲復健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點我收聽本集節目

礁溪聖若瑟天主堂

天主教遣使會的礁溪堂區,最早由和振華神父於1955年設立,在礁溪舊街購置三間民房作為聖堂。隨著教徒日益漸增,和神父便在當時尚未開發的現址購置約千坪土地,興建聖若瑟天主堂;天主堂在1961開工,歷時兩年於1963年5月落成。礁溪聖若瑟天主堂首任主任司鐸為和振華神父,1969年由羅文思神父接棒擔任司鐸直至2017年。

raw-image

礁溪天主堂的建築特色

礁溪天主堂腹地範圍內共有四棟主要建築,分別是:聖若瑟天主堂、神父辦公室兼起居室、文聲復健院、慈惠幼稚園。其中最早興建的建築為天主堂、神父辦公室兼起居室部分,應是購地後委請鄭定邦建築師規劃設計。天主堂建造當時並未直接臨路,且周遭皆為農田,通往礁溪舊街中山路需透過入口通道連結。

raw-image
raw-image

聖若瑟天主堂造型特殊,由東往西分別為「扇形平弧頂」的教友席、聖壇高塔以及神父準備室等三個量體組成。天主堂空間組織依序為:入口門廊、教友席、祭台所、神父準備室。

  • 入口門廊:寬度最寬──意味迎納各方信眾,但高度也最低──代表世俗領域。
  • 教友席:此部分的建築量體的平面以扇形呈現,由入口處往聖壇處的寬度逐漸縮減,使進入教堂的目光往聖壇聚焦;教友席的高度則由入口處往聖壇處逐漸升高。
  • 教友席後方隔間:教友席後方兩側的木作輕隔間,是礁溪天主堂的特別之處。這個隔間的出現是在文聲復健院尚未興建、且教友還不多的時候,挪用部分教友席空間做出隔間,做為醫生為小兒麻痺病童診療、復健之用,後來一直保留至今。
  • 聖壇塔樓:此部分建築量體高度約比入口處側牆高約一倍,面向東南東方的牆面開有五扇頂端與底端為半圓形的細縱長條型窗(嵌以彩色玻璃),使旭日東昇的陽光可透過這五扇窗戶進入聖壇背牆上方再反射下來,營造聖若瑟天主堂最具神聖性的空間氛圍。面向西側的背牆則開有數個小洞嵌以彩繪玻璃,傍晚時也會呈現獨特光線氛圍。然而,數年前塔樓因結構安全疑慮被拆除。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小編補充:然而上述的建築特色現在只能靠著照片想像追憶,因礁溪天主堂及文聲復健院在2018年因保存爭議被突然拆除殆半

為小兒麻痺童而建的文聲復健院

一九五○、一九六○年代的台灣,小兒麻痺症曾十分猖獗,直到一九八○年代才獲控制。當時到偏鄉福傳的外籍傳教士亦關注到這個問題,有多個教會醫療院所積極收容小兒麻痺病童協助醫治與復健。而1963年9月奉派來到宜蘭礁溪的羅文思神父(Fr. Cor Willems),發現當地有許多小兒麻痺病童,而當時的保守風氣使得病童家長並不積極尋求醫治。因此,羅文思神父與其他神父合作,主動且積極探訪找出病童,帶他們就診醫治,並協助後續復健療程。

文聲復健院位於礁溪天主堂後方,於1971年才建成啟用,在這之前約十年間,羅文思神父先使用天主堂教友席後方的隔間作為診療空間,幫助上百位小兒麻痺病童。文聲復健院於1996年熄燈,主要原因為小兒麻痺病童已大量減少,加上早期建築不符合當時療養院所的建築法規需求;文聲復健院25年間約協助1800人次小兒麻痺病童就醫,協助安置、就學者也有300人以上。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文聲復健院建築特色

文聲復健院為地上三層樓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建築,創立之初原稱為「文聲療養院」,現存入口懸挑門廊門額寫有「中華民國六十年二月 Feb 1971」應為落成時間。院內一樓主要為院童活動空間,遊樂場及餐廳設在南側,牆上亦都有裝設扶手;據稱文聲復健院營運時期,將廚房配置在樓上,以確保院童有充足的活動空間。

