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權力邏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習近平的權力邏輯

莫札特曾經寫過一部經典歌劇,《女人都一樣》(義大利語:Così fan tutte)。其實,權力的邏輯也是古今中外都一樣。

西方人常說,

權力帶來腐敗,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敗!

這話當然沒錯,只是,習近平現在關心的,已經不是反貪腐的問題,因為以前反貪腐是針對政治對手,尤其是江派。現在局面不一樣了,他算是已經把權力都集中過來了。

以他現在定於一尊的情況,另一句話更貼切:

完全執政,就要完全負責!

在獨裁者的體系裡,政策若成功,功勞肯定是歸獨裁者,政策若失敗,責任要歸底下的部屬。可是,大家都知道,真正要負責的,是獨裁者本人。

現在習近平在黨內成為老大,真正的老大,所以他逃不掉的,必須對以後的重大政策負完全責任。

目前已經看到的,有兩件事要他處理,一個是惡化中的經濟危機,另一個是惡化中的美中關係,這兩件事都是,也只能是,由他來親自拍板。所以,他想要底下的人來分攤責任,恐怕是辦不到了。

完全執政就要完全負責,古今中外都是這個道理。所以,當皇帝其實是很辛苦的,因為政策出差錯總是難免,而獨裁者卻不能有差錯。

那習近平怎麼辦?

我猜想,完成連任之後,習近平就更需要一些可以墊背的人,必要時可以把他們拋出來背鍋的人。對獨裁者來說,有這些背鍋俠才能避免自己被追究責任,否則到手的權力,遲早又要被別人搶走。

二十大政治局四個新任常委(李強,蔡奇,李希,丁薛祥)全部是習近平的親信,或許他們將是背鍋俠的第一梯隊。

習老大對自己人下手從來不手軟,王岐山在習近平的第一任替他打貪腐,為他鬥爭黨內政敵,鞏固了他的權力,可是照樣像是「中餐館的筷子」,用完即丟,就是一個最鮮明的例子。

習近平為了自己的安全,把可能的接班人都排除了,例如陳敏爾與胡春華,他們都沒有擠進政治局常委。相反的,能擠進來的人對習近平基本上都不具威脅性,而且也都是可拋棄的「筷子」。

