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孩子沒教好,都是爸爸的錯? (0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這十二個字的主旨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要。生養孩子,供給吃穿卻不教育他,是父母的過失。教學不嚴謹是老師怠惰失職。

家庭教育中,父母只著重提供孩子衣食住行的豐足,卻忽略家庭教育對型塑一個人的人格與生活習慣的重要,這是父母之過。

三字經文中只提到父之過,而非父母過,為什麼孩子沒教好,都是父親的錯?天下的爸爸應該抗議,也太不公平了吧~

原因應在於古時候為父權社會,父親可能是家中唯一有上過學堂、常出門與人交際往來者而有見識者,一家的門風往往是由父親的為人處世風格而形成,父親也是一家人的依歸與典範,因此在古代社會,比較強調父教的影響力甚於母教。但在今天,母親負擔的責任愈來愈多,從襁褓時期到長成,母親往往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因此,在二十一世紀解釋三字經時,我們已經無法忽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同等重要的地位。

教不嚴,師之惰。坊間註解多解釋為老師教學不嚴格就是懶惰,卻忽略了”嚴”除了要求他人之外,還有對自我和所學的要求。”嚴”有以下三種解釋:

1. 嚴己—老師的自我要求,也就是論語中所說的「傳不習乎」。

2. 嚴學—老師對所教的內容的掌握,教學內容是否嚴謹?

3. 嚴他—為人師表對自己嚴正以待、對上課內容嚴謹備課,然後才能在教學上有嚴格要求。

成功的教育需要親師共同合作,也就是家教與師教缺一不可。但如果有用心教的父母與師長,孩子卻還不上進,其過失就如同下文: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為人子女,如果處在父已教、師已嚴的環境裡卻不知勤學,是不應該的。幼小的時候不好好向學,到了老年,能有什麼好的作為呢?

漢代樂府《長歌行》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作《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讀書要趁著年輕體力好、記憶佳、時間多、牽掛少時把握光陰,否則韶光易老,等年歲漸高回首少年時,只能感嘆生命蹉跎、年少夢想毫無所成。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人的學習可以和玉石成器相互輝映、比擬:以玉比人,以雕琢象徵學習,玉經雕琢而成器,人經學習而知義理。

根據台北故宮博物院巧雕玉石展的展覽說明:『眾多石材中,玉兼具石之堅實、水之潤澤,猶如山川精英的匯集凝結』、『量材就質,就是順應材料自然生成的色澤與形態,以決定作品的主題、紋樣。』,台北故宮最巧奪天工、聞名於世的玉石作品翠玉白菜,原本是一塊有裂紋、有斑塊的瑕疵劣才,經過工匠的巧心雕琢而成為精細溫潤、最有人氣的傳世之寶。而從和氏璧的故事中我們知道美玉藏於石,外觀看來平凡無奇,但經過大塊經營的切磋和細部講究的琢磨,方能顯出箇中價值、成為有用的器物。

再好的石頭不經切磋不能見到內藏的美玉,美玉不經琢磨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人也跟玉石一樣,即便天賦優良,不學聖賢智慧就不能以正知見處世。

