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小妾回家住,荒唐嗎?
談及原生家庭,我頭頂盡是烏雲。記憶以來,與父母同框的畫面,鮮少笑容。
爸爸他像蜻蜓,回家只是點點水,因為我的爸爸也是別人的爸爸,所以不曾久留。
爸爸背離婚姻,使得媽媽身陷苦痛,失去快樂的能力。媽媽,肩負四個子女生活所需,還得侍奉公婆。媽媽對待我們嚴苛,不苟言笑。從小跟著媽媽過著偽單親的生活,感到日子步步維艱。而我家的景況,經常是三姑六婆,說三道四的題材。
當我們姊弟長大成人,爸爸來去間也累了,所以想回家了。不過,爸爸不是一人回來,而是帶上外頭的妻小回家住。小妾來我家住,這是甚麼道理!我心忿忿不平。
爸爸離世之後,我的老家,住著爸爸的大妻與小妾,在左鄰右舍眼裡,此景不能容,而擅自對小妾說 : 「男人都走了,妳憑甚麼還住在這裡。」鄰居說的是事實,但是很傷人。因此讓悲淒的小妾,更加痛楚。
媽媽知道這事後,對小妾說 : 「妳就安心和我一起住在這裡, 別人說甚麼不重要。」還給小妾一個擁抱。媽媽此舉,安了小妾的心,也讓小妾添上幾許感慨,還有那無法言喻的感激。
依戀與糾結
乘月圓漫步散心,但因近日投入於自述原生家庭,對明月原有的依戀,卻被一股幽怨取而代之。
童年,我不懂月亮的陰晴圓缺,一心只想明月配黑夜。
月兒在我生命中,來來去去,從來不曾為我停留。
是我們距離太遙遠? 還是我不懂祢來去間的慈悲。
月的陰晴圓缺,如同爸爸的若即若離,忽隱忽現。在暗黑的夜裡,我渴求爸爸能夠留下,守住一家的圓。但是,爸爸總是轉身離開,去守住他另闢的家園。有閒人等說 : 「爸爸與外面妻小(小妾),比較像一家人」。
即便這樣我依然企盼:
爸爸賜我一份安穩,好讓我汲取成長的溫度。
我卻吸允一身冰寒,在凝結空氣中殘喘成長。
那些年,爸爸在家過夜屈指可數。即便留宿,媽媽寧可獨寢,唯恐心更寒。
除夕夜,家家戶戶熱鬧團圓。爸爸攜家帶眷也回來團圓,外面妻小成為座上佳賓。我們家圍了一個圓,圍出媽媽滯鬱臉龐,及一桌的冰涼。就這樣日復日,年復年。
爸爸曾說 :「要守護兩個家很累。」
「甚麼? 爸爸你跟我談甚麼守護! 另一個家於我何干!。」
「你除了把我們留給媽媽之外,還留下阿公、阿婆,這到底算甚麼?」 聽到爸爸的話,表面我默然無語,但我心卻有著劇烈的咆嘯。
我長大成人,氣結也隨之成形。我外顯態度幽恨,被阿婆調教說 :「再怎麼樣都是妳爸爸,不可以這樣」。阿婆替爸爸說話,我不能接受的自語 : 「我媽媽受這麼多苦,阿婆妳沒看到嗎? 是啦!我爸是妳兒子,妳當然替他說話。算了,反正說了也沒用,阿婆不會懂。」
又是女的
「又生女的」那個年代會聽到的話,就是老大是女孩,老二又是女孩。
「又」就是再一次,代表令人失望的語言。未出生前給人希望,出生後帶給人失望的老二。爹爹不疼,姥姥不愛的經典款老二就是我。而我不像姊姊體弱多病,可獲阿婆及媽媽時時關注。在我有弟弟之後,我的處境就更像被放生的孩子。
所以,小時候的我,希望自己可以生病,雖然生病不會變成男兒身得受寵,但至少可以引來啊婆一些關注,或是換取媽媽一些溫柔。病態的想法,並沒有讓我如願,我的身體向來健康。但是,病態的念想,最後轉換為自我傷害。在手腕劃下去並非我想死,而是不知道該如何好好活著。
打從小,我很想有個乾媽。因為有乾媽的人,在某個特定時間,會收到乾媽的關愛。但偏偏我是個沒有乾媽的人。不過,我依然幻想遙遠的北方,有個我的乾媽。她會來看看我,送來我想要的疼愛。
失溫的家庭,讓我渴望趕快長大,長大後就可以離開陰沉的家。我要憑藉自己的力量,尋找屬於我的那份愛與關懷,讓荒蕪的心田,充滿亮麗色彩。
