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工作是夢幻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社群平台的風行、斜槓工作模式的興起,帶動了自媒體的潮流,像是個人品牌、網紅、KOL、YouTuber、Podcaster…等,其共同特色就是在工作中享有自主與自由,更宣揚這樣的工作模式才是一份夢幻工作。

身為自由工作者的我不禁想:難道只有自由自在的工作,才是夢幻工作嗎?

人際關係是夢幻工作的因子

受到 Covid-19 疫情影響,全球工作模式有了大轉變,WFH 工作模式掘起,這也是這二年在家工作成為夢幻工作的催化因子之一。南非的朋友在 2020 年就開始在家工作的模式,因為家裡沒有合宜的工作環境,連辦公桌都可以成為他想念到公司上班的理由。

人是群居動物,因為人際間衍生的討論大多是覺得孤單寂寞,鮮少有太受歡迎的煩惱,足以看出人是需要與人互動的動物。在家工作雖少了交通通勤時間,衣著打扮上也可以隨興自在些,但少了與人的實際互動,多數人都不太適應。

平時看似不起眼的茶水間互動,或午休時間大家一起閒話家常嗑便當,對多數上班族來說是社交活動的調劑。一旦工作模式轉換為在家工作的遠距工作模式,自由度是增加了,但心靈空虛感也隨之提升。

多元斜槓因應時代的更迭

有人說,未來世代的潮流詭譎多變,人不能滿足於現況裡,擁有兩把刷子的能力還不夠,可以的話最好練就三把刷子、四把刷子的技能,才不會被科技的進步所淘汰。

的確,自從網路時代來臨之後,一切的變化瞬息萬變,似乎稍不留意就會被時代潮流淹沒而淘汰。但仔細想想,在資本主義之下,一切都在成長進步當中。

小叔叔的工作是做印刷的,從長輩身上聽來的,是做印刷很辛苦。後來,印刷業落沒了,我不知後來小叔叔換了什麼工作,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成為無家可歸的遊民。

還是業務新人的我有個客戶,她的工作是國道收費員,後來收費站拆了,她或許曾失業過一陣子,但現在也是活的好好的。

有陣子的潮流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演變後來的結局是,俗稱「黑手」的專業人士變得搶手,起薪都比一般上班族來得高。AI 掘起後,修理人的「外科手術」都能交由 AI 處理、機器人手臂的手術除了精準,還更好復原,更別說些修車修機器的技工飯碗,不會被 AI 搶走。

然後呢?人往往小看了自己的應變能力,雖說未雨綢繆可以減少驚慌失措的機率,但只要不放棄,多的是「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局面。

就拿疫情這個黑天鵝事件來說,很多餐飲業不敵封控隔離的措施而倒閉,但日子還是得過,店收了,自然能找到其他的謀生之路。有人因為疫情而走入低谷,也有人因為疫情帶來的熱錢潮流大賺一波。

人生,本就是有起有落,在現實生活中,被資遣解聘的現象多的是,然後呢?日子還是得過,而快樂與幸福也不見得就此失蹤。

raw-image

結語

自由工作者也好,兼職員工也罷,多元斜槓也可以,都只是個稱呼,關鍵在於面對眼前工作的態度。如果工作只是收入的來源、糊口的管道,即便沒有自主與自由,它也能是夢幻工作。

擔任倉管人員的秋美就說:「我很喜歡現在的工作,雖然不能保証這份工作能不能讓我做到退休,但我的日子很簡單,就是工作時好好的做事賺錢,下班後就是我自己的時間,我想學點東西或耍廢,都由我決定。」對秋美而言,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就是她的夢幻工作。