求學是未來成器的必經過程。求學的目的是學習聖賢的智慧,有助於養成正確的知見,言行舉止、進退應對都能合乎義理。

以上說明學習的重要,但學習應該什麼時候開始?學習的內容與次第和基礎又為何呢? 請待下篇詳述說明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瞬花時
12會員
79內容數
在台北生活、在京都學習,池坊花道引立教授、裏千家茶道,愛花又愛茶,茶道不只為飲一杯茶或看茶人點茶,要賞書畫、讀禪語、看花、品茶具、吃和菓子、還要觀心.要學會做茶主人也要懂作客之道.在寂靜緩慢的步調中,體會清 靜 和 寂之道.
一瞬花時的其他內容
2023/03/29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夏朝的國君將帝位傳給兒子,開啟了天下一家的世襲制度。夏朝歷經四百三十九年才改朝換代。 社為土神,稷為穀神,社稷合稱國家。
Thumbnail
2023/03/29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夏朝的國君將帝位傳給兒子,開啟了天下一家的世襲制度。夏朝歷經四百三十九年才改朝換代。 社為土神,稷為穀神,社稷合稱國家。
Thumbnail
2023/03/28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唐堯和虞舜被尊稱為二帝,他們將帝位禪讓給賢能的人,是歷史上聖明的時代。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夏朝的禹、商朝的湯、周朝的文王和武王,是夏商周三代以王道治天下的聖王。 三王: 並非指三個君王,而是指夏商周三代開國時皆以王道治理天下。
Thumbnail
2023/03/28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唐堯和虞舜被尊稱為二帝,他們將帝位禪讓給賢能的人,是歷史上聖明的時代。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夏朝的禹、商朝的湯、周朝的文王和武王,是夏商周三代以王道治天下的聖王。 三王: 並非指三個君王,而是指夏商周三代開國時皆以王道治理天下。
Thumbnail
2023/03/27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本段先言讀書的次第,再明讀史書應掌握的要領在於考世系,知終始。 為什麼經子通才能讀諸史?
Thumbnail
2023/03/27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本段先言讀書的次第,再明讀史書應掌握的要領在於考世系,知終始。 為什麼經子通才能讀諸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陣子有則新聞是教師法修法上路四年,反而讓教育現場陷入種種困境,多家媒體都有結合不同案例的報導。如老師被學生打反而被告、被調查,家長浮濫投訴、學生難以管教等。教育界呼籲,修法應有整體思維,不應依個案而修法;行政單位應成為學校的後盾,建構真正的教師支持系統;落實親師合作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陣子有則新聞是教師法修法上路四年,反而讓教育現場陷入種種困境,多家媒體都有結合不同案例的報導。如老師被學生打反而被告、被調查,家長浮濫投訴、學生難以管教等。教育界呼籲,修法應有整體思維,不應依個案而修法;行政單位應成為學校的後盾,建構真正的教師支持系統;落實親師合作
Thumbnail
影響孩子最大的因素就是父母,孩子如同是父母的【複本】,如果”複本”出現錯誤訊息,一定是【正本】出了問題。既定印象裡,父母總以成績分數多寡區分獎賞、懲罰,卻忽略應該去培養孩子的自發性、自信、自律,且樂觀的學習態度,由欣賞的角度去看待各個孩子的學習表現,並勇敢表達疼愛孩子的心情,教養並非緊迫盯人,學習路
Thumbnail
影響孩子最大的因素就是父母,孩子如同是父母的【複本】,如果”複本”出現錯誤訊息,一定是【正本】出了問題。既定印象裡,父母總以成績分數多寡區分獎賞、懲罰,卻忽略應該去培養孩子的自發性、自信、自律,且樂觀的學習態度,由欣賞的角度去看待各個孩子的學習表現,並勇敢表達疼愛孩子的心情,教養並非緊迫盯人,學習路
Thumbnail
很多父母都喜歡問如何教育孩子,我也是當父親之後一路學到現在,古人說:「言教不如身教」,看是簡單的一句話又該如何執行呢?
Thumbnail
很多父母都喜歡問如何教育孩子,我也是當父親之後一路學到現在,古人說:「言教不如身教」,看是簡單的一句話又該如何執行呢?
Thumbnail
正向回饋的根本 – 父母的心態 這些幼兒時期的教學法,就是慢慢建立正確的讀書心態,所以進度不是重點,重點在兩個: 第一,打造定時、定量、持續規律的習慣,讓孩子覺得每天就該坐下來寫點功課,學些東西。 第二,明白成就是累積的,是不停地投入才有這些成果,而非自己天資卓越。
Thumbnail
正向回饋的根本 – 父母的心態 這些幼兒時期的教學法,就是慢慢建立正確的讀書心態,所以進度不是重點,重點在兩個: 第一,打造定時、定量、持續規律的習慣,讓孩子覺得每天就該坐下來寫點功課,學些東西。 第二,明白成就是累積的,是不停地投入才有這些成果,而非自己天資卓越。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開始稍微體會到教養孩子的樂趣。一方面是班上的紀律、秩序慢慢上軌道,讓我頭痛的學生們,在經過和家長無數次的溝通,我在班上也一再地改變對待學生的態度與方法,雖然還是常有狀況發生,但整體而言是持續進步的。 最近班上會有孩子開始講冷笑話逗我開心,他們發現老師的笑點其實很低,只要他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開始稍微體會到教養孩子的樂趣。一方面是班上的紀律、秩序慢慢上軌道,讓我頭痛的學生們,在經過和家長無數次的溝通,我在班上也一再地改變對待學生的態度與方法,雖然還是常有狀況發生,但整體而言是持續進步的。 最近班上會有孩子開始講冷笑話逗我開心,他們發現老師的笑點其實很低,只要他
Thumbnail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這十二個字的主旨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要。生養孩子,供給吃穿卻不教育他,是父母的過失。教學不嚴謹是老師怠惰失職。 家庭教育中,父母只著重提供孩子衣食住行的豐足,卻忽略家庭教育對型塑一個人的人格與生活習慣的重要,這是父母之過。 三字經文中只提到父之過,而非父母過,為什
Thumbnail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這十二個字的主旨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要。生養孩子,供給吃穿卻不教育他,是父母的過失。教學不嚴謹是老師怠惰失職。 家庭教育中,父母只著重提供孩子衣食住行的豐足,卻忽略家庭教育對型塑一個人的人格與生活習慣的重要,這是父母之過。 三字經文中只提到父之過,而非父母過,為什
Thumbnail
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過錯? 叛逆的孩子應該被嚴格的教導? 孩子的未來必須由父母主導?父母確是應該給予孩子自我的成長空間,但是父母必須鼓勵,同時也要有所懲罰的概念,孩子自身的想法足以改變他們未來的前景及命運。 寫作原因: 父母對孩子的出發點: 孩子的想法: 傳統概念/家中經濟能力/父母背景:
Thumbnail
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過錯? 叛逆的孩子應該被嚴格的教導? 孩子的未來必須由父母主導?父母確是應該給予孩子自我的成長空間,但是父母必須鼓勵,同時也要有所懲罰的概念,孩子自身的想法足以改變他們未來的前景及命運。 寫作原因: 父母對孩子的出發點: 孩子的想法: 傳統概念/家中經濟能力/父母背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