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篇-2>> 苦難不該是一條孤單的旅程 – 朋友成為苦難中與我同行的夥伴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若把陪伴身心症患者比喻成一場馬拉松,家人則是主要的陪跑者,而朋友則是這場馬拉松定點或不定點的補給站。朋友對患者的陪伴與幫助,除了讓家人可以有喘息的機會增添陪伴的續航力之外,也可以幫助患者對外界保持與人連結,提升生活的動力….

在前面<<自助篇-8>> 與人連結 ~ 盡力維持/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我提到了姊妹們對我的陪伴,幫助我走出躁鬱症。

https://vocus.cc/article/63789894fd8978000107838c

在此,我也提供一些可以陪伴受助者的小妙方:


邀約/鼓勵受助者一起運動:

有許多的研究指出,運動對於改善憂鬱症狀有顯著的功效。

一位有憂鬱症的姊妹,她有幾個運動的朋友,假日就會邀她一起爬山。罹患憂鬱症後,即便他很少參與(因為出門困難是憂鬱症的病癥),但她的朋友只要一有爬山的行程就會約她。我覺得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這些朋友不帶壓力、不放棄的邀約,使她有機會走出家門運動,哪怕只有一次都好。

我在讚美操有一位同學,一聽到我在憂鬱期很難出門運動。她竟然問我,你家在哪裡? 我每天早上去你家接你出門。其實,我跟她並不熟,才講過幾次話,但她的愛心,真的讓我很感動! 不過,這卻成了鼓勵我走出來運動的催化劑。

在我的身心共讀小組,我會透過Line群組鼓勵姊妹們運動。只要我出門運動,我就會上傳一些運動中的照片或是途中所見的動植物、風景、人物的照片到群組。目的是告訴她們,今天我有運動喔~ 大家加油! 有時我也會分享所拍之物帶給我的感動小文,讓她們知道生活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 (圖文如下)

raw-image


raw-image

若遇到下雨不能外出運動,我則在家跳讚美操,然後拍影像上傳,告訴大家”我正在運動,大家要動起來喔~” 我這樣的做法將近1年,我發現小組姊妹漸漸地有動起來了,有的姊妹也會回應她運動的相關照片;有的會請大家為她能持續運動禱告;也有姊妹分享”看到某某姊妹這麼困難也持續運動,她自己也要加油!”


打電話關心對方:

我有一位親戚在憂鬱期,因為距離的關係,我只能以電話關心。但是憂鬱期讓他寡言,這讓我覺得很困難去面對一個不太會回應的人,就好像整通電話我在自言自語一般。每次約30~60 分鐘的電話裡,對我來說是種挑戰,因為我要想很多話題來說。但是我很心疼這位親戚的受苦,想幫助他的心使我”立志”每個星期都要打一通電話給他,即便他只能回應我寥寥的幾句話。無論如何,我相信親戚一定有接到我的關心,他在憂鬱的幽谷中並不孤單。


旅遊:

接近大自然,風景名勝,多多少少會讓下沉的情緒上升些。半日、一日遊,即便走走都很好。

身心小組的姊妹有時會分享,誰邀約他去哪裡玩, 原本她不想去,但因盛情難卻,最後她選擇去了。回來後,卻是感恩她有去玩。走出去就是一件好事!

或是走訪小店,喝個飲料、來個小點,聆聽對方憂鬱的心情。或者甚麼都不用說、不用做,就單單陪著他。


一起讀好書

我覺得這是幫助身心症患者很有效的方式,透過分享讓對方有機會說出他內心的想法,不僅對他是一種釋放與紓壓,同時我們也可以幫助他打開心裡糾結的地方。透過書的內容與真理,可以引導他有個正確和積極的想法。透過不斷真理的洗滌,心也會越來越健康。


有些人跟我說,他們不知道怎麼跟身心患者說話,怕說錯話幫了倒忙。我的建議是先禱告吧! 求神引導、指教你如何跟對方談話,使對方受益。 另外,我認為不要因為怕說錯話而阻擋你的關心。大致來說,身心患者是會比較敏感、易受傷。有些時候我們說話的內容真的沒有觸及到他們所需要的,但是我覺得這些都沒有關係。身為一個躁鬱症患者,我知道即便是在病程中,我的心還是有感受的能力。可以這麼說那些真誠的關心是個強力的磁鐵,吸引我前來靠近那些對我釋出愛與關懷的人。讓我的心更靠近他們,即便我的外在的行為、動作沒跟上或是靜止不動。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感受到我的建議通常是比較積極的去鼓勵患者或是要他們勉強自去去做些甚麼? 有時候,我在陪伴一些身心症姊妹,我會跟他們說,也許你們會覺得我比較沒有同理心。照理來說,我自己也是身心患者,應該我的同理要比一般人多更多。其實原因很簡單,我知道要勉強自己走出舒適圈,會好得比較快,沮喪和憂鬱也不會往下跌的那麼深。 但我也常常告訴姊妹們,我們小組只有加分沒有扣分,為每個向上(例如:出去運動、整理家裡、沒遲到...)喝采。即便又失敗了,沒有關係,不會被扣分,也不須比較,重新來過就好了。有一位姊妹回應,我們小組可以稱為 “沒關係小組”、 “加分小組”、 “喝采小組”、“重新再來小組”。

