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嗑、適合

2022/12/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火雷噬嗑(音「適合」,注音符號「ㄕˋㄏㄜˊ」),上火下雷,卦形配合山雷頤卦來看,可以明顯看出卦義「咬食」的取象。
噬嗑卦劃如頤卦的口中有一間隔之物(九四)
  頤卦上山下雷,山止於上、雷動於下,如人的上下顎,飲食咀嚼時上顎不動、下顎動,而把六爻畫出,正好呈現一個「口」字。頤卦的四爻爻變後由陰變陽,上卦由艮變離,原本的口字也變成了口中多了一物的形狀(九四陽爻),因此卦形便由此從頤卦的飲食轉變成噬咬口中物的噬嗑卦。
  噬嗑卦卦辭:「亨,利用獄」。從咬食口中梗物的意象延伸,噬嗑卦的爻詞與卦義中結合「吃肉」的各種狀態而呈現了刑罰的主題,這是人類社會調整無法適應、不符群體價價者,使之「適合」於社會的機制,也正是宏觀的「噬嗑」。噬嗑卦上火下雷,外明而內動,體現了刑罰所應有的理想狀態。
  我曾卜出噬嗑卦四爻爻變而成頤卦的結果,當下十分驚喜,口中梗塞之物被咬碎咀嚼而能順利飲食,「去其間隔而合之」,令人心情振奮舒暢。噬嗑六四爻變成頤卦的九四,爻辭從「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變成「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
  「噬乾胏」指啃食沒有水分、帶骨的乾肉,相對於前兩爻吃食的柔軟之肉(六二「噬膚」)與剛硬之肉(六三「噬腊肉」),九四的陽爻是必須被除去的間隔之物,在吃肉的意象中以無水分的帶骨肉「乾胏」呈現。「得金矢」則與刑獄訴訟的延伸意義有關,古云:「鈞金束矢」,是古代獄訟雙方致官之物,取金之堅、矢之直之意,象徵獄訟的堅直。「利艱貞。吉」則說明九四啃食乾胏的情況應有堅持於艱難之利。因著金矢,不只外在的情況,更指出堅持和率直於內心的重要。
  在噬嗑九四「利艱貞」後,爻變而成頤卦六四,成了「顛頤」之勢。「顛頤」指從上往下、從高處往低進食,即是「虎視眈眈」的姿態,「其欲逐逐」對獵物、食物的渴望強烈,卻「無咎」。這是噬嗑卦成功「去其間隔而合之」所達到的狀態。經歷出去間隔障礙的艱辛堅持,能夠隨心所欲的跟隨自我而沒有咎害。
  由噬嗑變卦成頤的過程,有一則「榮譽之臉」(Kirtimukha)的神話故事巧妙呼應。
「榮譽之臉」(Kirtimukha)
  印度神話三大主神之一的濕婆(Shiva)因為配偶神被戲弄而憤怒地召喚出能吞噬一切的神獸,受罰者卻誠心地謝罪求饒。濕婆決定原諒對方,但為了吞噬而生的神獸已然應了濕婆的一念召喚而誕生,如若沒有東西可以吞噬,那祂該怎麼辦?濕婆說:「那你就吞下自己吧!」於是,神獸從自己的尾巴開始吞食吃噬,最後吃下整個身體,只剩下一張臉。濕婆讚嘆眼前上演的是蘊含著生命真諦的榮耀行為,於是將祂命名為榮譽之臉。這張榮譽之臉,在現今的東南亞乃至喜馬拉雅山的印度教廟宇、居家建築、藝術品中都可以看到,成為了趨吉避凶的象徵物。
  當吃食外在對象的任務受到較高的精神層面主宰所否定時,生命不再能只是依循本能而直觀的行動,這股生命的動能或欲力因此能轉而反身向己。啃食自己的有形身軀,象徵著去除自我內在的間隔之物,這股對生命的否定從而能回到自身位置上,有意識地生活並實現自己的本來面目。此呼應了噬嗑變卦成頤的過程,也正就是最後所剩的「臉」的偉大象徵。
  頤卦六四用「虎視眈眈」、「其欲逐逐」描繪這個狀態。虎的形象常與這類與吞噬、慾望相關的神獸連結,在華夏文明中也有饕餮的類似神獸,都與強烈吞食慾望有關。這則神話除了蘊含了生命原初大哉問的道理:「個體的誕生、存在必然伴隨殺害、吃食其他生命行為」,也呈現出哀於他物、困於所限而最後安於本性的一種歷程,當中必經對生命的疑惑和困頓,和顛頤能夠達成「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的自在狀態有同工異曲之妙,兩者皆是因經歷探求自我的種種關卡而終於能體認並實現本來樣貌的寫照,而生命最美妙的喜悅和榮耀,正是成為祂自己本身。是的,比起威武或得利的外表,我認為「自在」才是頤六四真正的「吉」之所在,而沒有對自我的認識與噬嗑卦為之歷險的過程,它就不能真正存在。
  噬嗑的過程即是適合的過程,不論是對於世事或對於自我的內心,經歷種種的困惑和懷疑而能堅持於生命的動能、相信存在的本身,才能成就顛頤安於實相的自在和踏出真正的自我實現。
  噬嗑卦卦辭於「元亨利貞」四德中只提到「亨」,可以知道噬嗑的過程應追求的是其所缺乏的「元」之創生,也就是天生萬物所賦予與生俱來的個性,如此萬物交流而能有的「亨」之嘉會,才能有表象以下更珍貴的自我實現;而頤卦卦辭言「貞吉」,有了個體性的「元」和立基其上的「亨」,「利」且不提(在九四的「利艱貞」則呈現了這個過程),「貞」對世事梗幹的實踐與堅持,就是實現自我生命必然須從而努力的唯一路徑。
  噬嗑所要除去的間隔之物不再是外在的阻礙,而是自己內心千變萬化的齟齬,適合於自己的劇本,適合於世界,進而回歸本真,有意識地活著,而能體會頤卦簡單所謂的「自求口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