文聲復健院另一個特別且重要的空間就是「溫泉水療池」,設置在院內一樓北側後半凸出量體,旁邊也設有更衣室及淋浴間;每周兩次、每次半小時會讓院童在溫泉水中浸泡活動,進行四肢復健。

raw-image

為病童奔走的羅文思神父

羅文思神父來到礁溪後,見到小兒麻痺病童沒有被積極醫治的狀況,早期以找出病童並帶著病童搭頭班火車至台北醫院就醫、復健為主,後來想到礁溪當地的溫泉,就是小兒麻痺病童物理治療常用溫水熱敷的資源,便起心動念與白永恩神父共同創辦「文聲復健院」(成立之初稱「文聲療養院」),不僅協助就醫復健,也照顧病童住宿就學。在文聲復健院住宿的院生多來自貧苦家庭,當時家長每月僅需繳交600元費用,其餘由羅文思神父奔走募款,善款的三分之二來自國外。

raw-image
raw-image

羅文思神父也與衛宗賢神父、仁愛修女會蕭玉鳴修女、羅東靈醫會謝樂廷神父、蘇澳仁愛聖母聖衣會莫冰如修女等人跨區合作,幾乎照顧了早期整個宜蘭地區的小兒麻痺病童。在文聲復健院和神父辦公室之間,有一個不起眼的工具間,是羅文思神父和林輝夫傳道在早期交通不便年代,購置修理工具並學習修理病童的支架和鐵鞋,以便隨時修復有問題的輔具。27歲初領聖職便來到台灣服務的羅文思神父,奉獻了一輩子給頭城、礁溪的鄉親,2017年退休不願造成台灣醫療負擔,選擇返回荷蘭休養,於2020年病逝。