**在此我要鼓勵患者,當你的親友向你伸出援手來時,請記得不要拒絕他們,收下這份禮物,讓他拉你一把陪你慢慢走~


歡迎至我的FB紛絲專業瀏覽:

https://www.facebook.com/LivingWithMentalIllnes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微小的沙龍
15會員
42內容數
我與躁鬱症共舞25年,病發五次,曾經入住精神科急性病房兩次。因為前15年的病程,讓我越來越了解此症,知道如何避開誘使復發的因素及如何保養身心靈,到目前為止已逾10年沒再復發! 期待透過自身的生命故事與經驗分享,可以幫助身心症的病友,以及扶持他們的親友知道如何幫助生病中的親友,讓病友們可以走出他們生命的幽谷。
微小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陪伴身心症患者的點滴與反思:從過來人的經驗談到如何幫助他人瞭解自身症狀,並提供陪伴者更多續航力。文章內容包含自身經驗分享、病友案例、以及如何協助患者接納病情等面向。
Thumbnail
2025/04/26
陪伴身心症患者的點滴與反思:從過來人的經驗談到如何幫助他人瞭解自身症狀,並提供陪伴者更多續航力。文章內容包含自身經驗分享、病友案例、以及如何協助患者接納病情等面向。
Thumbnail
2024/11/06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最近的復發跟過去有著明顯的不同,躁期和鬱期的症狀不像過去那般嚴重,在情緒的低潮仍然可以日常生活。除了病識感讓作者願意馬上調整精神科藥物穩住病情外,他在文章中跟大家對他極有幫助的信念、行為、活動…等,期待能對讀者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
Thumbnail
2024/11/06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最近的復發跟過去有著明顯的不同,躁期和鬱期的症狀不像過去那般嚴重,在情緒的低潮仍然可以日常生活。除了病識感讓作者願意馬上調整精神科藥物穩住病情外,他在文章中跟大家對他極有幫助的信念、行為、活動…等,期待能對讀者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
Thumbnail
2024/08/08
這篇文章討論了個人在躁鬱症中的憂鬱期裡,如何透過管理自己的能量帳戶來達成情緒的穩定。作者分享了因長時間處於壓力,父親突然離世...等情緒的掙扎,並介紹了能量帳戶的概念及其對健康的重要性。透過重新規劃日常活動以儲存能量、降低消耗能量,成功回穩情緒,期望讀者能學習如何掌控管理自身能量帳戶,改善身心健康。
Thumbnail
2024/08/08
這篇文章討論了個人在躁鬱症中的憂鬱期裡,如何透過管理自己的能量帳戶來達成情緒的穩定。作者分享了因長時間處於壓力,父親突然離世...等情緒的掙扎,並介紹了能量帳戶的概念及其對健康的重要性。透過重新規劃日常活動以儲存能量、降低消耗能量,成功回穩情緒,期望讀者能學習如何掌控管理自身能量帳戶,改善身心健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當我們身邊有人正與憂鬱症抗爭時,我們經常困惑於如何提供幫助。許多時候,即使心懷善意,我們的舉動也可能不但沒有幫助,反而造成更多困擾。這是為什麼呢?憂鬱症不僅僅是思想上的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心理狀態。當我們試圖強迫一個無力前行的人走路時,最終往往導致對方跌倒。
Thumbnail
當我們身邊有人正與憂鬱症抗爭時,我們經常困惑於如何提供幫助。許多時候,即使心懷善意,我們的舉動也可能不但沒有幫助,反而造成更多困擾。這是為什麼呢?憂鬱症不僅僅是思想上的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心理狀態。當我們試圖強迫一個無力前行的人走路時,最終往往導致對方跌倒。
Thumbnail
最近朋友圈很多事,先是其中一位患了重病,大家都擔心著的時候,另外兩位朋友卻在經歷人生的艱難時期。
Thumbnail
最近朋友圈很多事,先是其中一位患了重病,大家都擔心著的時候,另外兩位朋友卻在經歷人生的艱難時期。
Thumbnail
過去我把躁鬱症或是人生一些走不過去的挫折、困難…等,視為咒詛、倒楣、不幸。信主之後,當我更加地認識神的各樣屬性、更深地經歷祂後,我體會到那些過去我視為不好的種種不再是我人生的絆腳石,而是神給我特別的祝福。祂把這在世界裡看似咒詛的病,轉化成我人生的祝福。施比受更有福,祂讓我成為在基督裡富有的人!
Thumbnail
