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你知道你的錢是怎麼在無意中浪費掉的嗎?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有的人喜歡花10萬塊買一個名牌包放在家裡收藏,很少會拿出來用,因為預期未來還會有增值的空間,有的人會花2千塊買一個包,平常就可以常常帶出去使用(當然也有兩種都有的人)。


兩種買包與使用包的方式,覺得哪種比較值得?


一筆錢用的有沒有價值,有很多評斷標準,這個物品是你很喜歡想要擁有的,這個物品是很稀有很保值的,或這個物品是你會常常用,使用頻率很高的?


大部分的人賺錢都不容易,賺來的錢屬於有限資源,要把這有限資源變成你需要與想要的物品與服務,加上人性的貪婪與不滿足,常常都需要多做一部取捨考量,每個人價值觀就決定了他的選擇。


其實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感覺這個東西滿不錯的,以後在某些情況可能會用到,又不是很貴,於是就買入手,但買了之後就是收在衣櫥櫃子裡,久了就忘了,從來沒有用過,哪天無意間看到的時候,又覺得這有可能會用到,所以繼續放著。


其實這就是把我們有限的資源「現金」變成一個從來沒有用過的商品,他的價值在真的使用到之前,其實就是零,如果在商品損壞或丟掉之前只用過一次,那使用這一次的價值就是當初購買他的那筆「現金」。


這筆現金所換成的商品,如果都沒有用到,其實你就等於損失了可以投資的機會成本,你可以用5%、7%、10%去算,看你平常的投資績效是多少。再加上通貨膨脹的價值減損,來回損失可能就是7%~10%之譜。


換句話說,你把錢拿去買了一個一直沒有在用的東西,你的這筆消費就是以每年7%~10%的價值落差在減損,直到這件商品不能用了被丟掉或是轉送他人,這個商品對你的價值就正式歸零了。


幾年前我心裡意識到這個問題,於是近兩年我漸漸有物盡其用的念頭,基於以下幾個原則:


  1. 購買商品前,要認真想過,未來是否會常常用到這商品,做到物盡其用。
  2. 如果只有少數幾次的使用需求,購買價格盡量控制在合理範圍內的低。
  3. 如果......
  4. 已經擁有的商品,檢視是否在未來還有使用的需要,如果沒有,就二手賣掉換成現金。
  5. 已擁有的商品若還有使用需求,能不能增加使用頻率,讓該商品能貢獻的價值更高。



