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讀書_《入冬前的楓葉信》

檸檬讀書_《入冬前的楓葉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再不說說這本書,冬天都要來啦~喜歡秋天的溫度,恰恰好可以捧著熱茶,不用厚外套,但北臺灣的秋會多了一點水氣(好像不是一點),這些水氣會讓出門的我們就像書裡的動物一樣匆匆忙忙的。

raw-image

翻開頁面,不同濃淡的綠裡,小鳥捎來了紅通通的楓葉信,一葉知秋,抱著果實的老鼠看到楓葉信立刻想起:

「要下雪了嗎?我們這座山裡是不是也有楓葉呢?」

楓葉信像是秋季派來的使者,變紅的楓葉信宣告秋季降臨,秋天來了,冬天還會遠嗎?

raw-image
raw-image

接著,是松鼠、棕耳鵯⋯⋯各種動物,大家都在找紅通通的「它」,最後,不負眾望,大家找到了漫山遍野的「紅」,謝謝楓葉信,謝謝你的到來,通知我們得準備好迎接雪了。

raw-image

這是個極為簡單的故事,小朋友看來,會告訴你,楓葉紅了就是冬天要到了呀!在大人的我眼裡看來,卻彷彿也是說著人生的變化一般。

在菊地知己大片的水墨渲染下宣告季節的變化,一開始不同層次的綠色裡,小鳥的一枚紅色楓葉信是秋季的登場;隨著越來越多的動物們加入尋找「紅」的行列,不同節奏的綠色裡加入了黃色,就像葉子的變化一般,是由嫩綠轉黃才會變紅的呀!動物數量增加的同時,秋季已經來臨,隨著動物的奔走飛跳,山林裡依舊生意盎然,到了最後三個跨頁 動物們找到了。

raw-image

三個跨頁,重巒疊嶂裡參差著的紅,每一個跨頁的楓紅都有著不同的節奏感,是大自然裡歌頌秋天,歡迎冬天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生嚮往,美得令人想前往山林裡看看那樣的紅。

全書裡沒有太多的顏色,菊地知己僅用黑、綠、黃、紅加上大篇幅的水墨渲染,繪出山林裡動物的生命力、繪出四季的節奏、繪出感染人心的畫面。而最後重複的兩句「得準備好迎接雪了」給山林,也給我們,山林迎接四季的冬,而人們也會迎接人生裡的冬。我們準備好了嗎?

