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教育投資:陪伴與探索

2022/04/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曾與鄰居談小孩上大學後的生活費,發現骨子裡都是捨不得孩子太吃苦的「富養」,不是我們很富有,而是都盡力供應孩子學雜費外,不需要打工便可過得去的生活費。
我是覺得大學太寶貴了,除非為了增加生活體驗,或有什麼目標想賺錢,還是多花點時間在草長鶯飛、風花雪月上。這心態上也算「小康」吧!
這幾天為預防隔離、停課,整理學生的資料,驗證了我一個觀察:
父母社經地位不同,投資在孩子課後學習,最大的差別不是時間或金錢,而且類別。
班上幾個家境不錯的孩子,一星期六天,上著不同才藝班、語言班或社團,繪畫、美語、直排輪、游泳、自然實驗……。他們寒暑假也會安排各種營隊,小孩大部分學校各項表現也都有一定水準。一樣是課後學習,一星期五天安親班加一天數學班,真的沒有比較厲害。中、長期來看,國小花差不多時間「補習」的孩子,前者大部分後勁較強。
我一直覺得,孩子上學後,最精準的教育投資就是「陪伴」,從最基本的看作業、簽親子手冊(聯絡簿)做起,陪閱讀不但是潛力股,也是績優股;陪聊天更得從小養成,這兩者,不是自然而然就做得到的,父母都得花時間去了解、學習,並且刻意練習。這點父母的自我投資是必要的,所以我真心覺得,給父母的補習班真的會有市場。
除了陪伴,更進一步便是探索,讓孩子多去嘗試、探索這個世界,社區大樓冒險,附近公園為遊具和人吵架,國家公園、觀光工廠都值得多走走。沒時間?那就擠啊!把陪孩子探索的序位稍稍往前挪,一定有的。
各種學校課後社團,或者假期營隊,打聽看看口碑,有能力就多讓孩子參與,不在乎孩子記得什麼,多談談感覺如何?什麼最有趣、刺激、危險?什麼最無聊,甚至噁心?
我們家孩子到五年級才補了英語,常帶孩子去公園、書店或圖書館,每星期五晚上便是咖啡廳時間。假日常往外跑,出國一定會排國家公園、博物館或美術館,在吉隆坡編織博館一整個上午,兩兄弟玩編織,兩個館員花了一個小時教他們怎麼做。在古晉女人博物館,看到一個小城女人的偉大。在檳城國家公園追著澤巨蜥;在柬埔寨戰爭博物館感受那段烽煙歲月。
老大說,長大後視野真的不一樣;老二參加過的編程或實驗營隊,覺得好玩,但那不是他想要的。
陪伴和探索後,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親情!
    lanro
    lanro
    熱血語文教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