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上的因果論:《信條》的一點頓悟

時間上的因果論:《信條》的一點頓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20諾蘭電影《信條》劇照

2020諾蘭電影《信條》劇照

3號凌晨,我一不小心看完了整部《信條》——2020年的劇,一直放到現在才看,其實有很多原因。其一,前年我知識儲備根本不夠,完全看不懂。 20年點開十五分鐘我就棄劇,後來再也沒看過。我對物理學向來頭疼。其二,20年我鏈接不上這部劇,完全沒有產生任何觀劇興趣。

而今,我再看《信條》,一遍懂了七七八八。按照常規,這時候我應該和很多劇迷一樣開始重複拉片,然後分析出一整條邏輯鏈,把劇情剖析清楚,這樣才算真正看懂。

我當然不會這麼做。我甚至不建議把劇情整理得條條分明,因為根本理不清,注意此處我說的是邏輯關係,整部電影充斥著邏輯悖論或是概念混亂。

《信條》大意可以理解為:未來人回到過去,從而打破信條,打破悖論。

但實際上,電影給出了這個故事的結果:這一切都是空談,妄想。這並不是說,信條堅不可摧,這不是一種諂媚。如果你堅信有一種信條的存在,那說明你沒有理解到它的真義。

它說的是——信條不存在。其他只是人對因果論的誤讀。

一般我們理解的因果論,會用決定論來解讀。也就是說,大家在看到“因果”時,自然把過去理解為“因”,未來理解為“果”。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過去決定未來。因此我還看過一個後撤的理解,即:不是過去決定未來,而是未來決定現在和過去。否則我們生活中不斷湧現的定律就解釋不通。

實際上這些理解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在我理解了因果論之後,才明白這兩種其實是錯誤解讀。

正確理解應該是:既不是過去決定未來,也不是未來決定過去。而是當下決定除了當下以外的點,也就是——當下決定了過去和未來。

因果論中的“因”其實指的是當下,“果”指的是過去和未來。而不是所謂“過去決定未來”的解讀。本質上,過去和未來,就是同一個東西。這兩個符號,不過就是人自己的主體性決定的時間線罷了。

這裡拿鏡子舉個例子,人照鏡子。人就是當下的實體,鏡子裡的虛像就是過去和未來。人當下抬手,那麼過去和未來呈現的虛像就會跟著一起抬手。也就是人(當下)決定了鏡子裡的虛像(過去/未來)。

更通俗些講,過去未來是不存在的,存在的、能夠被主體感知確認的只有當下。這裡應該很容易理解。過去不存在,它僅僅以記憶的方式存在於人的大腦裡,比如你看到一張照片,你憑著記憶想起這張照片中的人是誰。一旦記憶錯誤,那麼過去就能夠直接被推翻掉。我們根本無從保證過去的真實性。所以,過去是虛浮在空中的,它根本不存在。未來呢?未來也不存在。為什麼?因為你無法感知到未來,未來只存在於你的想像當中,人能感知到的只有當下。

這裡有人問,存在於未來的規則定律呢?如果是當下決定未來,這些規則是怎麼冒出來的?那麼講吧。你怎麼確定掌握的規則來自未來的?你運用的明明都是當下的規律,怎麼可能運用未來的規律呢?你能接觸的規律,永遠都是當下湧現的。剛剛我們說到,未來都不存在,那請問,規律又怎麼能從壓根不存在的未來向當下湧現呢?

所以這裡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只有當下才是真實存在的。

過去和未來,這兩個虛浮的東西,本質上只不過是當下的投影。而我們所說的因果,其實就是無數個當下的點連成線,這個時間線就這樣出現了。

它根本不是誰決定誰的問題。它是環環相扣,沒有任何一個當下能作為例外的。它是嚴絲合縫的連接。從過去到未來中每一個“當下”,都不能改變。改變任何一個“當下”,其他都不能作數,全部重來。這就是完整的因果論——由每一個當下決定的果,這個果就是整條線變動呈現的最後的結果。

知道了這一點,也就解釋了很多問題。比如說,為什麼梅花易數中通過時間起卦,或者各種外應(比如聲音、圖像、動作等)能夠知道過去未來?為什麼觀天就知道未來有沒有災難?為什麼佛教中說到佛菩薩能觀照前因後果,甚至能覺察到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

