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在〈
養小孩有可能FIRE嗎?〉一文中,我曾提出「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符合FIRE精神的教養觀念,其中包括了接近大自然、減少3C使用兩個重要原則。正好近期有兩篇新發表的科學研究證實了這些概念,今天就提出來和各位分享。
★研究一
「
Blue space」直譯為「藍色空間」,最初是使用於「都市計畫」中的專有名詞,包括河川、湖泊、水庫等水域。與之相近的則是「綠色空間」(green space),所指的當然就是公園、草地、林園等綠地。
過去已有不少研究證實:常接觸「綠色空間」的成人較能緩解生活壓力,同時伴隨較佳的心理健康狀態。然而,對於「藍色空間」的研究則很缺乏,針對兒童時期的研究更是付之闕如。
來自英國頂級大學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研究團隊,收集了來自18個國家、超過1.5萬名成人的大量資料,試圖補足這方面資訊。
研究人員回顧了受測者0~16歲期間接觸「藍色空間」的經驗,包括童年生活區域有多接近藍色空間、多常到藍色空間嬉戲、父母及照顧者對於他們的放心程度,以及目前(成年後)親近大自然的頻率、心理健康狀態。
補充說明,一般父母(與照顧者)對於孩童接近「水域」的擔心程度多半較高,因此研究人員才會有「放心程度」一問。
結果不出意外:兒童時期較常親近藍色空間者,較為重視大自然所能帶來的內在價值,成年後會較常接近大自然,同時心理健康程度也較高。
結論就是:小時候只要較常接觸大自然(前提當然是父母不能過於擔心、限制),不論是親綠、親藍,都能培養出較重視、較親近大自然的特質,並且成為心理較健康的成人。
★研究二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Guidelines」(美國兒科學會準則)是由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根據最新研究結果,經過嚴謹的分析、討論後,提供給醫師、父母、照顧者,做為診斷、治療、照顧、養育兒童的依據,每年都會進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