過去我把躁鬱症或是人生一些走不過去的挫折、困難…等,視為咒詛、倒楣、不幸。信主之後,當我更加地認識神的各樣屬性、更深地經歷祂後,我體會到那些過去我視為不好的種種不再是我人生的絆腳石,而是神給我特別的祝福。祂把這在世界裡看似咒詛的病,轉化成我人生的祝福。施比受更有福,祂讓我成為在基督裡富有的人!
Thumbnail
若把陪伴身心症患者比喻成一場馬拉松,家人則是主要的陪跑者,而朋友則是這場馬拉松定點或不定點的補給站。朋友對患者的陪伴與幫助,除了讓家人可以有喘息的機會增添陪伴的續航力之外,也可以幫助患者對外界保持與人連結,提升生活的動力…鼓勵你,當你的親友向你伸出援手來時,請收下這份禮物,讓他拉你一把,陪你慢慢走~
Thumbnail
若把陪伴身心症患者比喻成一場馬拉松,家人則是主要的陪跑者,而朋友則是這場馬拉松定點或不定點的補給站。朋友對患者的陪伴與幫助,除了讓家人可以有喘息的機會增添陪伴的續航力之外,也可以幫助患者對外界保持與人連結,提升生活的動力…鼓勵你,當你的親友向你伸出援手來時,請收下這份禮物,讓他拉你一把,陪你慢慢走~
Thumbnail
在”陪你慢慢走~ 自助/助人走出負面情緒的泥沼”講座結束後,我接到一些姊妹的詢問,是否可以來幫助他們有身心症的親人或是朋友? 通常,我會鼓勵姊妹,自己來陪伴他們的親友,因為他們是最適合的人選。若他們能夠更了解患者的內心世界,再加上一些陪伴的方法,是可以有果效的幫助患者,幫助他們走出情緒的幽谷。
Thumbnail
在”陪你慢慢走~ 自助/助人走出負面情緒的泥沼”講座結束後,我接到一些姊妹的詢問,是否可以來幫助他們有身心症的親人或是朋友? 通常,我會鼓勵姊妹,自己來陪伴他們的親友,因為他們是最適合的人選。若他們能夠更了解患者的內心世界,再加上一些陪伴的方法,是可以有果效的幫助患者,幫助他們走出情緒的幽谷。
Thumbnail
尋求他人的協助並不代表你是失敗或是軟弱的,每個人都是彼此需要的。要打開心來接受安慰,不要拒絕別人對你的幫助。與情緒共處,容許自己有軟弱的時候,不怪罪、定罪自己,也不要跟過去的自己、跟別人比較。我們需要有一個信仰,因為我們自己好有限。放下自己期待痊癒的時間,全權交託給上帝。最後,千萬不要失去盼望。
Thumbnail
尋求他人的協助並不代表你是失敗或是軟弱的,每個人都是彼此需要的。要打開心來接受安慰,不要拒絕別人對你的幫助。與情緒共處,容許自己有軟弱的時候,不怪罪、定罪自己,也不要跟過去的自己、跟別人比較。我們需要有一個信仰,因為我們自己好有限。放下自己期待痊癒的時間,全權交託給上帝。最後,千萬不要失去盼望。
Thumbnail
憂鬱症容易有社交恐懼,把自己孤立起來,甚至退出人際關係。他們需要的是與人保持連結,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是有療癒的力量。與人有著緊密連結時,可以彼此度過生命的風暴,使我們不孤單。
Thumbnail
憂鬱症容易有社交恐懼,把自己孤立起來,甚至退出人際關係。他們需要的是與人保持連結,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是有療癒的力量。與人有著緊密連結時,可以彼此度過生命的風暴,使我們不孤單。
Thumbnail
在天氣不太穩定的春季,我紛紛收到了幾個求助訊息,內容大致是在詢問身邊的人如果得了憂鬱症或是疑似憂鬱,該怎麼協助他? 我一邊敲打著鍵盤,以近幾年所學習到的憂鬱症知識與治療策略回應對方,另一方面也回想起過往那段陪伴憂鬱症友人經歷憂鬱的日子。 根據過往的經驗,我有幾個陪伴與照顧自己的方法想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在天氣不太穩定的春季,我紛紛收到了幾個求助訊息,內容大致是在詢問身邊的人如果得了憂鬱症或是疑似憂鬱,該怎麼協助他? 我一邊敲打著鍵盤,以近幾年所學習到的憂鬱症知識與治療策略回應對方,另一方面也回想起過往那段陪伴憂鬱症友人經歷憂鬱的日子。 根據過往的經驗,我有幾個陪伴與照顧自己的方法想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看本文之前,想和你分享一段,以「陪伴關係」(companioning)相對於「治療」(treating)模式而知名的悲傷諮商師Alan D. Wolfelt醫師在《陪伴與治療》寫著:
Thumbnail
看本文之前,想和你分享一段,以「陪伴關係」(companioning)相對於「治療」(treating)模式而知名的悲傷諮商師Alan D. Wolfelt醫師在《陪伴與治療》寫著:
Thumbnail
對於一個家庭,有一個憂鬱症患者,想必不是一個很好過的生活,尤其是家人間又比一般朋友間更親近,很容易擦出怒罵、不諒解的火花。照顧者更會是勞累的、無奈的和無助的  
Thumbnail
對於一個家庭,有一個憂鬱症患者,想必不是一個很好過的生活,尤其是家人間又比一般朋友間更親近,很容易擦出怒罵、不諒解的火花。照顧者更會是勞累的、無奈的和無助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