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同理心的層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同理心這概念如今已得到極大的普及,可是我個人的觀察告訴我,在那些自認頗有同理心的人當中,他們在運用同理心的表現在效果上還是有很大差異的,運用得不好的那些甚至會顯得比不表現同理心的人更沒同理心(比方說「嚴重誤解對方而不自知」一般比「明白自己不了解對方」還要差)。這要麼意味着其實有相當一部分根本沒甚麼同埋心卻自認為有,要麼意味着同理心其實有層次之分。若是前者的話,我們恐怕需要用上其他概念(比方說是投射)來描述這種誤用甚至濫用同理心的表現;若是後者的話,我們便要弄清那些層次。本文將根據自身觀察來集中討論同理心中的認知同理心這部分的層次之分。

初級層次
  初級層次是極低操作成本卻又極不可靠的同理心(認知同理心,下同)表現,其本質則為把自己這個人完整無缺地硬塞進當事人身處的單一事件。以下例子即能展示初級層次:
       設使一個小六學生沒有留下遺書便自殺身亡,其父親只知道她前一天晚上因為面對大批功課及測驗而出現抑鬱傾向,自己卻因為長期加班使自己回家後勞累得毫無理會她的心力。
       以下是一些運用初級層次的同理心後可能出現的想法—
        1. 「這個小女孩的抗壓能力真弱,竟然僅僅因為學業壓力而自殺!我小時候也經常要通宵才能完成功課,有甚麼不懂的還得靠自己弄明白,不然便要被老師和父親打!我連這樣都能撐過去,這個小女孩所面對的又算得上是甚麼?大家都是人,為何我能做到她卻不能?」
        2. 「這個小女孩真可憐!我小時候也曾面對那些根本做不完的功課及測驗,那時覺得這種被奴役的人生真絕望!要不是我的父親及時發現自己不對勁,我也許也老早自殺了!」

        很明顯,在上述例子中運用初級層次的同理心是不夠可靠的,否則便不應該出現完全相反的想法。另一方面,在下述例子中運用初級層次的同理心卻應該是足夠可靠的:
        設使一名女子被輪姦後不久自殺身亡,一般人聽了這類事件後,即使只是運用初級層次的同理心,大多至少都會有類近「雖然自殺是不對,可是這個女子真的很可憐!有了這種一切都被毀掉的經歷後,即使是選擇自殺也是可以理解!」的想法。至於「這名女子肯定是穿得過於暴露才會如此吧,真是自找!」或「不論任何情況下自殺都是絕對不對!」這類想法大概不是運用同理心後得出的結果,因為它們一般都被視為缺乏而非運用同理心的表現。

  那麼這兩個例子到底有甚麼差異,使初級層次的同理心在第二個例子中運用是足夠可靠而在第一個例子中卻非如此?箇中關鍵之一在於,第一個例子中構成動機的相關因素較多且普遍性較低,而第二個例子中構成動機的相關因素較少且普遍性較高。這是因為對構成自殺動機有基本認識的都應該知道,第一個例子中的事主近乎不可能僅僅因為前一天晚上面對大批功課及測驗便突然選擇自殺,這些事件一般來說要麼是導火線,要麼是壓垮事主的最後一根羽毛。事實上,這類自殺事件幾乎都需要數星期、數月甚至數年才能醞釀出來,期間差不多都必定存在不容忽略的特殊因素,因此這類自殺事件的性質很難一概而論;另一方面,第二個例子中的事主很可能是因為難以面對過於巨大和突然的心理創傷才自殺,而且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要在經歷這種程度的心理創傷後活下去本身便需要非一般的勇氣。由於相關時序較短,外人較能認清來龍去脈,這些事件因而較能得到較為一致的同情。
        簡言之,一般而言,相關因素愈多且普遍性愈低的話,初級層次的同理心便愈不可靠;相關因素愈少且普遍性愈高的話,初級層次的同理心便愈可靠。

