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有平板前,
行動裝置與網路本就是這一代孩子的日常。
學生使用社群媒體、線上互動機會愈來愈多,
他們的流行用語對語文教育的影響
已有多位前輩專家加以論述,
但是,
為了快速傳達,
也受限於螢幕閱讀,
不論讀或寫,
都追求簡單、快速的「即食」書寫,
能用符號(顏文字)、動畫、貼圖表示的,
就省了許多工夫,
不然,內容多點,
便像這篇短文的寫作形式,
一句一行,
甚至一句兩行的寫作形式,
逐漸成為普遍表現形式。
一直在思考,
這樣的寫作方式要如何歸類命名?
它對語文教學又有何影響?
語文教學應如何因勢利導?
日本有所謂的「短歌」,
以五七五七七的形式表現,
將感覺以簡短的詩文表現出來。
曾有一本80年代暢銷書:
『沙拉紀念日』﹙俵萬智 著/文經社出版﹚
以這種短歌方式,
寫下少女生活中的點滴與感動,
得到廣大讀者的迴響,
這種寫作形式也被稱為口語詩。
我拿這本書給六年級孩子看,
她們也頗能感受,
但裡頭有些內容,
是有點輔導級,
若要導讀,
千萬要篩選。
隨著網路普及所應運而生的這種寫作形式,
(不應稱為文體)
據個人一段日子來的思考與觀察,
雖頗為跳躍、斷裂,
在溝通上可能不太完整。
如能善導,
也可增進學生鍛鍊字句的能力,
因為他們為求速度,
除了用語多簡語與代號外,
也得盡量以簡短的文句來表達想法。
但是,
因為是分行的短句,
所以在文句的連貫性上便漏洞百出,
用得愈久中毒愈深,
真正動筆行文時,
不僅錯字連篇,
文句也是九彎十八拐,
更甭論全文結構或進一步的文法修辭了。
這是一個趨勢(或現況),
不得不加以注意。
我在想:
如果能透過詩歌教學,
讓學生多寫詩、多讀詩,
慢慢去掌握語文的節奏與韻律,
再注意行文的流暢性,
假以時日,
學生在社群媒體或相關討論、留言的內容,
或許可以有所改善。
當然,
如果老師能融入其網路世界,
或把他們拉進自己的線上課程或社群平台,
在良好的互動中,
老師的發言便是最好的示範,
孩子從中應會有所潛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