我長成為極度渴求被愛,致使我盲目又迷惘。只要有異性對我關懷問候,沒腦的我,很容易認為那就是愛。對方的底細,對方的條件,交往妥不妥當,似乎未曾多加思索。我迫切需要被愛,而陷落得很深。即使知道那是危險之境,瀕臨自毀的深淵。但是那個時候的我,危險沒關係,但就不能放過任何被愛的可能。
成長的環境,造就我心靈貧瘠匱乏。其實,當年我有覺察到自己有病。現在看看當年的自己,沒錯,身體沒病,但心靈卻病得一蹋糊塗。
有人曾經問我 : 「從小都沒人疼愛妳嗎? 」。我不是沒上腦網搜尋,只是搜尋到的就如同月亮微弱光影。然而,滿心的滄涼,溫度如何留存。
訴苦變控訴
長輩聽到我說起這些往事,會不悅的說:
「不要這樣埋怨自己的父母。」
「有人過得比你們更糟糕。」
「事情都過去這麼久了。」
原本以為長輩清楚我家的過去,與之訴苦,可以得來一些慰藉。誰知,長輩卻不悅地指責我,認為我在控訴。也許吧!早些年,說起往事像控訴。我除了取暖,討些關愛,還想證明自己的委屈。聽在長輩耳裡,也許像是證明父母的錯。
藉筆細讀人生
隨著年紀及閱歷增長,證明父母的錯,根本無意義可言。訴說過去,並非要為過去的委屈討公平。我只想在敘述的過程中,讓過去鬱積的委屈,得到釋放出口。若能放聲哭泣,讓委屈隨眼淚而出,我想自我療癒就會有效果。
藉筆細讀自己的人生。書寫之間,我心慢了,視角變大了。以慢動作重播過去,我清楚看見,那個渴求的我、病態的我,是如何而形成的。更看清楚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
認清原生家庭的重要,對於已成為母親的我,過去的生命經驗有許多珍貴養分,供我提取。小時候,我想要父母感情融洽,我想要受父母疼愛,我想要家人情感緊密不疏離。既然我想要,所以我的孩子,應當如此成長才是。我絕不能重塑出一個心靈匱乏、盲目索愛,病態的孩子。關於這一點,在我第三個孩子身上,我想我做到了。只是我的老大、老二,沒能遇上這樣的我。
終結輪迴以己所不欲,勿施於孩子
如果,受苦是一種輪迴。那到我這裡為止就好。要終結輪迴,在過去的經歷當中,有明確的答案。成長歷程我不想要的,我不加諸在孩子身上。所以我會不斷的回朔過往,萃取想要,濾除不要。
孔子說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想,孩子應是我最該實現這句話的對象。
假設,父母都能夠落實這句話,世上的孩子,被愛充滿,便不會落入輪迴。
我的父母,把婚姻過得如此,也非父母所願。父母更不知道家庭失和,會讓孩子的心長偏、長歪。
在某日夜裡,我又不經墜入童年,在幽暗處我突然想起父母也有童年。在那物質缺乏年代成長,父母那時的童顏,無辜的雙眼,令我心疼。他們的內心,是否也藏著童年時期無盡的失落,而長大成人。
放大視窗,擷取父母童年,和入自己的兒時畫面,我揪心成團,而淚灑難止。
他們那個年代,夫妻相處之道及教養孩子方法,大都來自於父母的父母。即使有許多方式已不符合時宜,也無從覺知,更無從學習更好的方式。所以一代接一代傳續,循環再循環,過著無解的一生。
不好的經歷變身為-沃土
今資訊流通快速,我幸有機緣,在第三個孩子出生後,學習如何當個好母親。活在這個世代,我致力杜絕造成輪迴不斷的舊有模式。以能直入孩子心靈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成就和諧家庭。
成長時期所承受過的苦,我牢記,但牢記中不存有怨恨。兒時沉潛的傷,在細讀翻耕後,而成為沃土。如今是我汲取養分的糧倉,是我再次成長的沃土。在沃土培育下,成就孩子且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