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不想要照廠商規定方式業配 為何無法避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看到不少人在討論Hello Catie - 這一切越來越荒謬這支影片,基本上就是有一個KOL覺得一堆廠商都規定他們要怎麼去葉配,而KOL認為創作者就應該要有自己的自由去說,這樣內容才好,廠商買葉配才有價值。然後兩邊就戰起來了~
我也來分析自己的觀點,這篇文章沒有要討論怎麼葉配才是比較好的,我會注重在利害關係分析上。

為什麼廠商要規範創作者

一樣套用"會購買就是因為有看的見的偉大"這個原則來說,這觀念前面很多文章都講過了。
廠商找KOL葉配,就是希望可以得到
1.KOL觀看數的曝光,簡單的說就是單純當廣告通路
2.KOL把產品說得很厲害,所以讓大家想買
3.KOL本身有名望,所以大家會相信產品
我們換個角度來說,一個廠商雖然上面三項都想要,可是...真的都能得到嗎?
我們得說KOL要能把產品說得很厲害,這是很難"保證"做到的,畢竟KOL也是要有靈感,更可能這個KOL壓根不喜歡這產品。
如果因為KOL寫的案子不好,廠商要求修改,結果改來改去兩邊都很浪費成本,所以廠商乾脆寫個規範
第三點,KOL本身有沒有名望這廠商更難了解了,當然有很多數據公司可以分析一大堆,可說真的,KOL到底多有名,有名到多有說服力廠商根本不知道,所以只要KOL不是黑到發亮、社會性死亡那種,廠商根本就當沒事。因此這點廠商直接忽略。
綜和上述,KOL葉配的價值只剩KOL有觀看數,買這個廣告便宜的很,比跟youtube官方直接買還便宜,所以才找KOL拍影片。這是看的到吃的到的事,就是可預見的偉大。
這也是志祺七七曾說,他覺得youtube頻道的流量太便宜了,所以他要當KOL。我猜這也是為什麼志祺七七的葉配都長完全一個樣子,這樣才有信任感阿~

小結

當然創作者跟廠商怎麼合作都只是一個政治角力,不過大部分都是創作者弱勢,廠商主導,沒辦法,台灣KOL太多了,CPC太高了。
所以沒甚麼好討論廠商把KOL當工具人用,因為KOL只能保證出他能當工具,其他的都無法保證。等到KOL變成林志玲或是謝震武,那時廠商絕對不會說,你一定要怎麼拍我的葉配。
認真雜學與思想,最近認真研究總經的創業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 Title Generator: https://www.title-generator.com 輸入關鍵字就會給你700個標題 2. Hostinger: https://aurelius.link/hostinger (Coupon: AURELIUS) 網站伺服器公司,這支影片的贊助公
大家都知道股票要買台積電,找工作搶破頭也是想進台積電,先不管進去有多血汗,至少能成為台灣代表企業沒有之一,那他做的產品一定也是到爆炸。這裡來簡單介紹台積電在做甚麼,以及,這為什麼在這世界這麼重要。 台積電做晶片(chip),這應該不少人聽過,不過實際上台積電是做晶片的代工,而且並不是這世界上每一種晶
最近ChatGPT吵著沸沸揚揚,一堆人說AI要取代人類,大家都要失業了,我先說,這件事在這幾年根本不可能,過個二十年也不太可能。接下來讓我說說自己的觀點。 AI是怎麼冒出來的 AI這門學問其實從195X年就已經奠定基礎了(雖然還有人說圖靈之類的,但我這要說是比較實際的),那時現在的主流之一類神經網路
跟朋友討論去看皮膚科的經驗,他因為手上持續有長這個(見下圖,我也不知道這是啥米),所以去看皮膚科,不過醫生就只跟他說,這個沒辦法治,有天你就會自己好了。 後來朋友很不開心的跟我說了這件事,想了一下覺得因為今天去看醫生其實是"想成為正常",而醫生只把它當作一個"解決問題"去看待。所以朋友要的是"治不好
由於一個在銀行上班的親戚推薦,987最近開始研究公司債的投資,這篇單純分享這個投資方式,純分享,無投資建議~ 甚麼是債券? 債券就是一個機構(可能是國家、公司等)為了募集資金,想投資人借錢,本質上跟借據差不多。 不過當然要給一些好處才有人想要借他,基本上債券會給投資人固定的利息。當然,到期時會一次還
這是我人生想通最重要的道理之一: 你會活著是因為你選擇了你活著。聽起來有點廢話的一句話,但只要了解這句話,人生其實很多事情都會迎刃而解。 記得那時我正在一段甚麼都不對的時候,你知道,每個人都會有一段時候好像世界跟你在做對,家庭、感情、事業,好像沒一個是很順心的,每一個都有問題卡著,解都解不開。 一項