raw-image
raw-image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旅人書店的沙龍
72會員
113內容數
"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了一頁。" 用宜蘭的故事串編成旅行美好的風景與回憶,2014年成立的旅人書店致力於地方文化的發掘與分享,至今已執行策劃超過30條、數百場深度體驗路線,讓旅人們帶來更有深度與溫度的宜蘭體驗。
旅人書店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1/09
民國四十四年二月八日,一萬四千多名大陳島居民,全數撤離大陳島,從此離開他們自小生長的那片土地。在美國第七艦隊的護航下,由基隆港登陸台灣,以原來居住的鄰里為單位,分別被安置到花蓮、宜蘭、台東、屏東和高雄等縣市,開啟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Thumbnail
2022/11/09
民國四十四年二月八日,一萬四千多名大陳島居民,全數撤離大陳島,從此離開他們自小生長的那片土地。在美國第七艦隊的護航下,由基隆港登陸台灣,以原來居住的鄰里為單位,分別被安置到花蓮、宜蘭、台東、屏東和高雄等縣市,開啟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Thumbnail
2022/11/03
電燈能夠在夜間大放光明,被視為是一個地方現代化的象徵。在這集的節目中,將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接續上集,繼續為我們講述蘭陽平原在來電後所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2022/11/03
電燈能夠在夜間大放光明,被視為是一個地方現代化的象徵。在這集的節目中,將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接續上集,繼續為我們講述蘭陽平原在來電後所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2022/10/26
「開始送電。徘徊于附近之鹿猿等。誤觸者無不立死。」-臺灣日日新報(1906) 你知道電力發展的一開始居然是為了防範原住民嗎?「電力」是近現代工業發展最重要的表徵之一,也是近現代城市重要的構成元素。而檢視電力在臺灣或是宜蘭的運用,最初其實並非是在民生方面,而是用來做為殖民統治原住民的壓迫工具。
Thumbnail
2022/10/26
「開始送電。徘徊于附近之鹿猿等。誤觸者無不立死。」-臺灣日日新報(1906) 你知道電力發展的一開始居然是為了防範原住民嗎?「電力」是近現代工業發展最重要的表徵之一,也是近現代城市重要的構成元素。而檢視電力在臺灣或是宜蘭的運用,最初其實並非是在民生方面,而是用來做為殖民統治原住民的壓迫工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5月3日下午,和妻子詠恩赴台中市沙鹿區靜宜大學參觀校內的〔主顧聖母堂 〕(Our lady of Providence Chapel)。這座天主堂始建於2016年11月26日,完工於2019年12月6日,造型很特別,而且是新教堂,却早已遠近馳名。
Thumbnail
5月3日下午,和妻子詠恩赴台中市沙鹿區靜宜大學參觀校內的〔主顧聖母堂 〕(Our lady of Providence Chapel)。這座天主堂始建於2016年11月26日,完工於2019年12月6日,造型很特別,而且是新教堂,却早已遠近馳名。
Thumbnail
新竹關西正義路天主教堂,又稱關西耶穌聖心堂,位於新竹縣關西鎮正義路126號,是關西地區最具建築歷史風味的明顯地標。 教堂建於民國34年(1945年),由加拿大籍神父馮道南、耿天道、法良、葛民誼等人募款興建,歷時一年完工。教堂外觀採哥德式建築,尖塔高聳,牆壁為灰白相間的洗石子,搭配彩色玻璃窗,顯得典
Thumbnail
新竹關西正義路天主教堂,又稱關西耶穌聖心堂,位於新竹縣關西鎮正義路126號,是關西地區最具建築歷史風味的明顯地標。 教堂建於民國34年(1945年),由加拿大籍神父馮道南、耿天道、法良、葛民誼等人募款興建,歷時一年完工。教堂外觀採哥德式建築,尖塔高聳,牆壁為灰白相間的洗石子,搭配彩色玻璃窗,顯得典
Thumbnail
三年前,升大二的暑假,對學了一年的東西沒有方向,不知學了幹嘛,有念頭轉學,但考量也不少,所以遲遲不敢行動,常心煩意亂;一次午飯後沒想太多,走進一旁中國宮殿式的教堂,坐著想了一下午,那天的課也就這樣翹了。
Thumbnail
三年前,升大二的暑假,對學了一年的東西沒有方向,不知學了幹嘛,有念頭轉學,但考量也不少,所以遲遲不敢行動,常心煩意亂;一次午飯後沒想太多,走進一旁中國宮殿式的教堂,坐著想了一下午,那天的課也就這樣翹了。
Thumbnail
