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當基督徒拒絕打疫苗:千萬暢銷作家的警世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一位屬靈大師背後,都有一個羞於啟齒的創傷故事,楊腓力也不例外。楊腓力(Philip Yancey)是少有寫作基督教內容而獲得接近二千萬銷量的作家,著作超過二十本,被翻譯成超過四十五種語言。在回憶錄《找恩典的人》,這位療癒無數讀者心靈的恩典大師,年逾古稀,終於透露那次幾乎毀掉他一生的心靈創傷。
那是關於他父親的故事。楊腓力一歲時,父親罹患小兒麻痺症過世,終年二十三歲。他從母親口中得知「一場殘酷的疾病如何擊倒一個年輕有為、才華洋溢的傳道人,留下身無分文的寡婦,承擔起從悲劇中尋找意義的崇高任務」。於是,作為屬靈英雄之後,楊腓力從小就備受期許,終有一天繼承父親的衣缽。
如果楊腓力的人生是一齣戲的話,這齣戲的序幕就結合了希臘悲劇英雄的宿命和主耶穌慷慨捨己的典範。主角才一歲就擁有亮麗的屬靈履歷,肩負父親未竟的使命,餘生將會為上帝大發熱心。
可是,偶然曝光的一份剪報,讓楊腓力人生的序幕,從屬靈史詩降格為荒謬劇(theater of the absurd)。更準確而言,他出身的真相,甚至比那些無病呻吟、存在主義的荒誕劇更荒誕。報紙記者報導,楊腓力的父親患上小兒麻痺症,卻不聽從醫師建議,拒絕使用呼吸機,也拒絕住院接受治療。他滿懷信心地「相信主希望我這樣做」,更指出數千名基督徒正為他代禱,認為自己不久之後將會痊癒。楊腓力的父親離開醫院不到十天就息勞歸主,留下窮困的寡婦和終生缺乏父愛的兒子。醫師按照他離院前的病況研判,只要接受適當治療,兩個月之內就可以走路了。
揭發父親離世真相,使楊腓力心靈承受極大創傷:原來父親不是什麼屬靈偉人,他不過是一個沒有衛生常識、又不肯相信醫師的任性青年。父親的離世也不是什麼令人惋惜的「英年早逝」,那不過是試探上帝的賭局,他押上自己的性命、妻兒的幸福為賭注。
基督徒因信仰的緣故而拒絕接受藥物幫助,既不是新鮮事,也不是歷史書中的陳年舊事。新冠肺炎疫情在二零二零年開始爆發以來,北美基督徒圈子掀起一股反對接種新冠疫苗的輿論,在社群媒體迅速發展,促使美國最大基督新教宗派美南浸信會的領袖、甚至是教宗方濟,高調呼籲基督徒接種疫苗。
北美基督教機構製作反疫苗的影片和報導,在社群媒體獲得海量點擊和追蹤。這些資訊由終末神學和似是而非的消息穿鑿附會而成,表示新冠疫情和疫苗應驗了啟示錄所描述終末的情境:疫苗和口罩象徵啟示錄所描述的「獸印」,接種疫苗的人會倒臥在血泊中,瀕臨死亡。有些報導則聲稱疫苗含有人類胚胎成分、微型晶片,這些說法最後都遭反駁為不符合現實。
無論是不肯接受治療的年輕牧者,抑或是反對接種新冠疫苗的基督徒,都表現同一種聖俗二分的態度。面對疾病,他們都把宗教的觀點(上帝會垂聽禱告病醫治、瘟疫反映終末快要來臨),與醫學的觀點截然二分,且傾向認為兩者對立,作為基督徒必須二選一,選擇宗教的觀點。在動盪不安的時代,聖俗二分的現象尤其明顯,不但影響基督徒,也影響非信徒。
**KK傳道貼地聖經錄音室**(粵語)Podcast已經上架,收聽可以到以下連結~
Google Podcast版(直接google就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社會科學經典原著讀,人類學方法切入,基督教神學對話。用民族誌的手法,討論台灣宗教、社會、人文現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基督教詩歌差很大 詩歌好洗腦 歌詞的潛移默化 把神「馴化」了
從靈性到肉體侵害 噁心的屬靈導師 操控的本質 防止性侵第1步:界線 防止性侵第2步:澄清
一個有為基督徒 基督教界渣男(范尼雲)的真面目要從他的屬靈導師腓力神父(Thomas Philippe,1905~1993)說起。一九五○年,二十出頭的范尼雲從加拿大海軍退伍,到法國求學,並認識道明會修士腓力。腓力言教身教,帶領他跟從耶穌,並支持他服事心智障礙人士,最後促成方舟在一九六四年成立。
