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如寫英文履歷表? 第二篇:規劃你的履歷

設計師如寫英文履歷表? 第二篇:規劃你的履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此篇為設計師如何撰寫英文履歷表第二篇,第一篇我們列出了如何找適合自己的職缺以及列出自己的技能以及經驗,此篇我們著重在準備履歷架構以及開始撰寫履歷表。

前情提要,第一篇。以下是第二篇- 準備履歷架構以及開始撰寫履歷表的四個步驟。

圖片來源:Anna Liu

圖片來源:Anna Liu

步驟1:了解履歷表主要的功用

步驟2:了解履歷表必備的內容

   2–1 了解履歷表必備的內容

  2–2 履歷表次要的內容

步驟3:規劃履歷表架構

  3–1: 規劃履歷表架構

  3–2: 履歷表排版

步驟4:開始填寫,排版,修改,完成你的第一個履歷

步驟1:了解履歷表主要的功用

圖片來源:Anna Liu

圖片來源:Anna Liu

履歷表最主要的功用是什麼?大多數的人都知道,履歷表是節錄自己重要的工作經驗以及技能。但當你投履歷之後,你投的工作可能同時有好幾十個,甚至好幾百個人投同樣的職位,所以履歷表也必須讓招聘人員或是獵人頭快速判斷你是否符合這個職缺,這時候履歷必須清楚、好讀、重點對,才更有容易有機會被看到。

步驟2–1:了解履歷表必備的內容

圖片來源:Anna Liu

圖片來源:Anna Liu

履歷表必備的內容,我想大多數的人都知道要放你名字,工作經驗以及技能。但也絕對不要忘記放你的聯絡方式(email,電話),作品集網站網址。

如果是剛畢業生沒有工作經驗,可以寫學校參與的專案以及列出負責的職責。也建議放一到兩行說明你學校專案是什麼,以及多大規模。這樣讓招聘人員會對你的專案比較有概念。

譬如說:

(專案名稱)— (負責職稱) (專案時長:X個月)

(專案內容類型以及摘要)

(職責範圍)

如果是接案者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放上客戶的公司名稱,負責的專案以及職責,這樣招募者也能很快依據公司名稱知道你的經驗類型。

步驟2–2:履歷表次要的內容

次要內容可以是你的學歷,技能,履歷摘要,語言能力,以及推薦人。

有工作經驗的人,學歷以及履歷摘要可以看情況再放入。但對畢業生會強烈建議必放這兩項。

如果你是投英文工作,不建議你寫英文能力低於Full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專業用能力),因為這樣對方會因為你的英文能力不足猶豫要不要面試你。

最後是推薦人Reference,現在很多工作都是到最後一階段才會詢問你的推薦人,大多數人可以不放或是寫Available on request(可視需求提供)。剛畢業生可以找學校老師當Reference,但也需要得到老師的同意。有工作經驗的人,近幾年很多會想要你的推薦人是你的直屬主管,所以在工作也要有心理準備之後可能需要詢問直屬主管當推薦人。

步驟3–1:規劃履歷表架構

履歷架構有分三種,Chronological Resume 按時間順序履歷 — 著重強調工作經驗以及應徵職位高媒合,以及過去年資經驗。Functional Resume 功用型履歷 — 著重在技能的多樣性,以及Combination resume 綜合型履歷 — 著重在技能符合職缺需求,弱化工作經驗。

Chronological Resume 按時間順序履歷
圖片來源:Anna Liu

圖片來源:Anna Liu

  • 著重強調工作經驗以及應徵職位高媒合,以及過去年資經驗。
  • 適合投履歷者想找下個工作跟上個工作類似經歷。
  • 適合學生或是初階工作者。
Functional resume 功用型履歷
圖片來源:Anna Liu

圖片來源:Anna Liu

  • 著重在強調技能的多樣性。譬如你是接案設計師,你有不只平面甚至影片,動畫的技能。
  • 創意型工作者:需要各種技能,作品比經驗更重要。
  • 投履歷者經驗超過工作條件。
Combination resume 綜合型履歷
圖片來源:Anna Liu

圖片來源:Anna Liu

  • 著重在技能符合職缺需求,弱化工作經驗。
  • 適合轉職者。
  • 工作跟無工作狀態有空窗期者。
  • 各類技能經驗豐富者想找特地工作。

我需要根據應徵的職位準備不同履歷嗎?

如果你應徵不同種職位(譬如應徵UX設計師,UI設計師,或是平面設計師)你必須準備不同的履歷。

如果你是應徵UX設計師,但想同時投不同的公司,建議先了解職缺廣告的差異,如果差異不大,可以共用。但如果是不同產業,建議稍微修改符合這公司的條件。但如果是應徵不同階層,像是senior或是manager的職位,更應該修改符合比較管理職位的內容。

步驟3–2:履歷表排版

在準備好你的內容大綱之後,就可以進入排版階段,其實網路上有很多付費的模板,像是CakeResume,可以挑選自己想要的模板,如果不想付費也可以自己用設計軟體排版。可以建議先用紙筆在紙上畫出你的排版大概樣式,這樣在軟體排版上會比較清楚大概的輪廓。如果你是設計師, 你可以設計出符合自己的品牌或專業的排版風格, 但最重要的是,讓招聘者一目了然,快速掌握你履歷上的關鍵資訊。

步驟4:開始填寫,排版,修改,完成你的第一個履歷!

