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認同「各取所需」的說法,畢竟這確實是個龐大的商機,且對某些人來說這樣的輸入方式也很適合他們,所以我也是秉持一個「接受但不認同」的態度在看待這個行為。
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希望讀者們可以在接收訊息前時思考一下內容的公信力,不要盲目相信「外表大咖」的人。可能在撰寫時情緒太滿,不小心加入太多負面情緒了抱歉QQ
至於您的那個問題~如果我還沒報名課程或購買書籍,我可能會先去看那個講師或作者的社群經營狀況、發表過的內容,甚至是學經歷都會是我參考的依據。這個做法我到現在都還是會用。
如果是已經有報名課程或買書後才發現內容不符合期待,我想我就認了哈哈哈哈~不過我還是會把我覺得不符合期待的地方寫出來,然後貼在部落格上~例如我前幾天發表的文章,就是在講一本我原本評價很高,但重讀後發現「其實它也沒那麼好嘛」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