愛情的兩難 兩個佛洛伊德 文明的兩難 蠟筆小新的哲學 經濟學的解釋 沒有人是孤島 基督徒的反思
基督教講末世! 來到這篇「打大佬」的信仰練習。基督教的終末論,與歷史上邪惡的終末論有什麼區別?我會從影響力的層面做比較,縮小範圍至我在台港福音派教會所觀察到終末論的影響力。 極權者的話術 基督教「極權不起來」 基督教:敲碎命運枷鎖 從fate到destiny
進步的迷信 進步的極端 進步主義是一種終末論,把人類發展視為一條沒有迴轉的單行道,隨著時間,經過制定階段,邁向必然的終點。這終點是終極美好的化身:或精神意識的完滿,或共產烏托邦社會,或人類文明的巔峰。
基督教詩歌差很大 詩歌好洗腦 歌詞的潛移默化 把神「馴化」了
從靈性到肉體侵害 噁心的屬靈導師 操控的本質 防止性侵第1步:界線 防止性侵第2步:澄清
一個有為基督徒 基督教界渣男(范尼雲)的真面目要從他的屬靈導師腓力神父(Thomas Philippe,1905~1993)說起。一九五○年,二十出頭的范尼雲從加拿大海軍退伍,到法國求學,並認識道明會修士腓力。腓力言教身教,帶領他跟從耶穌,並支持他服事心智障礙人士,最後促成方舟在一九六四年成立。
愛情的兩難 兩個佛洛伊德 文明的兩難 蠟筆小新的哲學 經濟學的解釋 沒有人是孤島 基督徒的反思
基督教講末世! 來到這篇「打大佬」的信仰練習。基督教的終末論,與歷史上邪惡的終末論有什麼區別?我會從影響力的層面做比較,縮小範圍至我在台港福音派教會所觀察到終末論的影響力。 極權者的話術 基督教「極權不起來」 基督教:敲碎命運枷鎖 從fate到destiny
進步的迷信 進步的極端 進步主義是一種終末論,把人類發展視為一條沒有迴轉的單行道,隨著時間,經過制定階段,邁向必然的終點。這終點是終極美好的化身:或精神意識的完滿,或共產烏托邦社會,或人類文明的巔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老玄,隨著科技的進步,但是人,有進步嗎,醫學是科學的,道士宗教是迷的嗎?人應該在甚麼時候尋求醫學的幫助,又該在甚麼時候祈求宗教的力量呢,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案例,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迷信,身體不舒服請在第一時間找醫生而不應該是上宮廟。 時間大約是去年吧,老玄出國之前發生的一件case,我記得那
Thumbnail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Thumbnail
「嗚……」劉富安看著葉耀隆緊握著雙拳,低著頭不知在和什麼奮鬥掙扎著,但聯想到自己的父親,雖然他在家裡時,嚴格規定家人吃飯、睡覺、讀書、休息的時間,若不想遵守提出意見話,父親當下就會破口大罵。 現在看到葉宏月不只被限制外出自由,甚至人生重要的婚姻也要被操控,剛剛還差點就要把葉宏月直接關起來,讓劉富安
Thumbnail
德國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完全工作是一種歷史上的邪惡勢力。······惡魔令人的價值混亂,導致我們不再為了生活而工作,反倒為了工作而活。」(《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喬納森.馬萊西克(Jonathan Malesic),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讀到《使徒行傳》 24章時,令人印象特別深刻。保羅此時已被猶太總督拘提,處境堪憂,却仍勇敢傳講福音。腓力斯於主後52年至59年擔任猶太總督,史家評論腓力斯,是「帶有奴隸性格的暴君。」其三位妻子中,有一位是猶太人。保羅為他們講論基督耶穌的道,竟使腓力斯感到萬分恐懼。 為什麼呢?