中級層次
  中級層次是操作成本稍高但尚算可靠的同理心表現,其本質則為在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及想像自己在擁有和事主相近的知識、觀察、經驗、能力和背景後(全都只是我們認為事主較大機會會有的),經歷一次事主所經歷的事件。以下例子即能展示中級層次:
        設使一個小六學生沒有留下遺書便自殺身亡,其父親只知道她前一天晚上因為面對大批功課及測驗而出現抑鬱傾向,自己卻因為長期加班使自己回家後勞累得毫無理會她的心力。
        以下是一些運用中級層次的同理心後可能出現的想法—
        1. 我們對事件有更深的了解後,發現原來事主的母親在生下她後便死了。父親在成為不在福利網中的家庭的唯一經濟支拄後,需每天工作20小時、每星期6天工作(因身兼2職),還要全家配合極度節儉的生後後,才能勉強達到收支平衡(因為百物騰貴)。另一方面,由於事主沒甚麼讀書考試的資質,不管父親再怎麼在百忙之中抽空幫忙(事主的功課漸漸變得困難得連父親也不懂怎樣做)、學校再怎麼拔苗助長(父親已替她選了不那麼催谷學生的學校)、假期補習班再怎麼操練功課和考試,事主的成績還是瀕臨留班邊緣。加上事主生下來便身體虛弱,即使再怎麼注重健康,卻常因巨大的學業壓力而感到不適,不看醫生也不行。
        2.  基於上述的了解,我們或許會這麼想:「今非昔比,這一代的孩子大多一出生便得與同輩競爭,還沒進幼兒學校父母便得替他們準備CV及面試技巧!連幼稚園都講求競爭力及補習,他們根本就沒有童年,這也難怪為何有不少小學生竟然會有焦慮症了!就像這個事主,她還得生在經濟結据的單親家庭,已經缺乏母愛的她更因父親沒空陪伴自己而又缺乏父愛,在這個連父母都不懂得做小學功課的年代,相關資質平庸的她又怎能不被連假期都要剝奪的學業壓力拖垮?視學生為為學校自身利益考試的考試機器的學校又怎能不把她迫得喘不過氣來?別說是這麼小的孩子了,即使是我們這些成人也會被這些壓迫逼瘋吧?自殺或許是不對,可是在這種求助無門的情況下她又能怎樣?這樣都能撐下去本身才是不可思議吧!」

雖然相比於初級層次,中級層次的同理心達致的看法一般都明顯更合乎情理,可是這也不見得後者就必定是事實真相,因為合理的不一定是真相,真相也不一定是合理。
         正因如此,一般而言,相關因素愈是由事主的心路歷程決定,中級層次的同理心便愈不可靠;相關因素愈是由事主身處的環境決定,中級層次的同理心便愈可靠。這是因為即使在這個層次,外人也只能看清事主身處的環境,還不能看清事主的心路歷程。
     另一方面,由於中級層次所需的調查工作明顯比初級層次的要多,如果初級層次已是足夠可靠,採用初級層次而非中級層次反而是合乎情理的(若要訓練同理心的話則另當別論)。

