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文字工作者的年度回顧:問自己這 7 個問題,釐清自身優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25 歲以前,每逢年底,我根本不屑許什麼新年新希望,聽到別人喊著明年要完成哪些事,也都在心裡暗自嘲諷。

但今年,成為獨立工作者的這年,我變了— 我開始在乎,在乎如何去衡量我所做的每件事、每個新嘗試,年度回顧勢必得做。不過,才頭一年而已,我不想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每件事都得用數字衡量,不,我不走那套。

我發現,這 7 個問題,能夠讓我更加清楚自己的優劣勢,幫助我了解:

哪些事,我不用特別花力氣就能做得不錯?
哪些事,我只是稍微嘗試,就有不錯的成效?
哪些事,我就算花了時間努力,但還是做的一般般?
哪些事,就算我不那麼擅長,但還是感到著迷,想要瞭解更多?

諸如此類。

我需要一個策略,在新的一年,有個清楚的方向前進。

Photo by Krisjanis Mezulis on Unsplash

Photo by Krisjanis Mezulis on Unsplash

我改變了哪些成見?

1—想說服人,要很會說話

以前我總認為「寫作」只是個交差了事的工作。

但今年,我發現,原來只要有「文案思維」,就能避免讓寫出來的文字淪於「自嗨」,還能與讀者產生連結,進一步推銷自己,說服對方。

不用很會「說」,用「寫」的也能達到說服的效果。

2—對「創意」的理解

原本我以為「創意」是一種虛幻的概念。直到我讀了...

  • The Boron Letters
  • The Adweek Copywriting Handbook
  • Become An IDEA Machine
  • 奧格威談廣告
  • 創意入門:用喜歡改變世界
  • 文案的基本修養
  • 文案的基本修練
  • 廣告與它們的產地
  • ......

加上,年底我不知道哪來的勇氣,跑去廣告公司應徵廣告文案,雖然被刷掉了,但是我對「創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其實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考模式,提供我們更多不同的觀點、角度,去處理眼前的問題。

3—觀點,是始終如一的

原本我以為那些看似很成功的人一定都有某種聖經級的秘訣,才讓他們顯得厲害。

但現實情況並不是這樣,他們並非一路以來都是 100% 是「對」的那一方,而是透過不斷嘗試、試錯的循環,才更加靠近成功,才更知道原來自己是對的。

換句話說,他們的觀點時常彈性的變化。

不知道是因為哪句話,身邊哪個人,或是某位我相當景仰的人在一年之內的轉變非常大而導致的,一時間,讓我頓悟出:

原來厲害的人,他們想事情的方式跟電腦軟體一樣,會時常更新,而不被舊版的運行方式、思維邏輯所綑綁。

我變得很怪— 越來越不怕被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之處或錯誤,也非常樂意改變自己的成見,換個觀點看同一件事。


哪些事做起來特別帶勁?

1—寫字

現在回想,我曾在高中模擬考拿下作文將近滿分,這件事其實還滿誇張的(不是在炫耀)。

我自認不會創作,我只是剛好對中國歷史、唯美或壯闊的詩詞感興趣,會發自內心想要熟記於心,不斷琢磨,如果剛好還記得,就會應用在寫作上,交差了事。

直到認識了「文案」這有趣的領域,我才知道,這下有戲了,我要繼續寫下去,甚至要靠文字維生。

「文案」跟「文學」雖是兩條不一樣的職涯道路,卻能相互補。

2— 設身處地的想問題

我女友是上班族,在工作上難免會碰到與上司有些摩擦。但她什麼事都會退讓,以和為貴,所以都會跑回家跟我抱怨。

原本我覺得她與其抱怨,不如就採取行動,但我完全沒有考慮到她的天性就是想要息事寧人,所以我轉而不再替她出謀劃策,而是拿今天她碰到的議題來反思:

要是今天我也碰到類似的問題,我會怎麼處理?

