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身邊開始的自然觀察手冊 -「自然圖鑑」

2022/11/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從小是童子軍,當年有一本小小的,可以放在褲子口袋的冊子「童軍表解」,這本小冊子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童軍制度儀典到自然觀察、野外求生,樣樣包括,長達數十年,數十萬的童軍整天攜帶著它,幾乎碰到什麼問題只要一翻閱,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答案,內容雖然淺顯,但是好像也夠用了。
隨著時代變遷,科技進步,各種專業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之下,這些年來有關自然觀察的圖鑑分類也愈來愈精細,猛禽的觀察就是厚厚的一大本,貓頭鷹、青蛙、蜥蜴、天牛、鍬形蟲….一本又一本鉅細糜遺、印刷精美,又厚又重的觀察圖鑑不斷地出版,這時候我反而懷念起一本走天下的古老時代。
因此,看到這本由日文翻譯的「自然圖鑑」,又有了當年閱讀「童軍表解」的安心感,會讓我們「放心」地去面對野外的一切,因為這本圖鑑寫的是這麼簡單,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掌握到全貌。這種信心,或者,從非常簡單的內容開始的引領方式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我會覺得我們將某種領域最基本的知識與概念牢牢記住時,才能在腦海中搭起一座條理井然的架構,有了這樣的基礎之後,其他較複雜的資料或訊息才可以有層次地依序擺進去。
這些年來,荒野保護協會訓練了許許多多的自然解說員,我發現真正的超級解說員並不是跟民眾灌輸許多的知識,而是能夠很簡單清晰的講出一、兩個重點,因為我們「辨識」任何東西大腦就是如此運作的。事實上,當我們「看見」一樣東西時,意思就是必須將其他東西變為「看不見」,換句話說,當我們什麼東西都看到時,就等於什麼東西也都看不見。
因此,這本圖鑑,或許就是陪伴我們行走自然時,最實用的一本隨身圖鑑。我記得在學生時代,因為參加許多社團活動,興趣太多,活動之餘回家看的書也都是課外書,但是對於學校的考試大致應付得還可以,原因就是我每一個科目會找一本最簡單最薄的參考書,反覆看,反覆練習,當牢牢記住這些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概念時,就可以很有信心地去面對各種考題。
這些年偶爾也有機會寫童書或編童書,發現花的心力比為大人寫書困難多了,因為只有真正把這個領域的知識完全消化與理解之後,才有能力用最簡單的方式寫出重點,了解這一點之後,當我必須接觸新的知識領域時,通常會先去找相關的童書來看。
這本圖鑑當然不是童書,而是老少皆宜的繪本,唯一的缺點,就是日本人寫的,期盼不久的將來,會出現台灣本土的「自然圖鑑」。
也許這本圖鑑是以位處溫帶地區的日本為主,所以其中有少部份生物台灣沒有,不過除了辨認動植物之外,全書用非常淺顯但又很精要的文字說明,介紹了如何作自然觀察,以及要準備那些工具。
其實台灣居住的環境比日本還容易接近大自然,因為台灣多山又多雨,所以即便在都市裏,在生活範圍二、三十分鐘路程裏都可以找得到一片山林步道或溪流。
荒野這十多年來提倡的自然觀察,會建議在住家陽台、公園、上班的路上、常去的荒郊野外……等,選擇一塊目標區,不限大小、以隨興、輕鬆的態度,對目標區因四季的自然變化、人為干擾……等,定期所作的觀察記錄。它的對象,不僅是觀察目標、也包含觀察者本身,除了事實描述外,也記錄了觀察者與其相對應的心情。
因此它不會是一份科學記錄、也不全然是個人日記,在此二者之間,它有著很多可能的面貌,因此體材內容常因人而異。
你可以堅守純然客觀的態度,保持絕對的理性;我們也贊成你們將自己化身為觀察目標,融入自然。你應當要曉得,當你踏入草叢裡,抓一隻小蟲、摘一朵小花,看似無關緊要,你也要不時自問:有必要嗎?
記住!你面對的是有「生命」的個體,當你介入的越多,你所產生的干擾也越多。
大自然提供了多元而豐富的寶藏,我們在其間自在地探索悠遊,對不同的生命產生好奇與驚異,進而在真實的接觸與體驗中有了領悟,這對於身心靈整體的發展是非常重要而不可或缺的過程。
因此,當我們拿著這本圖鑑做自然觀察時要記著,除了自然知識的探索之外,還有更重要的自然體驗部份。當然,認識瞭解大自然並沒有錯,人類的食衣住行物質生活的需求都來自於大自然,甚至我們也可以從大自然中獲得源源不絕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但是,若是只看到這些太具體的「功效」,就太可惜了,因為荒野大自然是萬物生命的源頭,是人類古老的鄉愁,自然荒野可以更新我們生命的能量,和一種與萬物合一的連結,這種超覺經驗的體會,可以安定我們的心靈,甚至領悟到生命的終極意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