高級層次
   高級層次是操作成本極高但非常可靠的同理心表現,其本質則為在中級層次的基礎上,實際調查事主所有相關的記憶及心路歷程,然後再經歷一次事主所經歷的事件。以下例子即能展示高級層次:
         設使一個小六學生沒有留下遺書便自殺未遂,其父親只知道她前一天晚上因為面對大批功課及測驗而出現抑鬱傾向,自己卻因為長期加班使自己回家後勞累得毫無理會她的心力。
        以下是一些運用高級層次的同理心再基於運用中級層次後對事件的了解後可能出現的想法—
        1. 設使一名負責事主這個個案的心理治療師在充份了解事件後(注意這裏是自殺未遂而非身亡),發現事主的心路歷程很可能是這樣的:她雖然自小生活便很艱辛,可是這也使她很快便懂事,因此她很快便明白父親為了自己付出了很多。一方面,由於身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她明白只有讀書才能讓自己的前途得到合理的保障,即使自己相關資質平庸,也必須將勤補拙(甚至為此放棄自己的童年),這樣才能使自己有合理的機會變得有能力報答身兼母職的父親而非成為啃老族;另一方面,由於她無意中知道了她的母親在生下她後便死了,雖然父親對她很好,她卻依然認為是因為自己才害得父親失去妻子並須身兼母職,因此她為了補償父親便認為母親的重擔應由她而非父親承擔。正因為這樣,她對自己的要求便變得愈來愈高—不但要在學業上表現出色,也要在家務上好好分擔父親的工作,即使這使她的壓力遠超一般小孩能承受的地步、即使這使原本便身體虛弱的她經常感到不適,她也認為這一切都是她該做的,因為她實在難以接受父親為了她如此辛苦自己卻甚麼都幫不了父親。遺憾的是,不管她再怎麼努力,她根本難以兼顧家務和學業,即使她改為全神貫注於後者也只能使她勉強不用留班。這些日積月累的經歷使她漸漸覺得自己是個害苦了父親的壞孩子,因為她認為自己不但愈來愈難以報答父親的養育之恩,反而只是使父親的負擔愈來愈沉重(至少因為自己的開支—包括看醫生時的診金—隨着年齡的增加而難免跟着增加),這些愈趨負面的想法最終使她萌生自殺的念頭。雖然她也明白她自殺的話父親幾乎必定悲痛欲絕(而且是在失去妻子的基礎上再失去女兒),可是每一份她做不完的功課、每一次她不合格的測驗,即使父親再怎麼體諒和鼓勵她,這些功課和測驗對她來說都恍惚是一次次地證明她的確只是害苦了父親的壞孩子,因而慢慢地強化了她的自殺念頭。最終,在事發前一天晚上,由於她即使通宵也完全不懂得如何完成任何一份功課、即使通宵溫習還是覺得自己幾乎不可能在接下來的任何一份測驗中合格,這終於成為使她內心崩潰的最後一根羽毛、使她對自己徹底失去信心,在萬念俱灰下連遺書都不寫就自殺了,因為她不僅知道讓父親知道真相的話只會對他造成更大打擊(甚至連父親也跟着自殺),甚至根本不知道該說出甚麼貌似真相的謊言或隱瞞哪些真相。幸運的是,這只是自殺未遂,事主身體只受了輕傷。
        2. 綜合所有關於事件和事主的了解,我們或許會感到無言以對,或是這麼想:「這……這樣的黑天鵝根本就是眾多不幸造成的家庭悲劇啊!這個過份依賴、催谷學歷和過於強調競爭的社會(兼具不夠完善的福利網)固然有一定責任,可是我們也不能說這事件都是社會的錯啊!失去妻子的丈夫和失去母親的女兒、因得不到福利保障而要身兼2職才能支撐家庭經濟的身兼母職的父親、因讀書和測驗的資質平庸而寒窗苦讀卻還幾乎要留班的女兒,這些不幸,要是少了任何一個,事主也許便不會走上自殺一途了!幸運並非必然,較為幸運又較有能力的我們是否應該要為這家庭做點甚麼呢(比方說為他們籌款、為事主義務補習)?」

        很明顯的是,高級層次的同理心的成本之高,除非是相關專家、天賦異稟或對事主瞭如指掌,否則一般人根本難以負擔,因此要求一般人能達至這層次明顯是不切實際。這是因為一個人當下的情緒和想法除了和其身處的環境有密切關係外,和其相關心路歷程也有密切關係。要切實掌握一個人的心路歷程,除非事主自己說出來—而一般人甚至都不一定會對至親這樣做—否則除了依靠常識和常理結合對事主身處的環境的理解盡可能地推測外,便只能依靠像心理諮詢那類由專業人士操作的專業手法或是特異功能了。

