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天亮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早晨心定

  搭著充滿人群的捷運,下一站過後是下車買一杯咖啡的開始,而一杯咖啡後的時間是醒腦的時光。其實現在蠻好的,安穩心定,有人說真正讓人產生好感的感覺不是心動,是心定,大概懂了,正是這種感覺。
  畢業前有段時間很焦慮,常常處在對未來茫然,覺得會不會其實自己大學這四年學得東西不夠扎實的想法無限循環。無來由的自我懷疑像是四上那段準備畢製的焦慮期,有時候也會配著王彙筑的〈24hours〉想著自己三年後會在哪裡。有時候想著想著就天亮了,有些懊惱,但似乎也很沉浸在這樣的氛圍中,享受著這份焦慮。好似每段旅途要跨至下一站時總是匆匆忙忙,有些措手不及,充滿挑戰,用自我要求的意志力擊退恐懼。
  畢業前一天是導生餐聚,我想著畢業後要投入實體職場,先把自由接案的身份放一旁(畢竟疫情之後案子也是偏少…),綜觀來說找到穩定而有安身立命之感的環境,是那時候腦海裡唯一的藍圖。一開始想的是行銷相關的產業,結果第一份工作的確是在做行銷,還是在賣房子,噢,但不是第一線的那種銷售,是廣告公司的文案企劃,提案與發想案名是日常,翻轉文字與累積廣告看板的瀏覽率更是關鍵。
  第一份工作的蜜月期沒有很長,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遺傳像父母一樣的職人精神,母親第一份廣企工作包山包海,還要負責設計海報及文案,那個年代電腦還沒開始興盛,是真正的「剪」報。拼貼,組合文字與圖片,用代針筆在紙上描繪出她們想像中的模樣。母親一待就待了八年,包含實習,後來產業漸漸飽和,辭職後去嘗試了不同產業的工作,也跟廣告業正式告別。
  聽起來似乎有些可惜,她那時候跟著原先公司的主管一起換到新基地,主管變成了老闆,她成為資深的企劃。但也或許是職場風氣還有人在一個環境待久心境產生難以言喻的改變,最後她沒有執著於升遷,而是隨著本心地出了辭呈。
  反觀我第一份工作只做了兩個星期,換算成愛情公式真的是非常短之又短的戀情。對比母親的八年,還有前幾週又一次與導師餐敘時,班導表露出對於我辭去廣企一職感到很可惜的表情。「有些建商會給優惠內,一戶折一百五十(萬),有些甚至半價…」,其實都清楚不過,只是有時候很多事情,好像往往都跟自己想像的不太一樣呢!第一間公司設備不怎麼理想,牆壁有斑駁的痕跡,公司洗手乳限定只能擠一次,中午的時候大家幾乎都帶便當,我常常獨自一人到外面去吃飯,外加中午設計部會提早休眠,辦公室燈會關起來,也不可能在裡面跟同事小聊太久,下班也跟大家走不同路線(聽起來好獨來獨往,跟一開始設想的完全不同)。但至少嘗試過,也算是很不錯了吧?(捫心自問)
  前陣子隨著士林白晝之夜甦醒後,我的事業第二春也彷彿跟著甦醒,公開求職履歷後,開始陸續有工作邀請去面試。雖然看完之後多是婉拒居多,大致都是直播主、保險業、科技APP開發等,這些第一眼感覺跟我沒有直接關係的工作。但總歸還是覺得很感恩,畢竟這一年畢業潮又疫情,工作實在不好找,一直遇見不同形貌伯樂的感覺油然而生。最遠跑到事林跟南港面試的我,搜尋著人生的意義,以及對舒適圈的理解。從中試圖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距離與想長期安定的地方。

繞回母校

  回到靠近母校的地方工作,對我而言很是幸運,有種莫名的安心,兜了好幾圈,又回到熟悉的地方。中午會跟同事一起去買飯,小聊一些可以大聲呵呵笑的有趣瑣事,對於工作這件事,大底找到了自己嚮往的方向。偶像劇都這樣演,繞了一圈又繞回原地,靜靜的,歲月靜好。彷彿那些因為畢業前擔心找不到工作的焦慮都消失無蹤,不佇足停留在夜晚的時針,此刻,一眠到天亮。
#下一站#天亮#求職人#社會新鮮人#自由接案#廣告公司#24hours
avatar-img
11會員
1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Xind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獲2019 國⽴臺北教育⼤學⽂學獎 散⽂組 優選   他是第一個成功驗證這個傳說的人,也是打破這個傳說的人。我一直記得那個說法,借傘不還,人會散。隔天我一早便還他傘,碰巧他那幾個朋友過沒多久跑來玩他桌上的東西,只見他小心翼翼的將我已經收好的傘從其他朋友打鬧間的手拿回來。那是我跟他之間不過如此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會特別注意那些穿著襯衫走在路上的人們,身上穿的是什麼樣的款式、材質。尤其在搭車的時候,有完整的空間跟時間能好好觀察路人。而這之中,有些人的襯衫特別好看,就像是他的代表作,只有那個人專屬的,一件襯衫。