這樣的人事布局表明,習近平將來還要拼第四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嘉隆的沙龍
3.4K會員
943內容數
吳嘉隆的經濟與投資思考——培養更全面的投資思維,行情會有波動,只有你的獨立思考能力會不斷累積下去。帶你從零開始,一步步學習「像經濟學者一樣思考」的秘訣。
吳嘉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31
目前的中國經濟至少有下面五大危機同時爆發,失業危機,房地產危機,地方財政危機,銀行危機或金融系統性風險,資金外逃與外匯儲備危機。現在這些危機硬是同時爆發,根本沒有解決方案。我估計習近平也只能放棄拼經濟,於是會繼續推動態清零,用來掩蓋經濟的困境。
Thumbnail
2022/10/31
目前的中國經濟至少有下面五大危機同時爆發,失業危機,房地產危機,地方財政危機,銀行危機或金融系統性風險,資金外逃與外匯儲備危機。現在這些危機硬是同時爆發,根本沒有解決方案。我估計習近平也只能放棄拼經濟,於是會繼續推動態清零,用來掩蓋經濟的困境。
Thumbnail
2022/10/31
從二十大之後習近平的人事布局可以看出來,他的指導思維強調安全,強調鬥爭,也強調民族主義,骨子裡就是不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了。同時,習近平面對不斷惡化的美中關係,也不想利用改革開放派來修補。習近平面對不斷惡化的經濟困境,不斷惡化的美中關係,基本沒招了,很可能只好放棄。
Thumbnail
2022/10/31
從二十大之後習近平的人事布局可以看出來,他的指導思維強調安全,強調鬥爭,也強調民族主義,骨子裡就是不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了。同時,習近平面對不斷惡化的美中關係,也不想利用改革開放派來修補。習近平面對不斷惡化的經濟困境,不斷惡化的美中關係,基本沒招了,很可能只好放棄。
Thumbnail
2022/10/31
我現在的估計是,習近平在明年三月的兩會,完成連任的全部工程後⋯: 1)習在1年內,至多2年吧,會對台灣下手,也就是說,快的話,明年夏天就會開戰;2)中國經濟雖然不好,但是習算的不是經濟帳,民生帳,而是政治帳;3)在習的立場,如果中共會在他手上崩潰的話,那麼台海戰爭就是用來把台灣日本美國拖下水的。
Thumbnail
2022/10/31
我現在的估計是,習近平在明年三月的兩會,完成連任的全部工程後⋯: 1)習在1年內,至多2年吧,會對台灣下手,也就是說,快的話,明年夏天就會開戰;2)中國經濟雖然不好,但是習算的不是經濟帳,民生帳,而是政治帳;3)在習的立場,如果中共會在他手上崩潰的話,那麼台海戰爭就是用來把台灣日本美國拖下水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深入分析中國共產黨主席習近平的獨裁特質及其對臺灣的軍事威脅。從歷史上類比清朝道光皇帝的統治模式,探討習近平如何利用權力鞏固自身地位,並可能如何通過武力統一臺灣。針對當前地緣政治情勢,文章警示讀者準備面對最壞的情況,強調習近平的追求可能引發臺海衝突。
Thumbnail
本文深入分析中國共產黨主席習近平的獨裁特質及其對臺灣的軍事威脅。從歷史上類比清朝道光皇帝的統治模式,探討習近平如何利用權力鞏固自身地位,並可能如何通過武力統一臺灣。針對當前地緣政治情勢,文章警示讀者準備面對最壞的情況,強調習近平的追求可能引發臺海衝突。
Thumbnail
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崩盤,中共又拒絕拯救,中國經濟究竟將失落幾十年?房地產泡沫最後不一定會以一種經濟的形式化解或暴露,很可能會是以政治和社會現象暴露? 北京傳聞四起,習近平中風用替身?罹癌已換肝?政變遭軟禁?張又俠突然發表忠文?又傳出,習近平因為身體重病而下臺?北戴河會議決定要胡春華取代習擔任總書記?
Thumbnail
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崩盤,中共又拒絕拯救,中國經濟究竟將失落幾十年?房地產泡沫最後不一定會以一種經濟的形式化解或暴露,很可能會是以政治和社會現象暴露? 北京傳聞四起,習近平中風用替身?罹癌已換肝?政變遭軟禁?張又俠突然發表忠文?又傳出,習近平因為身體重病而下臺?北戴河會議決定要胡春華取代習擔任總書記?
Thumbnail
中國在城市搞「國進民退」,國有企業已佔到85%以上,接著農村搞「集體經濟公有制」,「人民公社」就不遠了!中國的「共同富裕」就可徹底落實了! 只是,好不容易改革開放努力,總算熬出頭,卻遇上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的澆熄洗禮,中國人的「中國夢」,恐怕會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
Thumbnail
中國在城市搞「國進民退」,國有企業已佔到85%以上,接著農村搞「集體經濟公有制」,「人民公社」就不遠了!中國的「共同富裕」就可徹底落實了! 只是,好不容易改革開放努力,總算熬出頭,卻遇上習近平的共同富裕、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的澆熄洗禮,中國人的「中國夢」,恐怕會是「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分析了21世紀中國的政治現實。作者指出學界對中國經濟成就存在誤解,忽略了專制政府的管制策略及體制下的黑暗面。他將書分為五個部分,探討領導人、政府言行、行動、生產、及中國本質。書中指出黨國體制是核心,意識形態是合理化權力的關鍵。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面臨權力集中和未來展望的挑戰。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分析了21世紀中國的政治現實。作者指出學界對中國經濟成就存在誤解,忽略了專制政府的管制策略及體制下的黑暗面。他將書分為五個部分,探討領導人、政府言行、行動、生產、及中國本質。書中指出黨國體制是核心,意識形態是合理化權力的關鍵。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面臨權力集中和未來展望的挑戰。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2024年3月初,中國的橡皮圖章立法機構和政協機構的年度會議在中共的陰雲籠罩下拉開帷幕。兩會的前兩天有三項進展更加牢固地加強了黨凌駕國家政府之上的地位。除了「黨大於國」,兩會上的三個進展表明,習近平正在進一步架空集體領導制。
Thumbnail
2024年3月初,中國的橡皮圖章立法機構和政協機構的年度會議在中共的陰雲籠罩下拉開帷幕。兩會的前兩天有三項進展更加牢固地加強了黨凌駕國家政府之上的地位。除了「黨大於國」,兩會上的三個進展表明,習近平正在進一步架空集體領導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