Thumbnail
弱弱相殘是社會上最常見的悲歌,而開著福音車徵廟公可能就是類似的情景,只是比較歡樂一點的小說故事。怎麼說弱勢呢?故事軸線的男男主角,是同志伴侶,而基督宗教中的同志跟傳統信仰中的宮廟,都不是社會中的強勢,而弱弱之間的相互不認同跟隱形歧視鏈,就在社會、家庭的羈絆中,不斷的發酵、醞釀然後有一個還算好的結局。
Thumbnail
百善,孝為先。好吧,老玄我有點不肖,我老母一天到晚在為我擔心,畢竟道士這工作實在是有點危險又不穩定,而且還一天到晚把沒處理的鬼往家裡塞。今天要說的故事比較神奇,說穿了,其實就是一場家庭悲劇。 隨著時代進步,會拜拜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如果是順著時代的消逝還無話可說,但如果一些不肖子孫因為一些破爛原因將
Thumbnail
我想我是那一個親自見證楊斯棓醫師成為暢銷作家並持續發揮影響力的那個人。 時光回溯到十多年前初次見到楊醫師的那一天,他用鏗鏘有力的台語訴說自己內心的想法,具體的內容已模糊,只記得楊醫師不僅具有文采,亦有在眾人發表演說的膽識,即便當時的他只是台下的聽者,一言既出已氣勢十足,讓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老玄,隨著科技的進步,但是人,有進步嗎,醫學是科學的,道士宗教是迷的嗎?人應該在甚麼時候尋求醫學的幫助,又該在甚麼時候祈求宗教的力量呢,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案例,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迷信,身體不舒服請在第一時間找醫生而不應該是上宮廟。 時間大約是去年吧,老玄出國之前發生的一件case,我記得那
Thumbnail
神學家畢德生是位有名的牧者,他曾經害怕失敗,用工作、事工來麻痺失敗的焦慮,但最後反省說: 「他認為自己必須放下,因為工作的是神,不是自己。神的工作,才是往後人生道路的中心。」(《牧者的翱翔》,畢德生,p52)
Thumbnail
「嗚……」劉富安看著葉耀隆緊握著雙拳,低著頭不知在和什麼奮鬥掙扎著,但聯想到自己的父親,雖然他在家裡時,嚴格規定家人吃飯、睡覺、讀書、休息的時間,若不想遵守提出意見話,父親當下就會破口大罵。 現在看到葉宏月不只被限制外出自由,甚至人生重要的婚姻也要被操控,剛剛還差點就要把葉宏月直接關起來,讓劉富安
Thumbnail
德國哲學家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完全工作是一種歷史上的邪惡勢力。······惡魔令人的價值混亂,導致我們不再為了生活而工作,反倒為了工作而活。」(《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喬納森.馬萊西克(Jonathan Malesic),博客來電子書)
Thumbnail
讀到《使徒行傳》 24章時,令人印象特別深刻。保羅此時已被猶太總督拘提,處境堪憂,却仍勇敢傳講福音。腓力斯於主後52年至59年擔任猶太總督,史家評論腓力斯,是「帶有奴隸性格的暴君。」其三位妻子中,有一位是猶太人。保羅為他們講論基督耶穌的道,竟使腓力斯感到萬分恐懼。 為什麼呢?
Thumbnail
弱弱相殘是社會上最常見的悲歌,而開著福音車徵廟公可能就是類似的情景,只是比較歡樂一點的小說故事。怎麼說弱勢呢?故事軸線的男男主角,是同志伴侶,而基督宗教中的同志跟傳統信仰中的宮廟,都不是社會中的強勢,而弱弱之間的相互不認同跟隱形歧視鏈,就在社會、家庭的羈絆中,不斷的發酵、醞釀然後有一個還算好的結局。
Thumbnail
百善,孝為先。好吧,老玄我有點不肖,我老母一天到晚在為我擔心,畢竟道士這工作實在是有點危險又不穩定,而且還一天到晚把沒處理的鬼往家裡塞。今天要說的故事比較神奇,說穿了,其實就是一場家庭悲劇。 隨著時代進步,會拜拜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如果是順著時代的消逝還無話可說,但如果一些不肖子孫因為一些破爛原因將
Thumbnail
我想我是那一個親自見證楊斯棓醫師成為暢銷作家並持續發揮影響力的那個人。 時光回溯到十多年前初次見到楊醫師的那一天,他用鏗鏘有力的台語訴說自己內心的想法,具體的內容已模糊,只記得楊醫師不僅具有文采,亦有在眾人發表演說的膽識,即便當時的他只是台下的聽者,一言既出已氣勢十足,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