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投資備忘錄】論估值/評價 - 基本功 EP001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雖然現在個人美股投資的方法已經都走 Beta + 資產配置,操作個股部位、關心估值/評價不會是主要關注的焦點 (工作量升級 + 照顧嫩嬰 = 更有限的專注力),不過本業的分析師工作還是需要充分理解它,今天就來好好談一下我對估值/評價的思考方法論,作為我 2023 年的第一篇專欄文章。

估值/評價 vs. 產業/企業/產品生命週期

做企業評價的時候,大致上有兩個方法:
  1. DCF 現金流量折現法,以及;
  2. Multiple 乘數法/類似公司比較法,例如 PE, PS, EV/EBITDA…等。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544 字、1 則留言,收錄於此專題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是我在方格子的付費訂閱專欄,在這個專欄內我會分享 2016 年開始在本土 tier 1 券商 (sell side) 證券研究部工作到現在,記錄與同事、同業、機構法人客戶、資本市場參與者、新創企業經營者...互動並學習到的經驗與洞察。
#那些我在券商工作時學到的事,紀錄一個投資分析師參與台灣新創公司 IPO 過程中,看到那些值得學習的人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Wolf
如果要發表留言,請先登入註冊會員
享受沈浸的閱讀體驗
徜徉在不受干擾的簡約介面,瀏覽數百萬篇原創內容。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