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好不容易
avatar-img
JAD

44-好不容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20227—0201000502

演唱 — 告五人
詞曲 — 告五人、雲安
MV — 歐哲綸
演員 — 林心如
MV「三生不知道幾個幸」邀請到了《華燈》女主角暨總製作人林心如重返劇中角色「蘇媽媽」的家進行演出。
2021-12-13《華燈初上》原聲帶

歌詞

[VERSE 城市滴答 小巷滴答 沈默滴答 // 你的手慢熱的體溫 // 方向錯亂 天氣預報 不準 // 雨傘忘了拿 // 我的手無處安放 // 包括我的心 // 像旋轉木馬] // [PRE-CHORUS 或許這就是註定 // 註定失敗的結局 // 成熟帶來的孤寂 // 如滾水在心中滿溢] // [CHORUS 我的心 你放在哪裡 // 或許你 根本就不在意 // 錯把承諾當有趣 // 怎麼對得起 你我炙熱的痕跡 // 你的心 你放在哪裡 // 再追究 也毫無意義 // 接受慌亂的思緒 // 總比到頭來 面對無聲的失去 // 無法開口 // 說聲好不容易] // [VERSE][PRE-CHORUS][CHORUS] // Hoo-hoo-hoo // 我的心 你放在哪裡 // 或許我 也不再沈迷 // 結束不安的遊戲 // 認輸就可以 自由自在的掏心 // 終於開口 // 說聲好不容易

滴答滴答…。

FAVORITE LINE // 城市滴答 小巷滴答 沈默滴答 你的手慢熱的體溫 方向錯亂 天氣預報 不準 雨傘忘了拿 我的手無處安放 包括我的心 像旋轉木馬

今天的這首歌,是由一尾應該住在水裡的朋友所點的歌曲《好不容易》。
這首歌是台劇《華燈初上》的片尾曲,雖然我還沒看過這齣戲,但對於這首歌還算有點想法。

先來說說為什麼這次FAVORITE LINE選了一整段的主歌。
理由很簡單,我認為自己有那個必要分享我聽著這段歌詞的時候,我腦海裡不斷閃過的畫面。

負責詞曲創作的主唱雲安用了「滴答」來表達「可以是雨聲,也可以是描寫時間流逝」的感覺。

當「滴答」傳達到我的耳裡,我被帶入了主角之間互動的時間片段。
站在第三視角,看著某個城市的一條小巷裡,一位沉默著的男士;畫面再次切換,慌亂的主角獨自面對逐漸失去控制的事態。

.成熟

歌曲裡「成熟帶來的孤寂,如滾水在心中滿溢」這句話是一個解釋?又或者是一種藉口呢?

成熟的定義泛指個體在生理及心智上的發展趨近完善。
放在個人決策上,成熟應該是一種考慮足夠多的因素,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所做的「理性決策」。
但為什麼很多很多的人們,他們經過深思熟慮了之後,會無所作為呢?

.理性決策

理性決策(Rational decision-making)是以合乎邏輯的方式,在能清楚界定問題與目標的條件下,選擇能夠達成最佳利益的決策。

18世紀,蘇格蘭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提出「理性-經濟人假設」,認為人會在考量所有因素後,理論上會去追求可以達成最大利益的選項,從而達到「完全理性」的決策。

20世紀,赫伯特.亞歷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認為環境的複雜度和不確定性,足以影響人們無法做出完全理性的決策,並提出「有限理性」的概念,認為人只能藉由有限的能力(如記憶力、計算能力、對未來環境的預判…等),退而求其次的追求「滿意」而非「最優」的決策。

每個人擁有的知識、經驗、計算和記憶能力都不相同,因此選擇的「最滿意解」也不盡相同。

雖然我依舊不能理解這首歌裡的主角為何要默默忍受心理的不安,甚至覺得,如果她選擇當面質問她伴侶的真正想法,是不是根本就不會失去這段感情了呢?
但在我聽到歌曲最後一段,她說著「或許我也不再沈迷,結束不安的遊戲,認輸就可以自由自在的掏心」的時候,我得到了這樣的結論「也許比起獨自忍受的不安,她更不願意面對的是面對真相後,可能換來的失去和結束。」

想想身邊大大小小的爭吵,那些沒清楚表達的歇斯底里,有沒有可能其實是關係結束前的最後掙扎呢?我們各自滿意的那個「成熟的」選擇,真的有比較接近那個可能是最好的「完全理性決策」嗎?

avatar-img
JAD
24會員
117內容數
歌曲分享 // 42.195馬拉松日記 // 學習筆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AD 的其他內容
SO TELL ME, WHAT IS IT YOU DESIRE?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
每個瑣碎的集合,就是人生。
SO TELL ME, WHAT IS IT YOU DESIRE?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
每個瑣碎的集合,就是人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泰迪,其實也代表很多事。」 那麼,會是哪些事?
你曾經因為到手的東西被搶走而想要致人於死地嗎?誰曾經讓你如此誘發殺人動機?那是愛,還是恨?還是根本是因為混沌不明所以從人性的軟弱劃出一道破口,好讓自己能夠得到一點喘息?
筆者有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本齣戲的角色群使用的語言一共有3種─國語、臺語、日語。但是在英文字幕時,就會發現有些台詞,雖然翻譯成英文意思並沒有錯,但就是少了專為那些角色打造的「氣口(臺語)」。
「泰迪,其實也代表很多事。」 那麼,會是哪些事?
你曾經因為到手的東西被搶走而想要致人於死地嗎?誰曾經讓你如此誘發殺人動機?那是愛,還是恨?還是根本是因為混沌不明所以從人性的軟弱劃出一道破口,好讓自己能夠得到一點喘息?
筆者有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本齣戲的角色群使用的語言一共有3種─國語、臺語、日語。但是在英文字幕時,就會發現有些台詞,雖然翻譯成英文意思並沒有錯,但就是少了專為那些角色打造的「氣口(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