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 之 五個兒子怎麼教?(0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一個兒子是個寶,兩個兒子也算好,三個兒子大聲吵,四個兒子很會鬧,五個兒子娘心燒。古人喜歡生兒子,愈多愈好。現代人如果連續生了三個兒子,媽媽多半會叫苦連天,如果生了五個兒子呢?家裡大概會鬧翻天。三字經裡,談了單親媽媽的母教,接下來是父教,而且是有五個兒子的父教。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父教的典範是五代時的竇燕山,竇燕山行事合乎正義,他的五個兒子在他的教導下,均能令自己及父母的名聲顯揚。

此乃五子登科的典故。竇禹鈞,五代時幽州人,幽州又稱燕山府,故人稱竇燕山。其事蹟主要記錄在北宋名臣范仲淹所撰寫的《竇諫議錄》(全文附錄於後)。文中寫道:

初,父禹鈞家甚豐,年三十無子。夜夢亡祖亡父聚謂之曰:「汝早修行!緣汝無子,又壽算不永。」禹鈞唯諾。

竇禹鈞(下從俗稱竇燕山)早年家道豐厚,但到了三十歲仍膝下猶虛。有天夜裡夢到已故的父親和祖輩對他說:你應該早日改過遷善、積功累德,因為你不但沒有子嗣而且壽命也不長。竇燕山對父祖之言謹記在心,承諾應守。

在《竇諫議錄》中,范仲淹舉了幾個例子說明竇燕山如何改變命運,不但長壽且生養五個優秀兒子,人稱竇氏五龍。

1. 免過救苦—家僕監守自盜二十萬兩,留下一女賣身償還,竇燕山見幼女可憐,燒了賣身契並囑咐妻子善加養育,女孩長大後從竇家出嫁,老僕得知回來懺悔,竇燕山無所追究。於是老僕請畫肖像,每日祝禱為其添壽。

2. 拾金不昧—竇燕山在延慶寺燒香拜佛時撿得兩百兩銀、三十兩金,等到第二天失主來尋時,得知其急於救父,不但如數歸還甚至加碼相助。

3. 助喪嫁孤—因貧困而無法襄辦後事者,竇燕山助其入殮下葬者二十七人。親戚故舊遺留的孤兒中有未出嫁的女兒,竇燕山助其覓得良緣,得歸宿者有二十八位孤女。

4. 急難救助—因竇燕山的慷慨好義而能重振家族的有數十家,四方賢士受其接濟者難以勝數。

5. 興辦教育—竇燕山居家樸素簡約,妻妾衣無絲帛,但卻在住宅南面興建書院四十間、藏書數千卷,延聘儒師上座教學。凡孤寒之士有心向學者,不論認識與否都廣開其門,竇燕山的兒子耳濡目染下,見識與學問日益廣博。

竇燕山後來又曾夢到先父先祖,他們來告:你本來無子又無壽,因為你廣積陰德,所以得以延壽並得五子,五子將各各榮顯,你也能以福壽得終。後來,竇燕山活到八十二歲,且預知時至,沐浴後向家人道別,在談笑間往生。竇燕山的五子八孫均貴顯於朝廷之上,因此只要談到教子,人們必以燕山竇十郎為效法。

但是在范仲淹的文章裡,我們可以知道竇燕山很會做好事助人,關於教育,他並不是只有教導自己的孩子,而是廣開教育之門。因此,我們可以自己腦補,竇燕山應該是個善於“身教”的父親,讓孩子從父親的行為中學習。


竇諫議錄原文,選自《范文正公別集》 作者: 宋 范仲淹

竇禹鈞,范陽人,為左諫議大夫致仕。諸子進士登第,義風家法,為一時標表。馮道贈禹鈞詩云:「燕山竇十郎,教子以義方。靈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人多傳誦。禹鈞生五子,長曰儀,次曰儼、侃、偁、僖。儀至禮部尚書,儼禮部侍郎,皆為翰林學士;侃左補闕,偁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僖起居郎。

