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幹的C友:養兒子、老公和公婆全家人的鬼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臉書上幸福快樂的一家人
C友一家常常放上全家出遊,一起去露營的照片,C友是一名護士,她從大學時期就非常能幹,不但會烘培還會製作藝術氣球,她常常利用這些斜槓技能賺外快,各種美味的菜餚和糕點,更是讓人羨慕起她的家人。

我認識的她是熱情又愛助人的射手座女孩,所以朋友眾多,她總是主動地和大家聯繫又願意服務,是朋友眼中的好朋友和好媽媽,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她的努力和付出,為她帶來了如此美滿的家庭生活,但是,事情的真相似乎不如想像中的美好。

孩子的叛逆期
聚會中聽到他兒子開始進入叛逆期,功課退步,不想上學,早上賴床哭鬧,為了打電玩偷錢,和她發生爭執,最後演變成肢體衝突,搞到社工都上門關心,全家人指著她的鼻子,怪她管教孩子情緒失控,她的臉上寫滿了無奈和罪惡感。

整個過程中,都沒有聽見父親的作為,他解釋說因為媽媽已經處理,所以他就不介入,天啊!所以父親見到母子衝突,而他唯一作的事,就是任由它發生之後,指責媽媽情緒失控?C友說她忙了一天回到家,要負責下廚房張羅晚餐,然後就是詢問兒子的功課,見到兒子沒有完成,卻沈迷在電玩,她當下便直接理智斷線了,家中其他成員只有在她管教孩子時才會出來干涉,但是卻從來不幫忙導正孩子的生活和功課,擔子都落在她一人頭上,也難怪她會崩潰,看著她疲憊不堪的神情,內心有說不出的心疼。

老家中空間有限,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需要更大的空間,但是家中家輩卻不同意改動格局,生活彼此干擾,孩子沒有合適的地方唸書,沒有學習動力只想躺在床上滑手機,她只好下班後,陪著孩子去圖書館作功課,為了幫助孩子回到正軌,她也算是盡心盡力,但在過程中仍然不見父親的身影。

我說那是不是考慮搬出去住呢?你們也奮鬥了這幾十年,應該有點積蓄可以先買個房子,改善生活品質。

沒想到C友苦澀地笑著搖頭。

自助餐父親
「父親在作什麼呢?是忙工作嗎?」我問。
「我也不知道。」C友嘆息。

她說先生之前的公司業務結束後,去向銀行借了一筆貸款,現在改作食品網購,但是從沒見他把賺的錢拿回來,這幾年下來,連本金都沒有還上,C友不想給他過多壓力,所以也沒跟他要家裡的生活費,但卻見他常常大手大腳地花錢,生活擔子全掉到C友頭上,她不光負擔自己家庭,還有公婆的家用和日常開銷,所以之前當她提議要搬出去時,遭到了長輩的反對,用住一起省開支的理由說服她,誰知竟是全家一起吸她的血,享用她提供的服務,最後還怪罪她對孩子管教不當。

那父親都在忙什麼呢?除了網購事業,似乎就只是家中的玩伴,假日負責開車載大家出門玩樂,父親的角色像是cosplay一樣,只挑輕鬆容易的部分來作,兒子的學習、教育和情緒問題,都作壁上觀,而C友對這一切似乎早已習慣,她只希望兒子好好的成長,不要受到這一切影響。

