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給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拿著酒杯
若有似無熟練的搖晃著
你低下了頭開口問
「你覺得我值得更好的人嗎」
我看著你繼續搖晃著手中剩餘不多的酒
我苦思著怎麼回答呢
「你覺得你值得更好的人嗎」
友人曾對我說
他羨慕著我的生活
我的工作
羨慕著我目前的一切
也許我該跟你學學
試著去做些實在的事情
也許是年紀到了
也許是被現實寵壞了
越來越不敢冒險了
我苦思也笑著說
「也許這不是你真的想要吧」
我們任由沉默難堪的剝下彼此偽裝的客套
當你在這跪求垂憐與安慰的時間
已經足夠你踏出這一大步的漫長等候了
不用去細數加減分
不要去計較明天會更好
這樣的你才匹配你現在口中說的渴望
這樣的你才值得成為別人心目中的命定之人
喜歡安逸舒適並沒有錯
但請不要佯裝惋惜
來可憐了自己的人生
avatar-img
0會員
7內容數
終其一生,我們還是只能這樣的看著,像個旁觀者一樣地看著,我們去「感受」他人的歡樂,去「背負」他人的難過,即使我們的距離靠得多近,還是無法真正觸碰到彼此的內心深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有沒有覺得總有一個人在鞭策著你,他總覺得你不夠好? 這個人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會有「可以做」、「想要做」跟「應該做」三個部分 「可以做」代表了我們的潛力和能力。這提醒我們檢視自己具備的資源和技能,進而去實現力所能及的目標 「想要做」反映了我們的渴望和夢想
自從開始撰寫過往情史,好像有更多的時間跟自己對話,我似乎從來沒有問過自己好不好,但卻習慣去關心別人還好嗎? 我習慣去照顧別人,用盡全力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別人,不管是金錢、時間、感情,總是無法衡量輕重,然後傷痕累累再自己好起來。 回首過去,我沒有空窗期,需要有人在身邊,導致我一直以為我愛上誰,但該沉
Thumbnail
當你被提升時,雖然現實對你苛刻挑剔,但不要擔心太多,專注當下吧!情緒反應不會影響結果,努力終將得到回報。
我們需要理解在自己心中的好不見得是他人心中的好。 我們所認為的不好也不見得是別人認為的不好。 我們需要理解自己希望他人能避免遭受的挫折,或許是其生命中必經的重要轉折。 莫以自己對生命樣貌片面的認識,輕易插手他人的人生課題。
1.練習做個坦誠的人,喝酒後到達一個舒服的程度,我比較放得開講自己的故事。 2.我理解關係是雙方的問題,我的問題是在遲疑對方狀態的時候,沒有適時踩住煞車,所以她提出分手,算是放過我,我應該要感謝他,但不要在孤單的時候懷念他。 3.在投遞100多間履歷後,有七間給我筆測,一間經過一輪面試,很感謝終
以前總是很熱心 覺得被人需要是很幸運的 因為可以感覺自己很重要 近年學習了人際交流間的界線 我一直有個信念 別人的事不能插手 除非他主動開口 有個朋友在情感裡很辛苦 因為財務關係和前男友綁在一起 某些原因急於處理 身為朋友總是心疼她的 她習慣不斷的退讓和犧牲 這一次~她希望我
Thumbnail
半年前你問「研究所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以後要做什麼才是真的想要的?又可以達到外界所期待的好工作?」這實在是個大哉問!...... 你這一題簡直可以拿去問算命攤了,我沒有水晶球,實在也很難對你說些什麼。 但就在前幾天,看見你臉書上出現了興高采烈的發文:......
