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書店靈魂──《東京本屋紀事》

2022/10/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幾年出版了不少「關於書店」的書。對愛書人來說,認識一些有趣書店、了解書店老闆理念、甚至光是欣賞書店那堆滿書的空間照片,幸福感便生起。內心的文青魂搞不好還會呼喊,好想開家書店啊!
但說老實話,大部分此類書籍只見其肉、不見其骨。讀者或許知道書店故事、感受到某種愛書情懷、知道開書店的艱難,卻無法知曉書店賣的是哪種書、在艱困局勢下為什麼要開書店、是用何種策略存活下來?對我來說,這類書籍比較像是文宣、或寫作者本身主觀的抒發,當休閒閱讀不錯,若想一探書店究竟,稍嫌空虛。
這本吉井忍花六年時間完成的《東京本屋紀事》真的不一樣,它深入十家書店(還有一名選書師、一間一人出版社)靈魂,讓看門道的讀者了解不同性質書店的理念、困境、策略。以近來台灣媒體常報導的,一週只賣一本書、位在銀座的森岡書店為例,各種報導只讓我生起諸多疑惑,這間店要怎麼生存?創辦者森岡督行是否是個不在意賺錢與否的有錢人?透過吉井忍的深入採訪,真的解答了我的疑問,雖然經營不容易,但森岡督行做這決定,是有脈絡可循,其策略也是有道理的。有些做法,讀來還會生起「可以這樣做哦!」的啟發。
除了森岡書店,書中比較有名的還有松浦彌太郎的cow books、無印良品的MUJIBOOKS,以及賣啤酒和書的本屋B&B。除了這些書種、理念、荷包滿度都不同的特色獨立書店,也有介紹一家很普通的今野書店,提醒我們所謂的「獨立書店」不是只有那些有特色的店家。
每個主題都分成介紹與專訪兩部分,每家書店也都有樸實的手繪平面圖,雖不是那種具有藝術感的圖,卻能幫助讀者有身歷其境的想像。吉井忍是旅居北京的日本人,對於書店的觀察與理解非常深入,我其實很納悶她怎麼有辦法讓各書店經營者毫無保留的道出經營細節。但花六年時間、不只一次的採訪同家書店、甚至不少採訪的書店在這段時間還結束營業、並沒收錄在本書,這樣的態度也真夠感人。六年很長,書中有家在羽田機場內、專營航空類書籍的Books Fuji,在這期間第一代老闆過世,等於從爸爸採訪到兒子!
日本實施圖書統一定價制,新書價格在一段時間內是固定不能有折扣的,任何一家店賣新書的利潤一模一樣──22%,但個人要開新書店的資金門檻非常高,沒有足夠財產,經銷商是不會發書的!個人要開書店,二手書店還是比較可行的選項。在台灣開新書店的資金門檻沒那麼高,卻面臨網路及大型連鎖書店、量販店的折扣壓力,沒有足夠的資金或策略是難以生存的。
關於書、書店、出版的未來,我認真思考過,有不少自己的觀點,卻有更多不確定,從《東京本屋紀事》中,我好像將多年來的混沌思緒做了一番梳理──我認為,紙本書或許會衰退、但不會消逝;新書店除非不以營利為目的,無法光靠賣書存活,但書店的未來是光明的。
書店是種媒介,透過空間、展覽、活動等各種可能的形式,讓書與人相遇。
2017.04.17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樂思哈學
樂思哈學
女兒樂樂,名字裡有個「思」; 兒子哈哈,名字裡有個「學」。 老爸覺得,沒有思與學,人生沒意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