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譯團】徐淑賢:那一夜,在雨夜的奈良遇見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梁啟超與林獻堂的書信往來密切,經常討論時事。(藏品:梁啟超致林獻堂函(1911-10-29)/黃得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梁啟超與林獻堂的書信往來密切,經常討論時事。(藏品:梁啟超致林獻堂函(1911-10-29)/黃得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記一段林獻堂與梁啟超的情誼】

若論及林獻堂所領導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往往會提起梁啟超。提起梁啟超所分享的愛爾蘭抗英經驗、提起梁啟超對林獻堂、林幼春的讀書建議,以及提起1911年3月梁啟超與女兒梁思順(令嫻)、朋友湯覺頓同行的臺灣之旅。


這一趟臺灣之旅,梁啟超籌備了將近五年,興致勃勃的他,不僅從出航日就開始寫詩紀錄,抵臺後更將詩歌作為所見所聞的速記工具。同時間《臺灣日日新報》也刊出消息,從其搭乘的笠戶丸,到沿途可能拜訪的對象,都成為追蹤報導的內容。然而這並不是一般的新聞放送,而是梁啟超作為公車上書領袖、投身維新運動,更因此流亡日本的特殊身分,讓這趟旅行註定備受關注。監控的視線從基隆登岸那一刻就開始,甫下船的梁啟超受到「警吏來盤詰,幾為所窘」,而後在臺北東薈芳的演講也感到「屬耳在垣,笑顰皆罪」,以致後來在臺中,與櫟社的聚會裡,梁啟超不得不強調:「酒席中俱文雅之人,只好談風月,國家政治不必提及」。

但文人總有文人的玩法。他們透過「追懷劉壯肅(劉銘傳)」即席賦詩,對比了清官與日官的差別,經由追念前者,暗藏對今者的評論。又以東漢末年遭匈奴擄掠的「蔡文姬」為擊缽詩題,借古傷今,一吐悲憤。而林幼春更以〈奉和任公先生原韻之作〉一詩中「楚囚忍死非無意,終擬南冠對角巾」流露出對於康有為、梁啟超多年奮鬥與流亡經驗的理解,被梁啟超譽為「海南才子」。

看到武昌起義後的第一線狀態,不僅有革命黨潛伏殺機、列強蓄勢干預政情。(藏品:梁啟超致林獻堂函(1911-10-29)/黃得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看到武昌起義後的第一線狀態,不僅有革命黨潛伏殺機、列強蓄勢干預政情。(藏品:梁啟超致林獻堂函(1911-10-29)/黃得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此趟旅行後,梁啟超與林獻堂的書信往來愈加密切,從詩歌創作到商討辦報,從回報國民常識會的籌組,到傳遞中國辛亥革命期間的混亂局勢,雙方意見的交換愈見頻繁。從現存1911年10月29日(農曆辛亥年9月8日)梁啟超致林獻堂的信函中,可以看到武昌起義後的第一線狀態,不僅有革命黨潛伏殺機、列強蓄勢干預政情,梁啟超自己也於同時間由日本趕赴中國,期待透過政治運作,壓抑袁世凱、建立新政府,進而重整勢力、召開國會。整體情勢交雜難辨,各方媒體多有煽動言論,梁啟超建議林獻堂,閱讀《時事新報》較能中立理解時局,同時也為《國風報》經營費用斷絕,向林獻堂求助。

1911年11月8日(農曆辛亥年9月18日),林獻堂匯款一千金以解《國風報》經營之危,並表達自己身處臺灣,對遠方局勢無法給予更多協助的遺憾。梁啟超則於11月20日(農曆辛亥年9月30日)回函致謝,信中說明自己辭退袁世凱邀任入閣一事,流露出原定「和袁慰革」的策略似有其他考量。林獻堂又於11月底到12月初左右(農曆辛亥年10月10日)回信,表達對其辭聘一事的理解,並分析清皇室、張勳、馮國璋等人的盤算,回應梁啟超的焦慮之情。也是在這封信中,林獻堂送上臺灣茶葉給往復奔波的梁啟超,或許是希望口感柔順、香氣細膩的冬茶,能夠捎給知己好友一點安定的心情。

這些往返的信件,組成牽引臺灣思考自決自主的錯落光芒,見證1910年代臺灣本地知識分子對於中國、乃至世界局勢從摸索到介入,並同步於島內嘗試執行、呼應的過程。

林獻堂的回函,送上臺灣茶葉給往復奔波的梁啟超,希望給知己好友一點安定的心情。(藏品:林獻堂致梁啟超函(1911-11-08)(草稿)/黃得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林獻堂的回函,送上臺灣茶葉給往復奔波的梁啟超,希望給知己好友一點安定的心情。(藏品:林獻堂致梁啟超函(1911-11-08)(草稿)/黃得時提供,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這一切都源於1907年的雨夜。