圖片來源:Anna Liu

圖片來源:Anna Liu

依照第一篇準備的內容,以及你選擇排版的樣式,我們就把內容當成肉,排版當成骨架,慢慢的把內容塞進版面!同時也可以針對排版修改內容,或是修改排版,讓履歷看起來更清楚易懂。

希望此篇能幫助你準備履歷的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我們將進行詢問意見,修改,投履歷以及等待回應的最後步驟。


原文於2021/11/11刊登在NEX Foundation內的Media Lab: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收藏、點讚,並追蹤我們即可獲得最新的文章通知喔!有任何想法或回饋,也歡迎在下方留言,並參考NEX 媒體實驗室| 台灣觀點世界亮點,即可得到更多資訊。您的認同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認識本文作者:Janet Liu
台灣設計師在澳洲社團的社長,旅居澳洲十年的台灣人,目前在墨爾本擔任UX設計師。
在澳洲工作時,曾被不同的台灣人幫助,決定創社連結更多在澳洲的台灣設計師。除了設計
之外,希望讓更多人從文化差異上,從別的文化學習優點,但也別忘了自己的優勢。
執行編輯:I-Cheng Huang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avatar-img
NEX Foundation 台灣未來基金會的沙龍
23會員
5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作者自從到了澳洲後,最開始遇到的問題通常是怎麼寫履歷?澳洲的工作市場不一樣,履歷是能不能找到工作的關鍵,當地非常注重在地經驗,很多在地人剛畢業平均也要花上半年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加上各種行業的職缺現象不統一,普遍會看到科技業總是徵才,但又非常要求經驗,所以必須要知道當地市場的產業發展。
從軟體設計、到人類與AI的對話,互動設計,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觸手可及。在台灣出生長大的劉家煒,為了要更能以人為出發點、優化產品設計,跳脫舒適圈勇闖紐約攻讀頂尖視覺藝術學院,他是如何在畢業後於國際知名的Frog Design擔任資深設計師長達七年的時光,又順利海歸成為Google互動設計師呢?
最近一文《社會學系是一個很糟糕的選項》在臉書上鬧得沸沸揚揚,該文宣稱社會學系出社會後難以在職場上找到工作,灌輸滿滿的加害與被害情結,認為社會系整天都只是無病呻吟,貢獻極低。可是如果社會系被批評的毫無價值,那為什麼大家還是要出國念社會學系?既然念社會學都已經夠糟了,為何作者還是堅持出國念「性別」呢?
高中讀的是人人稱羨的北一女數資班,學測成績也拿了一個該有的分數,對 Jennifer 來說,未來並不像多數人因為分數而侷限住視野。雖然美國、矽谷、加州對她來說並不陌生,不過回想當時對未來的規劃時,仍舊是父母的決定。即便當時不是自己的決定,但過去八年在矽谷的學校、工作、生活的經驗,也是一段精彩的旅程。
治安問題總是海外華人社團中的熱門討論串,加上疫情催化、經濟頓失所依,讓有些本來就惡名昭彰的區域更讓人望之卻步,還有些所謂的「白領好區」也陸續傳出break-in破車窗盜竊和包裹被遺失的災情。很多人在搬家前,一定打聽過治安、學區等資訊,但其實都沒有十全十美的選項,理性討論都歡迎,千萬別淪為「地圖砲」。
疫情已經持續籠罩快兩年了,各行各業都受到或大或小的衝擊。作者所在的軟體業,從產能來講,相較於其他產業受影響程度較小,也因此,往好處想,在疫情期間還能工作而不影響溫飽的收入,但往壞處想,在疫情期間還是要正常的工作,因為我們沒有藉口不好好工作。而當work remotely成為日常,還笑得出來嗎?
作者自從到了澳洲後,最開始遇到的問題通常是怎麼寫履歷?澳洲的工作市場不一樣,履歷是能不能找到工作的關鍵,當地非常注重在地經驗,很多在地人剛畢業平均也要花上半年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加上各種行業的職缺現象不統一,普遍會看到科技業總是徵才,但又非常要求經驗,所以必須要知道當地市場的產業發展。
從軟體設計、到人類與AI的對話,互動設計,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觸手可及。在台灣出生長大的劉家煒,為了要更能以人為出發點、優化產品設計,跳脫舒適圈勇闖紐約攻讀頂尖視覺藝術學院,他是如何在畢業後於國際知名的Frog Design擔任資深設計師長達七年的時光,又順利海歸成為Google互動設計師呢?
最近一文《社會學系是一個很糟糕的選項》在臉書上鬧得沸沸揚揚,該文宣稱社會學系出社會後難以在職場上找到工作,灌輸滿滿的加害與被害情結,認為社會系整天都只是無病呻吟,貢獻極低。可是如果社會系被批評的毫無價值,那為什麼大家還是要出國念社會學系?既然念社會學都已經夠糟了,為何作者還是堅持出國念「性別」呢?
高中讀的是人人稱羨的北一女數資班,學測成績也拿了一個該有的分數,對 Jennifer 來說,未來並不像多數人因為分數而侷限住視野。雖然美國、矽谷、加州對她來說並不陌生,不過回想當時對未來的規劃時,仍舊是父母的決定。即便當時不是自己的決定,但過去八年在矽谷的學校、工作、生活的經驗,也是一段精彩的旅程。
治安問題總是海外華人社團中的熱門討論串,加上疫情催化、經濟頓失所依,讓有些本來就惡名昭彰的區域更讓人望之卻步,還有些所謂的「白領好區」也陸續傳出break-in破車窗盜竊和包裹被遺失的災情。很多人在搬家前,一定打聽過治安、學區等資訊,但其實都沒有十全十美的選項,理性討論都歡迎,千萬別淪為「地圖砲」。
疫情已經持續籠罩快兩年了,各行各業都受到或大或小的衝擊。作者所在的軟體業,從產能來講,相較於其他產業受影響程度較小,也因此,往好處想,在疫情期間還能工作而不影響溫飽的收入,但往壞處想,在疫情期間還是要正常的工作,因為我們沒有藉口不好好工作。而當work remotely成為日常,還笑得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