因為當下已經確定了。當這根線確定的時候,整根線就立刻浮現出來了。

只不過,這根線只在當下存在。有點類似於薛定諤的貓,不打開盒子的貓既死了又活著,只有打開盒子一瞬間才知道貓究竟是死是活。但有所不同的是,不打開盒子相當於一種想像狀態,打開盒子的狀態永遠只存在於當下。所以現實中不存在這種既死又活的混沌情況,而只有生或死的結果。

所以為什麼會說:未來是確定的?實際上是因為當下是確定的。每一個當下確定且只能確定一根線,這根線只存在於當下。

我講的非常簡單,根本不需要任何知識儲備,你只要說話有邏輯都能理解。但它和日常理解的因果論有一點微妙的區別,《信條》的啟示加深了這種對當下的把握和確定。

我們回到《信條》。 《信條》中未來人看似是改變過去,實際上你改變過去以後,未來也跟著一起變了。而你想辦法改變未來的結果時,你的過去也跟著變了。所以,你改變過去就是改變未來;改變未來就是改變過去。

這樣也可以得出:過去=未來。

再進一步,未來人回到過去,做了一件事。請問這件事屬於過去還是未來做的?顯然都不是,而是當下做的。前面說過了這個道理,就不再重複了。

那麼本質上,你穿越到過去還是未來,其實都是當下。

即:你只能改變當下,只有當下是真實存在的。

這時候,我們可以完全拋棄過去和未來的兩個無用的概念。你可以把它倆捆綁在一起,叫做空。空,就是不存在。不是符號意義上的不存在。我不想解釋得更長,或者在不同學科上做術語解釋。如果需要解釋,可以等我積累更多解釋能力時再過來解讀。

順便,也能簡單解釋佛教上的“一切皆空”。也許不能說的更嚴密,因為這僅僅是我看完電影的靈光一閃。就一瞬間的理解,我不認為能解釋的全對,但是能夠做一點有用的分析也就值了——如果你覺得沒用,以你為準。沒用咱就不看,多看看其他有用的,不浪費時間在這文上。

既然過去未來都是空,那麼只剩下個“當下”還存在。就會想是不是當下也要空,這樣就“一切皆空”?但問題是,還有一句話叫“一切唯心造”。我把它們放一起分析。

這兩個“一切”其實是指過去未來。這個心就是當下。為什麼它用心來代表當下。其實很簡單,每一個當下都是由一呼一吸間一念組成的,很細密的連接。方便說,即這個時刻當下的心念。就是狀態。

心念一變,意味著狀態、磁場在那一刻變了,變了,當下變了,就意味著整根線變了,即“一切唯心造”。也就是“一個念頭就能創造出一切”。

所以它根本不是所謂的心裡想出個世界那麼庸俗的解釋。

《信條》不夠好,但也不需要好。有如此多缺陷的電影,能在當下這個時空帶給我一點靈感嘗試頓悟,我仍然很感謝。

這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性。

avatar-img
青爻爻的沙龍
5會員
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青爻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中國各地爆發了大規模遊行示威,抗議中共的清零政策。然而,這種運動真的有效果嗎?未來防疫會怎麼進行?中國的局勢會怎麼變動?有沒有可能因此提早政變?這篇文將簡單做個概述。
事物鑒別這個東西被我奉為教旨,到底是為什麼那麼重要?我今天想談一談關於甄別法的一些話題。我始終認為,這個東西比一切都重要。沒有認知,就喪失了真理存在的可能性。我們不能掌握真理,但我們可以看到真理碎片。
「人物畫像」:這是個優雅討喜,天生有外交手腕的政客。由於其愛玩愛賭又暴躁的個性,最後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該隱不隱,該退不退,失勢入獄,孑然一身。 ——“曾經名聞天下的薄熙來,也要走到盡頭了。”
中國各地爆發了大規模遊行示威,抗議中共的清零政策。然而,這種運動真的有效果嗎?未來防疫會怎麼進行?中國的局勢會怎麼變動?有沒有可能因此提早政變?這篇文將簡單做個概述。
事物鑒別這個東西被我奉為教旨,到底是為什麼那麼重要?我今天想談一談關於甄別法的一些話題。我始終認為,這個東西比一切都重要。沒有認知,就喪失了真理存在的可能性。我們不能掌握真理,但我們可以看到真理碎片。
「人物畫像」:這是個優雅討喜,天生有外交手腕的政客。由於其愛玩愛賭又暴躁的個性,最後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該隱不隱,該退不退,失勢入獄,孑然一身。 ——“曾經名聞天下的薄熙來,也要走到盡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