1. Title Generator: https://www.title-generator.com 輸入關鍵字就會給你700個標題 2. Hostinger: https://aurelius.link/hostinger (Coupon: AURELIUS) 網站伺服器公司,這支影片的贊助公
大家都知道股票要買台積電,找工作搶破頭也是想進台積電,先不管進去有多血汗,至少能成為台灣代表企業沒有之一,那他做的產品一定也是到爆炸。這裡來簡單介紹台積電在做甚麼,以及,這為什麼在這世界這麼重要。 台積電做晶片(chip),這應該不少人聽過,不過實際上台積電是做晶片的代工,而且並不是這世界上每一種晶
最近ChatGPT吵著沸沸揚揚,一堆人說AI要取代人類,大家都要失業了,我先說,這件事在這幾年根本不可能,過個二十年也不太可能。接下來讓我說說自己的觀點。 AI是怎麼冒出來的 AI這門學問其實從195X年就已經奠定基礎了(雖然還有人說圖靈之類的,但我這要說是比較實際的),那時現在的主流之一類神經網路
跟朋友討論去看皮膚科的經驗,他因為手上持續有長這個(見下圖,我也不知道這是啥米),所以去看皮膚科,不過醫生就只跟他說,這個沒辦法治,有天你就會自己好了。 後來朋友很不開心的跟我說了這件事,想了一下覺得因為今天去看醫生其實是"想成為正常",而醫生只把它當作一個"解決問題"去看待。所以朋友要的是"治不好
由於一個在銀行上班的親戚推薦,987最近開始研究公司債的投資,這篇單純分享這個投資方式,純分享,無投資建議~ 甚麼是債券? 債券就是一個機構(可能是國家、公司等)為了募集資金,想投資人借錢,本質上跟借據差不多。 不過當然要給一些好處才有人想要借他,基本上債券會給投資人固定的利息。當然,到期時會一次還
這是我人生想通最重要的道理之一: 你會活著是因為你選擇了你活著。聽起來有點廢話的一句話,但只要了解這句話,人生其實很多事情都會迎刃而解。 記得那時我正在一段甚麼都不對的時候,你知道,每個人都會有一段時候好像世界跟你在做對,家庭、感情、事業,好像沒一個是很順心的,每一個都有問題卡著,解都解不開。 一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Influencer Dynamics》研究,分析了1369名KOL的數據。研究發現KOL的粉絲數與收入之間並非簡單正相關,並且自然內容和業配內容的比例對KOL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本文提供了對品牌及KOL的實用見解,有助於理解社群媒體的運營和發展策略。
Thumbnail
小散戶如何參照大大們投資,以下均為個人思考後結論,嚴格來說應該算第三手的資料了:
Thumbnail
現在靠網紅幫品牌行銷已經成主流,以下是我根據經驗對網紅的分類:         1.        頭部網紅 (Mega): 百萬粉絲以上,大範圍曝光,適合快速打響知名度。         2.        知名網紅 (Macro): 10萬-百萬粉絲,專注領域影響力強,適合精準行銷。
Thumbnail
我記得部落客(或網紅、KOL、KOC )開始要對商業授權,包含但不限於轉載、投放廣告、再利用等等要額外收費,是從一個媽媽部落客的經紀人開始的。當然我覺得這樣並沒有不合理,我也很認同創作者的創作內容應該可以得到更多報酬。
我看過無數的優秀影像作品,播放量往往只有不到百次,問題就是平台規則。 過去我在電商公司裡面擔任行銷主管時,就有同事會提出要當Youtuber這個想法,但他沒有搞清楚公司主要的業績來源都是透過穩定的廣告投放來維持業績,所以就算我也想拍Youtube影片,但是這只會拖垮整個團隊的運作,最後換來的可能是
現在的數位時代,網路媒體不僅是資訊交流的平台,也成為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主要管道之一。作為品牌經營者,如何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抓住客戶心理,引發他們的興趣與好感,進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誠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Thumbnail
今天在 threads 上看到有個做品牌的脆友很生氣的譴責:「KOL把公關品拿去賣二手!有沒有常識啊!」然後底下留言吵成一團。 實在是太有趣了!我真的沒想到公關品這種小東西也可以吵成這樣! 到底公關品跟KOL之間有什麼愛恨情仇呢?拿到公關品又該怎麼處理呢?