讓自己大腦轉起來,這也不失為是個好辦法。

3— 逛書店,坐下來讀書

26 歲這年,平日時間,除了出現在電影院、按摩放鬆、吃垃圾食物(PIZZA)外,真正讓我內心感到開心且平靜的,就真的只有誠品、蔦屋、金石堂了。

很幸運,女友是個熱愛讀小說的人,但我不愛讀小說類,也讀的慢,個人比較喜歡讀非虛構 (Non-fiction)。

但人相處久了,多少都會互相影響。現在我也愛上了讀小說版的 <冰與火之歌>,還有海明威等文學家出版的著作。(我前幾天才讀完最新再版,村上春樹翻譯的大亨小傳)

其實對不管是文案還是創作導向的人來說,任何領域的書都是非常棒的學習管道,也是偷取靈感的最佳來源。


哪些事做起來特別沒勁?

1— 到處跑,參加人脈交流活動

很多資深接案的前輩會建議,至少在初期要去多認識一些相關產業的人脈。

不知道是懶,還是什麼原因,不到非常抗拒這件事,但就是覺得可以拿這些時間來做一些更讓我開心、有產出的事上。

我想,明年開始走訪各個相關產業的交流聚會,也不是件壞事。

2— 經營社群

經營社群是一件讓人很頭痛的事。

獨立的工作者,若有長期社群的互動、關係維繫,確實能為自己博得關注,甚至還能讓潛在客戶主動來詢問合作。

讓大家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有其必要。

不過,有時候,在個人頁面上,發發廢文反而比較多人響應;有時候,還真的不知道該寫些什麼文,做哪些事,才能讓「對的人」注意到我,一起做點有趣的事。


哪些人或事可能是未來發展絆腳石?

1— 習慣性晚睡

我是指晚到大概凌晨3~4點左右。

其實有時候真的沒有很忙,只是偶爾會擔心下個月案源不穩定而時常煩惱,影響到正常入睡的時間。

出於對健康的擔憂,還有寫作時對思考、想點子的需要,我應該正視這件事的嚴重性,至少做點什麼,改善失眠的處境。

2— 不再像以前固定運動

兩年前,我是個迷戀健身運動的狂熱者。

當時,我沒有一天會錯過訓練時刻,而且天天逼迫自己要突破極限,幾乎是選手等級的訓練程度。

投入全職接案後,生活重心幾乎已經把那段期間累積的肌耐力、運動表現都拋得遠遠的。

善用早晨或一整天下來的零碎時間,去公園拉單槓、快走,是去健身房訓練的替代方案。

3— 埋首在次要的工作,遲遲沒去做重要的事

有一種說法是:有些人不只害怕失敗,更害怕成功。

我發現自己有時候知道該做些什麼,卻把時間花在那些次要,且產出價值較低的工作上,三番兩次都因為這樣而急於為月底的房租、餐費奔波。

是時候正視這個問題,投入任何事之前,先衡量輕重緩急再按部就班去做。


還有哪些事,因為害怕,遲遲不敢去嘗試的?

1— 在金色三麥,搶駐唱的風采,獻唱一次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一直幻想要去做這件事。

總之,我不想讓自己的人生清單上寫滿那些看似滂薄但一生可能都不會去做的事,比如說:爬玉山、泳渡日月潭⋯⋯。

但至少要去做點刺激的小嘗試。

至少對我來說,能在餐廳唱一次就算滿刺激的,畢竟我只有在高中參加過歌唱比賽,頂多拿個「最佳台風獎」。

2— 更有系統性、頻繁的在社群媒體上發文

剛剛有說,經營社群對我來說,很沒有動力。但也許只是出自於害怕?