在宜蘭福傳以頭城、礁溪為主的天主教遣使會,在礁溪建造的聖堂正是2018年被拆毀殆半的「聖若瑟天主堂」(aka礁溪天主堂)。礁溪天主堂腹地內除了神父辦公室外,還有「慈惠幼稚園」及「文聲復健院」這兩棟神父修女進行社福工作的建築。其中,文聲復健院在小兒麻痺肆虐的年代,在羅文思神父主理下救助了上千位病童。
Thumbnail
在宜蘭福傳以頭城、礁溪為主的天主教遣使會,在礁溪建造的聖堂正是2018年被拆毀殆半的「聖若瑟天主堂」(aka礁溪天主堂)。礁溪天主堂腹地內除了神父辦公室外,還有「慈惠幼稚園」及「文聲復健院」這兩棟神父修女進行社福工作的建築。其中,文聲復健院在小兒麻痺肆虐的年代,在羅文思神父主理下救助了上千位病童。
Thumbnail
頭城作家李榮春的文學作品裡,常出現一座被他稱為「大金瓜」的教堂,這個教堂便是現在以「頭城天主堂」為人熟知的天主教遣使會聖堂。「遣使會」為一九五○年代來到宜蘭傳教的四個天主教會之一,教區範圍以頭城、礁溪為主,在早年較為貧困且資源缺乏的年代,這群「向窮人傳福音」到偏遠地區服務的外籍傳教士,致力於協助改善
Thumbnail
頭城作家李榮春的文學作品裡,常出現一座被他稱為「大金瓜」的教堂,這個教堂便是現在以「頭城天主堂」為人熟知的天主教遣使會聖堂。「遣使會」為一九五○年代來到宜蘭傳教的四個天主教會之一,教區範圍以頭城、礁溪為主,在早年較為貧困且資源缺乏的年代,這群「向窮人傳福音」到偏遠地區服務的外籍傳教士,致力於協助改善
Thumbnail
近幾年說到羅東北成聖母升天堂,大多會以偶像劇取景地被熟知。然而天主教靈醫會在大羅東地區的重要會堂,除了位於羅東聖母醫院內的耶穌聖心堂外,便是這個同樣被指定為縣定古蹟的「北成聖母升天堂」。這個教堂不僅是規模最大,其簡化式的哥德建築形式,不僅在台灣相當少見,也成為靈醫會在宜蘭地區各地興建教堂的參照範本。
Thumbnail
近幾年說到羅東北成聖母升天堂,大多會以偶像劇取景地被熟知。然而天主教靈醫會在大羅東地區的重要會堂,除了位於羅東聖母醫院內的耶穌聖心堂外,便是這個同樣被指定為縣定古蹟的「北成聖母升天堂」。這個教堂不僅是規模最大,其簡化式的哥德建築形式,不僅在台灣相當少見,也成為靈醫會在宜蘭地區各地興建教堂的參照範本。
Thumbnail
你知道羅東聖母醫院院區內隱身了一座古蹟教堂嗎?這座教堂便是從聖母醫院中正南路側門口進入後,位於右手邊的「耶穌聖心堂」。耶穌聖心堂在靈醫會成立聖母醫院時便一同設置,然而現今看到的聖堂為1962年建成的建築,圓形構造相當特別,許多建築細節都具有時代意義與特色。
Thumbnail
你知道羅東聖母醫院院區內隱身了一座古蹟教堂嗎?這座教堂便是從聖母醫院中正南路側門口進入後,位於右手邊的「耶穌聖心堂」。耶穌聖心堂在靈醫會成立聖母醫院時便一同設置,然而現今看到的聖堂為1962年建成的建築,圓形構造相當特別,許多建築細節都具有時代意義與特色。
Thumbnail
羅東聖母醫院、丸山療養院、聖嘉民啟智中心……這些名稱相信大多數宜蘭人都不陌生,而這些關注不同層面醫療或長照照護的機構,背後共同的交會點便是「天主教靈醫會」。靈醫會1952年來到羅東後,便以「醫療傳道」的精神服務受貧病之苦的人們,許多外籍神父和修士青年時期來到台灣後,便在這塊土地奉獻一生甚至埋骨台灣。
Thumbnail
羅東聖母醫院、丸山療養院、聖嘉民啟智中心……這些名稱相信大多數宜蘭人都不陌生,而這些關注不同層面醫療或長照照護的機構,背後共同的交會點便是「天主教靈醫會」。靈醫會1952年來到羅東後,便以「醫療傳道」的精神服務受貧病之苦的人們,許多外籍神父和修士青年時期來到台灣後,便在這塊土地奉獻一生甚至埋骨台灣。
Thumbnail
竹東天主堂全名「竹東無玷聖母堂」,佇立在中央市場旁,落成60幾年來默默地服務竹東人。高立良神父是比利時人,在1994年來到台灣,2007年來到竹東服務;寶貴小姐是泰雅族人,信教已28年,長年奉獻在天主教,對於天主堂的歷史及事蹟非常清楚,隨著他們的介紹,一起來認識這座天主堂吧!
Thumbnail
竹東天主堂全名「竹東無玷聖母堂」,佇立在中央市場旁,落成60幾年來默默地服務竹東人。高立良神父是比利時人,在1994年來到台灣,2007年來到竹東服務;寶貴小姐是泰雅族人,信教已28年,長年奉獻在天主教,對於天主堂的歷史及事蹟非常清楚,隨著他們的介紹,一起來認識這座天主堂吧!
Thumbnail
​ 淡水禮拜堂有著仿哥德式的尖塔,採用扶壁,柱頭以小帽尖裝飾,外牆以清水磚砌造,內部採用有鋼筋的 RC 柱及樓板,屋頂大跨距的鐵骨承拖住,再以木板作天花板,左邊是高聳的鐘塔。而該禮拜堂已配合淡水風光,成為有名的觀光景點。淡水區為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展的根據地,而功勞最大者首當加拿大長老教會馬偕牧師。
Thumbnail
​ 淡水禮拜堂有著仿哥德式的尖塔,採用扶壁,柱頭以小帽尖裝飾,外牆以清水磚砌造,內部採用有鋼筋的 RC 柱及樓板,屋頂大跨距的鐵骨承拖住,再以木板作天花板,左邊是高聳的鐘塔。而該禮拜堂已配合淡水風光,成為有名的觀光景點。淡水區為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展的根據地,而功勞最大者首當加拿大長老教會馬偕牧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