那一年,是林獻堂初次的日本之旅,為了拜訪梁啟超,他與秘書踏遍橫濱,前往新民叢報館、華僑學校「東京高等大同學校」均尋訪無果。只好帶著大同學校校長林儒的介紹信,轉往神戶,期待能在華僑同文學校見到心中的偶像。

前往神戶途中,林獻堂先在奈良住宿休息。

早春的夜晚,雨淅淅瀝瀝落在旅社的臺階,林獻堂的秘書甘得中倚在櫃臺,一面望著門外、一面隨意翻閱著旅社登記簿。突然瞥見其中有類似中國人的姓名,仔細一看,發現一個是《新民叢報》發行人陳筥笙,而另一個則是梁啟超友人潘博(潘若海)。喜出望外的甘得中連忙找女侍詢問,並在她的帶領下前往旅社三樓。

走廊上,甘得中掏出名片請女侍轉交,正在交談之際,一男子從房內走出,問道:「何事?」

甘得中道:「我是從臺灣來的,想向陳先生與潘先生請教,不曉得他們是否知道梁先生的行蹤。」

男子道:「你找他有什麼事?」

甘得中道:「過去讀過梁先生的文章,心裡很是敬佩,一直希望能親自拜訪他。」

男子拉開房門,邀請甘得中入內,甫一坐下即道:「我就是梁啟超。」

甘得中壓抑住激動,言道:「我有位長輩,目前人在二樓,我請他一起上來。」

等到甘得中帶著林獻堂再次回到房裡,陳筥笙、潘博已經在內,並與兩人問好。

命運的相會,讓口說臺語的林獻堂、使用廣東腔官話的梁啟超,雖然「重譯通辭,有懷不吐」,但至少同在漢字文化圈,還可以經由筆談交換對於時局的想法。席間林獻堂向梁啟超請益了臺灣殖民地的問題,梁啟超以愛爾蘭之例予以鼓勵,雙方筆談的手稿被林獻堂帶回臺灣與林幼春共同閱讀,打開了霧峰林家與梁啟超魚雁往返的起點。

因為1907年那一晚的春雨,臺灣與世界局勢更加緊密地連動起來。

註:信件文字解讀、林獻堂與梁啟超會面經過,主要參考許俊雅(編),《梁啟超與林獻堂往來書札》,台北:萬卷樓,2007。


★作家小傳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為晚清重要知識分子。不遺餘力的宣介西方學說,亦曾參與中華民國的政治運動,後全力從事於培植國民基礎的教育事業。

林獻堂(1881-1956)本名大椿,譜名朝琛,字獻堂,號灌園。因在頂厝系同輩中排行第三,故鄉人尊稱為「三少爺」或「三老爺」。其文化與社會運動著重在爭取臺灣人的權利,並喚醒臺灣人的民族意識,不再屈從於日本政府的殖民統治。1949年後赴日養病,1956年1月逝世。

