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輩子的「傻膽」好像在 14 歲那年達到高峰,之後消逝之快,尤其是當媽後不知道是不是杏仁核過於活躍,每日生活平穩是我的主要目標。
直排輪?登山車?我怕摔,怕糗,更怕醜。
但我有一個解法,那就是
「如果換成是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會怎麼鼓勵他?」
換位思考後,秉持著「自己做得到,才說出口」的原則,要求自己「要做到」,才有資格去教孩子。再加上年歲畢竟不是白長,耳朵打開、面子放下,實在沒有什麼過不去的。
要玩就要練,沒有稍微把自己的舒適圈往外推一點點,就別妄想不枉此生。
// 一直踩一直踩就對了 //
#單車軍火庫 登山車基礎技巧第二課,雖說是在城市中的公園,那樹根那石頭還真不是開玩笑的,教練擺好角錐,照樣叫妳騎過去。
從小習慣只騎過柏油路,路上再怎樣坑坑疤疤,也不至於天然地形的多變起伏。第一次,看到那些盤根錯節的樹根,心裡想著怎麼可能啊別開玩笑了,眼睛死盯著那些障礙想閃躲,反而卡住。教練風哥說:
好,再試一次。輾過樹根時,從避震器一路傳到手臂、傳到核心的震動讓我忍不住驚呼出聲,耳旁傳來風哥與學姊喊著:
聽話如我,雙腿聽從指令、自動不間斷踩踏,然後,
就,過了。
嗯,人生中的難題,是不是也這樣呢。
習慣了不同於柏油路面的顛簸後,開始享受一趟又一趟的反覆練習。跟讀書不一樣,我還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學騎登山車的,每當大腦想要有意識地介入,想要觀察、分析,身體就會失控;想太多,就會失敗。
沒關係,一切要用大腦去記憶的,忘記很正常,
只要是身體學會的,不會忘記。
#交給核心就對了 #對核心好一點它不會讓妳失望
// 誰說離開舒適圈是用踏出去的 //
更多時候還不如找個人推妳一把,或是直接拉出去。
例如,練習下落差。
恐懼狀態下的大腦似乎特別會誇飾法,眼睛看到的高度和實際落下的體感差太多,要克服的不是實體的、而是心理的障礙。這時又要套一句常常跟小孩說的:
「你害怕的其實是自己想像中的、那股未知的恐懼」
我的杏仁核瘋狂逼逼叫,因為它害怕「可能」會摔倒。就數學機率來看,以我目前的菜度,可能 50% 會失敗摔倒,這一半機率當中又有一半可能教練沒接住我;但我也可以選擇數字的另一面:有至少 50% 的機會成功,就算不成功,有至少 50% 以上的機率教練會接住我。評估一下自己的反應速度、柔軟度和骨質密度,受傷機率有點低。
在幾秒之間,大腦做了這些計算。不管了,大家都在看,趕快騎出去吧,然後,
就,過了。
嗯,人生中的難題,是不是也這樣呢。
穿著跟老公借來騎車的短褲,輕裝出門、瀟灑騎車了一上午,下課後慢悠悠去吃碗無人打擾的拉麵,大口灌下冰涼的可爾必思,爽快。不知道我愛上的會是和大夥兒練車的自在,還是這段身心靈都屬於自己的,自由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