總結
         初級層次的同理心的適用範圍一般只限於只有少量需要考慮的因素而每個因素的普遍性都很大的情況,否則便很可能得出比不運用同理心更缺乏同理心的想法;中級層次的同理心的適用範圍一般包括大部分情況,可是由其運用得出的想法即使再合理卻不一定是真相,因此運用時需考慮我們或許想錯了這個可能;高級層次的同理心雖然很大機會能準確捕捉事主當下的情緒和想法因而洞悉所有相關的真相,可是由於其操作成本遠超一般人所能負擔的程度,這層次還是留給相關天才、專家或是對事主瞭如指掌的人吧。簡而言之,我們在訓練和運用同理心時也得認清自己的同理心的局限和極限,以防完全弄錯了卻還不自知。
avatar-img
5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L2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利己主義者的一般看法是,他們不太可能作出助人行為;反過來說,作出助人行為的人一般不會被視為利己主義者。然而,依據本文對利己主義者和助人行為的理解,這些一般看法卻很可能只是刻板印象。本文將嘗試列舉一些助人行為能滿足利己主義者的情況。      
對利己主義者的一般看法是,他們不太可能作出助人行為;反過來說,作出助人行為的人一般不會被視為利己主義者。然而,依據本文對利己主義者和助人行為的理解,這些一般看法卻很可能只是刻板印象。本文將嘗試列舉一些助人行為能滿足利己主義者的情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正文開始前,我們先大致了解一下「同情心」跟「同理心 」。 我所理解的同情心是比較被動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別人的感受;而同理心是比較積極的、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來理解當事人的感受。 較常見的同理分三種,認知層面、情感層面,還有身體感受層面。當然還有對同理更詳細的分類與解說,我們先用這三種
Thumbnail
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你就做到了自尊自重。這份自尊自重,會帶著你去發覺,你內在有著充沛的力量,強大的韌性,得以讓你接納你自身經驗的種種艱難。你的存在因而得到擴展與深化。
Thumbnail
昨天的小團體大家一起練習「同理心」非常好玩,從演戲之中體驗個案的立場、觀點、心境和邏輯,再轉換成輔導員的視角,依據不同的角色給予 「同理心」 ,剛開始看 「同理心」這三個字,大部分的人會覺得相對容易,但實際進入輔導歷程中,那些自身的價值觀、習性.、想法,難免會有和個案的三觀有衝突,例如說:面對一個家
Thumbnail
同理心是良善的往來,是一種提升社會生存的能力。沒有同理心,日子可以過得為所欲為,但有同理心,可以看見更多美好...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Thumbnail
終於在倒數第二天晚上 她媽媽才和我說 她大女兒在上學期某天晚上念了一篇自己寫的文章給她聽 內容是,她準備好如何自殺了 跳樓死相太慘, 所以她已經開始作計畫要如何蒐集安眠藥,如何美美的死去....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正文開始前,我們先大致了解一下「同情心」跟「同理心 」。 我所理解的同情心是比較被動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別人的感受;而同理心是比較積極的、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來理解當事人的感受。 較常見的同理分三種,認知層面、情感層面,還有身體感受層面。當然還有對同理更詳細的分類與解說,我們先用這三種
Thumbnail
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你就做到了自尊自重。這份自尊自重,會帶著你去發覺,你內在有著充沛的力量,強大的韌性,得以讓你接納你自身經驗的種種艱難。你的存在因而得到擴展與深化。
Thumbnail
昨天的小團體大家一起練習「同理心」非常好玩,從演戲之中體驗個案的立場、觀點、心境和邏輯,再轉換成輔導員的視角,依據不同的角色給予 「同理心」 ,剛開始看 「同理心」這三個字,大部分的人會覺得相對容易,但實際進入輔導歷程中,那些自身的價值觀、習性.、想法,難免會有和個案的三觀有衝突,例如說:面對一個家
Thumbnail
同理心是良善的往來,是一種提升社會生存的能力。沒有同理心,日子可以過得為所欲為,但有同理心,可以看見更多美好...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