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羨慕原住民容易得到快樂」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然從漫畫、演講到播客,都已經談過很多次關於歧視跟微歧視(microaggression)的問題,但你隨便打開網路貼文、新聞和影評,還是一堆堅持要扁平化的強調「原住民(天性)多麼樂觀幽默」的內容。
寫文章或做刊物在給予編輯建議的時候,我們都特別注意不要誤解或以偏概全的方式來撰文。就算是正面的形容詞或不帶批判的詞語,寫文章時也會斟酌再三,可能不能做到最好但至少要問心無愧的盡力。例如前幾天我和某雜誌編輯對稿的時候,就因為有句採訪寫到「排灣族朋友家離超商都很近」,也許這句話在敘述我特定朋友的實況,但我立即基於上下文的立場請他們修正這段敘述,免得好像我在說所有排灣族都住得離超商很近。
最近看到一個公開的社群粉專貼文,作者因為認識一些他覺得很幽默的(講了很多笑話)的原住民,進而得出「原住民是採集民族⋯天生天養⋯不強求的理念⋯⋯所以容易得到快樂」,跟漢民族比對,要反省,看看活在當下的原住民,結論是要「樂觀知足」。
雖然這種敘述有明顯的謬誤,可以從「某些朋友講話很好笑」跳到「原住民是採集民族」所以「樂天知命活在當下」得出結論「很容易得到快樂」……這種分析真的是很超越民族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視野吧。
但有上千百人為這種自信滿滿卻缺乏原住民族主體性的詮釋,提供毫不遲疑的按讚——我其實沒有特別要針對這個單一發文者,因為這種現象真的很普遍,可能反映著很多人對原住民就是這樣看法——想到這邊我就覺得很遺憾。
套句我跟樂鍇老師在播客節目裡提到過的,「你們(非原民)一直說我們樂觀開朗,請問你們平常是都在哭嗎?
當然這種強調原住民「天性樂觀」的現象,事實並非漢人白浪平地人非原民真的比較悲慘負面,我也沒有要否定你人生中可能遇到一些真的很幽默的好朋友,⋯⋯那這可能造成什麼影響?強化「原住民就是樂觀開朗/特定性格特質」的印象,嚴重性包括之前分享過的「好的刻板印象還是刻板印象」帶來的隱憂:
第一點:一個人的獨特性消失,去個人化(depersonalized)。
第二點:就是你如果相信「正面的刻板印象」,恐怕你也會相信「負面的刻板印象」,因為社會上強化了刻板印象,有人始終是拿這樣的事情在在定義或者評價原住民。
第三點:讓群體成員有必須承擔捏造出來的「共同特質」的壓力。
也別忘記了在強勢族群的凝視下,常常產生將相對少數群體的「客體化」與「幼體化」的問題:不停由相對多數群體強調原住民有任何特定特性,例如樂觀單純知足等「天性」,這種觀點反之意味著認為原住民相較於權威世故的「大人們」之單純而沒有自己思考能力,應該都樂觀到不可思議,不會未雨綢繆因為樂天知命,原住民怎麼可以又負面又嚴肅而且犀利批判?
無法接受原住民「如大人般」成熟獨立具批判性的崩潰白浪,只會不停重複原住民比較樂觀開朗的論調,即使其實他人生也才認識幾位或單一背景的原住民朋友而已。
然而很遺憾的,比起像我們這樣小心翼翼注意著不要再複製刻板印象或扁平化的敘述原住民族群與身分者的論述,往往不比簡單的「原住民就是這樣啊!幹嘛計較那麼多?」大一統式的輸出更容易傳播和下嚥。所以無數觀光文宣和外地視角的媒體,總是享受山地風情純樸自然天生樂觀而引人入勝。
幾個世代以來不停堆疊的說詞,就造成有一天你看到你的某位原住民朋友,因為不想輕易陷入尷尬的以一擋十的口水紛爭,堆滿笑容或語帶自嘲的說「我們原住民就是這樣」也情有可原。
然而如果光在這裡就卡關,真的很難跟這種人去談「原住民」到「原住民族」,以及整個族群的豐富性和處境複雜性和政治的辯證問題。
你羨慕原住民幹嘛
我好愛原住民喔。
一如往常的,還是誠懇地想要請問,你說你「好愛原住民」的時候,到底是看見了什麼。是只看見你想看見的、能娛樂你的原住民嗎?是不是在聽到有別以往的回應時卻一邊喊著「不要那麼玻璃心」或「懂得笑就不會恨了」的心態(諸如所有逃避指控的典型模式),這種行為大概也無異於把頭插在泥土裡面。
希望帶著愛去觀看世界的人們真的可以理解我在呼籲的是什麼。
到底什麼意思
avatar-img
41會員
110內容數
可以在這裡以文字閱覽我們聊天內容與重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Umav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凱莉蹲下去,我們只能吞下去?網友留言:「你應該是所有得獎者裡最黑的」,結果凱莉回「別忘了還有原民台」。⋯⋯不意外的被大家看到了。
這集想了一下還是覺得稍微寫個側記,因為後來在網路上和出去演講時,發現有不少人對於原住民立場怎麼看待國慶日蠻有興趣的,也不乏年輕學生來問我。國族認同議題台灣人來說很複雜,對台灣的原住民來說恐怕更複雜。
因於歪歌生成的年代與傳唱群體,這類歌曲若嚴正檢視,恐怕會被視為低俗且不尊重性別正義的,但當身旁的哥哥姐姐酒酣耳熟之際,大唱這種很地獄梗的歌詞,為什麼全場還是東倒西歪。即使到最後我們還是不知道放進去的是什麼,只知道笑聲絕不只有一下下。
(這是寫在4月1日釋憲宣判違憲之前的投書。言詞辯論案是1月17日,投稿發布於1月底。原發佈於臉書粉專和投稿至自由時報電子報) #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我的名字那麼長
目前原住民身分升學優待政策之目的,聚焦於培養族群身分認同,與培養原住民族高等教育與多元專業人才兩大部分。
社群網路發文的速度真的可以很快,只要有人看見過,就會有被延伸討論的機會。昨天有某市議員參選人的粉專上,提出「小學生真的好忙!學習本土語言,帥資能到位嗎」,內文則指出,「讓孩子上這些一週只有少少一兩堂的『本土語言』真的能學得好嗎」,「若是生活中用不到,學習狀況不會理想」等等。
凱莉蹲下去,我們只能吞下去?網友留言:「你應該是所有得獎者裡最黑的」,結果凱莉回「別忘了還有原民台」。⋯⋯不意外的被大家看到了。
這集想了一下還是覺得稍微寫個側記,因為後來在網路上和出去演講時,發現有不少人對於原住民立場怎麼看待國慶日蠻有興趣的,也不乏年輕學生來問我。國族認同議題台灣人來說很複雜,對台灣的原住民來說恐怕更複雜。