《入冬前的楓葉信》

文.圖/菊地知己

譯/米雅

出版/步步出版社

avatar-img
檸檬的家
62會員
388內容數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圖畫佔比較大的書籍。常有人說,繪本是給孩子看的,而我認為繪本沒有年齡的限制,它只是眾多書籍類型中的一類。字數越少的書籍,想要傳遞訊息越不容易。所以。我想在這個專題中介紹我喜歡的繪本,和所有人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檸檬的家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陳列在網路商店的頁面時,我第一眼就被吸引了,大片明亮的黃色總是可以讓人第一眼就覺得生氣盎然(另外一本黃色封面我也很愛的是《像我這樣的一隻獅子》,下次再來介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回到黃色封面的《亂七八糟的口袋》,除了黃色吸睛以外,「口」字的設計也超級可愛,國外的繪本翻譯成中文版時,有時候會
一開始看到這書,是被封面上的紅磚牆所吸引,帶著歐式復古又有點溫暖的味道,在得知封面上挖了真的窗口,內頁也真的開了窗口,立刻帶回家。很喜歡這種做軋型設計的書本,總會有許多意外的驚喜,尤其軋型設計書通常是得另開刀膜的,成本上會比較高,但也因為這類的設計通常格外有趣,所以也蒐集了不少這類型的繪本。
很少買這樣的彩色四格漫畫來看,不過書名太令我好奇了,之前在這本書很夯的時候沒有買,前幾天趁著博客來會員日入手了,也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從書名一開始就破梗了,我猜著難道內容是鱷魚求生記?又或者鱷魚求死記?畢竟日前有一本書是《每天回家老婆都在裝死》,所以來個一樣的梗似乎也很合理。出乎意料的,不是,是很日
臺北的冬天常常讓我得要「假裝是魚」,尤其住在汐止,忍不住在封面上加上很多魚😂 溜溜和巧比遇上回不了家的小鯨魚,他們想幫忙小鯨魚回家。可是才一下下,他們就沒有力氣了。樹上的鳥幫他們找了鯨魚媽媽,鯨魚媽媽來了,該怎麼帶小鯨魚回家呢? 風來了,草原變成海。 鯨魚媽媽對溜溜和巧比說:「不要緊張,只要假裝自
沒有孩子的我,卻被這本書深深感動了。 身邊的朋友多數都以生子,而每個媽媽在孕婦期間談起孩子,就像書上寫的「在孩子還沒到來,家裡已經充滿歡樂。」大家談的是「會長得像爸爸還是媽媽?」「會乖巧還是壞脾氣?」然後大家開始為孩子準備起該用的、用不到的(一定有),一邊討論著「該買粉紅色還是藍色?嗯,不該以性別決
在這本《的》在尚未出版之際,早先已經在MOE雜誌上認識這位作者,看不懂日文的我當下很驚豔junaida如此細膩的畫風,junaida的作品多以水彩為主,以水彩處理如此細膩的畫面卻又不顯匠氣,帶著趣味及溫暖,這些都可見作者非凡的功力。 「的」在教育部國語簡編本中的解釋有兩種: 1.置於形容詞後,例如:
這本書陳列在網路商店的頁面時,我第一眼就被吸引了,大片明亮的黃色總是可以讓人第一眼就覺得生氣盎然(另外一本黃色封面我也很愛的是《像我這樣的一隻獅子》,下次再來介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回到黃色封面的《亂七八糟的口袋》,除了黃色吸睛以外,「口」字的設計也超級可愛,國外的繪本翻譯成中文版時,有時候會
一開始看到這書,是被封面上的紅磚牆所吸引,帶著歐式復古又有點溫暖的味道,在得知封面上挖了真的窗口,內頁也真的開了窗口,立刻帶回家。很喜歡這種做軋型設計的書本,總會有許多意外的驚喜,尤其軋型設計書通常是得另開刀膜的,成本上會比較高,但也因為這類的設計通常格外有趣,所以也蒐集了不少這類型的繪本。
很少買這樣的彩色四格漫畫來看,不過書名太令我好奇了,之前在這本書很夯的時候沒有買,前幾天趁著博客來會員日入手了,也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從書名一開始就破梗了,我猜著難道內容是鱷魚求生記?又或者鱷魚求死記?畢竟日前有一本書是《每天回家老婆都在裝死》,所以來個一樣的梗似乎也很合理。出乎意料的,不是,是很日
臺北的冬天常常讓我得要「假裝是魚」,尤其住在汐止,忍不住在封面上加上很多魚😂 溜溜和巧比遇上回不了家的小鯨魚,他們想幫忙小鯨魚回家。可是才一下下,他們就沒有力氣了。樹上的鳥幫他們找了鯨魚媽媽,鯨魚媽媽來了,該怎麼帶小鯨魚回家呢? 風來了,草原變成海。 鯨魚媽媽對溜溜和巧比說:「不要緊張,只要假裝自
沒有孩子的我,卻被這本書深深感動了。 身邊的朋友多數都以生子,而每個媽媽在孕婦期間談起孩子,就像書上寫的「在孩子還沒到來,家裡已經充滿歡樂。」大家談的是「會長得像爸爸還是媽媽?」「會乖巧還是壞脾氣?」然後大家開始為孩子準備起該用的、用不到的(一定有),一邊討論著「該買粉紅色還是藍色?嗯,不該以性別決
在這本《的》在尚未出版之際,早先已經在MOE雜誌上認識這位作者,看不懂日文的我當下很驚豔junaida如此細膩的畫風,junaida的作品多以水彩為主,以水彩處理如此細膩的畫面卻又不顯匠氣,帶著趣味及溫暖,這些都可見作者非凡的功力。 「的」在教育部國語簡編本中的解釋有兩種: 1.置於形容詞後,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