大概就是因為沒什麼人理吧!唯一會讓我繼續在平台上持續發文的原因是暫時還想不到其他能讓我每週三當天寫,當天發送的電子報 <賽門報一下> 曝光的方法了。

目前週報已經有超過 100 多人訂閱,也有許多網友會主動回信響應,給我鼓勵;相較之下,在自己的社群媒體上發文,沒人理就會覺得頗尷尬,也特別沒有成就感。


今年值得說嘴的事

1— 文章投稿至商業周刊,成功刊出

今年年初,我就立志想要寫一篇能夠刊在權威媒體上的文章。

這篇文章既要展示我個人的文案專業,更要與網路上那些哄人速成的教學有所不同。

於是,這篇文章就誕生了:

至於刊登的方式其實並不難:找到投稿管道,整理好幾篇你認為對方可能會刊登的文章,寫信自我介紹一下,耐心等個幾天就能達成目標了。

2— 與 Hahow 合作,成為專欄作者

這又再度證明了文字是有力量的。

因為先前累積了一些作品,所以斗膽寫信向 Hahow 自我推薦,提議刊登文章作品,沒想到後續還被邀請成為固定配合的專欄作者。

在方格子上寫文已經很享受了,不曉得後續我還能再生出什麼文章生給 Hahow,這也是待解之謎。


今年可惜的事

1— 確診後拿到 10 萬保險理賠,沒有善加理財

這就很像中樂透後,花錢如流水。

帳戶突然間多了十萬,太多的誘惑瞬間湧上心頭,更遑論去做理財規劃。

成為自由工作者後,雖然沒什麼太大的物慾,但有閒錢花,不花白不花,你說是吧?

透過這次的經驗,也理解到:帳戶存款多一點,總讓人安全感多一些。

2— 應徵廣告公司被刷掉

很幸運有機會與某 4A 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相識,幫助我了解更多國內廣告業的現況以及廣告文案的日常工作常態。

面試完後,我被要求要為一道題目:要為知名品牌發想廣告解決方案,形式是電視廣告腳本— 老實說,這與我此前承接的案子型態差異極大。

但我非常感興趣,所以也參考知名導演盧建彰的著作,其中就有許多知名廣告作品的腳本範例能夠幫助我解決眼前的挑戰。

在這個準備過程中,我很確定自己是享受其中的,應該說,這是有史以來,唯一會讓我享受的工作了吧。

對面試的結果感到惋惜,卻得到前輩溫馨的指導與提點,這是很難得的經驗。


今年,我學到了什麼?