(訂閱閱讀內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39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雨果生活理財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雨果的理財生活觀的沙龍
500會員
429內容數
本專欄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2025/04/28
最近看了一些影片,討論到不要緊是追求財富,人生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也有影片訪問到一些已經達到一些財富地位的人,開始積極地參與公益活動與捐獻等事情。 這些人分別在不同的財富階層,但都在反思錢對人生的重要性,與除了錢以外的其他價值。藉由這些內容與探討,我也在想,我們到底要追求多少財富,除了
Thumbnail
2025/04/28
最近看了一些影片,討論到不要緊是追求財富,人生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也有影片訪問到一些已經達到一些財富地位的人,開始積極地參與公益活動與捐獻等事情。 這些人分別在不同的財富階層,但都在反思錢對人生的重要性,與除了錢以外的其他價值。藉由這些內容與探討,我也在想,我們到底要追求多少財富,除了
Thumbnail
2025/04/22
近期傳言美國欲發行百年期零息債券,引發投資人恐慌。央行總裁楊金龍也說,倘若美國這樣做,相當於美債的倒債,美國恐會因此發生金融上的混亂與危機。 也有人說,如果美國發行零息美債,那也會是折價債券,不會是真的完全沒有利息。所謂折價債券就是用低於票面的價格購買債券,在債券到期時可以拿回票面價,等於
Thumbnail
2025/04/22
近期傳言美國欲發行百年期零息債券,引發投資人恐慌。央行總裁楊金龍也說,倘若美國這樣做,相當於美債的倒債,美國恐會因此發生金融上的混亂與危機。 也有人說,如果美國發行零息美債,那也會是折價債券,不會是真的完全沒有利息。所謂折價債券就是用低於票面的價格購買債券,在債券到期時可以拿回票面價,等於
Thumbnail
2025/04/16
最近看到好幾次某個建案的新聞與廣告,主題是說新建案讓利,每坪成交價是新板特區將近六折價,感到相當好奇,於是稍微了解一下,詳細內容請看以下新聞連結與擷取片段內容。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8663660 『位於新北市板橋的首發案
Thumbnail
2025/04/16
最近看到好幾次某個建案的新聞與廣告,主題是說新建案讓利,每坪成交價是新板特區將近六折價,感到相當好奇,於是稍微了解一下,詳細內容請看以下新聞連結與擷取片段內容。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8663660 『位於新北市板橋的首發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對於「精緻窮」的看法?與其背後可能牽動的事。
Thumbnail
對於「精緻窮」的看法?與其背後可能牽動的事。
Thumbnail
你覺得什麼樣的行為是浪費?什麼樣的行為是奢侈呢?這本書教你怎麼精準花錢最能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你覺得什麼樣的行為是浪費?什麼樣的行為是奢侈呢?這本書教你怎麼精準花錢最能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有的人喜歡花10萬塊買一個名牌包放在家裡收藏,很少會拿出來用,因為預期未來還會有增值的空間,有的人會花2千塊買一個包,平常就可以常常帶出去使用(當然也有兩種都有的人)。 兩種買包與使用包的方式,覺得哪種比較值得? 一筆錢用的有沒有價值,有很多評斷標準,這個物品是你很喜歡想要擁有的,這個物品是很稀有很
Thumbnail
有的人喜歡花10萬塊買一個名牌包放在家裡收藏,很少會拿出來用,因為預期未來還會有增值的空間,有的人會花2千塊買一個包,平常就可以常常帶出去使用(當然也有兩種都有的人)。 兩種買包與使用包的方式,覺得哪種比較值得? 一筆錢用的有沒有價值,有很多評斷標準,這個物品是你很喜歡想要擁有的,這個物品是很稀有很
Thumbnail
購買前要先問的六個問題 我買給誰? 這會讓生活增加價值嗎? 我負擔得起嗎? 這是這筆錢的 最佳用途嗎? 它真實的成本是多少? 「最好版本的我」會買這個嗎? 有關物質的問題:要誠實、謹慎、嚴謹地回答以下問題。未來你會感謝現在的認真和坦率。 你害怕放棄什麼?為什麼? 在「物質」關係裡要做的事 尋求支持
Thumbnail
購買前要先問的六個問題 我買給誰? 這會讓生活增加價值嗎? 我負擔得起嗎? 這是這筆錢的 最佳用途嗎? 它真實的成本是多少? 「最好版本的我」會買這個嗎? 有關物質的問題:要誠實、謹慎、嚴謹地回答以下問題。未來你會感謝現在的認真和坦率。 你害怕放棄什麼?為什麼? 在「物質」關係裡要做的事 尋求支持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花錢」,難道還要學習如何「花錢」嗎?是的,每個人都會「花錢」,但是「花對錢」就不是每個人都會的。我們如何才能知道我們是否「花對錢」,從家裡面你所買的物品來看就知道。 如何才能做到理性消費呢?以下幾個原則或許對你有幫助。 一、非必要性物品購買前請三思 二、避免情感性購物
Thumbnail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花錢」,難道還要學習如何「花錢」嗎?是的,每個人都會「花錢」,但是「花對錢」就不是每個人都會的。我們如何才能知道我們是否「花對錢」,從家裡面你所買的物品來看就知道。 如何才能做到理性消費呢?以下幾個原則或許對你有幫助。 一、非必要性物品購買前請三思 二、避免情感性購物
Thumbnail
人是容易自我合理化的生物,為了解決我長期不敢把錢花在重要物品上的思維,於是我採取用故事說服自己的方式。
Thumbnail
人是容易自我合理化的生物,為了解決我長期不敢把錢花在重要物品上的思維,於是我採取用故事說服自己的方式。
Thumbnail
無腦理財術,小資大翻身 因為看到這篇文的介紹,才接觸到這本書,裡頭提及不少重要的理財與投資觀念,文字淺顯易懂,適合新手閱讀! 同時也詳述了許多金融商品及其特性,供普羅大眾參考,也是透過這本書讓我終於搞懂股票、基金、ETF、期貨、選擇權、外匯、債券...等等的不同。 把不要的東西上網
Thumbnail
無腦理財術,小資大翻身 因為看到這篇文的介紹,才接觸到這本書,裡頭提及不少重要的理財與投資觀念,文字淺顯易懂,適合新手閱讀! 同時也詳述了許多金融商品及其特性,供普羅大眾參考,也是透過這本書讓我終於搞懂股票、基金、ETF、期貨、選擇權、外匯、債券...等等的不同。 把不要的東西上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