Thumbnail
最近國會風波不斷,讓我們聊點無關政治的政治 (?) 「到底KOL能不能聊政治呢?」 除了一開始就走政治路線的KOL,聊政治往往是弊大於利,只要話匣子一開,就可能會有很多前輩、粉絲或是廠商私訊來勸你政治的東西不要碰。 但如果我們從自媒體經營的角度切入的話,一樣會利大於弊嗎?答案是「因人而異」
近年各種社群平台與社群媒體普及,KOL (Key Opinion Leader)透過各種圖文和影音影響了消費者的生活。然而一連串的YouTuber停更潮、Me Too事件等,高人氣KOL陸續爆發爭議負面事件,究竟會不會影響消費者的支持?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Influencer Dynamics》研究,分析了1369名KOL的數據。研究發現KOL的粉絲數與收入之間並非簡單正相關,並且自然內容和業配內容的比例對KOL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本文提供了對品牌及KOL的實用見解,有助於理解社群媒體的運營和發展策略。
Thumbnail
小散戶如何參照大大們投資,以下均為個人思考後結論,嚴格來說應該算第三手的資料了:
Thumbnail
現在靠網紅幫品牌行銷已經成主流,以下是我根據經驗對網紅的分類:         1.        頭部網紅 (Mega): 百萬粉絲以上,大範圍曝光,適合快速打響知名度。         2.        知名網紅 (Macro): 10萬-百萬粉絲,專注領域影響力強,適合精準行銷。
Thumbnail
我記得部落客(或網紅、KOL、KOC )開始要對商業授權,包含但不限於轉載、投放廣告、再利用等等要額外收費,是從一個媽媽部落客的經紀人開始的。當然我覺得這樣並沒有不合理,我也很認同創作者的創作內容應該可以得到更多報酬。
我看過無數的優秀影像作品,播放量往往只有不到百次,問題就是平台規則。 過去我在電商公司裡面擔任行銷主管時,就有同事會提出要當Youtuber這個想法,但他沒有搞清楚公司主要的業績來源都是透過穩定的廣告投放來維持業績,所以就算我也想拍Youtube影片,但是這只會拖垮整個團隊的運作,最後換來的可能是
現在的數位時代,網路媒體不僅是資訊交流的平台,也成為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主要管道之一。作為品牌經營者,如何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抓住客戶心理,引發他們的興趣與好感,進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誠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Thumbnail
今天在 threads 上看到有個做品牌的脆友很生氣的譴責:「KOL把公關品拿去賣二手!有沒有常識啊!」然後底下留言吵成一團。 實在是太有趣了!我真的沒想到公關品這種小東西也可以吵成這樣! 到底公關品跟KOL之間有什麼愛恨情仇呢?拿到公關品又該怎麼處理呢?
Thumbnail
最近國會風波不斷,讓我們聊點無關政治的政治 (?) 「到底KOL能不能聊政治呢?」 除了一開始就走政治路線的KOL,聊政治往往是弊大於利,只要話匣子一開,就可能會有很多前輩、粉絲或是廠商私訊來勸你政治的東西不要碰。 但如果我們從自媒體經營的角度切入的話,一樣會利大於弊嗎?答案是「因人而異」
近年各種社群平台與社群媒體普及,KOL (Key Opinion Leader)透過各種圖文和影音影響了消費者的生活。然而一連串的YouTuber停更潮、Me Too事件等,高人氣KOL陸續爆發爭議負面事件,究竟會不會影響消費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