★團員簡介

徐淑賢 花蓮人,國立清華大學臺文所博士。曾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士紳的三京書寫:以1930–1940年代《風月報》、《南方》、《詩報》為中心》(2013)。博士論文〈1920年代至1930年代北台灣傳統文人的書畫鑑賞、推廣與商業活動〉(202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臺文館/轉譯研發團的沙龍
414會員
165內容數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27
你的高中時期參加的是什麼社團呢,是揮散汗水的運動性社團,還是熱情活動的康樂性社團,或者學有專精的學術型社團? 無論參與什麼性質,社團活動必定是青春回憶重要的一頁。但你知道嗎?遠在日治時期時台灣的高中,就有豐富的社團活動。其中很特別的是有考古社團——「博物研究會」……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9/13
1960年代的知識分子是什麼樣子呢?劉大任(在此我們先暫不稱他為作家)在小說《浮游群落》之中,描摹了一群有志青年的模樣,他們滿懷理想,渴望改變社會,卻也同時提心吊膽,深怕一不小心就身陷囹圄。 因為他們最青春活躍的時候,正是白色恐怖仍烏雲罩頂的年代。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2024/08/27
【派克是一同奮鬥的好夥伴】 王育德年僅25歲時便流亡日本,用美國的派克51鋼筆替臺灣戰鬥。這名臺語專家與臺獨運動者究竟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林錦文,1921年出生,彰化市人,曾赴日受情報訓練,任日軍特攻隊指導員,林錦文之妹——林愛珠回憶:「小時候他就很有志向,同儕裡他一定要當孩子王,還說長大以後要做什麼很偉大的事。」二二八事件爆發當天晚上,國大代表林連宗、彰化詩人陳虛谷即與眾人聚集於市參議會議長吳蘅秋宅,討論因應策略,3月2日地方仕紳與
Thumbnail
林錦文,1921年出生,彰化市人,曾赴日受情報訓練,任日軍特攻隊指導員,林錦文之妹——林愛珠回憶:「小時候他就很有志向,同儕裡他一定要當孩子王,還說長大以後要做什麼很偉大的事。」二二八事件爆發當天晚上,國大代表林連宗、彰化詩人陳虛谷即與眾人聚集於市參議會議長吳蘅秋宅,討論因應策略,3月2日地方仕紳與
Thumbnail
  今天是林昭被杀的纪念日。   《啟示錄》6章11節:“於是有白衣賜給他們各人。又有話對他們說,還要安息片時,等著一同作仆人的,和他們的弟兄,也像他們被殺,滿足了數目”。
Thumbnail
  今天是林昭被杀的纪念日。   《啟示錄》6章11節:“於是有白衣賜給他們各人。又有話對他們說,還要安息片時,等著一同作仆人的,和他們的弟兄,也像他們被殺,滿足了數目”。
Thumbnail
「一個繁榮富裕的國家,才有自信去緬懷過去的貧窮憂患。 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才有自信去省視過往的歷史。」 1989年10月「悲情城市」上映時用這個廣告文案來給台灣社會戴上一個高帽子,畢竟1987年的7月才解嚴,有多少人能真心相信已經活在民主自由的國家,能說出那段塵封還沒有很久的故事。 而在2023年的
Thumbnail
「一個繁榮富裕的國家,才有自信去緬懷過去的貧窮憂患。 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才有自信去省視過往的歷史。」 1989年10月「悲情城市」上映時用這個廣告文案來給台灣社會戴上一個高帽子,畢竟1987年的7月才解嚴,有多少人能真心相信已經活在民主自由的國家,能說出那段塵封還沒有很久的故事。 而在2023年的
Thumbnail
【記一段林獻堂與梁啟超的情誼】若論及林獻堂所領導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往往會提起梁啟超。提起梁啟超所分享的愛爾蘭抗英經驗、提起梁啟超對林獻堂、林幼春的讀書建議,以及提起1911年3月梁啟超與女兒梁思順(令嫻)、朋友湯覺頓同行的臺灣之旅。
Thumbnail
【記一段林獻堂與梁啟超的情誼】若論及林獻堂所領導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往往會提起梁啟超。提起梁啟超所分享的愛爾蘭抗英經驗、提起梁啟超對林獻堂、林幼春的讀書建議,以及提起1911年3月梁啟超與女兒梁思順(令嫻)、朋友湯覺頓同行的臺灣之旅。
Thumbnail
【白色年代,一段需要補白的人生】林曙光不知道的是,他寫下這篇悼念文時史習枚已經去世七年了,在1949年4月6日被抓走後,幾乎沒有人知道史習枚去了哪裡。
Thumbnail
【白色年代,一段需要補白的人生】林曙光不知道的是,他寫下這篇悼念文時史習枚已經去世七年了,在1949年4月6日被抓走後,幾乎沒有人知道史習枚去了哪裡。
Thumbnail
學生們不僅鑽研戲劇表演,也常在「橋」副刊發表戲劇評論。後來便有社員提議另行自製刊物,《龍安文藝》因此誕生。
Thumbnail
學生們不僅鑽研戲劇表演,也常在「橋」副刊發表戲劇評論。後來便有社員提議另行自製刊物,《龍安文藝》因此誕生。
Thumbnail
新文化運動月論壇的第二場,是以「書信日裡的文協側寫」為主題,特別著重在林獻堂和他的友人。因此,這場講座,特別邀請長年研究林獻堂的廖振富老師,以及林獻堂的家族後代,現任明台高中副校長的林承俊先生一起對談。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https://www.facebook.com/TNCMMM
Thumbnail
新文化運動月論壇的第二場,是以「書信日裡的文協側寫」為主題,特別著重在林獻堂和他的友人。因此,這場講座,特別邀請長年研究林獻堂的廖振富老師,以及林獻堂的家族後代,現任明台高中副校長的林承俊先生一起對談。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https://www.facebook.com/TNCMMM
Thumbnail
板橋林本源園邸,為林本源家族所興建,當時也在板橋築城。清治咸豐年間泉州人圍攻板橋, 發生慘烈的械鬥,林家練勇導領人徐材犧牲,林家建迪毅堂奉祀。本文寫於民國八十年左右,是考察迪毅堂尚未成為市定古蹟前的破敗樣貌。 〈林本源家將祠——迪義堂〉 「迪義堂」,或作「迪毅堂」,俗稱「元帥廟」
Thumbnail
板橋林本源園邸,為林本源家族所興建,當時也在板橋築城。清治咸豐年間泉州人圍攻板橋, 發生慘烈的械鬥,林家練勇導領人徐材犧牲,林家建迪毅堂奉祀。本文寫於民國八十年左右,是考察迪毅堂尚未成為市定古蹟前的破敗樣貌。 〈林本源家將祠——迪義堂〉 「迪義堂」,或作「迪毅堂」,俗稱「元帥廟」
Thumbnail
今天焦點─撲朔迷離的台灣獨立武裝起義 
Thumbnail
今天焦點─撲朔迷離的台灣獨立武裝起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