初,父禹鈞家甚豐,年三十無子。夜夢亡祖亡父聚謂之曰:「汝早修行!緣汝無子,又壽算不永。」禹鈞唯諾。

禹鈞為人素長者。先,家有仆者,盜用過房廊錢二百千,仆慮事覺,有一女年十二三,自寫券,系於臂上,云:「永賣此女,與本宅償所負錢。」自是遠逃。禹鈞見女子券,甚哀憐之,即時焚券,收留此女,祝付妻曰:「養育此女,及事日,當求良匹嫁之。」及女笄,以二百千擇良匹,得所歸。後舊仆聞之歸,感泣訴以前罪,禹鈞不問。由是父子圖禹鈞像,日夕供養,晨興祝壽。

公嘗因元夕往延慶寺,燒香像前,忽於後殿階側拾得銀二百兩、金三十兩,遂持歸。明旦清晨,詣寺守候失物主。須臾,見一人泣涕至,公問所因,其人具以實告,曰:「父犯刑至大辟,遍懇至親,貸得金銀若干,將贖父罪。昨暮以一相知置酒,酒昏,忽失去。今父罪已不復贖矣。」公驗其實,遂與同歸,以舊物還之,加以惻憫,復有贈賂。

其同宗及外姻甚多貧困者,有喪不能自舉,公為出金葬之。由公葬者,凡二十七喪。親戚故舊孤遺,有女未能嫁者,公為出金嫁之。由公嫁者,孤女凡二十八人。故舊相知與公有一日之雅,遇其窘困,則必擇其子弟可委以財者,隨多寡貸以金帛,俾之興販,自後由公而活族者數十家。以至四方賢士,賴公舉火者不可勝數。

公每量歲之所入,除伏臘供給外,皆以濟人之急。家惟素儉,器無金玉之飾,室無衣帛之妾。於宅南構一書院四十間,聚書數千卷,禮文行之儒,延置師席。凡四方孤寒之士貧無供須者,公咸為出之,無問識不識。有志於學者,聽其自至。故其子見聞益博。凡四方之士,由公之門登貴顯者,前後接踵來拜公之門,必命左右扶公坐受其禮。及公之亡,蒙恩深者,有持心喪三年,以報其遺德。

先是,公之亡祖亡父夢中告以無子及壽數不永。後十年,復夢其亡祖亡父告之曰:「汝三十年前實無子分,又壽促,我嘗告汝。今汝自數年以來,名掛天曹陰府,以汝有陰德,延算三紀,賜五子,各榮顯,仍以福壽而終,死後當留洞天,充真人位。」言訖,復祝禹鈞曰:「陰陽之理,大抵不異。善惡之報,或發於見世,或報於來世。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此無疑也。」禹鈞愈積陰功。年八十二,沐浴別親戚,談笑而卒,五子八孫,皆貴顯於朝廷。後之稱教子者,必曰燕山竇十郎云。

