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大家喜歡頂嘴嗎?我以前都覺得自己不會頂嘴,直到……
大家如果有看「偶家的故事」我寫的我家故事的專欄,應該都知道我家是非常自由奔放的家庭,也因為這樣,從小我們跟長輩講話總是不習慣畢恭畢敬,有什麼說什麼
記得小時候媽媽常對我說:「不要頂嘴」
我總會回:「我哪有」
其實我不是睜眼說瞎話,而是當下的我不知道那就叫「頂嘴」,我記得小時候的我,總覺得為什麼要誣賴我頂嘴,我就沒有啊!我只是說我覺得對的事,你就應該要接受真正的事實,為什麼你說錯了,我還要乖乖被訓話?
但站在長輩的角度,長輩訓話,不要回嘴就對了,隨便回一句都叫做「頂嘴」
我是長大後有一天突然明白這個道理,好像是看什麼節目,聯想到原來小時候的我就是很愛頂嘴
其實先不論誰對誰錯,在「家」想要維持平靜,先乖乖聽就對了,等正在氣頭上的人平靜下來再好好討論是非對錯,後來覺得這招很好用,也可以用對公司上司、朋友等等上面,能讓自己人際關係比較順遂喔!
大家喜歡頂嘴嗎?還是也跟我一樣不覺得自己在頂嘴?歡迎按顆愛心、留言跟我說喔!當然也歡迎追蹤起來!!
avatar-img
8會員
164內容數
發揮想像力,用故事將難背的日文單字給記起來;偶爾會分享一些跟日文有關的小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2/10/31
我現在已經是某些人的長輩了,但是我從來沒有說過「不要頂嘴」,想想蠻自豪的哈哈😆
雨兒 -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1/02
您真是明理的智者啊!!!(眼睛發光茫)
雨兒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也稱社群恐慌症
週五晚上帶妹妹在台北吃飯,吃完飯後我們走在熙來人往的捷運站上……. 突然我的手機響起
大家隔離那麼久,重回社交生活後,有覺得自己變得有點社交恐懼嗎?
相信大家都用過Siri功能,但有人有對它說過「台語」嗎?在
我最近在想,我寫文章的初衷是什麼?
大家身邊不知道有沒有那種「公式人」,什麼事都要套公式……
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也稱社群恐慌症
週五晚上帶妹妹在台北吃飯,吃完飯後我們走在熙來人往的捷運站上……. 突然我的手機響起
大家隔離那麼久,重回社交生活後,有覺得自己變得有點社交恐懼嗎?
相信大家都用過Siri功能,但有人有對它說過「台語」嗎?在
我最近在想,我寫文章的初衷是什麼?
大家身邊不知道有沒有那種「公式人」,什麼事都要套公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小時候,還不懂得什麼叫做禍從口出。也不懂得什麼叫做三思而後行。只知道,內心有什麼話想說,就直白地說。有什麼想做的,就勇敢去做。長大後,漸漸地與社會融合後,開始思考,什麼樣的話語不會傷人感受,怎麼樣的說法,不會讓人覺得太直白。開始學著修飾很多的話語,用拐彎抹角的方式,讓聽的人可以聽懂自己的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忘記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學會「閉嘴」這件事。 大概是某次聽著抱怨煩惱時試著分享自己的經驗與看法被說了一句:「你一定要這麼嚴苛嗎?聽你說話很討厭,你說教的樣子讓我很反感。」 那時說不受傷絕對是騙自已,因此決定不再多說。 有時候會認為某些話或許能幫到某些人,但事實上那僅僅是自己的主觀判斷而已
Thumbnail
從小到大有過自己與自己對話嗎?這個對話有時可能會變成自己的自言自語,或者當緊張時或對某事感到擔心時會對自己說的一些心理話,「冷靜,我可以的。」、「完蛋了,我這次一定會搞砸!」,有時是鼓勵的話有時是讓人有些卻步的話。
Thumbnail
說不太出大眾喜歡聽的話,算不算是一種「不會說話」。
Thumbnail
你可以很做自己,但不要誤會自己。 這一篇極有可能說到最後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今天想從兩個面向聊聊「做自己」,一個是原廠設定的自己,一個是社會下的自己。 從牙牙學語開始,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怎麼表達,很容易受到原生家庭影響,這個是我相信的。我的小時候,在民國70年代裡,通用的孩童教育大致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
Thumbnail
很小的時候,差不多是幼稚園時期,住在外婆家,沒有跟爸爸媽媽姐妹們住一起。年紀小小的,最愛纏著表姐,跟頭跟尾的,很喜歡跟她們玩在一起,也覺得她們比親姐姐還要疼我。 我心裏一直這麼想著,但也不是不愛自己的父母與姐妹……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小時候,還不懂得什麼叫做禍從口出。也不懂得什麼叫做三思而後行。只知道,內心有什麼話想說,就直白地說。有什麼想做的,就勇敢去做。長大後,漸漸地與社會融合後,開始思考,什麼樣的話語不會傷人感受,怎麼樣的說法,不會讓人覺得太直白。開始學著修飾很多的話語,用拐彎抹角的方式,讓聽的人可以聽懂自己的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忘記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學會「閉嘴」這件事。 大概是某次聽著抱怨煩惱時試著分享自己的經驗與看法被說了一句:「你一定要這麼嚴苛嗎?聽你說話很討厭,你說教的樣子讓我很反感。」 那時說不受傷絕對是騙自已,因此決定不再多說。 有時候會認為某些話或許能幫到某些人,但事實上那僅僅是自己的主觀判斷而已
Thumbnail
從小到大有過自己與自己對話嗎?這個對話有時可能會變成自己的自言自語,或者當緊張時或對某事感到擔心時會對自己說的一些心理話,「冷靜,我可以的。」、「完蛋了,我這次一定會搞砸!」,有時是鼓勵的話有時是讓人有些卻步的話。
Thumbnail
說不太出大眾喜歡聽的話,算不算是一種「不會說話」。
Thumbnail
你可以很做自己,但不要誤會自己。 這一篇極有可能說到最後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今天想從兩個面向聊聊「做自己」,一個是原廠設定的自己,一個是社會下的自己。 從牙牙學語開始,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怎麼表達,很容易受到原生家庭影響,這個是我相信的。我的小時候,在民國70年代裡,通用的孩童教育大致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
Thumbnail
很小的時候,差不多是幼稚園時期,住在外婆家,沒有跟爸爸媽媽姐妹們住一起。年紀小小的,最愛纏著表姐,跟頭跟尾的,很喜歡跟她們玩在一起,也覺得她們比親姐姐還要疼我。 我心裏一直這麼想著,但也不是不愛自己的父母與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