  文本中最印象深刻的還是幸子的布偶症,那些時候,都是我們。   會在臉書與IG發自己的私生活,有時候是為了發給自己看,但會許更多時候是為了證明我們活得還不錯。   那樣的虛偽與不甘心,讓人越陷越深,形成所謂的布偶症,身體鬆垮垮的,只有自己還覺得自己是完美的,可惜事實已不存在。當我們回頭看像過去,才
  那天遇到她。   後來,她不再跟隨他們聽披頭四,不再跟著她喜歡的人聽的旋律,離開了所有跟他有關的展覽跟空間。   她說:「只有他像小孩,難怪欣薇姐會離開他。」大概是吧!我想,兩個人在一起很開心,但總有人會先長大,先長大的人,開心的來源可能會變,也可能會受不了對方的幼稚。   如果是這樣,誰還會甘
  熟悉的訊息欄裡少了熟悉的名字,發現原來連續近21天問候,到底還是成為了一種習慣,這樣的習慣讓人難以形容,是好還是不好。   就像誠品書店定時的每日問候,發現看不到熟悉的問候,原來是會恐慌的,我們竟然是這麼的慣於別人帶給我們的依賴?偶而孩子氣的時候,還會怨懟人們沒有照著自己慣有的步伐,任意地用對學
  忙碌的日常想起同事璇姐幾週前在我收集大家對我的第一印象(本來是公司派的作業)時,對我說的話:「第一次見到妳的時候,就覺得妳好像日劇裡面會在出門前對自己說加油的女主角。」當下聽到的反應覺得不完全對,她繼續說:「而且後來還發現,比起跟自己說,妳更常跟其他人說。」這個倒是真的,或許跟人說加油比起跟自己
本文獲2019 國⽴臺北教育⼤學⽂學獎 散⽂組 優選   他是第一個成功驗證這個傳說的人,也是打破這個傳說的人。我一直記得那個說法,借傘不還,人會散。隔天我一早便還他傘,碰巧他那幾個朋友過沒多久跑來玩他桌上的東西,只見他小心翼翼的將我已經收好的傘從其他朋友打鬧間的手拿回來。那是我跟他之間不過如此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會特別注意那些穿著襯衫走在路上的人們,身上穿的是什麼樣的款式、材質。尤其在搭車的時候,有完整的空間跟時間能好好觀察路人。而這之中,有些人的襯衫特別好看,就像是他的代表作,只有那個人專屬的,一件襯衫。
  文本中最印象深刻的還是幸子的布偶症,那些時候,都是我們。   會在臉書與IG發自己的私生活,有時候是為了發給自己看,但會許更多時候是為了證明我們活得還不錯。   那樣的虛偽與不甘心,讓人越陷越深,形成所謂的布偶症,身體鬆垮垮的,只有自己還覺得自己是完美的,可惜事實已不存在。當我們回頭看像過去,才
  那天遇到她。   後來,她不再跟隨他們聽披頭四,不再跟著她喜歡的人聽的旋律,離開了所有跟他有關的展覽跟空間。   她說:「只有他像小孩,難怪欣薇姐會離開他。」大概是吧!我想,兩個人在一起很開心,但總有人會先長大,先長大的人,開心的來源可能會變,也可能會受不了對方的幼稚。   如果是這樣,誰還會甘
  熟悉的訊息欄裡少了熟悉的名字,發現原來連續近21天問候,到底還是成為了一種習慣,這樣的習慣讓人難以形容,是好還是不好。   就像誠品書店定時的每日問候,發現看不到熟悉的問候,原來是會恐慌的,我們竟然是這麼的慣於別人帶給我們的依賴?偶而孩子氣的時候,還會怨懟人們沒有照著自己慣有的步伐,任意地用對學
  忙碌的日常想起同事璇姐幾週前在我收集大家對我的第一印象(本來是公司派的作業)時,對我說的話:「第一次見到妳的時候,就覺得妳好像日劇裡面會在出門前對自己說加油的女主角。」當下聽到的反應覺得不完全對,她繼續說:「而且後來還發現,比起跟自己說,妳更常跟其他人說。」這個倒是真的,或許跟人說加油比起跟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雖然從很久以前,晚美小姐就不斷在思考,退休後自己想過怎麼樣的生活,但直到40好幾之後,因為心境上的轉換,才開始著手對未來退休生活進行相關準備。 #斜槓的想法 因為家人因素及工作轉換的關係,從步調快速,常常腎上腺素飆升的高壓工作環境,轉換到能好好把一件事情研究清楚並規劃工作節奏的新環境,就好像是一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這是我出社會工作後的第二份工作。某次檢視工作內容及未來規劃,發現自己在原地踏步。是時候挑戰自己了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離職後的自由生活,從期待自由生活到面對自己的困難與挑戰。探討了從固定模式到自主掌控的心靈成長,包括自律、目標設定、持續學習和成長。作者鼓勵讀者積極追求自己的夢想,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它們。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那天下班晚了天特別暗,走在往捷運站的路上,耳機裡播著陳綺貞的〈台北某個地方〉,想著這幾週的心境,頓時眼眶一熱,好想哭。 不知道是太久沒換工作(也才三年),還是太愛前公司,總覺得自己好像跨出了一個超級巨大舒適圈,完全忘記轉換職場不只是要重新適應工作內容,還有同事、主管、氛圍、文化巴拉巴拉,現在這