某祖與竇公故人,祖嘗錄於書冊,以示子孫為法。惜其不傳天下,故錄以示好善者,始見陰陽報應之理,使惡者知所戒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瞬花時
13會員
79內容數
在台北生活、在京都學習,池坊花道引立教授、裏千家茶道,愛花又愛茶,茶道不只為飲一杯茶或看茶人點茶,要賞書畫、讀禪語、看花、品茶具、吃和菓子、還要觀心.要學會做茶主人也要懂作客之道.在寂靜緩慢的步調中,體會清 靜 和 寂之道.
一瞬花時的其他內容
2023/03/29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夏朝的國君將帝位傳給兒子,開啟了天下一家的世襲制度。夏朝歷經四百三十九年才改朝換代。 社為土神,稷為穀神,社稷合稱國家。
Thumbnail
2023/03/29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夏朝的國君將帝位傳給兒子,開啟了天下一家的世襲制度。夏朝歷經四百三十九年才改朝換代。 社為土神,稷為穀神,社稷合稱國家。
Thumbnail
2023/03/28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唐堯和虞舜被尊稱為二帝,他們將帝位禪讓給賢能的人,是歷史上聖明的時代。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夏朝的禹、商朝的湯、周朝的文王和武王,是夏商周三代以王道治天下的聖王。 三王: 並非指三個君王,而是指夏商周三代開國時皆以王道治理天下。
Thumbnail
2023/03/28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唐堯和虞舜被尊稱為二帝,他們將帝位禪讓給賢能的人,是歷史上聖明的時代。 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夏朝的禹、商朝的湯、周朝的文王和武王,是夏商周三代以王道治天下的聖王。 三王: 並非指三個君王,而是指夏商周三代開國時皆以王道治理天下。
Thumbnail
2023/03/27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本段先言讀書的次第,再明讀史書應掌握的要領在於考世系,知終始。 為什麼經子通才能讀諸史?
Thumbnail
2023/03/27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本段先言讀書的次第,再明讀史書應掌握的要領在於考世系,知終始。 為什麼經子通才能讀諸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公元前135年,是個需要我們記住的一年。 因為在這一年,有一個老太太過早的離開了大漢人民。 她的離去,成為了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這個老太太,是文帝的皇後,景帝的媽,武帝的奶奶,歷經三朝,時任太皇太後的竇太後。 這一年,在中國歷史上,意味著一個執政理念的揮手告別,以及另一個統製思想的高光接棒。 雖
Thumbnail
公元前135年,是個需要我們記住的一年。 因為在這一年,有一個老太太過早的離開了大漢人民。 她的離去,成為了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這個老太太,是文帝的皇後,景帝的媽,武帝的奶奶,歷經三朝,時任太皇太後的竇太後。 這一年,在中國歷史上,意味著一個執政理念的揮手告別,以及另一個統製思想的高光接棒。 雖
Thumbnail
一個兒子是個寶,兩個兒子也算好,三個兒子大聲吵,四個兒子很會鬧,五個兒子娘心燒。古人喜歡生兒子,愈多愈好。現代人如果連續生了三個兒子,媽媽多半會叫苦連天,如果生了五個兒子呢?家裡大概會鬧翻天。三字經裡,談了單親媽媽的母教,接下來是父教,而且是有五個兒子的父教。 父教的
Thumbnail
一個兒子是個寶,兩個兒子也算好,三個兒子大聲吵,四個兒子很會鬧,五個兒子娘心燒。古人喜歡生兒子,愈多愈好。現代人如果連續生了三個兒子,媽媽多半會叫苦連天,如果生了五個兒子呢?家裡大概會鬧翻天。三字經裡,談了單親媽媽的母教,接下來是父教,而且是有五個兒子的父教。 父教的
Thumbnail
東漢末年,河北小吏之子劉備,為了搏個前途,拜了同鄉盧植為師。 學不過一兩年吧,盧植就去打仗了,大勝,水漲船高,一步步成為當時的儒學大師,在政壇中翻騰。 劉備後來當上皇帝,大家都知道。比較少會知道,盧植後來給袁紹服務,不久過世。他的小兒子盧毓留在故鄉,在曹丕跟曹植分別招募自己的人手時,進了曹丕帳下。
Thumbnail