如果你是很能寫作的專才型工作者,那就學怎麼銷售;
如果你是很能表達的全才型工作者,那就學怎麼寫作;
如果你是很能寫作又擅於表達的普通人,那你幾乎什麼都能做。

這是真的,不到一年的時間,因為敢於公開寫作,不僅幫助我更認識了自己,在職涯上,也逐漸有所突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佩格澀思-avatar-img
2022/12/23
讀到你的篇文我替你非常開心。我也是二十初頭開始,每年年終都有回顧與前瞻的習慣,二十年來下,人生困難重重但很多事情都達標。其實,人只要能接冷靜地檢視自己,一些做不順的地方決定是要加注再努力,或是要改變思維和策略,我認為對一個人的發展是很重要的。我也是最近才在這裡大量寫作,有機會好好回顧自己的來時路,更清楚知道很多事是怎麼一回事,內心也更有力量了。我會針對你提出來的幾點,也來思考一下自己的2022,再看看需不需要加目標給自己的新年計畫(目前我已經有兩大項目在努力)。2023一起加油喔!
avatar-img
粗臂賽門
105會員
76內容數
給你的文案粗點力,不漏氣,揍爛各種平淡無奇💪
粗臂賽門的其他內容
2025/01/07
收錄幾篇我的日常隨筆笑話,本篇是我個人對自己的外貌、個性、價值觀的詮釋與自我介紹。除了讓你更認識我,也希望你能笑著結束今天這一回合。
Thumbnail
2025/01/07
收錄幾篇我的日常隨筆笑話,本篇是我個人對自己的外貌、個性、價值觀的詮釋與自我介紹。除了讓你更認識我,也希望你能笑著結束今天這一回合。
Thumbnail
2024/12/12
2024/12/12
2023/11/16
利用你厭惡的事,活出你快樂的一天
Thumbnail
2023/11/16
利用你厭惡的事,活出你快樂的一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以前的我完全不寫作,我認為寫作這件事情跟我無關,我也覺得自己寫的東西沒有人要看。 但是在工作中就是要不停地打字,然後不停地與人溝通,這時候通常都是用文字的方式來表達。也是在偶然的情況下,才開始寫文章,一開始也不知道要寫什麼,很多主題都嘗試過,最後就在職場這個主題定下來了。 從一開始瀏覽量只有10
Thumbnail
以前的我完全不寫作,我認為寫作這件事情跟我無關,我也覺得自己寫的東西沒有人要看。 但是在工作中就是要不停地打字,然後不停地與人溝通,這時候通常都是用文字的方式來表達。也是在偶然的情況下,才開始寫文章,一開始也不知道要寫什麼,很多主題都嘗試過,最後就在職場這個主題定下來了。 從一開始瀏覽量只有10
Thumbnail
想想今年給自己的期許:工作多一點人情、生活多一點體驗、寫作多一點嘗試。
Thumbnail
想想今年給自己的期許:工作多一點人情、生活多一點體驗、寫作多一點嘗試。
Thumbnail
25 歲以前,每逢年底,我根本不屑許什麼新年新希望,聽到別人喊著明年要完成哪些事,也都在心裡暗自嘲諷。
Thumbnail
25 歲以前,每逢年底,我根本不屑許什麼新年新希望,聽到別人喊著明年要完成哪些事,也都在心裡暗自嘲諷。
Thumbnail
我一直以來覺得人生必須很小心的地方: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義務對別人的信仰做出交代。
Thumbnail
我一直以來覺得人生必須很小心的地方: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義務對別人的信仰做出交代。
Thumbnail
這不是一個「人人都是了不起的文學家」的年代,言之無物能擁有大量粉絲,隨便寫個食記、貼張貓照寫三行字,都有人抖內、有熱度的人多的是。一旦一遇到「我到底寫得好不好」這個問題,要不拿那些賣弄文字能力的來比,要不就老拿那些有人氣沒內容的嚇自己,「自己」都被拋到外太空去了。
Thumbnail
這不是一個「人人都是了不起的文學家」的年代,言之無物能擁有大量粉絲,隨便寫個食記、貼張貓照寫三行字,都有人抖內、有熱度的人多的是。一旦一遇到「我到底寫得好不好」這個問題,要不拿那些賣弄文字能力的來比,要不就老拿那些有人氣沒內容的嚇自己,「自己」都被拋到外太空去了。
Thumbnail
所有因此被召喚來的考驗,都可能只是進化前的關卡,能創造出多少選擇,就能演化出多少未來。
Thumbnail
所有因此被召喚來的考驗,都可能只是進化前的關卡,能創造出多少選擇,就能演化出多少未來。
Thumbnail
連續近三個月,每天讓自己根據坐在電腦前的思緒,抓一個主題出來,透過手指與鍵盤的敲敲打打,留下一點點網路上的痕跡。這樣的 combo 逐漸形成習性,而習性養成後,再透過自我審視,也慢慢發現一些不容易之處。 當初覺得做這件事情,動機其實很單純。因為冰雪妹的朋友遇到了創業過程中苦痛的一面(其實創業應該是
Thumbnail
連續近三個月,每天讓自己根據坐在電腦前的思緒,抓一個主題出來,透過手指與鍵盤的敲敲打打,留下一點點網路上的痕跡。這樣的 combo 逐漸形成習性,而習性養成後,再透過自我審視,也慢慢發現一些不容易之處。 當初覺得做這件事情,動機其實很單純。因為冰雪妹的朋友遇到了創業過程中苦痛的一面(其實創業應該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