Thumbnail
本書作者從對自己的觀察開始,努力站在多元視角看待身邊同齡人,甚至青年們的煩惱。 在那些一時爽的嘴砲背後,有著一股拖延我們自我增長和邁向成功的惡性阻力。
我以前的眼界很狹隘 我覺得要追求的是頭銜和速度 所以當我被友人欺騙的時候 我覺得出發點是不公平的 憑什麼~你的頭銜比我高 所以有負起的離開當時的環境 當時的內心其實也很受傷 畢竟他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 只是那個受傷沒有呈現出來 取而代之的是憤怒批評 現在回頭望 好像一切都不值得
活在緣份中 真心的對待遇見的人 不強求 倘若與你有緣無份 也祝福彼此 無論誰離開了你 別忘了他來之前 你本來就是一個人生活 放不下 捨不得的都是不甘心 錯過的人即使遇見了還是會分開 對的人 分開了 還是會重逢 相逢的意義 在照亮彼此 不然的話 ㄧ個人喝茶 也很浪漫 ㄧ個人追風也很情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有沒有覺得總有一個人在鞭策著你,他總覺得你不夠好? 這個人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會有「可以做」、「想要做」跟「應該做」三個部分 「可以做」代表了我們的潛力和能力。這提醒我們檢視自己具備的資源和技能,進而去實現力所能及的目標 「想要做」反映了我們的渴望和夢想
自從開始撰寫過往情史,好像有更多的時間跟自己對話,我似乎從來沒有問過自己好不好,但卻習慣去關心別人還好嗎? 我習慣去照顧別人,用盡全力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別人,不管是金錢、時間、感情,總是無法衡量輕重,然後傷痕累累再自己好起來。 回首過去,我沒有空窗期,需要有人在身邊,導致我一直以為我愛上誰,但該沉
Thumbnail
當你被提升時,雖然現實對你苛刻挑剔,但不要擔心太多,專注當下吧!情緒反應不會影響結果,努力終將得到回報。
我們需要理解在自己心中的好不見得是他人心中的好。 我們所認為的不好也不見得是別人認為的不好。 我們需要理解自己希望他人能避免遭受的挫折,或許是其生命中必經的重要轉折。 莫以自己對生命樣貌片面的認識,輕易插手他人的人生課題。
1.練習做個坦誠的人,喝酒後到達一個舒服的程度,我比較放得開講自己的故事。 2.我理解關係是雙方的問題,我的問題是在遲疑對方狀態的時候,沒有適時踩住煞車,所以她提出分手,算是放過我,我應該要感謝他,但不要在孤單的時候懷念他。 3.在投遞100多間履歷後,有七間給我筆測,一間經過一輪面試,很感謝終
以前總是很熱心 覺得被人需要是很幸運的 因為可以感覺自己很重要 近年學習了人際交流間的界線 我一直有個信念 別人的事不能插手 除非他主動開口 有個朋友在情感裡很辛苦 因為財務關係和前男友綁在一起 某些原因急於處理 身為朋友總是心疼她的 她習慣不斷的退讓和犧牲 這一次~她希望我
Thumbnail
半年前你問「研究所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以後要做什麼才是真的想要的?又可以達到外界所期待的好工作?」這實在是個大哉問!...... 你這一題簡直可以拿去問算命攤了,我沒有水晶球,實在也很難對你說些什麼。 但就在前幾天,看見你臉書上出現了興高采烈的發文:......
Thumbnail
本書作者從對自己的觀察開始,努力站在多元視角看待身邊同齡人,甚至青年們的煩惱。 在那些一時爽的嘴砲背後,有著一股拖延我們自我增長和邁向成功的惡性阻力。
我以前的眼界很狹隘 我覺得要追求的是頭銜和速度 所以當我被友人欺騙的時候 我覺得出發點是不公平的 憑什麼~你的頭銜比我高 所以有負起的離開當時的環境 當時的內心其實也很受傷 畢竟他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 只是那個受傷沒有呈現出來 取而代之的是憤怒批評 現在回頭望 好像一切都不值得
活在緣份中 真心的對待遇見的人 不強求 倘若與你有緣無份 也祝福彼此 無論誰離開了你 別忘了他來之前 你本來就是一個人生活 放不下 捨不得的都是不甘心 錯過的人即使遇見了還是會分開 對的人 分開了 還是會重逢 相逢的意義 在照亮彼此 不然的話 ㄧ個人喝茶 也很浪漫 ㄧ個人追風也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