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見你》是一篇學生作文

2023/01/1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19年台灣最夯偶像劇——《想見你》,影集叫好又叫座,掀起一股狂熱。為此我寫了兩篇分析文:《想見你》有更好的結局嗎?(四大結局評析)《想見你》有更好的結局嗎?(結局時空觀的不合理),以及一篇作文教學文:《想見你》第1集教我們的作文技巧─鋪陳
  如今電影版上映,身為鐵粉,當然進影城觀看。整體來說,沒有電視劇版本驚豔,所以想思索、忖度原因。加上以往影劇分析,多半著重優點,避談或略談缺點。最後,結合自身專業,與作文教學進行對話,故而提筆寫下這篇。
  作文評分大致可以分為四大取向:立意、取材、結構、文采,以下針對《想見你》電影版(盡量以不劇透的方式)進行這四大面向的探討,說明不足之處。

一、立意:缺乏新意

  萬維鋼《高手思維》提到,人們喜歡的東西是「熟悉+意外」,換句話說要有舊的元素,也要有新的創意。當時空穿越題材日益常見,《想見你》電視版脫穎而出之處在於融入謀殺懸疑的新元素,開拓出偶像劇新境界。
  電影版《想見你》卻是承襲《想見你》電視版,繼續玩「穿越+愛情+懸疑」題材,方法、內涵也一樣,只是由原本黃雨萱、李子維的穿越,擴大為被穿越者陳韻如、王詮勝也得以穿越。對我來說,只是老梗,未見突破、創新,比較可惜。
  學生寫作,立意上時常要將阿公阿嬤寫死,譬如今年的學測作文「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大概可想而知閱卷教授大概會讀到各式壯烈為孫子犧牲的爺爺奶奶,搞不會聞到的是「樹葬」的味道......。所以我時常叮嚀學生,考場上看完題目,第一瞬間閃過腦海的想法,通常不要寫,與他人雷同的機率相當高,不易受閱卷老師青睞。

二、取材:野心太大

  我常開玩笑,杜甫如果活在現代去考學測,仍然會失利,即使是最有把握的國文寫作也是。杜甫曾說「爲人性僻耽佳句」,如果用這個想法去寫考試作文,便遲遲無法下筆,時間一到,只能繳白卷收場。
  電影版《想見你》想要補足電視版的不足,盡量呈現四位角色(子維、雨萱、詮勝、韻如)的故事,無奈電影時間有限,想要面面俱到的結果,就是「樣樣通,樣樣鬆」,甚至犧牲主角之一的莫俊傑,整場電影的他就像跑龍套般的存在。
  考試作文如何在有限的作答時間內,書寫成一篇首尾俱足的文章,我想關鍵在於只說一個故事,大題得要小作,並且劇情不要太複雜,像本土連續劇一樣,轉折、轉折、再轉折,天天都在高潮起伏。這樣不只火力無法集中,讓閱卷教授摸不清主軸與主題,感覺每樣都寫到了,卻每樣都不深入,流於表面與膚淺,甚至還會有寫不完的危機。

三、結構:詳略失衡

  上次提過耿一偉《故事創作Tips》,這本書指出故事10%法則——花費故事10%的時間鋪陳角色的背景。鋪陳太少,觀眾無法理解,鋪陳太多,觀眾又覺得不耐煩,可見結構的重要性。
  電影版《想見你》可能顧慮到沒有看過電視版的觀眾,前期鋪陳雨萱、子維,認識、相愛的過程時間有點過冗,讓人有點不耐煩。當然,不排除有單純想看大灑糖甜甜cp的粉絲,但至少我不是。後期懸疑、緊張部分,卻礙於時間因素,沒有預留時間讓觀眾融入、思考,步調推移太快,一下就結束了。
  學生作文的結構大致如此。一拿到考卷,總有雄心壯志,東寫西寫,極力鋪陳之能事,隨著考試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猛然發覺時間不夠用了,最應該聚焦的重點,於是一兩筆草草帶過,造成詳筆與略筆的比例拿捏失當,讓人不勝唏噓。

四、文采:太過刻意

  電影中最大的文采,通常是劇情中反覆出現的象徵物,讓讀者藉由劇情、角色的情緒,自動產生意象悠遠的解讀,這也是觀影樂趣的一環。
  電視版《想見你》的象徵物大概是莫比烏斯對戒、錄音帶(包含那首伍佰的〈Last dance〉),用了十三集的時間,讓觀眾了解這些東西的意涵,相當流暢。反觀電影版《想見你》,因為時間只有120分鐘,卻不斷出現〈Last dance〉、錄音帶,讓人會有莫名的焦躁、厭煩,特別是〈Last dance〉,聽覺效果在電影院會被放大,有種「又來了」的感覺,太過刻意。
  學生寫作時我常告誡他們,在重要的劇情情感處,放上一件物品的描述,文章末段再讓這個物品不經意出現,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象徵效果。不過,不能讓象徵物出現太多次,約略2-3次即可,否則會流於矯揉造作,炫技文字。

五、總結

  感謝讀者願意看到這裡,這篇文章應該會招來諸多抨擊與批評,特別是《想見你》的粉絲(我想應該氣炸了)。我要澄清一點,我是從「考試作文」的角度來分析這部電影。立意上,缺乏新意,宜有新的議題或元素融入;取材上,野心太大,可以用心說一個故事就好,不必有太多的翻轉;結構上,詳略失衡,應該將重點用詳筆凸顯而出;文采上,太過刻意,象徵物出現2-3次就好。這是在電影中看見的不足之處,亦是學生作文常犯的毛病。
  你問我是否喜歡這部電影,是否推薦觀賞?我的答案還是肯定的。畢竟文學沒有標準答案,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只不過考試作文有其規範性與侷限性。否則,經典文學不乏愛情這種陳腔濫調的立意取材,但這何嘗不是古今共感?畢卡索打破圖畫的基本架構,不也不朽至今?《異鄉人》的「太陽」屢次出現,讀者是否厭煩?何況學生作文常常無法運用「象徵」的技巧呢!
  《想見你》如果是一篇學生作文,絕對不夠好。但作為寵粉的作品,應該有其價值與地位,至少補足電視版的缺憾了!
  如果《想見你》是一篇學生作文,你會給幾分呢?如果《想見你》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幾分呢?這答案只能由讀者來決定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12會員
88內容數
國文課大家都上過,國文課本大家都讀過,但你真的有讀懂嗎?或者說你讀的到底是作者要告訴你的資訊?還是編者要你知道的訊息?又或者是國文老師要教你的東西?大家常說求學時最廢的科目就是國文了?真的是如此嗎?這此你可以找到對課文不同的詮釋以及生活上的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