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說謊的孩子怎麼教?

反覆說謊的孩子怎麼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會說謊的孩子是天性,還是後天造成?在我們責備反覆說謊圓謊的孩子時,應該要怎麼負擔起家長應盡的教養責任。打罵只會造成恐懼循環,但講又講不聽的時候,該怎麼辦?

小學一年級的班上

阿初:「老師,他偷我的筆!」

老師詢問小傑:「這是你的筆嗎?」

小傑:「是啊,是媽媽買給我的。」

阿初:「才不是勒,這隻筆明明是我的。」

老師問小傑:「小傑,那老師現在拍照問媽媽是不是她買給你的喔~」

小傑馬上改口:「不是媽媽買的,是安親班同學送我的。」

老師心裡對於誰在說謊已經慢慢心裡有數了~

老師繼續問:「是安親班哪一個同學呢?我來問問看~」

小傑有點心慌,又改口:「沒有啦~是我在失物招領區拿的。」

老師:「喔~是你在教導處的失物招領區拿的啊,那我問問負責的老師喔~」

小傑越來越結巴:「那個老師一定忘記了啦~」

老師:「沒有關係,我待會去問問看,你先去自然教室準備上課喔~」

帶領過一屆又一屆學生的老師已經差不多知道,小傑在說謊,而且說出第一謊言後,又必須用更多不實的話語圓謊。

老師把這件事傳訊息給家長,並且附加「小傑為了隱瞞錯誤行為而製造更多不實理由,不願坦承說實話。」

那位家長,就是我的隔壁同事。

同事很生氣,因為這已經不是孩子第一次說謊。

她說:「我以經跟他說過很多次了,再說謊我就要揍他,今天回家我一定要揍他一頓。」

我問她:「你之前有好好溝通過,叮嚀他不要再犯?還是只有罵他? 你有沒有試著了解事件背後的原因?」

同事說:「我當然有好好跟他溝通啊~一次兩次講不聽,多少也是情緒來了也會罵人。我在意的不只是他拿別人的東西,我生氣的是他犯錯就會編一堆理由閃躲,理由越編謊言越多。」

所以,其中有兩個層次:

1. 做錯事,但誠實。

2. 做錯事+說謊。

同事說:「我可以接受做錯事但誠實。我受不了做錯事又說謊。」

那為什麼孩子做錯事,卻不敢誠實以對呢?

因為他覺得如果說實話會被處罰,但是他不知道做錯是+說謊更嚴重。是誰造成七歲小孩有這樣的錯誤認知的?

同事無言。

應該是家長跟老師都造成了小孩的錯誤認知,但是因為孩子在家的時間比較長,所以我們要從家庭先做改變。

光靠口說告訴他:「雖然做錯事,還是要誠實」還是不夠的,必須配合幾個做法:

做法一:處罰差異化

做錯事+誠實 =小小處罰,告訴他,你做錯事要接受處罰,但是因為你很棒,願意說實話,所以我們只要小小小的輕輕處罰一下就好了。

做錯事+說謊 =大大處罰,要讓孩子明確感受到誠實與說謊的不同待遇

做法二:親子協議

習慣的養成是日積月累而來,戒除也絕非一蹴可幾。因此,家長要有心理準備,在戒除的過程裡,他還是會反覆犯錯。因此規劃好每一次的處罰方式會很有幫助。

我的做法是,很清楚地告訴孩子,如果你再說謊,第一次在廚房罰跪,第二次在客廳,第三次在門邊,第四次在門外…..

跪的時間依據屆時所犯的錯誤輕重來決定。

這個漸進式的處罰方式,是經過孩子同意的,也就是,到時候他必須心甘情願接受處罰,好處是,每一次處罰都不會傷害到親子關係。

協議完成後,很快地,孩子又會犯錯說謊。讓孩子清楚認知父母會落實協議是很重要的。

第一次處罰過後,會隔頗長一段時間,才會重蹈覆徹。這時候,在落實協議的同時,要再說明一次協議,讓他知道下次會跪到哪裡去。

相信我,兩次是學不到教訓的,還會有第三次。

我家女兒真的是到了第三次以後,就再也不敢說謊。

兒子則是切切實實地跪到了大門外讓一堆蚊子陪寫功課。

女兒的這個過程,從小一走到了小四

兒子則是小二到小五。

至於老三,聰明得很,哥哥姊姊受過的處罰,他才不會步上後塵,因此他很早就知道“說實話為上策”。

做法三:以一貫之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一貫地落實“鼓勵說實話”,不管孩子今天弄丟新買的外套、打破媽媽心愛的咖啡杯、要考試沒帶課本回家…..只要是不影響他人,能大事化小的,我們都必須按耐自己的情緒,溫暖地擁抱他的坦誠以對。

最後提醒,所有的處理過程裡,只就事論事,而且都是“事先”溝通清楚。所有的處罰都不能傷及親子關係,畢竟,我們只是希望把孩子教好,而不是要造成他的恐懼不安或童年陰影。