東漢末年,河北小吏之子劉備,為了搏個前途,拜了同鄉盧植為師。 學不過一兩年吧,盧植就去打仗了,大勝,水漲船高,一步步成為當時的儒學大師,在政壇中翻騰。 劉備後來當上皇帝,大家都知道。比較少會知道,盧植後來給袁紹服務,不久過世。他的小兒子盧毓留在故鄉,在曹丕跟曹植分別招募自己的人手時,進了曹丕帳下。
Thumbnail
哥哥爸爸真偉大,孫權曹丕劉禪都會唱。 在三國志裡面,更是有著許許多多爸爸很厲害,兒子當附記合併一傳的情況。 蜀書的第一篇,就是蜀漢拓荒父子檔,劉焉跟劉璋。 這是一個寫地區史的方式。 陳壽用了這個方式,讓自己的祖國不至於淪為「偽帝」,實是用心良苦。 不過,劉焉跟劉璋,也不是出來混篇幅的……
Thumbnail
哥哥爸爸真偉大,孫權曹丕劉禪都會唱。 在三國志裡面,更是有著許許多多爸爸很厲害,兒子當附記合併一傳的情況。 蜀書的第一篇,就是蜀漢拓荒父子檔,劉焉跟劉璋。 這是一個寫地區史的方式。 陳壽用了這個方式,讓自己的祖國不至於淪為「偽帝」,實是用心良苦。 不過,劉焉跟劉璋,也不是出來混篇幅的……
Thumbnail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 時間再稍微早一些,現在是桓靈二帝的年代。 對於三國有識(字)之士而言,桓靈二帝根本欠噴到一個極致。 原因無他,這兩位皇帝親信宦官,引爆東漢最大的災難。 受災戶基本以士人為主。 凡是你跟士人有沾上邊,不批評一下,都讓人覺得你不愛台灣了。 錯了,是不愛大漢。
Thumbnail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 時間再稍微早一些,現在是桓靈二帝的年代。 對於三國有識(字)之士而言,桓靈二帝根本欠噴到一個極致。 原因無他,這兩位皇帝親信宦官,引爆東漢最大的災難。 受災戶基本以士人為主。 凡是你跟士人有沾上邊,不批評一下,都讓人覺得你不愛台灣了。 錯了,是不愛大漢。
Thumbnail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的《長恨歌》,詩化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也美化了唐玄宗的深情。然而,美人獨得君王顧;三十個兒子,難有父子情。為了浩浩皇權,唐玄宗一日殺三子,血淋淋,最是無情帝王家。
Thumbnail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的《長恨歌》,詩化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也美化了唐玄宗的深情。然而,美人獨得君王顧;三十個兒子,難有父子情。為了浩浩皇權,唐玄宗一日殺三子,血淋淋,最是無情帝王家。
Thumbnail
這次的講古故事也想趁著機會,說說被時代遺忘的有趣的人,他們可能被時代的洪流沖遠了,但在他們活著的那個年代,是在在岸頭上,可能引導水流、或是組織大浪的人,所以在走進唐朝這幕時代大戲之前,想來當那個引渡人,來醞釀一下看這齣大戲的氛圍
Thumbnail
這次的講古故事也想趁著機會,說說被時代遺忘的有趣的人,他們可能被時代的洪流沖遠了,但在他們活著的那個年代,是在在岸頭上,可能引導水流、或是組織大浪的人,所以在走進唐朝這幕時代大戲之前,想來當那個引渡人,來醞釀一下看這齣大戲的氛圍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祖德不好、風水不好,導致後代子孫事情多操煩。好的祖德,由子孫享用;不好的祖德,也由子孫承擔。沒遇到,不知道;遇到了,才知道祖德不好的可怕。」   看到這一句阿伯的話,祖德對於下一代子孫的影響非常的大,讓我興起了想請示有關於夫家祖德的念頭。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的話;「祖德不好、風水不好,導致後代子孫事情多操煩。好的祖德,由子孫享用;不好的祖德,也由子孫承擔。沒遇到,不知道;遇到了,才知道祖德不好的可怕。」   看到這一句阿伯的話,祖德對於下一代子孫的影響非常的大,讓我興起了想請示有關於夫家祖德的念頭。
Thumbnail
  「但是這成聖之道啊,是個秘訣。」阿賜神祕地笑道:「這個秘訣,只有夫子曉得。」   「那是甚麼?」弟子們被他說得心癢難搔。   「我也不知。曾有一次,夫子突然跟我說:『吾道一以貫之!』,我當時沒問他甚麼意思,後來再問,他也不說了。」
Thumbnail
  「但是這成聖之道啊,是個秘訣。」阿賜神祕地笑道:「這個秘訣,只有夫子曉得。」   「那是甚麼?」弟子們被他說得心癢難搔。   「我也不知。曾有一次,夫子突然跟我說:『吾道一以貫之!』,我當時沒問他甚麼意思,後來再問,他也不說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