自主自由的工作表象看來令人憧憬,但高度的自律力與高抗壓性才是夢幻工作的真面目。你的夢幻工作是什麼呢?我覺得,只有它能滿足我們對工作的要求或目的,就是夢幻的工作。

原文出處: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闆娘Summer的沙龍
20會員
45內容數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朗朗上口的一句話。無論你的身份是什麼,總有覺得不得已的時侯。那麼,要如何降低這些不得已時刻發生的機率呢?掌握情緒、思考、金錢、效能…等各面向,拿回主導權,你我都能更愜意的做自己的主人。
闆娘Summer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15
覺得別人很討厭,是人之常情。大家都會這樣。 但它會耗掉大量精力。它的代價其高無比,也讓人精疲力竭。 如果我們想讓一個人好相處,行為舉止也不會讓我們太反彈,只有一個小秘訣……
Thumbnail
2023/06/15
覺得別人很討厭,是人之常情。大家都會這樣。 但它會耗掉大量精力。它的代價其高無比,也讓人精疲力竭。 如果我們想讓一個人好相處,行為舉止也不會讓我們太反彈,只有一個小秘訣……
Thumbnail
2023/04/07
《人生大事》看似以殯葬業與死亡為主軸,實則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劇裡武小文與外婆午睡,她醒了,外婆卻再也醒不來;病故小女孩的父親懊悔平時忙於工作疏於陪伴關懷;熙熙的先生酒駕車禍、面目全非的當場死亡;莫大姐一通電話道上莫老爺辭世的惡耗…這些都是在陳述人生無常、愛要及時的橋段。
Thumbnail
2023/04/07
《人生大事》看似以殯葬業與死亡為主軸,實則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劇裡武小文與外婆午睡,她醒了,外婆卻再也醒不來;病故小女孩的父親懊悔平時忙於工作疏於陪伴關懷;熙熙的先生酒駕車禍、面目全非的當場死亡;莫大姐一通電話道上莫老爺辭世的惡耗…這些都是在陳述人生無常、愛要及時的橋段。
Thumbnail
2023/03/28
那一年春天,母親確診淋巴癌末期,餘命預估一年。我向公司提出請降職級的要求,放棄勞健保及主管的津貼與福利,如此一來行程不用被大小會議或課程活動所束縛,時間安排上更自主。 前輩跟我說:「世上得癌症的人那麼多,又不是只有妳媽得癌症,幹嘛搞得像是世界末日一般,連工作都不顧。」與這位前輩的互動過程中,我從他各
Thumbnail
2023/03/28
那一年春天,母親確診淋巴癌末期,餘命預估一年。我向公司提出請降職級的要求,放棄勞健保及主管的津貼與福利,如此一來行程不用被大小會議或課程活動所束縛,時間安排上更自主。 前輩跟我說:「世上得癌症的人那麼多,又不是只有妳媽得癌症,幹嘛搞得像是世界末日一般,連工作都不顧。」與這位前輩的互動過程中,我從他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心態上是覺得上班很苦,想要自己創業,那你很可能只會感覺到更苦。 本篇不是對於自行創業的勸退文,只是因為剛好身在其中,發現人們會忽略的實況,也剛好將心境記錄下來,減少大家對於創業實際樣貌的偏誤。不會只是因為想要逃離上班的苦痛,陷入自行創業會很美好的幻想泡泡中。 對於創業的美好嚮往 很多人對於創業、
Thumbnail
如果心態上是覺得上班很苦,想要自己創業,那你很可能只會感覺到更苦。 本篇不是對於自行創業的勸退文,只是因為剛好身在其中,發現人們會忽略的實況,也剛好將心境記錄下來,減少大家對於創業實際樣貌的偏誤。不會只是因為想要逃離上班的苦痛,陷入自行創業會很美好的幻想泡泡中。 對於創業的美好嚮往 很多人對於創業、
Thumbnail
社群平台的風行、斜槓工作模式的興起,帶動了自媒體的潮流,像是個人品牌、網紅、KOL、YouTuber、Podcaster…等,其共同特色就是在工作中享有自主與自由,更宣揚這樣的工作模式才是一份夢幻工作。 身為自由工作者的我不禁想:難道只有自由自在的工作,才是夢幻工作嗎?
Thumbnail
社群平台的風行、斜槓工作模式的興起,帶動了自媒體的潮流,像是個人品牌、網紅、KOL、YouTuber、Podcaster…等,其共同特色就是在工作中享有自主與自由,更宣揚這樣的工作模式才是一份夢幻工作。 身為自由工作者的我不禁想:難道只有自由自在的工作,才是夢幻工作嗎?
Thumbnail
本文標題內容部分啟發及引用自盧美妏心理師 FB 貼文 貼文第一行很吸引我的注意力:「你不是想做自由工作者,你是想做自由 #不 工作者。」所以今天想輕鬆針對這個主題、內容紀錄一下自己的想法~ --- 如果你從未有自由安排工作、生活的經驗過,強烈推薦你一生中一定要體驗看看,至少現在的我已經有點回不去了!
Thumbnail
本文標題內容部分啟發及引用自盧美妏心理師 FB 貼文 貼文第一行很吸引我的注意力:「你不是想做自由工作者,你是想做自由 #不 工作者。」所以今天想輕鬆針對這個主題、內容紀錄一下自己的想法~ --- 如果你從未有自由安排工作、生活的經驗過,強烈推薦你一生中一定要體驗看看,至少現在的我已經有點回不去了!
Thumbnail
近期最大的震撼彈莫過於公司宣布因應生活型態轉變,全員工集體邁向全遠端工作模式!在此宣告我的「數位遊牧」人生似乎正式開始! 時間更多也意味著擁有更多的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找回自己的生活節奏,也能自由的規劃每天的行程。疫情奪走了一些實體的交流機會,而我試著利用虛擬的世界找到另一種交流方式。
Thumbnail
近期最大的震撼彈莫過於公司宣布因應生活型態轉變,全員工集體邁向全遠端工作模式!在此宣告我的「數位遊牧」人生似乎正式開始! 時間更多也意味著擁有更多的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找回自己的生活節奏,也能自由的規劃每天的行程。疫情奪走了一些實體的交流機會,而我試著利用虛擬的世界找到另一種交流方式。
Thumbnail
你適合上班還是適合自由工作? 釐清自己的需求,建立好心態再出發。
Thumbnail
你適合上班還是適合自由工作? 釐清自己的需求,建立好心態再出發。
Thumbnail
一場疫情,真的帶來許多改變! 上班的時候老是做白日夢想著: 「我何時可以財富自由、不用上班?!」
Thumbnail
一場疫情,真的帶來許多改變! 上班的時候老是做白日夢想著: 「我何時可以財富自由、不用上班?!」
Thumbnail
自從開始自營工作者的身分,一路走來果然像坐雲霄飛車般刺激。
Thumbnail
自從開始自營工作者的身分,一路走來果然像坐雲霄飛車般刺激。
Thumbnail
從斜槓青年、零工經濟開始,都反映了現在的工作環境跟過去是很不同的,因應科技的發展,很多的新興職稱誕生,而未來必定會有其他新興職稱出現。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一份工作做到底,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身兼多重身份,找出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大膽的安排生涯規劃,勇敢地去嘗試,讓生命可以有更多的可能。
Thumbnail
從斜槓青年、零工經濟開始,都反映了現在的工作環境跟過去是很不同的,因應科技的發展,很多的新興職稱誕生,而未來必定會有其他新興職稱出現。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一份工作做到底,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身兼多重身份,找出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大膽的安排生涯規劃,勇敢地去嘗試,讓生命可以有更多的可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