處理的過程,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關懷。

處理後,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依舊會信任他。

既然我們比任何人都愛自己的孩子,那就一定要讓他真實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與關懷與信任與包容。

avatar-img
一瞬花時
11會員
79內容數
在台北生活、在京都學習,池坊花道引立教授、裏千家茶道,愛花又愛茶,茶道不只為飲一杯茶或看茶人點茶,要賞書畫、讀禪語、看花、品茶具、吃和菓子、還要觀心.要學會做茶主人也要懂作客之道.在寂靜緩慢的步調中,體會清 靜 和 寂之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瞬花時 的其他內容
給兒童的啟蒙讀物<三字經>,也有教孩子辨識人類與生俱來的七種基本情緒:喜怒哀懼愛惡欲。辨識這七種情緒,是為了管理它們。 我喜悅、我憤怒、我哀傷、我恐懼、我愛、我討厭、我想要。 我們的生活、人際關係、心情……等,都受到這七種情緒的影響,無法管理,就會導致失控。一但失控,憤怒會傷人、愛會生恨、慾望會導致
善用”故事的力量“,不只是這時代的顯學,早在<三字經>裡就已經用好用滿了~為什麼24孝獨舉黃香?孔融讓梨有什麼難?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這十二個字的主旨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要。生養孩子,供給吃穿卻不教育他,是父母的過失。教學不嚴謹是老師怠惰失職。 家庭教育中,父母只著重提供孩子衣食住行的豐足,卻忽略家庭教育對型塑一個人的人格與生活習慣的重要,這是父母之過。 三字經文中只提到父之過,而非父母過,為什
一個兒子是個寶,兩個兒子也算好,三個兒子大聲吵,四個兒子很會鬧,五個兒子娘心燒。古人喜歡生兒子,愈多愈好。現代人如果連續生了三個兒子,媽媽多半會叫苦連天,如果生了五個兒子呢?家裡大概會鬧翻天。三字經裡,談了單親媽媽的母教,接下來是父教,而且是有五個兒子的父教。 父教的
說話不難,好好說話很難。委婉令人誤解、直率可能傷人;從惡意出發的讚美如刀上蜜,從善意出發的諍言禍福難料。怎麼說話?說些什麼?用6個W(when、who、 where、 why、 what and how) 一次明瞭我們該怎麼教孩子好好說話。
很多生兩個以上孩子的家長常會被問到的問題是: 「哇! 養小孩要花很多錢耶,什麼東西都要買兩份……」嗯,現代人很講究公平,認為人人有份是基本權利,好處是孩子不會吵架也不用搶。 可是公平真的是愛的表現嗎? 家庭的經營是否該以物質的公平為基點? 我們想讓所有家長和我們一起思索:愛到底是公平還是分享?
給兒童的啟蒙讀物<三字經>,也有教孩子辨識人類與生俱來的七種基本情緒:喜怒哀懼愛惡欲。辨識這七種情緒,是為了管理它們。 我喜悅、我憤怒、我哀傷、我恐懼、我愛、我討厭、我想要。 我們的生活、人際關係、心情……等,都受到這七種情緒的影響,無法管理,就會導致失控。一但失控,憤怒會傷人、愛會生恨、慾望會導致
善用”故事的力量“,不只是這時代的顯學,早在<三字經>裡就已經用好用滿了~為什麼24孝獨舉黃香?孔融讓梨有什麼難?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這十二個字的主旨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要。生養孩子,供給吃穿卻不教育他,是父母的過失。教學不嚴謹是老師怠惰失職。 家庭教育中,父母只著重提供孩子衣食住行的豐足,卻忽略家庭教育對型塑一個人的人格與生活習慣的重要,這是父母之過。 三字經文中只提到父之過,而非父母過,為什
一個兒子是個寶,兩個兒子也算好,三個兒子大聲吵,四個兒子很會鬧,五個兒子娘心燒。古人喜歡生兒子,愈多愈好。現代人如果連續生了三個兒子,媽媽多半會叫苦連天,如果生了五個兒子呢?家裡大概會鬧翻天。三字經裡,談了單親媽媽的母教,接下來是父教,而且是有五個兒子的父教。 父教的
說話不難,好好說話很難。委婉令人誤解、直率可能傷人;從惡意出發的讚美如刀上蜜,從善意出發的諍言禍福難料。怎麼說話?說些什麼?用6個W(when、who、 where、 why、 what and how) 一次明瞭我們該怎麼教孩子好好說話。
很多生兩個以上孩子的家長常會被問到的問題是: 「哇! 養小孩要花很多錢耶,什麼東西都要買兩份……」嗯,現代人很講究公平,認為人人有份是基本權利,好處是孩子不會吵架也不用搶。 可是公平真的是愛的表現嗎? 家庭的經營是否該以物質的公平為基點? 我們想讓所有家長和我們一起思索:愛到底是公平還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