最後,C友還特別叮囑我,今天討論的事千萬別跟她先生說,她說出來,只是想要抒解一下自己的情緒。

對於她的困境,我確實感到遺憾,但我沒有什麼通向幸福的方針或建議,畢竟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選擇,幸福的家庭沒有對錯,只有願意和不願意。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uludama的沙龍
68會員
279內容數
生活在台灣的時事點點點。
luludam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4
外公是個喜歡寫書法的人,家中還掛著他寫的大悲咒,或許是因為科技進步或是環保的緣故,在外公的追思會上,輓聯全部都是由LED螢幕輪播,大抵就是標楷體加粗或是華康的某種書法字體,總是覺得少了點什
2025/02/04
外公是個喜歡寫書法的人,家中還掛著他寫的大悲咒,或許是因為科技進步或是環保的緣故,在外公的追思會上,輓聯全部都是由LED螢幕輪播,大抵就是標楷體加粗或是華康的某種書法字體,總是覺得少了點什
2025/01/06
咪寶被診斷出有膝關節異位,這類病症大部分好發於小型犬,去了一家聲譽很好的專科醫院,預約的工作人員很細心,依約去照X光,一進診所有人都熱情地叫了咪寶的名字,好像大家都已經知道咪寶的情況,內心感受到一陣暖意。 我跟二媽說:「可能他們還事前開了溝通會議,看來這個醫院是採團隊的運作方式。」
Thumbnail
2025/01/06
咪寶被診斷出有膝關節異位,這類病症大部分好發於小型犬,去了一家聲譽很好的專科醫院,預約的工作人員很細心,依約去照X光,一進診所有人都熱情地叫了咪寶的名字,好像大家都已經知道咪寶的情況,內心感受到一陣暖意。 我跟二媽說:「可能他們還事前開了溝通會議,看來這個醫院是採團隊的運作方式。」
Thumbnail
2024/10/28
其實一直有個體會,就是會來找我的朋友,都是人生進入某個低潮期,可能是失業、缺伴、焦慮壓力大、寂寞不順遂,一旦順了,開始忙碌,就會消失,這種消失很好,因為他們的「出現」,大部分都在消耗能量,祝福他們找到人生的正軌,再也不需要我的安慰。
Thumbnail
2024/10/28
其實一直有個體會,就是會來找我的朋友,都是人生進入某個低潮期,可能是失業、缺伴、焦慮壓力大、寂寞不順遂,一旦順了,開始忙碌,就會消失,這種消失很好,因為他們的「出現」,大部分都在消耗能量,祝福他們找到人生的正軌,再也不需要我的安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心理師,妳有看最近建中生跳樓的新聞嗎?」坐對面沙發上的女士說著,我點點頭,知道她應該是想起以前的事情了。 其實兒子為什麼在高中時突然變得那麼叛逆,她心裡多少有底,她曾想和兒子溝通,但兒子回她「跟你們講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要照你們說的做?」兒子太明白跟自己的父母溝通根本沒用。
Thumbnail
「心理師,妳有看最近建中生跳樓的新聞嗎?」坐對面沙發上的女士說著,我點點頭,知道她應該是想起以前的事情了。 其實兒子為什麼在高中時突然變得那麼叛逆,她心裡多少有底,她曾想和兒子溝通,但兒子回她「跟你們講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要照你們說的做?」兒子太明白跟自己的父母溝通根本沒用。
Thumbnail
20出頭歲就結婚的她,嫁進純樸的鄉村 鄰居都是叔公嬸婆級的長輩 和公婆小叔同住,還有常回娘家的小姑 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習慣不同,也同住了十多年 所謂鄉下的鄰居,就是關心都比所謂的親朋好友還熱心 說話方式直來直往,她都覺得自己很厲害,怎麼都沒中箭身亡 她懷女兒時,老公在外縣市工作,總有舉目無親的徬徨感
Thumbnail
20出頭歲就結婚的她,嫁進純樸的鄉村 鄰居都是叔公嬸婆級的長輩 和公婆小叔同住,還有常回娘家的小姑 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習慣不同,也同住了十多年 所謂鄉下的鄰居,就是關心都比所謂的親朋好友還熱心 說話方式直來直往,她都覺得自己很厲害,怎麼都沒中箭身亡 她懷女兒時,老公在外縣市工作,總有舉目無親的徬徨感
Thumbnail
臉書上幸福快樂的一家人 C友一家常常放上全家出遊,一起去露營的照片,C友是一名護士,她從大學時期就非常能幹,不但會烘培還會製作藝術氣球,她常常利用這些斜槓技能賺外快,各種美味的菜餚和糕點,更是讓人羨慕起她的家人。
Thumbnail
臉書上幸福快樂的一家人 C友一家常常放上全家出遊,一起去露營的照片,C友是一名護士,她從大學時期就非常能幹,不但會烘培還會製作藝術氣球,她常常利用這些斜槓技能賺外快,各種美味的菜餚和糕點,更是讓人羨慕起她的家人。
Thumbnail
全時間照顧孩子這些年,我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是個「老鳥媽媽」,就感到得心應手。相反的,好像連照顧自己都變得艱難。「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這句話常會跳出來久久不去。
Thumbnail
全時間照顧孩子這些年,我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是個「老鳥媽媽」,就感到得心應手。相反的,好像連照顧自己都變得艱難。「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這句話常會跳出來久久不去。
Thumbnail
我其實盡量保持正能量。 我一直承認自己是幸福的,單是擁有一個懂我,寵我又照顧我的丈夫就別無所求了。 我有丈夫,有女兒,家人尚算健康,有穩定的工作,有寫作的條件,有值得分享的事物,有好書好戲等著看,有購物的任性,有目標想達成。 還有甚麼呢?一切都很好嘛。如果有任何怨言就天打雷劈了。 女兒啊 寫作啊
Thumbnail
我其實盡量保持正能量。 我一直承認自己是幸福的,單是擁有一個懂我,寵我又照顧我的丈夫就別無所求了。 我有丈夫,有女兒,家人尚算健康,有穩定的工作,有寫作的條件,有值得分享的事物,有好書好戲等著看,有購物的任性,有目標想達成。 還有甚麼呢?一切都很好嘛。如果有任何怨言就天打雷劈了。 女兒啊 寫作啊
Thumbnail
如果方便,和我聯絡一下。 媽還是一樣,永遠叨念著我小時候多可愛,見人就笑,大聲打招呼,連遠房親戚的心都融化了,搶著給紅包,她刻意不提,我也知道,她說的是爸的親戚,媽到婆家大吵大鬧,絲毫不留情面,連阿公娶二房的事都扯進去,一反受害者楚楚可憐的形象,簽字後,我們就成了家族聚會的黑名單.......
Thumbnail
如果方便,和我聯絡一下。 媽還是一樣,永遠叨念著我小時候多可愛,見人就笑,大聲打招呼,連遠房親戚的心都融化了,搶著給紅包,她刻意不提,我也知道,她說的是爸的親戚,媽到婆家大吵大鬧,絲毫不留情面,連阿公娶二房的事都扯進去,一反受害者楚楚可憐的形象,簽字後,我們就成了家族聚會的黑名單.......
Thumbnail
一個年邁的婦人,即將迎接陪伴自己近乎一生的伴侶的離世,她終其一生盡責的照顧她三個子女。 她的廚藝精湛,並且在孩子們年幼時,努力攢錢,使得孩子們的生活不會像她幼時般苛刻。 換了一間又一間房子,一件又一件的家具。 她自己在許多工作有經驗,共同與丈夫挺過那段忙碌的日子,也曾幾何時想過,透過經營生意,使得
Thumbnail
一個年邁的婦人,即將迎接陪伴自己近乎一生的伴侶的離世,她終其一生盡責的照顧她三個子女。 她的廚藝精湛,並且在孩子們年幼時,努力攢錢,使得孩子們的生活不會像她幼時般苛刻。 換了一間又一間房子,一件又一件的家具。 她自己在許多工作有經驗,共同與丈夫挺過那段忙碌的日子,也曾幾何時想過,透過經營生意,使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