因於歪歌生成的年代與傳唱群體,這類歌曲若嚴正檢視,恐怕會被視為低俗且不尊重性別正義的,但當身旁的哥哥姐姐酒酣耳熟之際,大唱這種很地獄梗的歌詞,為什麼全場還是東倒西歪。即使到最後我們還是不知道放進去的是什麼,只知道笑聲絕不只有一下下。
(這是寫在4月1日釋憲宣判違憲之前的投書。言詞辯論案是1月17日,投稿發布於1月底。原發佈於臉書粉專和投稿至自由時報電子報) #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我的名字那麼長
目前原住民身分升學優待政策之目的,聚焦於培養族群身分認同,與培養原住民族高等教育與多元專業人才兩大部分。
社群網路發文的速度真的可以很快,只要有人看見過,就會有被延伸討論的機會。昨天有某市議員參選人的粉專上,提出「小學生真的好忙!學習本土語言,帥資能到位嗎」,內文則指出,「讓孩子上這些一週只有少少一兩堂的『本土語言』真的能學得好嗎」,「若是生活中用不到,學習狀況不會理想」等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本來我過著安逸的日子,也活得不錯,吃飽穿暖,好天氣出門散步,有風雨躲在家裡,沒有非要做什麼事不可,縮衣節食的話,也不用太努力賺錢。但偶爾會覺得空虛,懷疑就這樣活著是不是有點可惜,好像該做些事,對社會有點貢獻,或留下一些什麼。 這種時候心裡的一座島就浮出來,使我意識到自己是個島民
台灣剛開始開放觀光時,一般的民眾先去的都是東南亞! 那個時候回來的人,開口閉口都是當地的窮和落後。慢慢地,我們開始去享受當地沒有工業的自然景觀,也理解到我們眼中的窮,卻是當地人舒適悠閒的生活。 隨著時變境遷,我們也慢活了起來。當然,心境和當地人是不同的,但結果好像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我們選擇了如此
Thumbnail
人們響往美好的生活如同植物朝向太陽生長一樣,兩者同是存活的需要,否則生存便變得毫無意義。正因如此,人不斷追求更幸福、更美滿的生活。誠然如何界定幸福和美滿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絕不能一概而論,又或寫上相同的定義去詮釋......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原住民傳統祭儀、漢人文化、人類生活都包含著對世界的尊敬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感動,雖然與自己關係依然淺薄,但在閱讀後情感能激起感謝與尊敬。 祖靈的女兒,那些成功背後的付出,傳統與現代社會的衝撞又該如何被解決?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Thumbnail
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情緒、態度,甚至行為方式,常常會受到周遭人群的影響,這其中「快樂傳染效應」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 這個現象指的是,當我們與快樂且充滿正能量的人相處時,我們自身也更有可能變得快樂。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往往會模仿身邊人的情緒表現,這種現象被稱為「情緒感染」,當我們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本來我過著安逸的日子,也活得不錯,吃飽穿暖,好天氣出門散步,有風雨躲在家裡,沒有非要做什麼事不可,縮衣節食的話,也不用太努力賺錢。但偶爾會覺得空虛,懷疑就這樣活著是不是有點可惜,好像該做些事,對社會有點貢獻,或留下一些什麼。 這種時候心裡的一座島就浮出來,使我意識到自己是個島民
台灣剛開始開放觀光時,一般的民眾先去的都是東南亞! 那個時候回來的人,開口閉口都是當地的窮和落後。慢慢地,我們開始去享受當地沒有工業的自然景觀,也理解到我們眼中的窮,卻是當地人舒適悠閒的生活。 隨著時變境遷,我們也慢活了起來。當然,心境和當地人是不同的,但結果好像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我們選擇了如此
Thumbnail
人們響往美好的生活如同植物朝向太陽生長一樣,兩者同是存活的需要,否則生存便變得毫無意義。正因如此,人不斷追求更幸福、更美滿的生活。誠然如何界定幸福和美滿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絕不能一概而論,又或寫上相同的定義去詮釋......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原住民傳統祭儀、漢人文化、人類生活都包含著對世界的尊敬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感動,雖然與自己關係依然淺薄,但在閱讀後情感能激起感謝與尊敬。 祖靈的女兒,那些成功背後的付出,傳統與現代社會的衝撞又該如何被解決?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Thumbnail
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的情緒、態度,甚至行為方式,常常會受到周遭人群的影響,這其中「快樂傳染效應」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 這個現象指的是,當我們與快樂且充滿正能量的人相處時,我們自身也更有可能變得快樂。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往往會模仿身邊人的情緒表現,這種現象被稱為「情緒感染」,當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