Thumbnail
那種普通就是,每個人心裡想的事好像都挺單純的,學生想要成績好,老師也想要學生成績好。共同目標都差不多。好像生活就是這樣,世界就是這樣。對於生活,也不覺得有什麼好,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從來沒有想過有其他的可能性,日復一日,太陽一樣必定會升起,人一樣必定要上班。
Thumbnail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工作除了是為了養活自己,剩下的理由居然有些空白...,然後日復一日,開始想逃離這樣的自己與環境。...............工作時常讓人迷惘,難免會遇到倦怠和低落,但要想清楚自己要走下去的理由。每段路程都需要一個目標或理由,這樣才能更清楚方向。
為了一日三餐而找一份工作,並𣎴困難;為了理想、興趣、還能養家的,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所謂的興趣理想是不是來自你所學的科系呢?當初不也是聯考分數被選擇的結果嗎?又如何能驗證那真的是興趣! 在一年十個月的兵役期間,最後六個月,我拼命的翻閱報紙的求職欄,想要找到社會的走向和那些工作比較缺人。在退役
Thumbnail
雖然從很久以前,晚美小姐就不斷在思考,退休後自己想過怎麼樣的生活,但直到40好幾之後,因為心境上的轉換,才開始著手對未來退休生活進行相關準備。 #斜槓的想法 因為家人因素及工作轉換的關係,從步調快速,常常腎上腺素飆升的高壓工作環境,轉換到能好好把一件事情研究清楚並規劃工作節奏的新環境,就好像是一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這是我出社會工作後的第二份工作。某次檢視工作內容及未來規劃,發現自己在原地踏步。是時候挑戰自己了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離職後的自由生活,從期待自由生活到面對自己的困難與挑戰。探討了從固定模式到自主掌控的心靈成長,包括自律、目標設定、持續學習和成長。作者鼓勵讀者積極追求自己的夢想,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它們。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那天下班晚了天特別暗,走在往捷運站的路上,耳機裡播著陳綺貞的〈台北某個地方〉,想著這幾週的心境,頓時眼眶一熱,好想哭。 不知道是太久沒換工作(也才三年),還是太愛前公司,總覺得自己好像跨出了一個超級巨大舒適圈,完全忘記轉換職場不只是要重新適應工作內容,還有同事、主管、氛圍、文化巴拉巴拉,現在這
Thumbnail
那種普通就是,每個人心裡想的事好像都挺單純的,學生想要成績好,老師也想要學生成績好。共同目標都差不多。好像生活就是這樣,世界就是這樣。對於生活,也不覺得有什麼好,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從來沒有想過有其他的可能性,日復一日,太陽一樣必定會升起,人一樣必定要上班。
Thumbnail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工作除了是為了養活自己,剩下的理由居然有些空白...,然後日復一日,開始想逃離這樣的自己與環境。...............工作時常讓人迷惘,難免會遇到倦怠和低落,但要想清楚自己要走下去的理由。每段路程都需要一個目標或理由,這樣才能更清楚方向。
為了一日三餐而找一份工作,並𣎴困難;為了理想、興趣、還能養家的,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所謂的興趣理想是不是來自你所學的科系呢?當初不也是聯考分數被選擇的結果嗎?又如何能驗證那真的是興趣! 在一年十個月的兵役期間,最後六個月,我拼命的翻閱報紙的求職欄,想要找到社會的走向和那些工作比較缺人。在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